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2017民间文学1课堂第2小组研讨

我原来的时候一直以为民间文学就是对一些文学作品进行分析,没有想到它竟然还跟儿童的成长有这么大的联系,不过想想自己小时候,感觉确实这些民间神话和故事,对自己的影响还是挺大的,所以我觉得我们的选题是很有意义的,而且也十分有趣,更重要的是,能找回自己童年时那种独特的感觉

TOP

对于日神精神,我不是很了解,所以我主要想谈一谈关于月神精神的几个方面,我们都知道,中国人强烈地崇拜月亮,我们的许多传统节日,都与月密不可分,而在中国古典的诗歌中,月的意象也是大量存在的。在我看来,这似乎与中国古代重视农业的传统有关,在古代的中国,农业在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农时对于农业来说,有着较大的影响,所以历代的统治者,大都重视历法的修订。月是有周期性变化的,也正因为如此,月成为了一个时间名词,月亮的盈亏,对于古代的人们明了时间的变化,有着莫大的助益,对于月,人们是有着特殊的情感的,所以,人们崇拜月神。诚然,太阳也是有变化的,但这变化更多的是方位上的,非关形体,给人们的视觉造成的冲击,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在中国古代,人们没有形成崇拜日神的传统

TOP

《格林童话》“十大经典童话”中蕴含的成长要素

要爱护小动物。白雪公主因为美丽的容貌,受到继母的嫉妒和陷害,但最终她凭借着自己的善良,在小矮人的帮助下,战胜了继母,并和自己心爱的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小时候,在我看来,这七个小矮人更多地不像是人类,而是小动物。还有灰姑娘,正是由于小鸟们的帮助,她才能够摆脱自己不幸的命运。《青蛙王子》中,丑陋的青蛙变成了英俊的王子,这是出乎人们意料的。小时候,通过阅读这些故事,我得出了一个很重要的结论,那就是对一些小动物,我们要关爱和保护,说不定它们也是可以帮助我们的。
    在生活中要谨慎。在《白雪公主》这个童话当中,我觉得白雪公主太没有防范意识了,我小的时候,有一部电视剧,好像叫《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而且当时不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告诉我们,碰到有陌生人和你说话的时候,一定要警惕。白雪公主轻信了由王后假扮而成的老太婆,吃了有毒的苹果,才会昏迷。还有小红帽,正是因为对狼没有足够的警惕,才会上了狼的当。这两个童话都告诉我们,在生活中,不要太过于轻易地相信别人,稍有不慎,就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巨大的灾难。
   《青蛙王子》的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不要轻易地许诺,一旦做出了承诺,我们就要努力地兑现,而且我们要诚实,不能欺骗别人。小公主为了让青蛙帮自己把金球从水潭中取出来,先假意答应了青蛙的请求,而当青蛙将金球从水中捞出来后,小公主捡起金球,撒腿就跑,青蛙在后面拼命地叫喊,她却全然不理。另外,“人不可貌相”,长得漂亮的人,不一定就有一个美好的心灵,在童话中,小公主的容貌是非常美丽的,但是我一点儿也不喜欢她。
    《睡美人》告诉我们,这世界上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人,让我们不要太过于追求完美。国王为自己的女儿举行宴会,他几乎邀请了自己王国所有的女巫师,而这些女巫师都为公主送上了最好的礼物和祝愿,有的送给她美德,有的送给她美貌,还有的送给她富有,她们把使人所希望的所有的优点和期盼都送给了她。但是,因为只有12个金盘子,第13个女巫师,没有受到国王的邀请,她为了报复,对公主下了一个十分恶毒的诅咒。此时,第12个女巫师还没有献上她的祝福,她不能化解第13个女巫师的咒语,但可以减轻,“公主被纺锤刺伤后并不会死去,而只是沉睡100年”。这也告诉我们,任何事情也许都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糟,面对挫折等不幸的境遇,我们要想尽办法努力补救。还有就是有些事情,注定发生的,就一定会发生,对于自己得不到的东西,我们千万不能强求,不管国王如何防范,公主最终还是被纺锤刺伤了。
    以上就是我小时候读到这些童话时的几点感受和启示。

