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俗学会2025年年会论文•
阿孃权摄父师尊:论广州祠堂壁画《伏女传经图》的现代性
梁韵彦
(岭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摘 要:现存广州祠堂壁画《伏女传经图》不少于18幅,它们绘于19世纪中叶至民国初年。画面中伏生之女常作盘发高髻的已婚妇人形象,部分辅以童子,与传统闺阁少女设定迥异。该题材源自西汉伏生之女传译《尚书》的典故,清中期以后因科举制度与母教思想流行,逐渐有了宣扬妇女兼领“师道”的意味。19世纪中期后,珠三角大批青壮年出洋谋生或参与革命,女性承担起了抚育幼童的重任,“阿孃权摄父师尊”成为常态。祠堂壁画中伏生之女形象的“主妇化”,既映射了侨乡妇女持家教子的现实,亦浸染了妇女解放的时代气息。其图像意义从儒家文脉传承符号,演变为社会分工镜像与思想启蒙载体;深刻反映了传统社会转型期文化符号的功能重构与南粤社会的现代化变迁。
关键词:广州祠堂壁画;《伏女传经图》;留守妇女;侨乡;现代性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