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马来西亚槟城中元节普度戏田野调查

马来西亚槟城中元节普度戏田野调查

康海玲


[摘要]每年的中元节,马来西亚槟城天天有普度戏。其戏曲上演延续时间之长、场次之多、规模之大,在包括中国本土在内以及东南亚诸国家中,是最典型的。本文以田野调查为基础,力求较为详细地记录槟城比较典型的一个华人街区——立信花园山边区暨如意苑公寓中元普度仪式和戏剧演出的境况,提出普度戏在异域其演出功能已经发生转型的事实。
[关键词] 马来西亚;槟城;中元节;普度戏
 [中图分类号] K8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214?穴2007?雪02-0079-07  

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有部分节庆颇具戏缘,如元宵节、中元节、春节等。马来西亚槟城的中元节移植自中国,其普度戏演出在华人社会里具有深厚的社会文化基础。普度戏是华人对其传统文化的选择、强调、传递和创造,除了组织华人社会的公共生活,还作为特殊的民间意识形态提供给华人族群认同的观念、信仰需求、价值与思维模式等。
马来西亚为来自中国的普度戏的生存提供了适宜的语境。它是全世界华人人口比例仅次于新加坡的海外国家。在这个多元种族的国家里,槟州是马来西亚华人政治的发源地(陈剑虹、黄贤强主编,2005:327)。槟城是槟州首府所在地,是个具有两百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在这个面积只有293平方公里的小岛上,由于多种因素,从19世纪开始,就陆续汇集了来自中国本土的不同的方言群移民,也先后流传着早期来自中国的地方戏曲剧种。这些剧种主要来自福建和广东两省,当地华人称为福建戏和广府戏,包括高甲戏、莆仙戏、闽剧、歌仔戏、梨园戏、闽西汉剧、粤剧、潮剧、琼剧等。
普度戏,指的是在中元普度期间上演的华语戏曲,是中元节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元普度是华人社区每年祭祀活动的最高潮,华人常把中元普度称做“庆赞中元盂兰胜会”。槟城的中元普度在马来西亚中元节中是最热闹、最典型的。普度分为公普和私普,私普一般在华人各自的家庭举行,而公普则以华人街区为单位,祭拜对象以面燃大士(当地华人称为“大士爷”、“普度公”、“鬼王”)为主。大士爷通常以焦面大腹、瞪目獠牙、口吐火焰的形象出现,是金刚鬼王的造型,头上还有一小尊观音本相(见图1)。根据《法华经》慈悲观音为了普度众生而化身千百亿的说法,观音即现鬼王身在人间维持秩序,以教化饿鬼,也度化众生。
槟城的普度戏在中元普度期间(从农历七月初一至三十)是天天有的。其上演延续时间之长、场次之多、规模之大,在中国本土以及东南亚诸国家中,是最典型的。特别是在中国本土传统戏剧的一片衰落声中,槟城的这些一直被强势文化所挤压的华语戏曲剧种,始终没有泯灭其生存智慧,顽强地生长着,而且保留了更为完好、更为纯粹的戏剧文化传统。
在槟城,中元普度早先上演最多的是广府戏和福建戏。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槟城的普度戏舞台逐渐成了广府戏,特别是潮剧的天下。笔者于2005年七八月间及2006年七八月间两次前往马来西亚槟城,进行了累积时间为36天的田野作业,考察了中元普度的境况。下面是笔者于2006年8月3日在槟城立信花园山边区暨如意苑公寓,所做的一次中元普度及戏剧演出的田野调查。
一、演出的功能和筹备过程