TOP

我最喜欢的神——女娲

我最喜欢的神是女娲。
    首先,我从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女娲炼石补天的故事,女娲的这种为人类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而在刚上初一的时候,语文课上学的第一篇课文,就是《女娲补天》,远古的时候,共工怒触不周山,引发了巨大的灾难,“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这时,“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于是“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在我的心目中,女娲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其实,女娲造人的故事,我也是从很久之前就了解了,但最令我感动的,还是女娲炼石补天的故事。
   其次,我是女性,而女娲是一位女性的神,这也是我喜欢女娲的一个重要的原因。第三,在我们那里,有一座很重要的古建筑遗迹——“娲皇宫”,在“娲皇宫”的一些岩壁上,有着专门描绘女娲故事的壁画,而且据传说,“娲皇宫”就是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女娲文化”,在我们当地的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意义,在我的内心,“女娲”是与故乡联系在一起的,对我来说,她有着十分特殊的内涵。第四,我其实是很喜欢《红楼梦》的,而它是以“女娲补天”故事来开头。
   最近我看到一个帖子,就是关于“女娲补天”的,我觉得很有趣,想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在《淮南子》中,只是提到“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但女娲到底是如何用五色石来补天的,《淮南子》并未做具体的说明,这就给后世留下极大的解读空间。对于这个问题,赵云芳老师和李道和老师等提出了他们独特的看法,他们认为,在远古的神话中,天是一张“网”,商汤“网开三面”的故事和老子的“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似乎都说明了这个事实,而女娲补的,正是断了线的天维和天网,“女娲补天”时,之所以要熔炼五色石,并不是直接用五色石来补天,而是“炼石为针”,以“五色针”来对天进行缝补。李白在诗歌《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景》中说:“斩螯翼娲皇,炼石补天维”。唐代的卢仝也曾说:“女娲本是伏羲妇,恐天怒,捣炼五色石,引日月之针,五星之缕把天补。”这种说法也是有着历史依据的,在远古的时候,炼金术还没有产生,古人是以石为针的。不论这种说法是否绝对地正确,它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另外,近些年来,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之中,我们都能看到女娲的身影,各种各样的“女娲后人”和“女娲传说”,更是层出不穷,在对女娲神话的研究中,这也是需要我们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TOP

《白雪公主之魔镜魔镜》改编研究

关于《白雪公主之魔镜魔镜》改编研究的资料汇编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简单介绍
《白雪公主之魔镜魔镜》是由印度导演塔西姆·辛执导,莉莉·柯林斯、茱莉亚·罗伯茨等主演的一部魔幻冒险喜剧,也是一部黑色幽默电影。该影片讲述了讲述了邪恶的皇后为了夺取国家政权,通过施展黑魔法使国王变成了一只吃人的怪兽,而又因天性挥霍使整个国家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臣民流离失所,白雪公主为了替父报仇,拯救本国子民,在七个足智多谋的小矮人的帮助下打败皇后重新夺回属于自己权利的故事。
影片于2012年6月被搬上银幕,而该影片虽然选择在六一儿童节上映,但它并非是一部纯粹的儿童电影,很多人甚至认为,它是不适合给儿童看的。另外,相比于原著,无论从主题、人物还是情节上来说,该片都产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从而带有很强烈的现代社会的特征和后现代主义的色彩。

TOP

创作背景
后现代往往把创新作为作品的最大价值,所以,作为当代导演的塔西姆·辛“想方设法不落窠臼,努力找到摆脱文学传统影响的办法,那就是站在这些影响中击败这些影响”。《白雪公主之魔镜魔镜》正是通过对经典故事《白雪公主》的戏仿,从而创造出了一个别具一格的艺术世界。
《白雪公主之魔镜魔镜》由美国相对论传媒公司出品,尽管在很多人看来,这部影片对原版的《格林童话》进行了巨大的颠覆,但塔西姆·辛声却称《魔镜
魔镜》“不是要去颠覆什么经典,这一切都是为现在的观众的审美口味在考虑”。   
当片方找到塔西姆·辛时,塔西姆·辛决心拍摄一部适合全家欢的视觉系电影——既然要适合全家观看,必须要符合现行的伦理道德规范,并且是阳光、健康向上的主题,这样,励志版的白雪公主的出现也就是必然的了。
据有人推测,美国相对论传媒公司之所以会出版《白雪公主之魔镜魔镜》,也是为了抢占《哈利·波特》终结篇之后“魔幻题材”电影的真空地带。

