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图文介绍

天龍八部

大梵天,帝釋天,四大天王,韋馱天,閻王等即是。帝釋天是眾天神的領袖。

龍眾:梵語 Naga, 佛經上說有無數龍王,專管興雲降雨,眾龍王中有婆竭羅龍最出名,因牠的女兒就是後成佛的龍女。

夜叉:梵語 Yaksa的音譯,佛教謂一種捷疾勇健會傷害人的鬼。雜寶藏經:龍王夫婦及諸眷屬生敬信心,盡受五戒,并夜叉眾亦受五戒。亦作藥叉。

阿修羅:梵文:Ashura, 意思是無端,容貌醜陋之意,阿修羅男的極醜,女的是絕色佳人。阿修羅王常常和帝釋天戰鬥,因阿修羅有美女而無美食,而帝釋天有美食而無美女,相互妒忌搶奪,相互爭戰。人們把他們爭戰的戰場叫「修羅場」。

乾闥婆:梵文:Gandharva, 意思是香神,又是樂神。本是婆羅門叫崇拜的一群神,是服侍帝釋天的樂神之一,多達六千多位,身上發出濃烈的香氣。

迦樓羅:梵文:Garuda 是金鳥神,兩支翅膀張開有336萬里!以龍為食,可除掉毒龍,每天要吃一龍王和五百條小龍,到命終時諸龍吐毒,無法再吃,於是上下翻飛七次,飛到金剛輪山頂上命終。因為他一生以龍(大毒蛇)為食物,體內毒氣極多,臨死時毒發自焚。肉身燒去後只餘一心,作純青琉璃色。(節錄自金庸《天龍八部》)

緊那羅:梵語 Kinnara, 是帝釋天的樂神之一,乾闥婆專奏俗樂,而緊那羅專門演奏法樂。

摩呼羅迦:梵文:Mahiraga, 是大莽神。人身蛇頭。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大梵天王

梵文 Mahabrahman。音譯:摩訶婆羅賀摩,譯曰:清靜。'梵'在佛經中是離淫,欲之色界諸天之名,其中的初天為大梵天。大梵為君,梵輔為臣,梵眾為民。大梵天是婆羅門教和印度教的創造神,與濕婆,毗濕奴合稱為三大神。

大梵天王既是創造神,同時又是毀滅之神。他高興的時候,世間安穩,萬物興盛;當他憤怒時,則世間不安,災難欉生,眾生苦惱,連草木也不能倖免。他是佛陀的護法天神。是佛教『二十諸天』中的第一位。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帝釋天

梵文 Sakra-devanam-Lndra。音譯:”釋迦提桓因陀羅”,譯曰:”釋迦”是姓”能”的意思;”提桓”是”天”的意思;”因陀羅”是”帝”的意思;合起來即”能天帝”、”天帝”。帝釋是古印度的大神。

帝釋在佛教中是忉利天之主,信奉佛教,他曾率諸天神以牛頭旃檀樹為佛陀及諸羅漢建造重閣講堂,並奉獻床榻臥具及各種飲食供養佛及弟子,帝釋天常常和諸天在他的居所須彌山善漸城相聚,商討天下善惡諸事,是佛教『二十諸天』中的第二位天王。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韋馱

梵文:Veda。又名違馱天,本是婆羅門的天神,南方增長天王的八大神將之一。在中國寺院通常將之安置在天王大殿彌勒菩薩之後,面對著釋迦牟尼佛像。傳說佛涅盤時,有一捷疾鬼盜取佛牙一雙,時韋馱天急追取還,故為護打法神將,世稱韋馱菩薩,形像一般是童子面,身披甲冑,手持金剛杵。是『二十諸天』中第十二天。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龍王

    龍是中國古代神話的四靈之一。《太上洞淵神咒經》中有「龍王品」,列有以方位為區分的「五帝龍王」,以海洋為區分的「四海龍王」,以天地萬物為區分的54名龍王名字和62名神龍王名字。唐玄宗時,詔祠龍池,設壇官致祭,以祭雨師之儀祭龍王。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龍之制。宋徽宗大觀二年(1108年)詔天下五龍皆封王爵。封青龍神為廣仁王,赤龍神為嘉澤王,黃龍神為孚應王,白龍神為義濟王,黑龍神為靈澤王。清同治二年(1863年)又封運河龍神為「延庥顯應分水龍王之神」,令河道總督以時致祭。在《西遊記》中,龍王分別是:東海敖廣、西海敖欽、南海敖潤、北海敖順,稱為四海龍王。

