【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时评杂谈

首页动态·资讯时评杂谈

古村之急:活态保护
  作者:记者 应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5-10 | 点击数:7214
 


  如果任其发展,中国所剩不多的古村落,要么被推倒重建成“新农村”,要么凋亡成废墟。如果开发旅游,它们又会被汹涌的游客破坏昔日宁静。两个极端中间,是否有更好的道路?

  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如今是个“时髦”的话题。

  目前,全国各地仍有许多不知名的古村落,它们曾经的辉煌湮没在历史的记忆里,只剩下了残砖败瓦:雕花的窗棂与屋顶的横梁不见了,老祠堂的石鼓不见了,珍贵的木门被乡民们拆下来当柴火烧成灰烬,高高的花岗岩石柱被打断砌成围墙。农村赖以传承的文化根本,在一次又一次的旧房改造中被遗弃,在不断的迁徙中被遗忘。

  近日,全国古村落保护现场会暨村落文化论坛在江西吉安市举行。曾经被遗忘的古村落,如今正在迎来各式各样的目光:有的满怀虔诚的态度,有的饱含鄙夷的神情,有的升腾起资本的欲望……

  如何保存好、保护好这些弥足珍贵的古村落,一时间也成为了各界探讨的热点话题。会上,有关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当前在城市化汹涌的浪潮中,古村落到了存亡的危急时刻,而“空心化”是当前不少古村落保护的现状和误区,古村落期待“活态保护”。

  现状堪忧

  车行在有着悠久历史的庐陵大地,远远望去,沿路小村庄建筑风格整齐划一,古色古香,一问才知道已有上百年甚至数百年历史。然而,车子渐行渐近,记者却发现越来越令人痛心的景象随着外迁的农民增多,村里的祖屋丢空的也越来越多,有些原本还保存很好的建筑,因为主人不愿意再住,已经原地重建了气派的小洋楼。

  农民工进城务工的热潮和新农村建设,正在影响今天中国乡村的生态和建筑形式。在急迫的社会变化中,“古村落”的急剧减少、萎缩衰败和被“乱更新”,成为一个缩影。

  据悉,古村落分布密集的省份有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安徽、湖南、贵州、云南、山西、甘肃、宁夏、湖北、河北等省份。这些村落大多始建于明清时期,还有的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

  这些有着浓郁的历史风貌、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科学合理布局的人文景观、民族特色姿彩纷呈的历史文化村落,成为中国乡村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

  古村落是中国乡村社会的缩影,因其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历史信息、意境深远的文化景观,而具有“史考”的实证价值、“史鉴”的研究价值、“史貌”的审美价值。但是,这些历史文化村落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正面临着毁灭性灾难。

  据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开展的普查结果显示,我国230万个村庄中,目前依旧保存历史风貌的古村落,已由2005年的约5000个锐减至两三千个。

  记者了解到,古村落面临各种问题:历史性老化造成老房子的自然颓败和无力修复;随意的抢占性的新建、翻建;与乡土环境、历史风貌不和谐的各类现代建材破坏村落的古风古貌;村民对原有居住环境的不满意构成古村落保护的内部压力;公路和高速公路的建设对村落景观的破坏;土地集约化导致对民居宅基地的兼并;城市化发展进程对古村落保护构成的压力和威胁……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吉林省文联副主席曹保明表示,“空心化”则是古村落逐渐走向其败落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在很多村落里只有老人和小孩,村民外出务工造成的空巢现象也加速了村落的颓败和老房子的倒塌。”

  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早在2005年就曾指出,古村落是中华民族最大的文化遗产。

  “中国有将近5000年的农耕社会历史,有的村落有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在社会转型期,我们遥远的"根"大量的历史文化财富,大部分散落在这些古村落里。”冯骥才说,“如果一个民族农村的文化没有了,那么这个民族文化的根就基本上没有了。近些年,中国古村落迅速大量消失。在当前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如何保护古村落、保护古村落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积淀,显得刻不容缓。”

  谁来保护? 

  其实,在古村落的保护开发过程中,常常需要多重力量的集结,民间、国家、资本三者各就其位。

  蜀口古村隶属的吉安市泰和县县长李军在接受《新民周刊》的采访时表示,对于古村落的保护一定要政府规划先行:“在政府引导下,我们在当地成立了村民理事会,由理事会出面来协调一些问题。比方说在规划过程中,出于对古村落的保护,要对原来的一些房屋进行拆除。用行政手段是不行的,用村民自己的办法最好。”

  李军介绍,政府采取疏堵结合的办法,“堵”就是规定在古村范围之内不能再建新的建筑,“疏”则是解决村民的住房问题,新规划一片区域专门解决农民的建房问题。“慢慢地,村民们自己也意识到这事的重要性,所以他们对古村的保护是自觉的,发自内心的。这些都是他们的祖业,人为去破坏古建筑的现象再没发生过。”

  据了解,在泰和,如果是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村,各级部门都会有一定的补助,用于维修和管理。

  实际上,通过政府力量的积极介入,包括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制度等的制定以及授予古村落相关荣誉和奖励的做法,一定程度上引起了社会对古村落保护的重视,也产生了积极实效。1986年,国务院在公布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时,首次谈到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问题。自2003年11月起至今,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了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新民周刊 2012年05月08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保护古村落亟须行动
下一条: ·怎样看待民间修谱热
   相关链接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2024年3月17日上午9:00)·《文化遗产》:2024年第1期目录
·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文化遗产》:2023年第6期目录·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在京召开蔡奇出席并讲话
·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
·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
·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文化遗产》:2023年第5期目录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八届常会将在博茨瓦纳卡萨内召开·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