TOP

主题思想
原版《格林童话》中《白雪公主》的主题主要是“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强调善恶有报,但在《白雪公主之魔镜魔镜》当中,不仅王后,甚至连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都带有那么点儿恶的色彩,它的主题,也并非像原版那样简单。
1、对男权主义的颠覆和对女性的推崇
“电影和电视作为再现社会的主要传播媒介,对创造和确立各种社会成规与性别成规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但在欧美电影中,男性才是主动者,而女性长期以来作为“景观”和“配角”,处于支配性地位(比如美国好莱坞影片中的邦德女郎等)。而在以往的童话当中,女性要么是“天使”,如“白雪公主”,要么就是魔鬼,如“王后”,女人总是作为男性眼中的“他者”而存在的。但在《白雪公主之魔镜魔镜》中,王后和公主的形象都更为丰满立体,王后不再那么邪恶,她更像一个普通的女人,而白雪公主也不像原来那样柔弱,她美丽、俏皮、纯真,具有传统意义上女性的美,但同时,她也勇敢、独立、坚强。另外,在许多童话中,女性总是被动的,她总是处于“等待”之中,是需要一个男性来拯救的角色。而在影片中,白雪公主占据了传统上由个人英雄主义的西方男性所扮演的角色,她不仅能“自救”,而且能“救人”,她救了王子,帮助小矮人改邪归正,也救了自己的父王,正是在她的努力下,整个王国的人才脱离了王后的魔爪。在传统的童话叙事当中,男性是机智的、理性的,而女性则是愚蠢的,但在《白雪公主之魔镜魔镜》当中,却正好相反,白雪公主机智而聪慧,王子却有勇无谋,在决斗中,我们可以看到,公主的武艺明显不如王子,但她最终却依靠自己的智慧取得了胜利,而当王后骗王子服下魔法药水的时候,王子很轻易地相信了王后的话,服下魔法药水,导致丑态百出,影片最后,在婚礼的现场,白雪公主却没有吃王后送来的红苹果。
在叙述当中,也有着女权主义的色彩。影片采取多结构交错叙述,以恶王后念念有词、转动水晶球开始,王后宣称这是“她”的故事,强调“她”才是故事的主角,她以第一人称叙事挑战男性作为叙事者的权威,与女性主义呼吁女性书
写的诉求相契合。公主在与王后决一死战之时,对王子说:“关在城堡的时候我读了很多书。我看的很多故事都是以王子救公主做结尾。我现在想改写故事结尾了。”这之后,白雪公主义无反顾地扑向自己的使命,改写了经典叙事。
2、对时代伦理的塑造
在传统的性别伦理下,女性不需要受教育和拥有智慧与能力,女性只需要是善良、温柔、顺从的天使和淑女,女性必须依赖男人、受到男人的保护才能获得幸福,而在现代社会,人们对女性的要求发生了变化,女性需要独立自强,她们应该不必依靠男人,也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正是在新时期伦理的要求下,影片才塑造了白雪公主这样一个健康向上、独立奋斗的女性形象。
3、一个励志的故事
白雪公主的扮演者指出,“每个女孩成长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受到白雪公主的影响。拍的时候我也觉得和白雪公主一起成长,从天真懵懂逐渐发现自我,变成坚强的女人”。
在《魔镜》中,被禁闭在宫里多年的柔弱的白雪公主在18岁生日那天大胆走到继母问政的宫廷,进而还在女仆的鼓励下走出宫殿,面对欢乐不再、凋敝贫穷的民间,她第一次对自己身处的王国有所震悟。震悟中的她明白了自己的使命,在舞会中寻求王子的帮助,终于引来了继母王后的杀身之祸。侥幸逃到七个小矮人那里的白雪公主巧妙地化解了七个小矮人和村民的误会,恢复了尊严的小矮人因此认同、赞赏白雪公主,并无私地教会了白雪公主各种人生谋略和武艺。聪明而勤学苦练的白雪公主有一天在技艺和谋略上均超越了七个小矮人,成了七个小矮人的领袖,在王子领队前来的“剿匪”行动中大获全胜,又领导七个小矮人去破坏皇后与王子的婚礼,劫救出王子并一吻吻醒被皇后下魔的王子。紧接着,识破并打败皇后幕后操纵的傀儡和恶龙的追杀,在割断恶龙身上的星月项链时,解救了被魔咒成恶龙的父王。最后,白雪公主在父王的主持下,在万民的祝福声中与王子成婚,成为了真正的、强大的白富美。这样的柔弱女子坚强成长记无疑正契合当今时代对青少年尤其是少女独立自主、自信、自强的教育导向。
4、对现实的抨击与反讽
在影片当中,王后像一个现实社会当中的“拜金女”与“花痴女”。作为一个充满贪欲的女人,她在夺取她心爱之物时,充满了疯狂、蛮横和任性。当王子赤裸着上半身出现在她面前时,她语无伦次,目光竟久久不能从王子身上离开,并暗下决心要嫁给年龄与自己并不相称的王子。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她搜刮民脂不惜得罪举国臣民大办舞会,为了在舞会上艳压群芳,她忍受着鸟粪面膜、蜜蜂蜇唇、蚕蛹去死皮的美容。从王后的身上,我们可窥见现实中一些女性的影子,影片这样设置,也许有一部分也是为了对这些女性的不当行为进行反讽和抨击。