中元普度的仪式是以各个华人街区为中心分别举行的。各个街区举行祭典一般持续5天,但具体的时间有所差异,主要是根据“风水”判断而来的。在不同的街区,对应其位置而有应该举行祭典的不同的吉日。在笔者所调查的立信花园山边区暨如意苑公寓这个街区,是从农历七月初九至十三日举行中元节活动,但是如果包括农历七月初八日的请神活动及农历七月十四日所举行的“宴会”礼仪,这个街区的中元节前后要经过一周的时间。
街区的祭典都是在“槟州中元联合会”的名义下统一组织和分担举行的。{1}  这是一个华人常设性的组织,统筹安排各个街区具有个性化的中元节祭典。在槟城的华人社会,举行中元普度这个盛大的祭典活动,不仅出于宗教信仰方面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世俗方面的功用,即以此作为一个契机,把中元普度的祭典和华人社会中对于“慈善福利”和“教育事业”的赞助联系在一起。这是槟州中元普度的一个最大的特色,即向外彰显华人社会的力量,普及、推广汉文化教育(华教),祈求华人的福利厚生(诸如商贸的繁荣等),以及地域社会的和平……(渡边欣雄,1998:195)其中一个最引人注目的做法为:每年的中元节至少为一间华校筹募资金。从三十几年前,槟州中元联合会发动为商务学校筹款开始,就掀开了每年为一华校筹款的序幕。这是槟州“中元精神”的真实写照。2006年的中元普度,修道院中学成为该年度槟州中元联合会中元节援助捐款的对象。除了为华文教育筹款之外,槟州中元联合会还举行其他公益活动,包括为不幸人士与病人筹款。
普度戏一般在祭祀广场的旁边临时搭建舞台,招聘剧团前来给神演出。立信花园山边区暨如意苑公寓于8月2日-3日(农历七月初九、初十)两天礼聘中国青都潮剧团公演。8月4日-6日(农历七月十一日至十三日)则聘请马来西亚嘉声歌剧团公演三场。这5天的公演,戏剧是理事会代表街区集体报效,而歌剧团则属于私人报效。戏剧演出的缘起在于组织华人社会的共同生活,并做好一年一度的还愿酬神、答谢神恩的工作。当地华人认为,戏剧的上演可以娱乐大士爷、众佛及群鬼,以保佑他们合境平安。另外,还有教化活人和度鬼的需要和功效。华人的民间信仰信奉农历七月是地狱打开鬼门的日子,所有阴间的鬼魂,得以重回阳间探望子孙,并且享宴一番、娱乐一番。人们在这一个月必须拯救亡灵,慈善为怀。农历七月十五日对道教来说,是中元地官赦罪之日。道教提倡任何人只要在这一天为自己及祖先作忏祈福,就可以赦罪保福,借以超升。这种尽心尽孝的做法也施及其他孤魂野鬼。佛教的普度思想与目莲救母的说法紧密相关,中国佛教以每年阴历七月十五日为众僧结夏圆满的日子,以百味饮食设盂兰盆供,可解救累世父母,亦可以拯救“好兄弟”离苦得乐。这样一来,农历七月在华人社会里,就有度人救鬼、娱神媚鬼的功效。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样式,戏剧就具有了特殊的担当。正如在舞台两边的对联上所写的:“烛光灯光烛灯皆光,人乐神乐人神共乐”,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普度戏的演出目的。但是,随着人们精神生活的需求及审美愉悦的变化,普度戏娱神、酬神、媚鬼的功能显得更为重要。即便是没有人前来观看戏剧演出,普度戏还是照常搬演。
中国青都潮剧团是由中国一枝香潮剧团和中国星都潮剧团临时组阁而成,团长是林万里和丁和贤,演职人员共32人,皆潮汕人士,由于人手不足,经常要一人身兼数职。戏剧的供奉每天有两场之多,叫做日场和夜场。日场一般在下午,分为扮仙戏和日戏。扮仙戏指的是带有一定宗教色彩的仪式性演出,又称为吉庆戏、开场戏、例戏。这里沿袭的是中国传统戏曲在上演之前,都要先行演出一系列的仪式性短剧的惯例。日戏一般在扮仙戏之后,演出时间大致在两小时左右。夜场一般演的是正戏,从20∶00开锣至23∶30完场。至于演哪个剧种,上演哪些剧目,则由大士爷筛选。要还愿的炉主、头家或理事会代表事先在大士爷面前点香、叩拜,并“卜杯”问讯,以“信杯”为准。这次,大士爷选中的日戏是《真假国舅》,正戏是《彩凤进宫》(上、下集),至于扮仙戏是剧团到哪都例演的,属于常规性的演出。
