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2022民间文学N301第十八小组

讨论1

伏羲祭典(每年6月22日举行)
伏羲是中华民族文明创始人,他教佃渔,造工具,兴农耕,制嫁娶,正姓氏,造书契,通八卦,用文明的灯火引导人们走出了鸿蒙未启的混沌,结束了原始时代的生活方式。伏羲的开天明道之功,奠定了几千年中华文明昌盛的根基。为了纪念和彰显伏羲的功绩,后人修建了伏羲庙,并进行一年一度的祭祀活动。天水伏羲庙祭祀活动自明成化十九年(1483)开始,一直延续至今。各个历史时期在祭祀规格及内容上都有差别,最兴盛于明代,由朝廷颁发祭文,采用太牢规格,一年两祭,一祭三日,隆重而神圣。到了清代,简化了祭祀程序,仪礼简略。民国时期更为简略,由民间祭祀组织上元会主持祭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逐渐恢复了清代的祭祀规格,祭祀日期改为正月十五日至正月十七日,一祭三日,一迎礼,二大典,三送礼。

TOP

讨论2

女娲的传说
这里讲的,不是我们已经熟知的,女娲造人和女娲补天的传说,而是流传在天水的,关于伏羲和女娲兄妹的故事。 相传在远古时代,人们不是很恭敬天神,这让天神非常生气,决定要整治一下人类。他们先派雷公来给人类一个下马威。可雷公刚刚落到人们的屋顶上,就感到脚底一滑,一个趔趄就从屋顶上摔了下来,正好落入人们事先准备的大网中,被人们捆住手脚倒吊了起来。原来,聪明的人类预料到雷公要落在屋顶上,所以事先铺了一层滑滑的青苔。 捉住雷公后,人们很高兴,正在商量由谁来看着他。这时,伏羲才十几岁,正和妹妹女娲在一边玩,听到后便主动要求看管雷公。人们一想,反正雷公被绑了个结实,只要不给他水喝,绝对跑不掉,就答应让伏羲女娲来看管。因为只要没有水,雷公便不能做法。经过了大半天的折腾,人们也都累了,回家休息前,还再三嘱咐他俩,千万别给雷公水喝。 狡猾的雷公见大人们一走,就开始装出一副可怜相,求伏羲给他点水喝。伏羲很坚决,一口就回绝了他。他看求哥哥没用,就转过来求女娲。开始女娲并不动心,可后来看到太阳的确很猛烈,雷公也是口干舌燥的,就动了恻隐之心。她对哥哥说:“哥哥,我看雷公真的很渴。再说,今天的天气很热,万一把他给晒死了可怎么办?我们就给他几滴水,好不好?”伏羲想了想,说:“那就用锅刷蘸几滴水给他喝好了。” 没想到,雷公刚喝了一滴水之后,一下就有了威力。他将水往天空一喷,顿时风起云涌、乌云翻滚。而他自己的身体也迅速膨胀,两三下就把绳索挣开了。伏羲和女娲被眼前的一切吓坏了,呆呆地站在那里。雷公张开翅膀,刚要向天上飞去,但又转过身,拔下自己的一颗牙齿,交给伏羲说:“谢谢你们救了我,快把这颗牙齿种在地里,它能保你们大难不死。”说完,他就飞上天了。 伏羲和女娲按照雷公说的,将牙齿种在地里。一会儿工夫,就长出个小芽。接着,小芽很快长成藤蔓,结了一个大大的葫芦。这时候各路天神都出来了,他们为了报复人类,让天上下起了暴雨,地上涨起了洪水。暴雨一连下了七天七夜,洪水将地面上所有的东西都淹没了,而兄妹俩因为钻进这个大葫芦中,才得以幸免。 灾难过后,整个人类只剩下他们兄妹二人。后来,为了繁衍人类,伏羲女娲结为了夫妇。 现在天水秦安县,还能见到一条名为葫芦河的河水,这个名字就是古时候的人为了纪念伏羲和女娲而起的。在今天,它更是进一步证明了伏羲、女娲这两位人类始祖,就是生长在天水。

