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俗学会2025年年会论文•
家乡民俗学视角下《民俗》周刊作者群体的田野考察
梁玉婉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摘 要:在《民俗》周刊自 1928 年至 1943 年的生命周期中,其作者群体自觉或不自觉以“家乡民俗学”为视角的田野实践,成为中国现代民俗学本土化路径的重要探索。本文聚焦顾颉刚、刘万章、张清水、杨成志等学者的研究,揭示其共性在于以“家乡”为田野的便利性与情感驱动。不同的是,顾颉刚以国家为框架进行全国性案头考据,刘万章深耕广州地方民俗,张清水以“局内人”视角记录翁源民俗,杨成志则以岭南文化圈为框架,知识分子的知识结构与人文立场构成了家乡民俗学的整体研究。与西方民族志的“他者”视角不同,中国学者以“局内人”身份重构田野伦理,虽以材料导向为主,缺乏理论化建构,却通过海量素材积累与实证实践,推动民众文化从“被言说对象”向“阐释主体”转型,为中国民俗学的发展奠定了本土化根基。不仅如此,“家乡”的弹性内涵也为当代民俗学需在全球化语境中拓展提供了理论概念。
关键词:家乡民俗学;《民俗》周刊;田野考察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