TOP

比较
无论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还是细节上,该影片都对原作进行了巨大的颠覆。
(一)人物形象
1.白雪公主
在原版的《格林童话》中,白雪公主是柔弱无力、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她容貌美丽,生性善良,但容易轻信别人,分不清好人和坏人,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她也不知道怎么去面对,另外,她也无法自食其力,只能为小矮人们打扫房间、洗衣做饭而已,但在这部影片中,白雪公主则成了山贼团的领袖和骁勇善战的女强人,她可以与王子决斗,可以勇战怪兽,也能拯救王子,她聪明、勇敢、冷静,从懦弱变坚强,从无助到机智,从胆小到果断,从无知到体恤,白雪公主的形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王后
而邪恶的皇后,更是有点让我们匪夷所思,在原版的格林童话中,王后是一个恶毒的女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的目的,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但在这部影片中,导演脑洞大开,让皇后成了一个“拜金女”和“花痴女”,成为时下争夺“高富帅”潮流中的一员,她被王子的巨额财富和英俊容貌所吸引,使出浑身解数,倒追王子,从而成了白雪公主的情敌。
3.七个小矮人
七个小矮人因为矮矬穷被赶出村庄迁居到幽深的树林里,为了养家糊口干起了打家劫舍的勾当,从可爱、乐观、勤劳善良的良民变成了强盗,只是在白雪公主的努力和帮助之下,才改邪归正,相比于原著,小矮人们多了点英雄气概,但少了点单纯,在他们的教导和帮助下,白雪公主才打败了王后,夺回属于自己的王国。
4.王子
在原版的《格林童话》当中,王子是婉柔、谦逊而善良的,但在《白雪公主之魔镜魔镜》中,王子却显得肤浅、自大、有勇无谋,刚一出场,他就被七个小矮人脱光衣服,在大雪天里被绑在树上,囧态百出,而当白雪公主出现时,他死要面子地说“是中了七个小矮人和四十个巨人的埋伏”,希望白雪公主救他,但用的却是“我命令你”这样的口气,甚至还威胁白雪公主说“你胆敢拒绝,后果很严重”。听闻王子即将与王后成婚的消息,白雪公主决定率领小矮人们一同进攻邪恶王后的堡垒,誓言夺回王子,挽救自己的爱情。电影中的王子不再是全能的完美的拯救者,而成了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绚烂花瓶,电影完全颠覆了王子一贯的伟岸形象,让他成为了母女二人争夺的对象。
(二)故事情节
1.从“英雄救美人”到“美人救英雄”
在童话中,白雪公主是一个等待英雄去拯救的美女,但在《白雪公主之魔镜魔镜》中,白雪公主在七个小矮人的帮助下,学习了各种技能,她不仅有能力自保,而且也可以保护别人。王子与公主的第一次邂逅,王子遭到七个小矮人的打劫,被脱光衣服反吊在树上,正好碰见了路过的公主,这是公主第一次救王子。第二次,王子被王后施了魔法,公主通过亲吻王子,破除了魔法的诅咒。
2.从容貌之争到权力之争
在原版的《格林童话》中,王后一再陷害白雪公主,只是因为妒忌她的美貌,但在《白雪公主之魔镜魔镜》当中,王后之所以要杀害白雪公主,则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巩固自己的地位,而白雪公主和王后之所以要争夺王子,从深层的意义上说,也是为了权力,王后需要王子的巨额财富,来解决自己的财政危机,白雪公主之所以会爱上王子,除了那种任何两个年龄相仿的青春貌美的人相遇都可能产生的基本的性吸引之外,更多的是因为她要依靠王子的力量来夺回属于自己的王权。邪恶王后扮演者自己也说:“她不是巫婆,她最多只是为了权力变得疯狂,有时候很滑稽可笑,但肯定不是个恶毒的女巫”。