从社会关系网络的角度看,普度戏是包括潮籍人士在内的华人圈子的宗教演剧活动,即槟城华人聘请来自中国本土的戏剧团体在所住街区举行中元普度仪式上演华语戏剧。立信花园山边区暨如意苑公寓是不同籍贯华人聚居的地方。确切地说,以福建籍人口占大多数,他们的籍贯以漳州和泉州为主。这些华人都能突破籍贯语言的限制,掌握两种以上的方言,在客观上就为普度戏的观演提供了可能。
二、演出场地和环境
立信花园山边区暨如意苑公寓这个街区所设的祭祀广场,前后临街,交通便利,这是举行中元普度的仪式空间(见图2)。祭祀广场中最主要的部分是神坛和戏台。由于中元普度一般呈诸神并祀的格局,所以神坛由几个组成。该区的神坛有三个,分别供奉天公、主神和陪神。神坛A是安置天公炉的,天公被认为是天上至高无上的神。神坛B是安置主神大士爷及四位陪神的。主神大士爷居于神坛B的正中,其左边是穿蓝色衣服的土地公和穿白色衣服的白无常,右边是穿红色衣服的文武判官和穿黑色衣服的黑无常。神坛C是安置陪神福德正神的。这些常设的诸神都和中元普度的礼仪过程密切相关,同时又与戏剧演出的一系列仪式紧密配合,所以倍加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三个神坛前面,陈列着五十多种祭品,包括酒、茶、鲜花、鲜果、糕品、干果、糖果等,还有鸡、鸭、全猪、灵龟等。值得特别强调的是,神坛B前最远的一张供桌,通常供奉最引人注目的“黑金”。此外,“戏神”三太子及戏班的状元帽也放在中间显眼的位置。神坛A的位置比较独特,是露天敞开式的,与安放戏神及黑金的供桌有4米远的距离。
在神坛A前方20米处,设“中国青都潮剧团”的戏台(见图3),戏台背向大街,面向众神坛。戏台用铁架和长木板搭建而成,乐师席设在戏台的左方(观众的右方),伴奏乐队由5人组成。戏台的右前方空地上装有扬声喇叭。戏台的右下方紧挨着放着一架铝梯,方便演员的上下。右上方悬挂着一个长方形的字幕。戏台下方的架空层放着演员生活起居的日用品。戏台的右边有一大片空地,这是龙香群的位置。戏台的后面,挨着马路边,是演员休息的地方。临时搭建的小帐篷,是演职人员闹中取静、闭目养神的绝佳去处。戏台左前方的空地上,安放着一个金炉,香烟缭绕,给戏剧的上演增添了几许神秘的气氛。
三、仪式与演出的过程
8月3日(农历七月初十)是该区祭祀大士爷的正日。这一天的祭祀活动最多,由洪凌峰道士主持整套仪式。戏剧演出是祭祀仪式中一个重要部分,日场主要演扮仙戏和日戏(也称小戏),夜场(也叫夜戏)演正戏,但一般也在正戏演出前先演扮仙戏。扮仙戏主要是结合当天下午的仪式而上演。扮仙戏有大型扮仙戏和小型扮仙戏之分。大型的扮仙戏通常演的剧目是《六国封相》、《鲤鱼跳龙门》和《蟠桃大会》,当地华人习惯称《六国封相》为“扮大仙”。小型的扮仙戏一般指的是“五福连”,即《八仙贺寿》、《跳加官》、《仙姬送子》、《李世民净棚》、《京城会》等五个内容并不相关的剧目。日戏和夜戏是仪式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但其内容与宗教意义关联不大。
