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家乡——枣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家乡——枣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直以为我的家乡襄樊市枣阳县并没有什么非物质文化遗产,上网查了资料之后才发现是有的,只是我自己不知道而已。
    民间舞蹈   大头和尚戏柳翠
    每年的正月十五都可以看到,两人表演的有情节的哑剧舞蹈---大头和尚戏柳翠!
      表演时,男戴和尚面具,穿道袍,持佛尘;女戴姑娘面具,红衫绿裤,持绸巾。二人以夸张的舞蹈动作嬉戏,非常幽默、滑稽。
    传说很早以前,深山里有座古寺,寺庙内长着一棵郁郁葱葱的大柳树。这柳树经一千多年的修炼,变成了一个俊俏的大姑娘,取名柳翠。她偷偷地爱上了庙里的一个大头小和尚。一天,庙里只有小和尚一人看家,柳翠便装作前来进香,便挑逗小和尚,使他忘了佛门戒律,与柳翠尽情地玩耍,戏闹起来。这里,有个樵夫打柴正好路过此地,所见庙内有女子笑声,感到奇怪。扒在墙头上一看,原来小和尚竟和大姑娘在一起打情骂俏,忍不住大笑,双手一松,掉下墙头。他回家之后,当作笑话讲给众人听。有个社火头儿听了此事,觉得有趣,过春节时,编成社火演了起来。男女老少都爱看。
     从此,“大头和尚戏柳翠”就流传开了。

   曲艺     枣阳市鹿头皮影
    鹿头皮影戏属江汉皮影系列,发端于解放前,兴起于五、六十年代,繁荣于七十年代,繁荣鼎盛时鹿头计有六、七支皮影戏班活跃于鹿头乡村及刘升、新市、钱岗等毗邻地区,甚至远及唐河一带。深受城乡广大群众欢迎。
    枣阳市鹿头镇建于明代,农历双日集贸,位于市区23公里处。鹿头皮影戏班虽有数支,但主要以原鹿头文化分馆老馆长张德纯创办的皮影戏班为活跃,现留下的皮影计有影身30余件,影头50余件,其它影具10余件,能演出《铡美案》、《三打白骨精》等折子戏。皮影戏又称手影戏、土电影。起源于北宋时期,其最基本的特征就是“以光显影”。皮影戏是利用各色可活动的牛皮或羊皮制成的造型,在强光的投射下,通过表演者娴熟的技艺,利用屏幕向观众展示各色剧目,可称得上是“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的中国特色的卡通片,皮影戏讲求心传口授,对操作的要求相当高,这种操耍和演唱都要靠长期勤学苦练才能有所成就。皮影不仅是有使用价值和欣赏价值,而且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皮影人制品造型古朴典雅,民族韵味浓厚,它不只是可以用于演出,还可以置于窗前或白墙之上,作为室内艺术装饰,皮影艺术是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不可缺少的一颗精巧的明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