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哈尼族木刻分水的和谐机制——作者:卢鹏

哈尼族木刻分水的和谐机制——作者:卢鹏

/卢鹏


                                                              文章发表于《中国民族》2009年第3期


    哈尼族是典型的山地农耕民族,他们依山势建造了层层梯田。梯田是哈尼族让世界知道的最为重要的因素,而水则是梯田存在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哈尼族人民创建了一种较为独特的分水制度——木刻分水。木刻分水对水资源较为合理地进行了分配,同时通过习惯法维护了它的正常运转,从而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水纠纷,维系了哈尼族村寨的和谐。

离不开水的哈尼梯田
    哈尼族历史上长期被忽视,是梯田以及梯田文化让世界知道了有这么个民族。20世纪90年代初,法国摄影师杨拉玛来到了哀牢山深处,他立刻被漫山遍野、层层叠叠的哈尼梯田迷住了。他将大量以哈尼梯田为主题的作品带回了法国,法国人很快便为之倾倒,哈尼梯田被法国报刊评为“1993年度新发现的世界七大人文景观之一”。哈尼族从此也开始以“大山的雕刻者”享誉全世界。
    说到梯田,往往会谈到“四度同构”。四度同构是指:在山腰向阳的地方,座座蘑菇房构成一个个村寨;每一个村寨的上方,必然会生长着茂密的森林,给村寨提供水源、用材、薪炭之源;村寨下方是层层叠叠的梯田,给村寨提供生存发展的粮食;梯田下方是条条江河,梯田里的水汇入江河,然后河水蒸发变成水蒸气在森林、村寨、梯田等处形成降雨。这个森林——村寨——梯田——江河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就是千百年来哈尼族人民生息繁衍的美丽家园。
    在这个四度同构的生态系统中,梯田是最为重要的一环,而水在其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可以说,梯田是哈尼族人民的命根子,它不仅为他们提供了生存发展必须的粮食,也承载了他们的喜怒哀乐。由于哈尼族往往居住在山高坡陡、阡陌交错的地方,他们开造的梯田层与层之间落差较大,田里长时间缺水后再次注水很容易导致田埂倒塌,因此人们往往放常流水,梯田用水量也就特别大。梯田的一切都离不开水。有水,梯田里才能够种水稻,养鱼、养鸭子;有水,才能够发展出璀璨的哈尼文化;有水,也才有游客眼中的层层绿浪、片片玉镜。

木刻分水
    梯田用水量大,也就导致了水资源的紧张。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以避免村民之间因水发生纠纷,哈尼族人民创造性地发明了木刻分水这种分水制度。
木刻分水的具体做法是,根据每条水沟所需灌溉梯田面积的大小,经众田户协商,规定每条水沟应该得到的水量,并请寨子里熟练的木匠将此放水量刻在一条横木上,再将这条横木放置在总水沟分流处,让水流按照分水量分别流入分水沟。依照这一原理,到了分水沟分水的地方,又根据每条小水沟所需灌溉梯田面积再次分水。这样,总水沟流出的水,经过若干道木刻后流入每份梯田。
    通过木刻能够对村寨水源进行较为合理、公平的分配,但是木刻分水也存在一些弱点。比如,木刻虽然已经划分了每条沟的分水量,但由于木料较容易雕刻,因此这些分水量也就有可能被修改。同时,木料长久受水侵蚀很容易变形、腐烂,村里每隔几年都会更换一次木刻。正因为木刻存在上述缺陷,所以某些村寨会采用其他一些硬度较大的原料如石料来刻定分水量。石料一般采用大理条石,各条水沟的分水量刻定后往往较难改变,石料也不容易因水流侵蚀腐烂。因此,在一些哈尼村寨调查的时候也会发现存在用石刻进行分水的现象。
    去到哈尼村寨,如果在分水木刻旁的土路上发现一条条小浅沟,千万不要以为村里没有人维修道路。这些小沟是有其功能的。从木刻处流出来的水就是通过这一条条小沟最终流到梯田里面的。

木刻分水的维护机制
    通过木刻分水,每条小水沟、每块梯田的分水量都确定了,接下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来维护这种机制的顺利运转。
哈尼山寨是通过沟长制来维护木刻分水制度的。不过,沟长制在某些哈尼山寨已经消失了。所谓沟长,就是哈尼山寨专门维护木刻分水机制运转的人员。通常,每个哈尼山寨都有一到几个沟长,他们由全体村民公选出来。由于水沟和分水木刻的管理关系到梯田用水,这是村寨的头等大事,所以沟长的人选首要的条件就是道德高尚、正直公平。沟长的责任主要有两个,一个责任是巡察和维修水沟,保证沟水畅通,另一个责任是管理分水木刻,严查木刻是否被人擅自挪动、破坏。沟长的报酬由他所负责水沟受益田主按照梯田面积共同承担,一般以稻谷的形式兑现,具体数额由沟长跟田主商定。
    虽然有沟长制的存在,但某些时候也会有个别村民违反木刻分水机制的现象出现。按照惯例,村民可以将木刻处挡住水流的杂物拣掉,但不可擅自将木刻挪动或者修改。遇到有人违反木刻分水制度后,村里要对此进行惩罚。通常的惩罚是罚款加罚物,情节较轻的罚“三块三、六块六、鸡一只、酒一壶”,情节特别严重的要拖猪杀牛。我们曾调查到一个惩罚力度特别大的案例。绿春县大水沟乡大果马村的一个村民因故意损坏分水木刻被发现后,村里对他罚款330元,并用这笔钱请村里老人、村干部吃了一餐饭。他还在筵席上给村里道了歉,并保证下不为例。大果马村是一个较为贫困的寨子,村民年均人收入不足1200元,这次罚款是这个村民年收入的1/4强。除了罚款外,他还不得不抹下面子在公众面前给村里道了歉。这次事件过后,村里再也没有违反木刻分水的现象出现过。
    通过沟长的努力以及经济上的惩罚,木刻分水机制在哈尼族地区得以较为顺利地运行,保证了水源公平、公正地得到分配。

木刻分水顺利运转的原理
    很显然,通过木刻分水这种分水机制,既保证了梯田的用水,同时也避免了村寨因争夺水源而发生纠纷。可以说,木刻分水是一种充满民间智慧的和谐机制。
    木刻分水的运行实际上隐含了一个原理:木刻分水机制及维护它的习惯法不是个别人制定的,而是由祖宗制定的也是大家都公认的传统,它们代表的是大家的意愿。如果违反了这种传统,那也就违背了大家的意愿,损害了村寨的整体利益。因此,遇到有个别村民不遵守这种传统的话,出面对此进行惩罚的就是集体了。在熟人社会,由集体出面所产生的执行力是不容置疑的。因此,以群体性的力量来制约某些社会成员对秩序的破坏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作者简介]卢鹏(1980-),男,湖南平江人,红河学院教师,主要从事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研究。



[ 本帖最后由 echohope 于 2009-4-28 15:51 编辑 ]
自己选择的路自己负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