据理事会署理主席陈丙丁先生介绍,理事会成员及该区的善男信女早上8时前就纷纷准备祭品,10时,神坛A、B、C的各样祭品已摆放齐全,众善信陆陆续续点香,先行祈福。中午12时整,正式的祭祀活动开始了,洪道士开始做法事念咒,众善信(大多数是理事会成员){1}各人手拿各色供品及香支,跪在道士后面,向神坛拜祭(见图4)。12时5分,道士向供品及周围的众善信挥洒圣水。12时10分,道士宣读这一届理事会成员名单,并宣读“疏文”,求大士爷等保佑该区合境平安。道士每求一句,跪着的人都异口同声应“好”!与此同时,剧团团长林万里在后台给戏神三太子上香,祈求保佑演出顺利。之后,戏台上锣鼓声大作,祭祀广场的气氛顿时热闹非凡。林万里介绍,这是演出前必不可少的“闹台”,越热闹越好,一般持续5分钟。12时15分,行献祭品的仪式。道士先向各种祭祀供品洒圣水,人们纷纷拿着装有供品的托盘向神坛拜祭,然后是撒祭品、抢祭品,即道士抓起祭品往四周撒,传说吃了抢到的祭品能消灾保平安。紧接着就是人们拭目以待的进献幸运宝物的仪式。今年该区的幸运宝物有15份,每份幸运宝物都有个吉祥的名字,分别叫做:骏业宏开、龙马精神、财源滚滚、一马当先、万事如意、满袋黄金、大富大贵、一本万利、百事吉利、添丁发财、家门兴旺、生意兴隆、黄金万两、财银顺利、招财进宝等。此时,戏台上锣鼓声一浪高过一浪,扮仙戏演出正式开始。
首先开演的是扮大仙《六国封相》(见图5),“戏班演出的扮仙戏,主要有宗教上的祈福除煞和显示戏班实力,炫耀行头服饰的世俗功能” (容世诚, 2003:83)。《六国封相》是一个迎祥接瑞的剧目,其演出目的首先在于替街区的华人祈求福佑。该剧讲述的是战国时代苏秦“合纵”说楚、齐、魏、燕、赵、韩六国,后来被六国封相的故事。由于人手不足,中国青都潮剧团演该剧的主要演员有14名,分别是苏秦、六国大将(6名)、黄门官(1名)、洗马女(1名)、马女(2名)、旗兵(2名)、花旦(1名)。首先出场的是齐国大将,两名旗兵各持马鞭和战旗紧随其后,接着是楚国、魏国、赵国、韩国、燕国的大将纷纷粉墨登场,行头、服饰光彩夺目,场面甚为壮观;之后是黄门官报喜,苏秦亮相,马女迎接,洗马女做拔草、扫尘、洗马等功架。当演出即将接近尾声,花旦向苏秦和黄门官敬茶之后不久,只见花旦接过茶杯,到后台端出一盆盐米,徐徐走到前台中央,将盐米撒向台下各个角落。
12时45分,《六国封相》演出结束。这时,神坛前进献幸运宝物的仪式也完成了,理事会成员及众善信纷纷拿着堆积如山的冥纸、纸金等行烧金仪式,戏台上继续演扮仙戏的剧目。《跳加官》和《仙姬送子》,这两个很短小的剧目只演了10分钟。紧接着,在剧团团长林万里和丁和贤的带领下,出演《六国封相》的全体演员偕同状元夫妇从戏台走到祭祀广场。状元郎手中捧着状元帽及一对上书“答谢神恩,连登科甲”的红联,状元夫人抱着戏神三太子,围站在道士两边。状元夫妇把状元帽、红联、戏神放在道士面前的供桌上(见图6)。戏神三太子身上放着很多好吃的零食,口袋里还装着一个红包。道士念疏文,剧团演员行正式拜祭的礼仪,先向神坛B叩拜,再转向天公炉,叩拜天公等。这其中,状元夫妇行的是双膝跪拜之礼,其他演员则三鞠躬拜祭。林万里过后介绍,用《六国封相》的全体演员偕同状元夫妇到神坛前膜拜,比起《八仙贺寿》来得严肃与隆重。礼毕,演员相继重新登台,戏台的锣鼓声再次响起,接着上演的两个扮小仙的剧目是《李世民净棚》和《京城会》。
13时10分,扮仙戏演出结束,在祭坛前,激动人心的时刻也到来了,这就是“卜杯”求幸运宝物。15份幸运宝物逐一推出,人们根据宝物的名称自愿“卜杯”。这些包装精美的宝物,其实就是罐头、啤酒、巧克力、各种日常摆设等。当道士每推出一份幸运宝物时,有意的善男信女参与“卜杯”,如果卜到“信杯”,意思就是取得了大士爷的恩准,可以把宝物奉请回家供奉,以求得大士爷一年的庇佑。求得幸运宝物的善男信女需要到理事会献金人民币128元。
13时30分,“卜杯”求幸运宝物的活动刚刚结束,招标宝物和“卜杯”求新炉主的活动又紧锣密鼓地开始了。该区今年准备了四份招标的宝物,分别为两份镀金的齐天大圣、招财桶、马爹利酒,依据善信投标的金额以及在大士爷前“卜杯”问讯的结果,确定新的主炉、副炉、头家炉等。
与神坛前的招标同时,休息了几分钟的戏台上又锣鼓声大作,日戏演出开始,所演剧目为《真假国舅》。台上热火朝天,台下只有笔者及协助二人。至此,道士做道场,演戏的演戏,互不掺杂、融合。