TOP

讨论3

“短三十”的传说
  流传三百多年的“短三十”是秦州历史上一个“阿凡提”式的机智人物。编修于清代康、乾年间的《天水侯氏家谱》记载“短三十”名叫侯承运(1651—1730年),家居秦州城,他自小博学多才,聪明过人,生性诙谐浪谑,不拘小节,日常爱促狭弄人,特别是以心胸狭窄气量短而闻名,他常因心胸狭窄而对他人进行报复,所以后人将“短三十”称之为此类人的代名词,对他褒贬不一,觉得又可爱、又可恨。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举荐其为乡贡进士,生前有诗文集《寄生草》等三部,为手抄孤本,“文革”中被毁。
  “短三十”作为流传在秦州的一个民间传说,它通过谈谐幽默的故事情节,告诫后人端正品行、做人正派、心胸开阔、宽容他人。“短三十”传说集思想性、娱乐性、现实性为一体,对民间传说具有重要作用,经几百年十几代人的不断加工、渲染、传讲而流传至今,蕴涵着当地群众的生存经验、审美方式和思维模式,是秦州民间传说的精华内容之一。
  “短三十”传说自清代中期至现代广泛流传于民众口碑,但由于民间传说多以口述为主,惟有通过广大民众世代相传。而此传说能口述者均为老人,他们年事已高,年轻人对“短三十”的典故都不甚了解,关于其传说越来越少,如不及时进行搜集、整理,其传说将会流失。

TOP

讨论4

麻线娘娘
早年隋文帝时期,北山的李家沟有一个俊俏的姑娘叫李真秀。她的父母死得早,留下她和哥嫂相依为命,真秀自幼聪慧勤劳,不分白天黑夜忙活,一有空闲时间就不停的捻麻线。16岁时,哥嫂觉得真秀已经是大家闺秀,于是将其许配给一户殷实人家。结婚那天,花轿抬到门上,姑娘突然拖着麻线逃跑了,哥哥气得拿着烧火棍、嫂嫂拿着洗锅的刷子急忙追赶,姑娘拖着麻线一直跑到了水帘洞前,麻线拉完了,就依然讲自己的肠子抽出来,续在麻线上,登上水帘洞的石坎坐化去世了。当哥嫂赶到的时候,已经是雨过天晴,虹光四射,哥嫂见其灵异,怀疑是神仙显灵。哥哥说:“你若是神,我将烧火棍插在地上,你叫它生根发芽。”嫂嫂说:“你要是神,我将刷子插墙上,你叫它长出叶子。”不料神奇事情真的发生了,火棍和刷子都生根发芽,并且长出了叶子。特别是哪刷子,长在庙前的半墙上悬空而伸,盘根错节,半枯半绿,形态如蟠龙,至今枝繁叶茂。有诗云:“龙盘凤舞争千载,名传古今独一枝。”从此,人们信奉这位爱捻麻线的姑娘,并尊称为“麻线娘娘”,千百年来一直香火不断。有人说,麻线娘娘为大势至菩萨降生,恐惹红尘,因而逃婚,故又称麻线娘娘为大势至菩萨。

TOP

讨论5

皮影戏
甘肃皮影 是国内较早成型的皮影戏之一,又称"影子戏",是一种"借灯显影,配声以演故事"的地方传统戏剧形式,它主要受陕西皮影的影响,但是又结合了本地的传统民俗与音乐。甘肃民间影子戏主要集中在陇东、陇西、陇南三地,三地音乐唱腔不同,各具特色,其中陇东环县的音乐唱腔属于道情系列,源自道家的音乐,其特点是以唱为主,以说为辅,高亢激扬,陇南西的唱腔是一种接近道情风格的地方民间音乐,俗称"灯调",后来,通称"影子腔",陇西通渭的音乐唱腔是道情、秦腔,还有皮影小调"三下锅"。

