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民俗图说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民俗图说

坂东玉三郎:女形与艺道
  作者:钟和晏   摄影/图:筱山纪信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5-16 | 点击数:14275
 


女形的艺术魅力在于它有一种用女演员的技艺所无法代替的艺术。女形所扮演的
女性追求的是一种从男性角度体味到的女性抽象感,比现实生活的女性显得更加真实的女性憧憬。


日本 歌舞伎大师 第五代坂东玉三郎

今年61岁的日本歌舞伎大师第五代坂东玉三郎

  花魁

  今年71岁的摄影家筱山纪信第一次受杂志委托拍摄坂东玉三郎大概是1970年,那一年玉三郎刚刚获得了日本芸术选奖新人赏。按照筱山纪信的说法,当时的两个年轻人对上了眼,这之后,玉三郎的演艺生涯没有间断过,他也就跟着拍摄了40余年。

  “我刚开始时不懂歌舞伎,也没有多大的兴趣。那次也拍了很多其他的歌舞伎演员,都没有留下太深的印象。”筱山纪信回忆说,“唯独20岁的玉三郎身上有种非常独特的气质,一种闪光的东西,让我感觉到其中的能量。就这样,他进入了我的镜头。”

  北京798艺术区东京画廊里,名为“第五代坂东玉三郎”的筱山纪信摄影展挑选了这几十年持续拍摄中的50多幅作品,无一例外是戏妆照,被冲印成浮世绘的尺寸(大概39厘米×27厘米)装在浅木色的画框里,一排排挂在两个展场空间的纯白墙壁上。只有两幅例外,是1.5米高、1.2米宽的超大尺寸——一幅是玉三郎借鉴京剧造型的《杨贵妃》,两手一高一低各执一把施金牡丹折扇;另一幅是《助六由缘江户樱》中盛装的扬卷,异常雍容地踩在高高的三齿黑下驮上。

坂东玉三郎 《助六由缘江户樱》 扬卷

坂东玉三郎扮演歌舞伎名作《助六由缘江户樱》中的扬卷

  日本有五个代表性的古典“艺能”:雅乐、能、狂言、人形净琉璃、歌舞伎,在商业戏剧上取得成功的只有歌舞伎。能乐是在既没有幕布又没有装置的小型舞台上,戴着面具表演的歌舞;歌舞伎是在有着豪华布景、花道、转台设备等的大舞台上,演员不戴面具靠身段和台词表演。

  所以,两者间常见的比较是能乐以“幽玄”为艺术理念,迎合中世纪统治者上层武士阶级嗜好形成的,具有贵族的玄妙情调以及不可接近的威严感和仪式性;热闹猥杂的歌舞伎是在德川政权统治下,由商人阶级培育起来的庶民戏剧,程式性中具有被夸张的放纵,放纵中又带有华丽、色情的一面。

  作为“女形”(男旦的意思)重头戏,歌舞伎名作《助六由缘江户樱》用长呗伴奏,辞章、曲调大都根据河东曲调的《助六所缘江户樱》而来,讲述有豪侠气概的助六在一个樱花争艳斗丽、春雨绵绵的春宵来到吉原游廊,与名妓花魁扬卷交往密切。大财主、武士意休带着家臣前来纠缠不休,彼此拔刀相见,恶斗一场。

  《助六》故事平常而且俗套,扬卷的服装却华丽无比,初见之下有几分意料之外的惊艳感。扬卷作为花魁道中最高等级的“太夫”,穿在外边第一层的“打挂”是在带有光泽的丝织品黑“襦子”上刺绣“岁寒三友”——松、竹、梅,从肩头到袖口加用金线捻的注连绳“七五三饰”。背后纹样在刺绣着橙子、橙叶的图案上,再缝上丝织品“缩缅”制作的龙虾,然后装上拖地的长长金银“币”,“币”原本是供奉在佛像前、神像前的布条。

  下一层服装的底面是红色万字纹样上刺绣“花见幔幕”、“火焰太鼓”、“樱花落地”的图案,表现出正月、三月和五月的三个节日(上已、端午、七夕),银线绣制瀑布图案的腰带,下面有用金线缝制的鲤鱼跳龙门。扬卷第二次出场的白地水墨画服装表现八月朔日,躲入水桶时服装上的菊花图案代表九月,这是以服装来表现一年中季节推移的手法。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2011-12-23 11:13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屯堡村落的傩戏生态
下一条: ·宣纸,中国书画的柔韧支撑
   相关链接
·[张丽婷 于俪婧 刘明明]非遗语境下博山陶瓷传统技艺本土性的现代化转型研究·[袁宙飞 袁文军]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体系构建与实测
·[徐媛]传统技艺类“非遗”中的身体研究·[孙敏]母题共享与话语耦合:日本英雄祖先故事的信仰图景
·[陆薇薇]日本民俗学传说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陆薇薇]日本灾疫叙事中的妖怪传说
·“中日民俗学学术交流论坛(2023)”在山东大学开幕·[岛村恭则]柳田之外:日本民俗学的多样化形态与一贯性视角
·[陆薇薇]日本民俗学研究的新动向·[刘雪瑽]《山海经》传入日本年代再考辨
·[王晓葵]“休闲”中的文化记忆——以日本的“花见”为例·[毕雪飞]丝绸之路的开拓、往来与牵牛织女传说在日本的传承
·中日民俗学学术交流论坛(2022):现代社会的民俗与现代民俗学·[刘广宇]中国节日影像志:回到节日本身的理论自觉
·[菅丰]民俗学的悲剧:学院派民俗学的世界史纵览·[岛村恭则]柳田之外:日本民俗学的多样化形态与一贯性视角
·[陆薇薇]日本民俗学的vernacular研究·[周星]关注世事变迁、追问“生活革命”的民俗学
·[刘守华]比较故事学的中日之旅·[程梦稷]朝向“一国民俗学”:柳田国男的传说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