13时50分,由道士主持招标最后一件宝物,当地华人习惯称之为“黑金”,其实是一块装饰华美、富有象征意义的黑炭,象征财源广进、事业辉煌。标到这块黑金的,必须出数额相当高的钱,一般人是无法问津的,最终总是落在一些在生意上成功或在官场上得意的人之手。
14时10分,神坛前的仪式告一段落,而戏台的戏继续开演。虽然广场前除了笔者和协助笔者的洪先生,再也没有其他观众,但戏依旧在上演。这时候,戏剧的功能真正只剩下酬神娱鬼了。14时20分,演出即将结束,两个理事会成员虔诚地把戏神及状元帽送到戏台下,交给演员,并赠送戏班一个红包。
15时30分,日戏演出结束。
夜戏的上演是从20时整开始到23时30分结束。演出的剧目是《彩凤进宫•下集》。19时30分,道士在坛前诵经读疏文,一些善男信女根据个人的需要与信仰在不同的神坛前点香求福。19时50分,戏台上锣鼓声响起,彩灯骤亮,这时,广场上已汇聚了一些观众,其中尤以老年人居多,年轻人及小孩偶尔路过。20时整,音乐响起,照例演扮仙戏,夜场只是扮小仙而已。先开台的是《李世民净棚》,接着是《八仙贺寿》、《跳加官》、《仙姬送子》、《京城会》,俗称“五福连”。五个剧目演出结束后,由林万里带领众八仙及状元夫妇到神坛前行拜祭之礼。状元夫妇和中午一样,同样要把戏神三太子、状元帽及红联送到供桌上摆放,供人膜拜。礼毕,返回戏台稍息片刻,开始演出《彩凤进宫•下集》。
21时左右,由理事会成员捧着状元帽、戏神三太子及赠送的红包,送到戏台下,由演员接到后台供奉。
23时30分,演出结束,理事会成员及众善信在神坛前各点上一炷清香,再次行拜祭之礼,当天的仪式及演戏活动宣告结束。
四、槟州中元节普度戏功能的转型
节日在大众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重视节日是各地华人皆然的风俗习惯。中元普度在马来西亚华人先辈的心中,是他们原本非常熟悉的、祖传下来的宗教文化现象。华人先民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告别乡梓,到马来西亚开荒拓殖,他们不仅带去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同时也带去了传统的文化。中元普度所蕴涵的中华价值观就这样在马来西亚落地生根,特别是在槟州的华人社会里枝繁叶茂,它包含了中华民族对生死、社会、人际关系的一整套理念。年复一年,这种宗教文化现象薪火相传,形成了在地宗教信仰习俗,缩短了先辈们在异域寻找族群和地域认同的心理距离,也见证了华人在马来西亚本土建设新家园的丰功伟绩。
槟州华人民间信仰的中元传统以及相应的仪式,反映了华人的宇宙观。他们认为,天堂、人间、地狱是属于一个整体,又可以长期互相交流的。一个街区的华人在中元节举行祭祀鬼神的仪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这一街区华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共同祝愿。他们希望通过巫术手段,克服不可知的天灾人祸,用戏剧及其他形式,娱乐六道众生,祈求受到大士爷的庇佑,摆脱孤魂野鬼、特别是死于非命的幽灵的侵袭和干扰;也希望通过神佛的力量,以慈悲心和神圣之感召,化解人间和灵界众生的贪念、冤气和执著,从灵界到人间都能做到分衣施食,博爱为怀。通过仪式的象征和经文的说明,使冥界和人间共同感应经典;对死者而言,可以闻经得度;对生者而言,可以脱离苦海。
节令聚戏、演戏酬神是华族世俗的通例。日本著名学者田仲一成曾经从乡村祭祀的独特视角出发,提出了戏剧发生于祭祀的立场。他认为乡村戏剧的本质,就是与乡村祭祀礼仪相结合。中国乡村戏剧具有多种功能,即维持秩序,增强宗教影响力、凝聚力,扩大交往、联谊等。普度戏在槟州华人区域演出,除了或多或少的宗教功能之外,同样具有上述的几种世俗功能。