    由此,龍王之職就是興雲布雨,為人消滅炎熱和煩惱,龍王治水成了民間普遍的信仰。道教《太上洞淵神咒經》中的「龍王品」就稱,「國土炎旱,五榖不收,三三兩兩莫知何計時」,元始天尊乘五色雲來臨國土,與諸天龍王等宣揚正法,普救眾生,大雨洪流,應時甘潤。

    龍王神誕之日,各種文獻記載和各地民間傳說均有差異。舊時專門供奉龍王之廟宇幾乎與城隍、土地之廟宇同樣普遍。每逢風雨失調,久旱不雨,或久雨不止時,民眾都要到龍王廟燒香祈願,以求龍王治水,風調雨順。

    龍是中國傳說中的一種善變化、能興雲雨、利萬物的神異動物,為眾鳞蟲之長,四靈(龍、鳳、麒麟、龜)之首。古籍記述其形象多不一。一說為細長有四足,馬首蛇尾。一說為身披鱗甲,頭有鬚角,五爪。《本草綱目》則稱「龍有九似」,為兼備各種動物之所長的異類。其名殊多,有鳞者謂蛟龍,有翼者稱應龍,有角者名[多它]龍,無角名虬。小者名蛟,大者稱龍。傳說多為其能顯能隱,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登天,秋分潛淵,呼風喚雨,無所不能。在神話中是海底世界主宰(龍王),在民間是祥瑞象徵,在古時則是帝王統治的化身。

  在佛教中,龍是「天龍八部」的其中一部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龍女

龍女是『二十諸天』中第十九天之婆竭羅龍王(Sagara-nagaraja)的女兒,聰明伶俐,八歲時偶聽文殊菩薩在龍宮說『法華經』,豁然覺悟,通達佛法,發菩提心,逐去靈鷲山禮拜佛陀,以龍身成就佛道。

人常说的 观音身边“金童,玉女”中,玉女即是龙女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鍾馗

鍾馗的出現與唐朝玄宗皇帝有關。據宋代著名學者、科學家沈括《補筆談》說,唐明皇(玄宗)於開元年間,講武驪山,回宮後得了瘧疾,一個多月都好不了。忽然在一天晚上夢見兩個鬼,一大一小。小鬼跛了一腳,瞎了一只眼,偷了楊貴妃的紫香袋和明皇的笛子,繞殿奔逃;大鬼戴帽子,袒露著兩臂,腳穿靴,抓住小鬼,挖出眼珠子,將它吃掉。皇上問大鬼:你是什麼人?回答說:臣下是鍾馗,來應武舉,不中,誓為陛下除天淆孽。明皇夢覺之后,病也好了。於是召畫工吳道子,讓他畫鍾馗像,印後分賜給各大臣。見《清.趙翼.陔餘叢考.卷三十五.鍾馗》。

    民間傳說鍾馗有各同鄉好友教杜平,為人樂善好施,資助鍾馗赴京應試。鍾馗因面貌醜陋而被皇帝免去狀元的資格,一怒之下,撞階而死。杜平將他安葬。鍾馗做了鬼王之後,為報答杜平生前之恩,親率鬼卒在除夕時返家,將妹妹嫁給了杜平。這就是著名的「鍾馗嫁妹」的故事。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張天師
張道陵

張道陵字輔漢,是張良的八世孫。他身長九尺三寸,濃眉大臉,紅頂綠眼,鼻子高挺,眼睛有三個角。垂手過膝,有濃密的鬍子,龍行虎步,十分威武。漢光武進武十年生於天目山,他母親夢見巨人自稱是魁星下降。身穿錦繡並且拿了一枝奇花給她。他母親接過來就醒了,只覺得滿室異香,整月不散。由此感應而懷孕,張道陵誕生那天,有黃雲籠罩在房子上,紫氣瀰漫在庭院中。房間裏光華如有日月照耀,並且又聞到夢中的異香,久久不散。

