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25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25年会专区

[李丽丹]蒙古族ATU613“偷听话”故事:角色、叙事与空间象征
  作者:李丽丹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5-10-17 | 点击数:5
 

 •中国民俗学会2025年年会论文•

蒙古族ATU613“偷听话”故事:角色、叙事与空间象征
李丽丹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  要:蒙古族流传的11则ATU613“偷听话”型故事异文按照角色可分为“兄嫂谋害型”、“朋友迫害型”和“独行奇遇型”三个亚型,前两个亚型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独行奇遇型”是蒙古族异文最多、角色和情节设置均具有蒙古族文化特色的亚型。主人公角色的身份及其行动的特征隐喻着蒙古族独特的文化:“兄嫂谋害型”中谋害的教唆者主是女性,甚至直接实施加害致瞎的行动,表明了民众对于兄弟析产中对幼弟的同情和“女人是祸水”的观念。“独行奇遇型”的主人公因为独自完成安葬死者而获得听懂禽言兽语的奇特能力,是蒙古族民众深受佛教文化影响,注重“生养死葬”的孝道文化而对故事进行的“本地化”。以乌鸦和虎狼狐兔等野兽为信息传递者的“偷听话”角色母题主要以动物掌握自然和人类生命、疾病的秘密为特征,体现了故事讲述蕴含的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认知。其“问答叙事”在内容上因果逻辑关系鲜明,是蒙古族民众以故事方式传达“人类命运共体”哲学认知的重要叙事特点。“偷听话”型故事在空间的转换中完整地体现了“离开原生家庭—进入封闭空间获知秘密—离开空间实践秘密”的男性成年礼仪式,展示了男性必须具备知识、勇气、耐力和品德等诸方面的能力,才能成长为受到社会承认的独立个体。
关键词:ATU613“偷听话”;故事类型;蒙古族;角色;问答叙事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李静]木偶戏拜师机制的协商实践
下一条: ·[李梦娴]文化群体记忆视角下春节民俗传承
   相关链接
·[陈姵瑄]江南“祈财类民间宝卷”故事主角的神人属性及其叙事特点·[包海青]演述与回应:蒙古族叙事民歌的口头文本动态生成机制研究
·[路转红]肃北蒙古族婚礼仪式的变迁研究·[刘微]《青蛙儿子》故事探析
·[郭倩倩]叶限故事海外研究·[包海青]论蒙古族叙事民歌文本生成与传承机制
·[丁晓辉]俗语故事化与故事俗语化·[朱家钰]幻想故事的主人公类型
·[詹娜]喀左蒙古族民间叙事群体生成的动力解析·[唐植君]日本蛇郎故事从神话到民间的传承与演变
·[孙国江]六朝隋唐“凶宅得宝”型故事背后的“五姓相宅”思想·[刘春艳]近百年中国傻女婿故事研究述评
·[文芳]秦始皇修长城主题故事群研究·[郭永平]地域景观、民族文化与辽西蒙古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 [祝秀丽]嵌入、连缀、复合——蛇郎故事的组合形态·[漆凌云 万建中]“母题”概念再反思
·[顾希佳]口头与文本:中国古代民间故事谫议·[朱婧薇]中国鼠婚故事研究90年
·[祁连休]中国故事的独特魅力·内蒙古师范大学举办中国蒙古民俗研究百年历程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