王后对白雪公主的迫害,也是电影设定的故事开始的时间,是在白雪公主18岁生日那天,而不是原著中所说的“七岁”。在《白雪公主之魔镜魔镜》中,王后并没有每天去问魔镜“世界上谁最漂亮”,说明她对自己的外貌并没有那么关注。实际上,在白雪公主满18岁以前,王后虽然并不喜欢她,但这种不喜欢的程度,仅限于继母对继女的一种本能的不满,这时的王后对白雪公主也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虐待行为,只是把她软禁在宫里。年满18周岁,在法律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标志着一个人的成年,具有完全的继承权,母女间矛盾的才开始激化。
3.国王成了一切苦难的幕后黑手(存疑)
格林童话版《白雪公主》中的国王是处于一种缺席的状态的,在给白雪公主娶了一位继母后,这位国王似乎就从此神奇地蒸发了,再也没有在故事中出现过。而《白雪公主之魔镜魔镜》中的国王虽然戏份和台词并不多,却颇耐人寻味。
    在提到娶新王后的动机时,国王自己的说法是:意识到有些东西是自己永远也无法教会女儿的。至于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国王没有说。在娶了新王后以后不久,这位国王也同样神奇地蒸发了。不同的是,这次他在蒸发十年后又再度出现了。见到十年不见的女儿,他最大的感慨是:你终于成为我想让你成为的那种女人了!让人不由地怀疑,这一切是否都是国王的故意安排,只是为了把公主塑造成“我想让你成为的那种女人”?
    电影中其实有很多细节在暗示国王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白雪公主第一次走出城堡,是受到了一个女仆的怂恿,女仆鼓励她要走出去,体察民情。这个女仆的见识,实在是让人吃惊!王后最忠实的男仆本该把公主带到森林里杀死,却在这一关键时刻放走了白雪。这个男仆平时对王后可是言听计从,表现得极为胆小懦弱,才能取得王后绝对的信任。这时的表现,是否太过大胆和反常?还有,
国王变的毒龙本可以一下子杀死白雪公主,却在关键时刻停了下来,从而给了白雪反击的机会,这一停顿,是否太过巧合?这些情节的暗示,巧妙地揪出了经典《白雪公主》故事的“幕后黑手”——国王。塔西姆·辛是在告诉我们,其实国王才是这一切的幕后主导,是一切苦难的根源。从这个角度来看,所谓“邪恶”的王后,其实也只不过是一个受害者。
(三)风格
1.魔幻元素的增强
以剧中的皇后和魔镜为例,该片中奸诈邪恶的皇后和原著中的皇后有所不同,她似乎不再过度关注自己是否是世上最美丽的女人,每天不再面对魔镜念念有词,每当有所要求时,通过特效画面设计的穿越效果,来到魔镜面前与之讨价还价,使自我过上极其奢侈豪华的生活;另外,为了惩治大臣通过魔镜施展魔法使之变为一只蟑螂,为了得到王子通过魔镜使之喝下“爱情魔药”,变成一只发情狗,弄得王子狼狈不堪。
2.基调
影片用黑色幽默喜剧的方式将古典童话与现代元素紧密结合,营造了一种“既阴森可怕而又滑稽可笑的基调”,在影片的开始,浪漫唯美的童话王国就被阴森冷酷的仙境所取代。
3.从“单纯的欧洲元素”到“东方元素的容入”
《格林童话》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是一部典型的欧洲题材的故事,而在影片当中,七个小矮人在打劫时脚下踩的高跷和王后在使用黑魔法时出现的龙一样形状的怪兽,让人们看到了很多中国元素,另外,在影片结束时的歌舞场面是对印度宝莱坞的模仿。
(四)细节
1.魔镜再也不是有求必应的,而是要付出代价的。
2.电影中的小矮人被设定为不同的人种,除了长相各异,还兼有性格、装束的划分,而他们曾经从事的职业也是不同的。

