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现身都市广场 彰显文化自信
  作者:记者 张伟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1-01 | 点击数:5102
 


  中新网贵阳1月1日电 题: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现身都市广场 彰显文化自信

  中新网记者 张伟

  伴随数万人的呐喊声,在歌舞齐贺、礼花齐放、铜钟敲响中,贵阳数万民众一同见证了2012年的到来。

  漫天烟花映衬,“中国二十四节气”浮雕灯柱、“中国十二生肖”青铜雕塑……显得格外绚烂。“每一个城市都会有一个地标性的场所,那是一个凝聚城市‘灵魂’的所在。中国西南省会城市贵阳将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与贵州民族文化符号都融入新的‘城市名片’——筑成广场中,这也向世人彰显了我们的文化自信。”贵州民族文化研究专家告诉记者。

  2012年1月1日启用的贵阳筑成广场,以“竹”作为主题和设计的灵魂,超大型的主体雕塑“筑韵”更是采用贵州少数民族传统竹制乐器“芦笙”为创作元素而成。参与广场设计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筑韵’长60米、宽48米、高28米,以‘金竹报平安’和‘竹笙’为主题,体现了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加上代表农耕文化的‘二十四节气柱’等诸多符号让整个广场文化味道十足。”

  当地官员表示,新落成的筑成广场寓意诠释着贵阳历史内涵,展示贵阳城市精神,更重要的是彰显一种社会的开放和文化的自信。文化自信源于对外的深入,随着贵州侗族大歌、苗族服饰等一系列文化产品漂洋过海,让海内外人士为之惊叹。来自国际时尚之都意大利米兰城的阿诺在贵州旅游时说:“这些服饰太完美了,这里充满了神奇,在米兰我从来没有发现如此美妙的艺术品。”

  有观察人士指出:“贵州是中国的一个缩影,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及文化产品被世界所认同,中国国家形象片在海外播放引发的反响就是最好的证明。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未来,中国传统文化将会越来越自信。”(完)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2年01月01日 02:59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胡锦涛主席发表2012年新年贺词
下一条: ·第三届“中国年年货节”在杭州举办
   相关链接
·[赵思晗]符号与仪式的互动·[张辉刚 唐钰镥 王宇澳]家国同构:中国传统仪式中文化身份认同的追溯与统合
·[杨柳]韩国无形文化财制度的原形问题及启示·[闫睿欣]作为视觉符号的簪花围:拍照体验中的民俗主义与意义再建构
·[许瑞娟 陈亚楠]跨越边界的纽带:“那伽-龙王”信仰在南亚-东南亚-东亚 连结区域的文明互鉴与共同体形塑·[徐伊雯]水陆画艺术解构新诠
·[邢怀焱]文化符号视域下探究民俗活动的生成与延伸·[夏磊]彝族土主信仰调查研究
·[吴小丽 林晓彤]敬惜字纸的文化传承与影响·[王添]网络民俗的灵韵重构
·[王淑英 范家婧]多民族共享文化符号:诸葛亮传说在版纳、普洱地区的族际流动·[王邓军 王琪]图像学理论下徽州汪满田鱼灯艺术探析
·[宋毅林]佛教东传与祛疫符号的生成·[刘清源 魏滢哲]当代社会语境下祭星仪轨的象征符号与行为逻辑
·[刘茜瑜]从官服僵尸到吸血贵族:全球化语境下中西方鬼怪符号的互鉴·[林淳爽]仪式服饰符号的建构、强化和认同
·[顾佳敏]从地方符号到公共认同:“苏超”出圈的文化认同动态建构路径与机制·[高忠严 王彦龙]象征与破坏:晋中农耕区民众的除雹仪式与信仰实践
·[戴昕颖]民间俗文中 “去神圣化”的宗教符号·40年,诠释民俗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中的独特价值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