張道陵自幼聰慧過人,七歲就讀通了老子道德經,天文地理河圖洛書地無不通曉。後來被選為賢良方正的官,然而雖然做官,而他卻志在修道,不久就隱居到北邱山裏,有一隻白老虎銜神符送到他座榻旁。漢和帝曾經賜他做太傅,並封他為冀縣侯,三次下詔他都婉拒了。他後來到了四川,愛上四川的山明水秀,於是就隱居在鶴鳴山上。山上有隻石鶴,每次一叫就表示有得道的人來了。張道陵在此苦心修道,不久就聽見神鶴的叫聲。

張道陵和弟子王長一起修煉龍虎大丹,一年有紅光照室,兩年有青龍白虎來保護丹鼎,三年丹成,他也就成了真人。不久他又遇到神人指點,修成了最高的道術。他能飛行天上,能聽見極遠的聲音,又能分身隱形,比如他能一面在池上划船,同時又在堂上吟詩,變化萬千、神奇莫測。

順帝年間某夜,太上老君降臨在他住的地方,授給他雌雄劍和許多符籙,要他誅滅橫行四川的六大鬼神。張道陵精修千日,煉成了種種降魔的法術。不久八部鬼帥各領鬼兵共億萬數為害人間,他們帶來各種瘟疫疾病、殘害眾生。張道陵於是在青城山上設下道壇,鳴鐘扣罄,呼風喚雨指揮神兵和這些惡鬼大戰。張道陵站立在琉璃座上,任何刀箭一接近他就立刻變成了蓮花。鬼眾又放火來燒,真人用手一指,火焰又燒了回去。鬼帥一怒又招來千軍萬馬重重包圍,不料真人用丹筆一畫,所有鬼兵和八大鬼士都紛紛叩頭求饒。但是他們口服心不服,回去後又請來六大魔王,率領鬼兵百萬圍攻青城山。張道陵神閒氣定,不為所動,他只用丹筆輕輕一畫,所有的鬼都死光了,只剩下六人魔王倒在地上爬不起來,只好叩頭求饒。張道陵再用大筆一揮,一座山分成兩半把六個魔王困在裏面,動彈不得。於是魔王只得答應永世不再為害人間。

由於張道陵除魔去病,救活萬人,百姓都跑來追隨他,拜他為師的一時竟達好幾萬人。張道陵就把他們組織起來,並且訂定律令、分配職務,教給他們道理,勸他們努力行善,就這樣慢慢成立了道教團體,而張道陵本人也就名副其實地成了道教的祖師。

東漢桓帝永壽元年九月九日,在四川赤城渠亭山中,上帝派遣使者持玉冊,封張道陵為正一真人,他在飛昇前授給長子衡斬邪二劍,叫他要驅邪誅妖,佐國安民,世世由一個子嗣來繼承他教主的地位。囑咐完畢,張道陵就和弟子王長、趙昇三人一起昇天而去,而他所創立的道教一直在民間傳到今天,由於他規定入教者需交五斗米,因此也稱「五斗米教」。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閃電娘娘

      閃電娘娘(電母)是和雷公是神話傳說中的一對天神。司掌天庭雷電。相傳電母是典雅之女神,兩手各執一鏡用以閃電。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雷公
      
雷公和電母是神話傳說中的一對天神。司掌天庭雷電。雷公名始見《楚辭》,因雷為天庭陽氣,故稱「公」。所傳始為獸型,或似鬼,或似豬,而以猴形居多; 後狀若力士,坦胸露腹,背插雙翅,額生三目,臉赤色猴狀,足如鷹鸇,左手執楔,右手持錐,呈欲擊狀,神旁懸掛數鼓,足下亦盤蹑有鼓。擊鼓即為轟雷。能辨人間善惡,代天執法,擊殺有罪之人,主持正義。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福星
      
福星-- 民間傳說之神。起源甚早,據說唐代道州出侏儒,歷年選送朝廷為玩物。唐德宗時道州刺史陽城上任後,即廢此例,並拒絕皇帝徵選侏儒的要求,州人感其恩德,逐祀為福神。宋代民間普遍奉祀。到元、明時,陽城又被傳說為漢武帝時人楊成。以後更多異說,或尊天官為福神,或尊懷抱嬰兒之「送子張仙」為福神。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祿星
     
祿星-- 民間傳說之神。相傳名張亞子,仕晉戰死,後人為之立廟紀念。道家稱玉帝命其掌文昌府及人間功名、祿位事,故又稱「梓潼帝君」、「文昌帝君」。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壽星
      
