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牛年书袋: 书袋里的书,淘出一一读

牛年书袋: 书袋里的书,淘出一一读

书袋里的书,淘出一一读

--------------------------------------------------------------------------------
新京报  2009-01-24  采写/本报记者 金煜   






 

 《大过牛年》中精美的“牛”形图案。




  春节一直在变。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如今的过年更多地被商业支撑起来,快速的生活方式让原本慢条斯理的纪念行为变成了一闪而过的消费。拜年可以用短信,年夜饭可以去餐厅,城市化让春节的一些仪式变得支离破碎。如果短信拜完了年,还有不少时间的话,不如来翻一翻一些跟过年有关的书,也许,年在你心中的分量会重一点。我们准备了一个“新年书袋”,袋里的书算不上什么贵重的礼物,但应该可以给节日带来一些喧嚣背后的安静。

  1

  书袋里的学术“牛”书

  “糖瓜祭灶,新年来到,闺女要花,小子要炮,老婆子要吃新年糕,老头子要戴新呢帽。”还记得这首流行北方的年节歌谣吗?过年的很多味道,都已经忘了吧?可以翻一下三联书店新年第一炮的《春节》。这本书很容易找到,它非常鲜艳。封面由台湾《汉声》杂志创办人,设计家黄永松设计,一翻开书,几幅精美的节日图片很快就抓住了人的眼球。

  这是一本好读又认真的书。作者是中国民俗学会秘书长,北师大文学院教授萧放,他长期研究春节,自然担当起写这个“中国第一节日”的重任。此前市场上也有不少书,但若真要全面地了解春节,这本10万字的作品可算是同类书中较为权威的一本。

  三联不太出这种赶时髦的书,但它完全可以当做学术书来看待。作者从腊八开始写起,写出京城和北方地区春节在时空上的演变。作为一本学术性十分强的书,除了采用大量文献资料之外,作者还在甘肃、北京、河北、山东等地做了大量田野调查,得出不少不为人知的民俗故事。

  用作者的话说,这本书和春节一样,是“雅俗共赏”,它的语言通俗,用小故事、小典故带出文化深度的阐释,呈现出了一段完整的春节系统知识。“和其他节日不一样,有着3000年历史的春节,特点是非常厚重,它是真正的中华民族的大节。”萧放说。

  2

  书袋里的实用“牛”书

  如果懒得看大段大段文字的话,可以选紫禁城出版社的《牛年话牛》来翻翻。说是书,其实是一本图文并茂的周历。依靠故宫强大的实力支撑,文物图片成为这本书最大的亮点。五六十张图,全是故宫收藏的带有牛形象的文物,绘画拿出了著名的《五牛图》,刻画有牛的瓷器,带牛郎织女图案的戏服,还有玉、青铜、木雕等等。

  故宫每年都会出一个周历,此前的题材包括了钟表、如意、山水画等,今年以牛为主题当然也是应景之需,这本书送人很棒,不过稍微贵了点,当然配着硬精装的包装也能理解。

  实用型的牛年新书中,可能台湾老牌的汉声出版社出的《大过牛年》海报画册最为喜气洋洋。新书沿袭了汉声“大过新年系列”惯有的海报形式,十二张大海报可剪可贴。海报都来自汉声多年采集的美术精品,也有其他地方采集来的剪纸和民艺珍藏。和往常一样,《大过牛年》的封底同样有教剪纸技法,教你自己动手剪幅《金牛迎财》。

  3

  书袋里的绘本“牛”书

  如果不想买贵族化的年书的话,有一本创意十足的过年“绘本”很值得推荐。

  新世界出版社《牛年的礼物》是一套真正来自草根的图画书。

  作者于平和任凭是一对夫妇,都是职业艺术家。据这本书的责编小贤说,这对夫妇非常有趣。他们长年生活、创作在一起,经常是“老公手上拿着纸,老婆在剪”的样子。两人都属虎,最爱唱《两只老虎》。他俩过着很简单的生活,不用电脑,不用手机,几乎和现代社会格格不入。

  但他们的内心世界中,却有着美好的自然田园梦。夫妻俩你写我画,剪纸中透出了非常强烈的童趣:《神农炎帝》原来长了个可爱的牛头,先是教人种五谷,使人不受饥饿的苦;又为人寻找草药,尝尽百草,“后来误尝断肠草,中毒身亡上云霄”。因为这种牺牲精神感动了我们的祖先,他的故事才被保留在神话里。

  而《牛郎织女》里的“牛郎”,竟然小时候是一个说着“春牛放个屁,有点热乎气”的放牛娃:“有个放牛娃,爱看牛打架,一看牛打架,他就笑哈哈!”牛娃娃长大后,老牛为他的终生大事操心,才有了后来著名的那段爱情故事。

