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法】伏尔泰:《风俗论》

【法】伏尔泰:《风俗论》

 【书 名】风俗论(上、中、下)
 【作 者】(法)伏尔泰(Voltaire) 著; 梁守锵 吴模信 邱公南 汪家荣等 译
 【丛书名】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形态项】 639 ; 20cm
 【格 式】PDF
 【大 小】64.9M
 【出版项】 商务印书馆 , 1994
 【ISBN号】 7-100-02739-X / K107
 【原书定价】 CNY28.00
 【主题词】世界史(学科: 研究)世界史
 【参考文献格式】(法)伏尔泰(Voltaire)著 梁守锵译. 风俗论 . 商务印书馆, 1994.
 
     
    内容简介:
  
        《风俗论》虽是伏尔泰为夏莱夫人学习历史而这写的,但重要的是有所为而发.当时法国不少史书,特别是博絮埃的《世界史讲话》按教会和国王的利益编造历史,把一切历史事件归为神的意志的结果.伏尔泰把这种历史著作视为“撒谎的作品”。但他不屑于以笔战来驳斥这种著作,而是以撰写《风俗论》这部纪念碑式的鸿篇巨著来取而代之。果然,它初版便印刷了6000部,这在当时是空前的。《风俗论》用大量事实揭露教廷的黑暗和腐朽,反对宗教狂热、宗教迫害和教派斗争,并以犀利的文笔、磅礴的气势,上下数千年,纵横几大洲,向人们展示世界各重要民族的精神和风俗的宏伟画卷。尽管其中某些史料不尽翔实,论点或有偏颇,但伏尔泰的态度是严肃认真的。《风俗论》叙述纷繁的历史事件,撮其要,取其精;描绘人物栩栩如生,而且善于以简洁的笔触勾勒世态人情,展现历史风貌。可以说,这不仅是历史学家而且是想了解世界历史的一般读者值得一读的一部学术名著。







[ 本帖最后由 南池子 于 2015-5-3 13:42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TOP

伏尔泰:《风俗论》

风俗论(上 中 下 )
作者:伏尔泰
译者:梁守锵 吴模信 邱公南 汪家荣等   

基本信息
·出版社:商务印刷馆
·页码:1910 页
·出版日期:1997年
·ISBN:7100027462
·条形码:9787100027465
·包装版本:2003年8月北京第3次印刷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套装数量:3

--------------------------------------------------------------------------------

作者简介

        伏尔泰(1694—1778年),法国启蒙运动的主要人物,原名费朗索瓦兹·玛丽·阿鲁埃,伏尔泰是其众多笔名中的最著名的一个,法国启蒙运动时期著名的诗人、剧作家、散文家、小说家、历史学家和哲学家。他倡导自由,反对专制。

--------------------------------------------------------------------------------

媒体推荐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出版说明

        我馆历来重视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幸赖著译界鼎力襄助,三十年来印行不下三百余种。我们确信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些书籍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这些译本过去以单行本印行,难见系统,汇编为丛书,才能相得益彰,蔚为大观,既便于研读查考,又利于文化积累。为此;我们从1981年至1997年先后分七辑印行了名著三百种。现继续编印第八辑。到1998年底出版至340种。今后在积累单本著作的基础上仍将陆续以名著版印行。由于采用原纸型,译文未能重新校订,体例也不完全统一,凡是原来译本可用的序跋,都一仍其旧,个别序跋予以订正或删除。读书界完全懂得要用正确的分析态度去研读这些著作,汲取其对我有用的精华,剔除其不合时宜的糟粕,这一点也无需我们多说。希望海内外读书界、著译界给我们批评、建议,帮助我们把这套丛书出好。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1998年3月


--------------------------------------------------------------------------------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伏尔泰是一位高产作家,也是一个多面,他写哲学,也写小说和历史。这本历时16年才完成的书并不是为公众写的,而是为他的一个富有才华、却天生有些讨厌历史的女友写的,本书有这样一种亲切的特点,也是得益于此。


