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张举文]成人仪式研究的一部经典民族志著作
——《祈颂姑——赞比亚本巴女孩的一次成人仪式》中文版代译序
  作者:张举文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7-21 | 点击数:13759
 

        《祈颂姑:赞比亚本巴女孩的一次成人仪式》(以下简称《祈颂姑》)是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等相关学科研究仪式、产生文本和撰写民族(俗)志等方面的一部经典,有着突出的学术价值。《祈颂姑》一书的重要贡献至少有三大方面:在理论上,它为仪式研究,特别是女孩成人仪式的研究,提供了独特的案例和跨学科的研究角度;在方法论上,它为基于田野记录的民族志写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典范;在做人与做学者上,《祈颂姑》及其成书的历程体现出一位社会工作者对殖民主义的反思,也展示了一位社会人类学家为学科,甚至更广意义上的学术研究所做的开拓性贡献。

        《祈颂姑》作为一部经典,从其最初在田野的观察、访谈和文本采集,到二十多年后的出版问世,再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检验而被公认为经典,其历程就好像是一次仪式性过渡,尤如从胎儿长大成人。其“成人”的意义不仅是书中所承载的文本和学术思考,还在于在这个过程中所隐含的一些更为深刻的问题:学科与学派的“跑马占荒”与“画地为牢”问题;学术与学科的“谁说了算”的意识形态与范式霸权问题;性别与派别在对异文化与本文化的研究中“谁说得对”的问题;局内人与局外人或主位与客位的“该谁说”的问题;以及如何在动态的文化中截取和理解静态瞬间的“怎么说”的问题等等。不仅如此,作者奥德丽·理查兹本人的经历,及其时代背景也是研读《祈颂姑》必不可少的作业,特别是她的女性角色与殖民时代中由她所代表的人类学的发展阶段等问题。所以,在这本书中所展示的内容与作者个人的、学科的和时代的精彩与缺憾,都同样能启迪今天的学者去鉴古识今,反思各自的田野工作和文本分析,以求能立足于小,而放眼于大。

        奥德丽·伊莎贝尔·理查兹(Audrey Isabel Richards, 1899-1984)的一生至少有两个相关的方面值得今天的学者思考:作为一位(女性)人类学家;作为一位社会改革者。然而,她在这两方面的重要贡献,至今仍没有得到应得的正确认识,这一事实无疑展示了跨时代的社会和学术偏见。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张建军】

上一条: ·[乌丙安]妙峰山香会文化空间研究的新贡献
下一条: ·一个美国人与三语版《苗族史诗》的故事
   相关链接
·[于晓雨]泰山庙会时空中的传承与变迁·[郑甜甜]口头歌谣存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赵思晗]符号与仪式的互动·[张赵]情感补充与风险防范:冀南地区的疾病叙事及仪式治疗实践
·[张京京]灰姑娘故事的精神内核·[张辉刚 唐钰镥 王宇澳]家国同构:中国传统仪式中文化身份认同的追溯与统合
·[于佳卉]下山东请九郎:功能导向下烧香香卷的边界重构·[尹凤仪]汉将庙厌镇霸王潮的传说与信仰
·[姚苏笑]角色功能、故事类型和仪式:《日瓦戈医生》中的民间文学书写·[肖慧]徽州鱼灯的仪式展演与互动传播研究
·[王兴尧]文本·仪式·节日:春联风俗传说的文化叙事·[王楠]仪式叙事策略与地方性实践:基于大理剑川太子会的考察
·[王静怡]仪式实践与文化传承:基于岷县宝卷的田野调查·[王佳]仪式·记忆·精神:北疆民俗文学内涵探析
·[王红莲]摆供:世俗食物的神圣化之路·[陶坤]暴力与秩序:我国西南炸龙民俗仪式的文化逻辑与生存智慧
·[覃钧婷]桂南壮族地区婚俗的仪式展演与历史作用·[苏筱]数字篝火:锻造当代民俗熔炉的“游戏-仪式空间”
·[沈俐琴]慎终追远与仪式重构·[吕文君]流动的祠堂:仪式中的宗族镜像与秩序再生产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