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学位教育与招生信息
   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高校民俗学课程与教材
   民俗与中小学乡土教材
   民俗学学位论文题录
   全国民俗学研究生暑期学校
   公开课(MOOCS)

高校民俗学课程与教材

首页民俗与教育高校民俗学课程与教材

【讲座预告】张举文:文学类型还是生活信仰(北大,5月23日周三15:10)
——北大中文系“民间文学前沿讲坛”系列讲座之二十四
  作者:北京大学中文系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5-18 | 点击数:5576
 


· 庆祝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 ·

 “民间文学前沿讲坛”系列讲座之二十四
 

文学类型还是生活信仰:童话在中国的蜕变及其思考

演讲人:张举文  教授

评议人:陈泳超  教授

 
时  间:2018年5月23日(周三)15:10—17:00
地  点:北京大学理教312教室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教研室


演讲者简介:
张举文,美国崴涞大学(Willamette University)东亚系教授、主任,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民俗学兼职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民俗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过渡礼仪、美国亚裔民俗、影视民俗以及民间故事等。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教研室
 

 
 
北京大学中文系
 
2018年5月18日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讲座预告】施爱东:好故事都是巧妙设置的游戏(北大,2018年5月16周三15:10)
下一条: ·第五期中美民俗影像记录田野工作坊(VRFW 2018)正式录取名单
   相关链接
·[朱梁灏]民俗学的日常生活转向与批判的日常生活研究述论·[张玉琳]重返生活世界:民间文学的家庭生活实践及其活态传承
·[张磊]生活的道义:乡村社会权力实践中的理势关系·[张佳慧]从礼器到生活工具:婚俗家具现代化转型中的文化基因转译与价值共生
·[尹博]上海都市生活的饮料神话:基于星巴克与蜜雪冰城网络言论的文化观察·[魏甜甜]时间的复调:乡土性与现代性张力中的日常生活文明化进程
·[王筱涵]作为“人学”的妖怪文化学:小松和彦与新时代的“妖怪研究”·[王晓葵]遗产研究与现代生活方式构建
·[王小萌]煤业兴衰与窑神信仰:京西煤炭资源对地方社会生活的塑造·[王浩鑫]生活之承与开发之舍:地方传说实践的双重面向
·[田书宇]百姓日用即道:王艮的日常生活思想及其民俗学意义·[罗帆]抖音 APP 在乡村老年群体中的使用实践与社会影响
·[刘爱华]想象、象征与转向:麻姑献寿传说建构及其生活叙事阐析·[林嘉欣]新民俗场域中的流动个体
·[梁秋实]“采山儿”:大兴安岭林区城镇居民自然采集生活的调查报告·[李香霖]“俗民”何以“感受生活”
·[贾琛]制度下乡与民俗研究新方向·[贺少雅]生活的发现:笔记的民俗学研究
·[韩雪春]民、俗、村落:民俗学流动研究新探·[高忠严]从《郝星久日记》看抗战初期乡村知识分子的民俗生活及个体认知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