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靖江普查出1300多条非遗线索

靖江普查出1300多条非遗线索

靖江普查出1300多条非遗线索

作者:陆霞萍

来源:靖江日报   2009-4-30




  五代家传舞龙技艺、钱家兄弟手工造船技术……最近,随着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基本结束,隐藏在民间的传统技艺、风俗民情等,一一浮出水面,成为靖江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

  “四月光棍养蚕忙,思念妻子哭一场……”前天,在生祠镇金星村五组,“非遗”普查员陆铁民一大早就来到村民徐玉芳家,请她唱山歌。一首四五百字的《十二月情歌•念妻》,92岁的徐奶奶还能清晰唱出。在这次普查中,曾任生祠小学校长的陆铁民,经常走村入户听老人唱山歌、讲故事,逐字逐句记录生祠文化。

  市文化馆副馆长季荣章介绍,从2007年10月起,我市开始对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普查。一年多来,我市近300位普查员不辞辛苦寻访线索,共普查出1300多条非遗线索。这些线索大多来自民间,都是普查员用脚板跑出来的。马桥镇18个村每村推荐一名热心文化事业的人作为普查员。在他们的帮助下,马桥镇共查出线索302条,是我市各镇最高的。

  传统技艺、民间传说线索最丰

  在城南办事处大桥新村,很多人都认识舞龙灯的王金才。从18岁开始,王金才跟随爷爷舞片龙。现在,86岁的他逢年过节还带着两个儿子、四个孙子出门舞龙灯。王家在当地家喻户晓,但直到这次普查,人们才意识到原来这也是种非物质文化。

  这次普查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细化到手工技艺、口头传统、民俗活动等七大类数十个项目类型,以增进人们对非遗的把握识别能力。经过培训后,普查员找出了许多新鲜的线索。其中,以传统手工技艺、民歌民间传说、传统音乐舞蹈居多,加起来占到一半以上。此外,礼仪习俗类较多,商贸文化类项目则较少涉及。马桥镇文化站站长翁亚鸿介绍,该镇的302条线索中,两成是传统手工技艺类。在调查时,他们找到了会手工造船的钱家四兄弟,找到了有一手精湛柱雕技艺的花甲老人。藤编技艺、做风筝、做旗袍……普查中,一项项精巧的传统艺术,一个个手艺超群的老人,从被渐渐淡忘的历史走出,重新走进人们的视线。

  靖江“非遗”亟待保护

  “打磨匠、盖屋匠、扳匠……很多传统手工技艺,都已经失传了。”最近,家住生祠镇的陈国彩,正在对我市流失的传统手工技艺进行寻访。在寻访过程中,越来越多被遗忘的技艺,让他觉得心痛。面对这一状况,季荣章同样忧心忡忡。他说,目前靖江的非遗项目,大都处于自然消亡状态,任由时代发展和经济发展自然淘汰,一些没有经济价值的文化遗产已濒临失传。

  “非遗普查,只是保护的第一步。”季荣章表示,随着普查的逐渐深入,市文化部门将根据普查线索,按照项目的濒危程度,确定保护的力度与速度,发动全社会一起参与保护。对民间文学、民间舞蹈类项目,积极寻访记录,留下真实可靠的文字影像资料;对手工技艺等项目,则要积极培养传承人,同时挖掘经济价值,避免被时代淘汰。像季市小吃、竹编技艺,都需要激励后人主动学艺传承,不断开拓市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