  4

  书袋里的小说“牛”书

  想看和“牛”有关的小说的话,可以找一下春风文艺出版社《小布老虎》系列今年的贺岁书《懂艺术的牛》。

  这套丛书从鸡年开始做了五年,编辑单瑛琪说,发现很多小学高年级的读者正好在五六年级的时候赶上本命年,编辑部认为本命年代表着一种重要的转折,因此选择出这套书。相比其他热闹的过年书,这本小说虽说是贺岁书,但显得比较严肃。作者常新港是目前中国儿童文学的中坚力量,长写出一些较为深刻的儿童小说。

  同样,这套贺岁书主题也比较深刻,有着冷峻而幽默的文风。比如,此前的《老鼠米来》中的老鼠,在家族中年龄最小,但使命感特别强,向往外面的食物,最后,它终于为自己创造了辉煌的未来。而《懂艺术的牛》也同样令人振奋:“爸爸”老黄心甘情愿地过着服从于主人的生活,“我”却整天向往着到很远的地方去,终于,一场意外让“我”成了一只懂艺术的牛,迎得了与众不同的一生。从内容上说,这更像是一本励志书,对于在本命年有着新年新决心的小朋友来说,不妨是一种读书的选择。

  可惜的是,因为春运的关系,货车不再运输图书,这本书现在还只能静静地躺在长春,等待着可以运到各地的那一天。也许,这也是贺岁书注定的一种命运吧?



书袋里的“海报书”



  《大过牛年》  汉声文化出品




  从1993年开始,汉声陆续推出以当年生肖为主题的“大过新年”系列丛书,2009年的《大过牛年》,收集了大量以“牛”为主题的年画、剪纸等。

  中国人以农立国,自远古以来,牛便是农夫重要的工作伙伴,此由民间众多以牛为主角的工艺品可见一斑:《春牛图》以牛的形貌方位说明一年的农事、农时,可说是农民最好的“图画农书”;《不吃牛》则是流行于民间的回文诗,文字结构巧妙生动,更充分展现传统农家的“护牛文化”;《牛头抓髻娃娃》、《牛耕图》、《牛面娃娃》、《耕牛》则是各式各样以牛为主题的剪纸图样,道尽中国人爱牛的乡土深情。

  此书承袭“大过新年”系列惯有的海报书形式,十二张大海报可剪可贴,让这份取材自日常生活的民间艺术,不仅被当做老古董欣赏,人们可以在生活中实际应用,恢复民间艺术最初的意义。


书袋里的“节日书”



 

 《春节》 作者:萧放  三联书店 2009年1月  定价:36.00元






  《牛年话牛》 作者:王戈  紫禁城出版社 2008年11月  定价:46.00元




  尽管现在“天天吃好的,天天过大年”,尽管现在限制放鞭炮,年夜饭有时都跑到饭馆去吃,但物质生活的丰富却始终没有改变“春节”在中国人心中的位置。“一年不赶,赶三十晚”,每年春运期间返乡过年的汹涌人潮,反衬出了春节对大家的意义。“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心结,对于不能回家过春节的人来说,总有一种漂泊的失落感,总感觉新年开头开得不带劲。

  《春节》一书结合简明的史志文献与生动鲜活的地方节俗调查报告,系统梳理了春节传统民俗:从节俗起源、典故、诗文,到节俗活动及其文化内涵,沿着春节的时间进程,对各项节俗逐次展开叙述,主要包括腊八、祭灶、扫尘、年节食品备办、洗浴、装饰门庭、守岁、压岁钱、爆竹迎年、拜天地祖先、拜年、贺年、送穷与祭财神、生日、迎春、闹元宵等。大家在品味着浓浓的年味的同时,亦会清晰地看到一份文化传承的责任。

  牛同人一样,总有生老病死,逃不脱灰飞烟灭的命运轨迹。不过,把形象停驻在器物、绘画等艺术品上,却能更为久远地流传。我国的文明绵延数千年,牛的形象随着历史前进、物质文化发展的脚步更多地出现在人们触目所及的方方面面,使得我们能从历代留存的文物里面解读出古人对牛的认知、理解、寄情。王戈在故宫博物院藏品中精选出53件与牛相关的青铜器、玉器、陶瓷、绘画、缂丝、玻璃画、珐琅、竹雕、木雕、牙雕、漆器、戏衣,让文物自己讲话,而不让过多的文字搅扰观者在记下日记时的流畅、愉悦的心情,体现了编撰者近人体己的善意初衷。全册分《牛的品德》、《牛的形象》、《春天里的牛》、《夏天里的牛》、《秋天里的牛》、《冬天里的牛》六部分文字,中间穿插四个季度的周历。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