TOP

崂山民间故事

崂山民间故事俗称拉呱,是山东崂山当地人民千百年来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在解放前几乎没有文字记载。
2008年6月7日,崂山民间故事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崂山民间故事门类广、数量多、内容丰富,从现已搜集到的崂山民间故事内容推断,崂山民间故事最早发生于远古年代。据《山东省志·蒲松龄传》记载,康熙十一年(1672年)四月,32岁的蒲松龄随本邑缙绅高珩、唐梦赉游崂山,受当时崂山民间传说故事的启发,以崂山耐冬、牡丹和崂山道士为题材写成了短篇小说《香玉》和《崂山道士》,这也是最早记载崂山民间故事的文字。
主要内容
崂山民间故事的内容大致包括“神话”、“传说”、“故事”等几方面,涵盖自然变化神话、英雄神话、历史人物传说、宗教人物传说、仙道传说、山川传说、特产传说、鬼狐精怪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机智人物故事等5600余个。受自然、地理环境和道教文化的影响,在崂山的当地民间故事中,数量最多且最有崂山特色的当推风物传说、宗教人物传说、鬼狐精怪故事和海洋故事。
传承意义
崂山民间故事具有乡土大众文化与山海文化交汇相融的特征,并在世俗文化与宗教文化的相互渗透中不断演进,地域特色鲜明。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学价值。

TOP

财富与人生意义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物质财富有两面性,可能是毒蛇,也可能是净财。如果来源不当,以非内法手段挣钱,或是容挥霍无度,养成不良习惯,就是毒蛇。如果来源正当,合理使用,则不但可以改善生活,过好日子,还能造福社会,就是净财。在相当时期内,人们把拥有物质财富等同于幸福。但富起来以后,反而比以前不容易幸福了,烦恼多,压力大。说明物质财富和幸福有一定关系,但不是绝对因素。有多少钱才能过得幸福,没有一定标准。要知道一个人的人生意义并不是财富作为其根本准则,实现人生的意义就像在履行上天赋予的责任。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是我们所无法选择的,因为不是我们选择了这个世界而是这个世界选择了我们,虽然我们有时候活着就像替别人活着,可我们自己人生的意义最终还是为了自己,因此我们奋斗,因此我们为了人生而奔走,只为活得更好更精彩。为了活得更好,财富往往是人们想到的衡定活得好与不好的第一标准。但是别忘了人们追求财富的目的是为了生活,而生活的目的不是财富,是拿财富去交换的更好的生活水平。所以我认为人生意义和财富的关系就是:财富成了人生意义探索之路上的一块垫基石,永远也成为不了人生意义的终点。

TOP

财富的正义性

当大家在用尽一生追求物质财富的时候,其实,已经忘记真正的财富是什么。我认为真正的财富是精神的财富,也就是看不见和摸不着的财富,包括:坚强、勇敢、耐心、决心、信心、爱心、真诚、真实、责任等方面的素质和感觉。物质财富的追求,这是一个没有终极目标的追求,也没有上限,会让人们陷入物质的浮躁世界里面。物质财富太多了之后,必然会感觉到精神财富的贫困,没有精神财富的支撑,物质财富也是空中阁楼。精神财富才是真正的财富,内心的自由和简单,也是精神财富的重要表现。不在乎外界和别人的评判,只在乎自身内心的感受和真实,这是一种财富,也是一种力量人生之中,对财富有一些个人理解,精神财富决定物质财富,先要具备强大的精神力量才能真正创造和掌握物质财富。精神财富才是财富的核心和根本,也是我们需要追求的财富,应该追求精神,顺便物质,这样的人生才是快乐的人生。

TOP

如何宣传崂山故事

崂山民间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一种用语言以及兼用表演的艺术。它必然在某些方面具有艺术的特点。许多民间文学作品还有独自的和优越的艺术特点,其艺术成就使世人惊异。从风格上说,朴素、简练是崂山民间文学的特点。我认为传播崂山民间故事最重要的是用口头宣传,在过去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广大崂山人民用口头语言去构思、表现和传播。现在,大多数人已经认识文字,但不少的场合,他们仍然要用口头语言歌咏或讲述广大人民熟悉的、千百年来民间传承的文学形式。此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传播途径是集体传播,崂山民间故事是群众的集体创作。所谓集体创作,既包括作品内容的思想、感情和想象,形式和艺术表现以及作品的所有权等诸方面,更包括整个创作和流传的过程。有些作品,在不断传唱或讲述的过程中,受到无数唱述者的加工、琢磨,有一些民间文学作品,经群众中具有优秀才能和丰富经验的歌唱者、说故事人的加工,具有一定的个性,但其个性是能够与广大群众口头创作的集体性融和在一起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