目录

序 言
出版者凯尔的说明
导 论
一 地球的变迁
二 不同的人种
三 各民族的远古时代
四 人类对灵魂的认识
五 初民的宗教
六 古代大多数民族共同的风俗和感情
七 野人
八 美洲
九 神权政治
十 迦勒底人
十一 以后成为波斯人的巴比伦人
十二 叙利亚
十三 腓尼基人和桑科尼雅松
十四 斯基泰人和歌篾人
十五 阿拉伯
十六 亚伯拉罕
十七 印度
十八 中国
十九 埃及
二十 埃及人的语言文字
二十一 埃及的古代建筑
二十二 埃及的宗教仪式和割礼
二十三 埃及人的秘仪
二十四 希腊人;古代洪水;希腊字母和希腊人的天才
二十五 希腊的立法者;米诺斯;奥菲士;灵魂不灭
二十六 希腊人的教派
二十七 扎勒库斯和其他几个立法者
二十八 巴克斯
二十九 奥维德所搜集的希腊人化身变形的事例
三十 偶像崇拜
三十一 神谕
三十二 希腊人的西比尔女巫;她们对其他民族的影响
三十三 奇迹
三十四 神殿
三十五 巫术
三十六 人祭
三十七 刻瑞斯一伊流欣努的秘仪
三十八 开始为人所知的犹太人
三十九 埃及的犹太人
四十 只能视为民族首领的摩西
四十一 摩西以后至扫罗时代的犹太人
四十二 扫罗以后的犹太人
四十三 犹太先知
四十四 犹太人的祷词
四十五 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斯
四十六 弗拉维.约瑟夫斯关于亚历山大和犹太人的不实之词
……

TOP

译者前言

  中国读者对于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1694—1778)并不陌生。他的哲理小说《查第格》、《老实人》、《天真汉》等,哲学著作《哲学通信》、《哲学辞典》和历史名著《路易十四时代》,早已先后译成中文。就历史学而言,《论各民族的精神与风俗》(简称《风俗论》)是《路易十四时代》的姊妹篇。该书是在他因秘密出版《哲学通信》遭巴黎高等法院下令逮捕而避居小城西雷他女友夏特莱夫人家时于1740年开始撰写的,直至1756年才完成,在日内瓦出版,历时 16年。此后他仍不断审阅,加以修改充实,甚至在他去世那年,还对该书有所增补。1765年他发表了《历史哲学》,后把它作为导论收入《风俗论》一书。
  人们历来都把伏尔泰阐述人类文明的历史著作视为开世界文化史之先河。在他之前和与他同时代的历史学家只记述帝王将相的治政和军功。伏尔泰认为,阅读这些人的历史著作,“似乎世界只是为几个君主和效力于君主欲念的那些人而存在,其余的全都被略而不提。在这一点上,历史学家就像他们所谈到的某些暴君,把人类作为献给一个人的牺牲品了。”他明确指出:“我的主要想法是尽可能地了解各民族的风俗和研究人类的精神。我把历代国王继承的顺序视为撰写历史的指导线索而不是目的。”(《科尔玛公证文书》)欧洲的历史,尤其是中世纪欧洲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宗教思想统治人们精神生活的兴衰史,是教权与王权既相互利用又彼此斗争的历史。宗教问题渗透到政治、军事、财政、贸易、哲学、文艺、科学等各个领域,又是许多历史事件的重要起因。《风俗论》以此为重点旁及文化各个方面的深入阐述,指出了人类从愚昧进步到文明的艰辛历程,从而揭示出人类必然走向理性时代的美好前景。
  过去的世界古代史主要谈希腊、罗马和犹太,其余民族很少提及。《风俗论》用相当大的篇幅,而且往往以称赞的口吻谈到除犹太人外的非西方的民族,尤其是在介绍中国时更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认为中国在政治、法律、文化、伦理、道德、宗教各方面均优于西方国家。伏尔泰是通过来华布道的传教士所写的书籍和信件来了解中国的,这些材料不免有失实或溢美之处。但伏尔泰以中国这一切为楷模来批判西方的封建制度,这是与启蒙运动的要求相一致的。路易十四当年出于殖民主义的需要,与葡萄牙人竞争,趁葡萄牙国力衰微之机,从私人金库出资让传教士前往中国。某些传教士为了说明他们在中国传教的意义和在中国传教的可能性而极力宣扬中国,这些材料居然成为伏尔泰掷向封建制度和天主教会这两只鸟的一块石头,这是路易十四和传教士们所始料不及的。
  《风俗论》虽是伏尔泰为夏特莱夫人学习历史而写的,但更重要的是有所为而发。当时法国不少史书,特别是博絮埃的《世界史讲话》按教会和国王的利益编造历史,把一切历史事件归为神的意志的结果。伏尔泰把这种历史著作视为“ 撒谎的作品”。但他不屑于以笔战来驳斥这种著作,而是以撰写《风俗论》这部纪念碑式的鸿篇巨著来取而代之。果然,它初版便印刷了6000部,这在当时是空前的。《风俗论》用大量事实揭露教廷的黑暗和腐朽,反对宗教狂热、宗教迫害和教派斗争,并以犀利的文笔、磅礴的气势,上下数千年,纵横几大洲,向人们展示了世界各重要民族的精神和风俗的宏伟画卷。尽管其中某些史料不尽翔实,论点或有偏颇,但伏尔泰的治史态度是严肃认真的。《风俗论》叙述纷繁的历史事件,撮其要,取其精;描绘人物栩栩如生,而且善于以简洁的笔触勾勒世态人情,展现历史风貌。可以说,这不仅是历史学家而且是想了解世界历史的一般读者值得一读的一部学术名著。
  《风俗论》原书分上下两册,中译本按篇幅分为上、中、下三册:上册包括原书的序言、导论、前言及正文的前52章;中册从53章至140章,共88章;下册从141章至197章,共57章。
  《风俗论》中译本参加翻译的共有6人:梁守锵译序言、导论、前言及正文1—90章;吴模信译91—121章;谢戊申译122—138章,141—157 章;邱公南译139—140章,158—171章;郑福熙译172—173章;汪家荣译174—197章。全部译稿曾请郑福熙先生进行初校,后因郑福熙先生作古,出版前又由梁守锵重新校订。