TOP

社会反响
《白雪公主之魔镜魔镜》自从上映以来,人们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该电影完全颠覆了原著中的故事情节和内容,过度夸大了电影中的“魔幻元素”。但也有人对该影片华丽的视觉效果和大胆的创新等表示了赞同。
赞成:
1.改编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原著的限制,新奇的内容和模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为电影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2.改编后的电影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和生活逻辑。
3.对女权的张扬,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
批评:
1.在电影的结尾部分,白雪公主的穿着又由裤子变成了公主裙,并且开开心心地嫁给了她的王子,这一结局,无疑又倒退回了公主骑士的老套路。可见,塔西姆·辛在《白雪公主之魔镜魔镜》中只是运用了一些后现代的元素,解构了人物,重构了故事,却并没有能彻底走出脑中已成定势的对女性的态度。
2.电影《魔镜》在一定程度上解构了传统文学中女性柔弱被动的特质,但是重构后的独立自强的新女性形象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电影并没有彻底的解构男女二元对立,只是将原作中女性与男性角色进行简单反转,粗暴替换。因此电影中的解构只是表象,其精神却并没有跳出童话原作的桎梏,在一切不确定性的结构后面任然存在着“确定性”。
3.剧情的改编和片中人物身份的改写使得本片远远超出了该剧主要观众———儿童情感可接受的范围,在感情上不能引起儿童的共鸣,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造成儿童对原著的一种误解,也可能会破坏成年观众对原著《白雪公主》美好的记忆。童话本是现实生活的放大镜,童话本是天真无邪的孩子的望远镜,但是通过改编经典童话过度夸大社会现实对于孩子们来说是否太早了些?影片充满了戏剧性和诙谐性的效果,语言和台词的表达上偏向于成年人,成人化痕迹较重,这也不适合儿童。王后极力维护已青春不在的容颜,更用鸟粪做面膜,让虫子吸取脂肪,用竹篾勒紧腰身,这一段让成人都难以接受,更别说儿童了。
4.过度放大的魔幻元素令原本经典的、令人回味无穷的美丽童话失去了童真的一面,完全落入了商业电影的俗套,是对童趣的一种极大挑战。电影带有典型的商业特征,看似创新,实则有媚俗倾向。

TOP

关于魔镜:
当王后出现棘手问题时,她所照的魔镜里与她进行对话的是她自己的形象,仿佛另一个自我,而镜像中的王后比起镜像之外的王后,是更具有自身主体控制力的自我主体。镜像中的王后对现实社会的行为需要依托镜像之外的王后,而镜像之外的王后的行为则需要取得镜像中的王后的认同,她们其实具有同一性。从这个角度来看,镜子本身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对女性真正自我进行囚禁的隐喻性工具,隐喻了在父权社会文化下女性个体作为主体性存在的虚幻状态,也表明了父权社会文化中女性的主体只能在想象维度存在的无奈。

TOP

关于容貌:
白雪公主是美丽的,她必须肤如白雪,红唇皓齿,头发像乌木一样又黑又亮,才能人如其名。对女性外貌美,尤其是符合男性审美情趣的这种外貌美的苛求,其实反映出一种根深蒂固的“男权”意识。而她的继母之所以要杀她,也正是缘于她的这种美貌。继母为什么会对美丽的女儿如此看不顺眼呢?在“白雪公主”故事产生的那个年代,欧洲民众的住房及生活条件用今天的标准来看其实是难以想象的,很多普通人家都是“一家人包括已成年子女常同睡一张床,猥亵、乱伦早就不是秘密。聚在火堆旁聊天,背后有狼在嘶嚎,恶棍可能就在身边”。父亲和女儿发生关系,在那个年代,绝不是什么非常稀罕的事。所以,母女间矛盾的焦点,其实是两个女人对同一个男人的争夺,母亲害怕随着自己的年华老去,对父亲的性吸引力逐渐减弱,父亲会转而和越来越美丽的女儿上床,这才起了杀心。而这其中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母亲的生死荣辱全都要依靠父亲,一旦失去了国王的宠爱,王后就将一无所有。
    其次,七个小矮人肯收留白雪公主,也是由于白雪公主很美丽,而且他们提出的收留白雪公主的附加条件,就是白雪公主为他们料理家务。在白雪公主当时的处境下,这一条件不啻于就是一道命令了,而作为一位血统高贵的公主,白雪公主居然毫无异议而且是高高兴兴地就照做了。这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普遍要求:当家庭主妇是女人当仁不让的义务。但是注意,家庭主妇是妻子对丈夫应尽的义务,这暗示了白雪公主与七个粗鲁丑陋的矿工的同居关系。七个小矮人之所以肯冒险收留白雪公主,也是由于白雪公主对男人的性吸引力。
    最后,王子之所以对死去的白雪公主一见钟情,也是由于白雪公主的美貌。