作为两个独立的意识形态部门,戏曲和宗教的关系是很密切的。戏曲经常为宗教服务,而宗教文化也早已渗入戏曲的肌理。在中元普度的活动中,集中了佛、道的教义。佛道二教的法事祭仪常与鬼神分不开,佛教有礼佛、施僧、拜忏、追福、焰口等;道教有禁咒、祈禳、斋醮等。可以这么说,其中的拜神伏鬼、超度孤魂亡灵等的仪式也是一种较为典型的当众表演。戏剧表演在槟州,有时被当做宗教祭仪的一部分,娱神祀鬼又娱人,有时又相对独立开放,成为较为纯粹的酬神娱鬼的形式。
立信花园山边区暨如意苑公寓的普度戏表演功能和其他华人街区是一样的,都是宗教功能和世俗功能的互相渗透,然而,从实际演出的境况看,普度戏的宗教功能逐渐减退,而其世俗功能得到了彰显。其中,宗教功能较为显著的是扮仙戏,如扮大仙《六国封相》。该剧的宗教性质表现在祈福和除煞上,首先通过一个众所周知的喜庆故事,用以象征吉祥、成功和喜庆,目的在于为街区善信祈求福荫,迎祥接福。其次,该剧通过演员的一些特殊表演,并与道士的祭仪相结合,台上台下共同建构一个齐力驱除邪煞的空间,最典型的是“撒米”和“穿铁索”。花旦在临近剧终“撒米”,这是一些剧种包括木偶戏的演出惯例。在中国传统民间宗教文化中,“撒米”象征播种谢土。另外,在一些特殊的祭祀场所,还包含施食饲鬼的象征意义,这和大士爷手上拿的令牌“分衣施食”的济世思想是不谋而合的。“穿铁索”是潮剧《六国封相》的传统舞台步法,是全剧结束前六国将军在台上穿梭交叉走动形成的一个像铁索的图案。据中国青都潮剧团的另一个团长丁和贤介绍,这种步法和道士在祭坛前走的步法很相似,在民间宗教里具有驱邪除煞的特殊功效。从这个意义上说,仪式就在戏剧里面,通过戏剧的演出可以完成驱邪除煞的宗教仪式。在该区上演的其他扮仙戏中,《李世民净棚》作为宗教仪式的戏剧,其目的显然也是为了压祟驱邪除煞。《八仙贺寿》、《仙姬送子》、《京城会》三个扮仙戏要完成的宗教上的仪式功能,集中体现在祈福的意义上。
和扮仙戏相比较,日戏、夜戏和神坛前的宗教仪式联系就不那么紧密,其祈福除煞等功能也没有扮仙戏那样明显。戏曲作为一种俗文化,由于其拥有较大的观众群,所以,历来都担负着替宗教张扬教义的神圣职责,特别是侧重于宗教信仰、宗教人生观和宗教道德等方面的传播。戏曲在马来西亚槟州华人社会,其功能却发生了较大的转型。早期的移民,他们的精神世界基本上还是一个中国的世界,而现在的华人,他们的中国意识已经越来越微弱,本土意识得到了巩固,这些带有浓厚地域特色的普度戏,无形中成为一种不受时间、阶层、国别限制的特殊语言,成为联结海外华人感情的纽带。然而,随着槟城华人的“马来性”越来越强,普度戏的演出功能发生了转型,这种转型首先表现在愉悦对象的改变,即由酬神悦鬼娱人转变成酬神悦鬼,娱人的功能慢慢消失;其次表现在成为族群的一种象征。
普度戏曾经是大马华人的娱乐和精神寄托,在经历了20世纪初期、中期的巅峰之后,近二三十年来开始式微,曾经的风光已成了记忆和历史,是什么原因使得这种独特的传统文化受到如此严重的清洗?首先,商品经济的发展,华人社会的巨大变化,在经济挂帅的背景之下,普度戏敌不过现代高科技的冲击,各种时尚娱乐休闲方式异军突起,更多的观众转向歌台,普度戏昔日的光环迅速变得黯淡。其次,籍贯语言的丧失是影响年轻一代欣赏普度戏的关键性因素。随着商业与科技愈来愈发达,竞争力日益攀升,一些方言被现代父母视为可有可无,能让孩子学华语已被认为是对华人社会的一种交代,更何况是经济价值很低的方言。年轻人由于生长在当地,接受更多的是英文和马来文教育,客观上已经脱离了中华文化的母体。随着民族感情的疏远,他们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对故乡的人文风俗知之甚少或毫无所知,再加上语言的隔阂,因而对普度戏这种陈旧文化形态的最后蛰伏壁垒,表现出相当的距离感和隔膜感,甚至公然拒绝。但是普度戏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还会继续演下去。当地华人普遍认为,普度戏是演给大士爷等鬼神看的,有没有人看没关系。普度戏的娱人功能在槟州的中元节慢慢消失。