                           梁 守 锵
                        1993年3月 于中山大学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出版说明

  我馆历来重视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幸赖著译界鼎力襄助,三十年来印行不下三百余种。我们确信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些书籍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这些译本过去以单行本印行,难见系统,汇编为丛书,才能相得益彰,蔚为大观,既便于研读查考,又利于文化积累。为此,我们从1981年至2000年先后分九辑印行了名著三百六十余种。现继续编印第十辑。到2004年底出版至四百种。今后在积累单本著作的基础上仍将陆续以名著版印行。由于采用原纸型,译文末能重新校订,体例也不完全统一,凡是原来译本可用的序跋,都一仍其旧,个别序跋予以订正或删除。读书界完全懂得要用正确的分析态度去研读这些著作,汲取其对我有用的精华,剔除其不合时宜的糟粕,这一点也无需我们多说。希望海内外读书界、著译界给我们批评、建议,帮助我们把这套丛书出好。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2003年10月



序 言
出版者凯尔的说明
导 论
一 地球的变迁
  二 不同的人种
  三 各民族的远古时代
  四 人类对灵魂的认识
  五 初民的宗教
  六 古代大多数民族共同的风俗和感情
  七 野人
  八 美洲
  九 神权政治
  十 迦勒底人
  十一 以后成为波斯人的巴比伦人
  十二 叙利亚
  十三 腓尼基人和桑科尼雅松
  十四 斯基泰人和歌篾人
  十五 阿拉伯
  十六 亚伯拉罕
  十七 印度
  十八 中国
  十九 埃及
  二十 埃及人的语言文字
  二十一 埃及的古代建筑
  二十二 埃及的宗教仪式和割礼
  二十三 埃及人的秘仪
  二十四 希腊人;古代洪水;希腊字母和希腊人的天才
  二十五 希腊的立法者;米诺斯;奥菲士;灵魂不灭
  二十六 希腊人的教派
  二十七 扎勒库斯和其他几个立法者
  二十八 巴克斯
  二十九 奥维德所搜集的希腊人化身变形的事例
  三十  偶像崇拜
  三十一 神谕
  三十二 希腊人的西比尔女巫;她们对其他民族的影响
  三十三 奇迹
  三十四 神殿
  三十五 巫术
  三十六 人祭
  三十七 刻瑞斯—伊流欣努的秘仪
  三十八 开始为人所知的犹太人
  三十九 埃及的犹太人
  四十  只能视为民族首领的摩西
  四十一 摩西以后至扫罗时代的犹太人
  四十二 扫罗以后的犹太人
  四十三 犹太先知
  四十四 犹太人的祷词
  四十五 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斯
  四十六 弗拉维·约瑟夫斯关于亚历山大和犹太人的不实之词
  四十七 为神圣的历史学家所苟同的民间谬说
  四十八 古代民族和犹太人中的天使、守护神、魔鬼
  四十九 是犹太人教育了其他民族,还是其他民族教育了犹太人
  五十  罗马人;罗马帝国和罗马教会的兴起;罗马人的宽容
  五十一 罗马人的征服及其衰微
  五十二 首先撰写历史的民族和早期历史学家的无稽之谈
  五十三 代神立言的立法者
前 言
第一章 古代的中国;中国的军事力量;中国的法律、风俗和科学
第二章 中国的宗教;中国政府并非不信神者;7世纪时基督教并未在中国传播;
    传入中国的某些教派
第三章 印度
第四章 关于婆罗门;关于《吠陀》和《夜柔吠陀》
第五章 先知穆罕默德时代的波斯以及琐罗亚斯德的古代宗教
