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薪火相传:“传统节日文化校园传承”学术研讨会会议报告

薪火相传:“传统节日文化校园传承”学术研讨会会议报告

12月5日,由华东师范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委员会主办,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民俗学研究所承办的“薪火相传:‘传统节日文化校园传承’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顺利召开,会议聚集了来自北京、武汉、江苏、山东和上海各高校与科研机构的30余位与会代表,华东师范大学文化建设委员会领导张金玉到会讲话,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勃,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田兆元,华东师范大学统战部副部长安俭分别致辞。

会上,华东师范大学民俗研究所的博士生刘慧、游红霞、张海岚,硕士生张利峰、李君结合图、文、音像总结了近年来华东师范大学在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开展的活动和相关文化知识,充分演绎了全媒体时代、大数据时代“学校为平台,学生为主导,校区与社区联动”的传统节日文化传承方式;另外,上海颁金文化工作室首席执行、华东师范大学“文化部区域文化资源与应用研究中心”兼职教授白玉芳对颁金节、那达慕活动也进行了总结。

下午,上海市长宁民俗文化中心主任兼书记周笑梅、长江大学教授桑俊、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翁敏华、江苏大学讲师余红艳、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生鄢玉菲就“社区、高校联盟‘传统节日文化校园传承’”这一议题进行了研讨发言,梳理展示了各自所在院校或单位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和传播状况,强调了传统节日进校园和高校与社区联盟的意义,研究了大学生群体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认同,分析了传统节日进校园过程中的一系列困难及其解决手段。

在“传统节日文化校园传承”学术研讨环节,上海博物馆教育部主任郭青生、北京联合大学教授张勃、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孙正国、长江大学教授罗勋章、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明洁、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毕旭玲、上海市静安区民族联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培勤、上海建桥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李柯和华东师范大学民俗研究所博士王均霞、硕士王枫等人相继发言,着重阐释了“传统节日文化校园传承”的定义和现实意义,提出其中应注意的问题和相应对策,并就传统节日文化如何永葆生机和与时俱进,以及如何建立大学节日体系和促进传统节日文化的完整传承报告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和建议。

最后,“传统节日文化校园传承”项目负责人田兆元教授进行了会议总结,行动上“联动”和文化上“认同”是他整个总结发言的核心。田兆元教授指出,做好传统节日文化的校园传承工作是高校履行文化职能的具体表现,具有国家文化战略的意义,但这并不仅是校内的责任,更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应将民族、区域、社区和高校联动起来,并把握节日文化对于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建构的根本目的,相互学习和促进,推动传统节日文化校园传承和社区传承的齐头并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