壽星-- 民間傳說之神。亦作壽星,南極老人星。本為星名,後世小說、戲曲為神仙之名。初言其主國運之長短,後尊為主人間壽夭之神,凡德見者皆壽千歲。秦漢時已有壽星祠和老人廟。自東漢起祭祀壽星與敬老活動相結合,歷代皆列入國家祭典,至明初始罷。近代所奉之壽神形象多為左手持杖,右手捧桃,銀髮長須,頭高額隆,大耳短躯,面目慈祥的老者。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灶君
   
    灶君又称灶王,古代神话传说为主管饮食之神,民以食为天,人们祭灶神当时主要是为了感谢和颂扬灶神的公德,大约到了西汉,灶神的 神职逐渐转化为掌管人的寿天福祸,被彻底的普遍迷信话了,根据《史记-孝武本纪》的记载,西汉有个叫李少君的方士曾经鼓吹祠灶可以致物炼丹,导致长生,并能以方士致灶鬼淮南万华术》已有‘灶神晦日归天,白人罪’的说法。到了后汉,这一观念更广为流传,郑玄注‘五祀’中的‘灶’为‘小神居之人间,司察小过,做谴告者尔’。《后汉书-阴与传》记载,阴子一见灶神,立刻以黄羊伺祀,结果财运亨通,成为了巨富之人。到了晋代,灶神又执行了司命的职权,演变为司察世人罪过之神,成为了天帝直接安插在每个家庭中的耳目晋代葛洪《抱扑子-微旨篇》引东汉纬书称:‘月晦之夜,灶神上天白人罪状。罪大者夺纪(减损寿命三百天),罪小者夺算(减寿三天)’。由于灶神与司命神的融合,使民间的祭灶习俗中出现请灶神保佑子孙兴旺的说法,《灶王府君真经》中有‘求寿的保管忸怩年登九旬,求儿的保管你们生贵子’等语。
  灶神原属家神,长年累月由人们供奉,一般初一、十五上上香而已,也无须铺排,但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日则须举行祭祀仪式,叫做‘送灶’。河南腊月二十三祭灶的习俗,伴有一则凄凉的民间传说。古代的时候,一对老夫妇仅有一子,两人视儿子如掌上明珠,十分疼爱。但因家中贫困,无以糊口,只得忍痛让儿子到煤矿去挖煤,儿子久去不归,老人格外想念。这天老太婆嘱老汉到煤矿看看。路上,老汉遇到一个光脚的同路人,两人越走越熟,相处十分融洽。闲谈之中,老汉得知光脚片是受阎王指使,来矿上收回一百名矿工。老汉心急如焚,乞求片脚汉留下自己的儿子。光脚片慷慨应允,嘱他不要告诉别人,见了儿子老汉佯装害病,儿子侍奉左右,一直无法下井。不久,煤矿出了事故,老汉赶忙把儿子领回家里。转眼三年过去了,这年腊月二十二夜里,老汉想起当年的风险,忍不住对老伴说了。谁知此话被灶君听走了,二十三晚上,灶君上天后,对玉帝讲了这件事。玉帝恼羞成怒,立即惩罚了光脚片,并收走了老汉的儿子。为此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人们敬灶君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宫后,不要在搬弄人间是非。久而久之,人们都是在腊月二十三祭灶。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中原城叭叭燃放起新年的第一轮鞭炮。城镇居民忙于购买麻糖、火烧等祭灶食品。而在广大农村,祭灶的准备活动和隆重的祭灶仪式便在震耳欲聋声的鞭炮声中渐渐拉开了帷幕。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二郎神 楊戩


民間傳說中的神:

(1)秦代蜀郡太守李冰第二子,助父斬蛟鎖龍,築堰平患,蜀人奉為灌口二郎神,祠祀不絕。亦稱為灌口二郎。

(2)隋代嘉州太守趙昱斬蛟定患,後又顯靈平定水災,民感其德,立廟灌口,奉為二郎神。亦稱為灌口二郎。

(3)《西遊記》與《封神演義》中記玉皇大帝外甥楊戩,神通廣大,曾誅六怪、劈桃山,號為灌口二郎。

(4)晉鄧遐為襄陽太守,斬沔水蛟除患,鄉人立廟祠祀,因嘗為二郎將, G尊為二郎神。

(5)相傳是四大天王中之北方多聞天王毗沙門二子獨健,曾率天兵救唐明皇於危難之中,是佛教護法神之一。毗沙門天王有五子(一說四大天王各有九十一子)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