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万建中]中国饮食文化的生成机制
  作者:万建中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2-22 | 点击数:8204
 

 

[内容提要]中国是一个烹饪王国,饮食文化极为发达。除了饮食烹调技艺高超外,优越的生成机制是中国饮食文化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原因。独特的自然环境、农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大一统的政治局面以及儒家的意识形态等,构成了这一生成机制的主体成分。它们从各自的方面对古代饮食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饮食文化;自然环境;政治;人文环境;生成机制
 

本文刊于《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
 

作者授权本网发布
 

阅读全文请下载PDF文件↓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民俗学论坛·北京师范大学版块

上一条: ·[万建中]中国饮食活动中的美学基因
下一条: ·[彭牧]“五子登科”图案中的莲花
   相关链接
·[程梦稷]画框与化外:明清日用类书的诸夷图像与视觉政治·[赵依铖]建构“民间”之声:塞西尔·夏普的民歌实践、文化政治及学术史的回响
·[吴沛]甘罗传说的“神圣儿童”原型分析·[邓晶晶]锡林郭勒盟牧区的饮食生活方式变迁
·[陈可欣]从灶台到店头·[白五去]交融与重塑:“走西口”背景下晋蒙饮食文化的互动与演变
·[阿盈娜 何彬]西北饮食文化交融研究·[祝鹏程]谁之传统,传统何为:对当代北京相声传统化实践的考察及反思
·[蒙锦贤]文明的套式: 清代“苗图”中耕织图像的生产意义·[周福岩]民俗/民间文化的伦理理性: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文化政治之间
·[张子健]浅析泰伯形象的政治隐喻意义·[钱寅]论承德都城隍庙所反映的“夷夏秩序”
·[李向振]公共事件中的村落政治及其实践逻辑·[程瑶]浅析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贯通
·[程瑶]城市环境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林玲]忘却与记忆:炎帝的政治性发明
·[丁木乃]彝族坨坨肉食俗及其社会文化意义·[程瑶]城市环境中的非遗保护
·[游自荧]灾难、传说和信仰的互动:日常政治与人神互惠·[王学文]谁是替罪羊:中国古代民间信仰防疫的巫觋、瘟神与道医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