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彩扎佛山狮头

彩扎佛山狮头

佛山彩扎狮头源于明代,兴起于清代乾隆年间。相传在明代,佛山一带有一只独角怪兽,眼大口阔,发出“连连”的怪叫声,百姓称为“连兽”。这怪兽时常夜出糟蹋农作物,残害禽畜,弄得鸡犬不宁,于是百姓相议要消灭怪兽,就根据称为兽中之王的狮子形象特点,用竹篾、彩纸制成形状凶猛的狮子,再用彩布做成狮身,挑选精壮汉子戴着狮头,带着锣鼓,埋伏在怪兽出没的地点。当怪兽出现时,锣鼓齐鸣,“群狮”猛向怪兽冲去,那怪兽吓得拔腿就逃。此后,怪兽再没有出现过了。因此,舞狮驱邪便相沿成俗,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
到了清代,有一年佛山流传瘟疫,人畜死亡严重。乡人耍舞“狮子”,逐家逐户驱邪祝福。后来瘟疫控制住了,人们更相信舞狮可以驱邪。此后,舞狮便成了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的项目,狮头制作工艺也从粗到精,成为风格独特的民间美术工艺品。
  清代乾隆年间,佛山扎狮行业开始形成,清代中叶已非常兴盛。民国版《佛山忠义乡志》记载:“佛山狮头制作精良,省垣及外洋均来定购”。当时佛山镇内经营狮头制作生产的作坊店铺有10多家,以黎家制作的狮头最精良,人称黎家狮,饮誉中外。
佛山彩扎狮头,富有强烈的地方色彩,它基于广东石雕狮子的造型特点,以神似为基础,无论从造型和装饰设计上都采用了夸张而浪漫的表现手法,创造了一个威武雄伟、活泼可爱和形神兼备的艺术形象。
佛山彩扎狮头主要分为文狮、武狮、少狮三大类。文狮以刘备、关羽作脸谱,表现纯善、温驯的神态;武狮以张飞作脸谱,反映好斗、勇猛的性格;少狮是专供儿童玩耍的狮头面具。
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