TOP

关于网站民间文学图书的统计

这是我统计的关于网站民间文学图书的资料,大家可以看一下。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研究方法
在对该课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了数据分析法、文献分析法以及问卷调查的方法。
首先,我们采用数据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来确定研究对象。我们选取了一些较为重要的图书网站(如豆瓣、京东、亚马逊、当当等),通过参考网站上的用户评价,根据评论条数的多少,来大致确定儿童民间故事图书的销售状况,并对每个网站上的各种儿童民间故事图书进行排序和整理。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儿童阅读最多的民间故事,是阿拉伯的《一千零一夜》。同时,我们设计问卷,以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2015级学生为问卷发放对象,对他们小时候最爱看的童话故事进行调查。在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的同学都表示自己小时候比较爱看的童话故事是《格林童话》,而在《格林童话》当中,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故事有《白雪公主》、《灰姑娘》和《青蛙王子》等。由于对《白雪公主》的故事比较熟悉,所以我们小组的同学最后选取《白雪公主》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研究。
在对《白雪公主》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数据分析法和文献分析法。通过问卷调查以及数据分析,我们对《白雪公主》故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另外,我们对中国知网上的论文进行了查找,并在网站上搜集了大量的资料,然后对这些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和分析,通过文献分析的方法,总结出近年来《白雪公主》文本改编以及影视改编的相关情况,并大致了解到《白雪公主》表情包的使用情形。
研究任务分配
网站儿童民间故事书籍的销售统计主要由张潇同学和黄小英同学负责;
而由田佳音、董羽彤和袁彬川三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方面的工作,主要包括问卷的设计、发放以及调查结果的分析等;
颜婷、黄宇嘉、张钰筱、张潇和黄小英同学负责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其中,颜婷主要负责《白雪公主》的文本再创造,黄宇嘉对《白雪公主》表情包的使用情况进行研究,而张钰筱、张潇和黄小英三位同学负责《白雪公主》的影视改编;
最后,由黄宇嘉、张潇和袁彬川撰写研究报告,黄小英制作PPT,董羽彤、田佳音、颜婷、张钰筱进行视频剪辑,张钰筱同学作为主讲人,来完成研究成果的展示。
研究创新点
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白雪公主》的故事太过熟悉,以至于我们经常忽略它对我们的身心塑造所产生的重要影响,而我们小组通过问卷调查,弥补了大家认知中的这个盲点。
近年来,有许多人对《白雪公主》的文本改编和影视改编情况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令人遗憾的是,从未有人对这些研究成果加以梳理与分析,而我们所做的工作,正好有利于弥补学术界在这方面的空白。
另外,在当今社会,网络已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我们对《白雪公主》表情包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体现了时代的需求,十分富有创新性,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总结
有许多作家和导演,在后现代主义的视野下对原版《格林童话》当中的《白雪公主》故事进行了改编和戏仿,这些与原著面貌迥异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的白雪公主形象,从而表达了女权主义的某些观点,并促进了女性的觉醒。但在改编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也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与重视。

TOP

邯郸民间故事《张凤喜》的改编

民间传说《张凤喜》,1985年6月采录于邯郸市
讲述者:刘素梅 女 81岁 农民 不识字
采录者:张文涛 男 38岁 邯郸市地方志办公室干部 大学
这个故事很像我在《聊斋志异》中看过的《花姑子》,我把它改编了一下,好吧,原谅我把一个民间故事改变成了俗套的言情故事!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