普度戏是槟州华人族群认同的一种标志。在多元种族的国家里,庆赞中元的信仰自由受到了宪法的保护,中元节成了槟州华人乃至马来西亚华人之间,很大一部分人在不同程度上参与其盛的节庆。不管华人主观上对它的认同如何,它毕竟已成为族群的一个符号,一个民族意象,也构成其他民族对华人的印象之一。普度戏作为一种特殊的地域文化产物,自然而然成为华人族群认同的一种明显的标志。华人平时忙于事务,难得一聚,节日时渴望热闹。以“热闹”、“喜庆”为旨趣的普度戏正好和欢腾的节日气氛相一致,震天动地的锣鼓声、响彻云霄的演唱、虚幻精致的程式、神奇变幻的脸谱、绚丽缤纷的戏服……这一切构成了华人狂欢的元素。对华人而言,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性的戏曲体现了他们的文化认同,反映了华人之所以为华人的诸多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感情表达方式、语言风格、审美特征等。对于印族及其他观众而言,他们所能欣赏的是完全新鲜、独特、富有个性的中国戏曲文化,虽然台词是听不懂的语言,但发自心灵深处的动作、表情、声调和眼神,足以感染观众。一个族群的自豪感和安全感的最佳优势是建立在别人的信任、欣赏和尊重之上。通过普度戏的演出,也让异族了解了华族的信仰文化以及民族意象,从这个意义上看,普度戏还起着一种文化桥梁的作用。
“演戏酬神不忘教育”,这是槟州中元普度最重要的特色,也是普度戏世俗功能的一个最大的转型。通过普度戏的上演,借助华人鬼神信仰,强化因果报应的理论,团结集体力量,共同做善事。因果报应是华人的传统思想,同时也是佛、道二教神学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思想,虽然在现实生活中受到很多华人的质疑,但是,华人还是希望善行能得到福报。普度戏经常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宣扬“善有善报”的教义。有鉴于华人一向认识教育的重要性,百年树人,教育为本,所以借助神的权威,争取一些人慷慨解囊,资助办学是华人社会公认的善举,也是造福华族子孙的大业。华文教育一向深受马来文和英文教育的排挤,越来越边缘化,所以只能挣扎求存、自力更生,才能立足于马国。各街区在中元节期间以集资演戏酬神以及各种各样的报效为由,积极为华校筹集慈善教育资金,在这里,普度戏和华文教育建立了特殊的联系。
普度戏在马来西亚槟城的演出,已有相当漫长的历史。它除了具有“祈福”和“除煞”的宗教仪式意义,能为华人街区或族群消灾祛邪,带来福荫,重塑未来美好的生命处境外,更重要的是,漂洋过海移植而来的普度戏,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成为华人的一种在地文化现象之后,还具有丰富的世俗功用。其审美功能、实用价值、意志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型,为戏曲人类学的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民间文化论坛》07年第四期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

槟城几个大家族福建过去的,为何会变成潮州戏占优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