第六章 阿拉伯与穆罕默德
第七章 《古兰经》,穆罕默德的法律;伊斯兰教是否新宗教,曾否受到迫害
第八章 查理曼以前的意大利和罗马教会;基督教如何创立;基督教是否受到
    严重迫害
第九章 有关早期基督徒的各种不经之谈并没有妨碍基督教的建立
第十章 基督教的建立;君士坦丁如何使基督教成为居统治地位的宗教;
    古罗马的衰落
第十一章 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
第十二章 古罗马的衰亡(续)
第十三章 教皇权力的来源;关于国王加冕礼的题外话;圣彼得写给当了国王
     的法国宫相丕平的信;所谓对罗马教廷的赠礼
第十四章 查理曼以前东部教会的状况;关于圣像事件;罗马权力更迭的开始
第十五章 关于查理曼;他的野心,他的政策;他夺取了侄子们的国家;撒克
     逊人所受的迫害及其改宗
第十六章 西罗马帝国皇帝查理曼
第十七章 查理曼时代的风尚、政制与习俗
第十八章 查理曼时代及以前的习俗(续);查理曼是否专制,王国是否世袭制
第十九章 查理曼时代的习俗(续);贸易、财政、科学
第二十章 查理曼时代的宗教仪式
第二十一章 查理曼时代的宗教仪式(续)
第二十二章 查理曼时代的习俗(续);司法制度和法律;奇异的风俗;神意裁判
第二十三章 被儿子们和高级教士废黜的弱者路易或温厚者路易
第二十四章 温厚者路易死后欧洲的状况;德意志永远与法兰克帝国分离
第二十五章 9世纪的诺曼人
第二十六章 9世纪的英国;阿尔弗烈德大王
第二十七章 8至9世纪时的西班牙和摩尔人穆斯林
第二十八章 8至9世纪时穆斯林在欧亚称雄;穆斯林进攻意大利;教皇利奥四
      世的高尚行为
第二十九章 8至9世纪时君士坦丁堡的帝国
第三十章  意大利;教皇;洛林国王罗退尔的离婚事件;8至9世纪时教会的其
      他重大事件
第三十一章 佛提乌斯;东方教会的分裂
第三十二章 9世纪末西罗马帝国的状况
第三十三章 关于采邑和帝国
第三十四章 10世纪时的奥托大帝
第三十五章 奥托大帝成为罗马主人以前10世纪的罗马教廷
第三十六章 奥托帝国和意大利的状况(续)
第三十七章 皇帝奥托二世和奥托三世以及罗马的情况
第三十八章 雨格·卡佩时期的法国
第三十九章 10至11世纪时法国的情况;国王罗伯尔被处绝罚
第四十章  诺曼贵族征服那不勒斯和西西里
第四十一章 西西里和西西里的教皇特使权
第四十二章 诺曼底公爵纪尧姆征服英国
第四十三章 10世纪和11世纪欧洲的情况
第四十四章 12世纪初叶以前的西班牙;西班牙王国的伊斯兰教徒
第四十五章 10至11世纪时的宗教与迷信
第四十六章 罗马帝国、意大利、皇帝亨利四世和教皇格雷戈里七世;11世纪
      时的罗马与帝国;马蒂尔达女伯爵的赠礼;亨利四世和格雷戈里
      七世的悲惨结局
第四十七章 皇帝亨利五世和弗里德里希一世以前的罗马
第四十八章 关于红胡子弗里德里希;皇帝和教皇的加冕礼;意大利为争取自
      由而反抗德国的战争(续);运用策略挫败皇帝、为人类造福的亚
      历山大三世的崇高行为
第四十九章 皇帝亨利六世和罗马
第五十章  12世纪直至圣路易、失地王约翰和亨利三世时法国与英国的情况;
      英国和法国行政管理的巨大变化;坎特伯雷大主教托马斯·贝克特
      被害;英国成为属于罗马领地的国家;教皇英诺森三世玩弄法国和
      英国国王
第五十一章 13世纪时的奥托四世和菲利普·奥古斯都;布维纳战役;圣路易
      之父路易八世去世前的英国和法国;罗马教廷的奇特权力;路易
      八世的更为奇特的赎罪之举
第五十二章 皇帝弗里德里希二世;他与教皇的争执;德意志帝国;对弗里德
      里希二世的指责;关于《论三个骗子》一书;关于里昂公会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