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昭君故事的文学嬗变

昭君故事的文学嬗变

昭君故事经历了由史传到民间传说,再到文人创作题咏、踵事增华、蔚为大观的这样一个递擅过程,它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繁衍发展的规律性走向—由雅趋俗、雅俗共荣的基本特征。所以,解剖王昭君这一特殊个案,可以为文学主题学研究提供一则实例。
同时,也可揭示社会历史的演变同文人心态与民众意识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昭君形象并非如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在递擅过程中变得越来越丰满,越来越完美,而是时有反复波动。考察这一过程,不仅可以使我们对昭君形象有着更为全面的理解,而且通过这一个不断得到改造了的原型,也可折射出特定时代的文人思想和文学观念的演进。
1、东晋葛洪所撰的 《西京杂记》,使得昭君的文化形象得以初步生成。葛洪为 《西京杂记》作的跋道出了编写此书的目的 “以补 《汉书》之缺”①。
a.设定了 “画工之祸” 的情节。
  南宋刘义庆在 《世说新语》中最早提到了昭君和画工的关系。在《西京杂记》中,昭君与汉元帝之间有一条鸿沟,需要一个矛盾冲突来解决。所以有宫女必须要行贿画工,这样才能有好的画像,因此画工毛延寿的出现更显得合情合理。
b.昭君从历史人物到文学形象的转变
  在 《西京杂记》里,特别在小说中,王昭君开始成为主要关注的对象。因为设立了 “画工之祸”的矛盾冲突,为后代马致远的 《汉宫秋》里的爱情悲剧创设了一定的条件。
2、马致远的《汉宫秋》
  《汉宫秋》中的王昭君则与众不同,她是相貌美丽、品质高洁、独具卓识、能为国家的安危和民族的尊严而牺牲自己爱情和生命的巾帼英雄。昭君虽然出身农家,但却来历不凡,是其母梦月而生,是高洁的月的化身。她明知画师毛延寿是贪鄙之人,但她拒不行贿,表现了一个绝代佳丽的纯真本性。
    在匈奴“百万雄兵,刻日南侵”相威胁以索要美女王昭君的国难之时,挺身而出,为国家不顾己身:“妾既蒙陛下厚恩,当效一死,以报陛下。妾情愿和蕃,得息刀兵,亦可留名青史。”
   在辞别汉宫赴胡之时,王昭君眷恋故土,怀念祖国,她说:“妾这一去,再何时得见陛下?把我汉家衣服都留下者。[诗云]正是:‘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忍着主衣裳,为人作春色!’”
    最后,在汉、胡两国的边界,这位深明大义的绝代佳丽说:“大王,借一杯酒,望南浇奠,辞了汉家,长行去罢。(做奠酒科,云)汉朝皇帝,妾身今生已矣,尚待来生也(做跳江科)。”为人正直,深明大义,为国和蕃,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死得忠烈,其意义重于泰山,这便是马致远笔下的王昭君形象,她燃烧着激情,喷发着烈焰,表现着节烈,洋溢着刚强。马致远进而再一次改写了历史叙事,增写了昭君不肯入番,投江而死的情节,这更突出了昭君的悲剧形象。但马致远最终将结局设置为昭君的阴魂还是逃回汉宫,在梦中和汉元帝相会。

3、陈与郊的《昭君出塞》
    大致在《汉宫秋》剧情的基础上,有所增添删节。《昭君出塞》中,王昭君和汉元帝之间并没有什么恋情,汉元帝只是在看到她的美貌时有些后悔不该把她遣嫁匈奴,写到昭君被护送到玉门关时,全剧就到这里煞住。这里,作者通过琵琶弹奏,极力渲染昭君出塞的衰怨凄切, 剧中也没有交代王昭君最终的结局,到她出塞和番就结束了,给人留下了悬念。
4、 明代传奇 《和戎记》
  到了明代,同样出现了大量昭君戏,影响较大的要论 《和戎记》相比较 《汉宫秋》,《和戎记》有了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昭君的出身。在这里,昭君的出身有了很大提高,她的父亲由原来的 “务农”升为 “越州太守”。这样的改动被以后昭君题材的很多作品传承。
2、在汉宫里的地位。在 《和戎记》 里,昭君摇身成为众人仰慕的 “皇后”。这样的社会地位,在之前的戏剧中是不曾出现的。
3、新的情节出现。找昭君的替身者 “宫人萧善音假扮昭君,出塞议和”。好景并不长,三年后,毛延寿识破了假昭君,唆使匈奴要真正的昭君。迫不得已,昭君踏上了和番之路。也正因为让一个朝代的皇后去和番不太可能接受,所以后来的作品仍然将昭君地位定在皇帝妃子的位置上。
    在逼迫匈奴立下降书降表,杀掉毛延寿之后,投进乌江而死。并且 “太白金星命土地变为白雁,为昭君传书元帝。”王昭君托梦给汉元帝,令其娶了昭君的妹妹王秀真。这一新的情节的植入,最终有了大家普遍容易接受的一个大团圆的结局。
5、清朝尤侗的《吊琵琶》
    清朝尤侗的《吊琵琶》分的剧情基本上和《汉宫秋》相似,只是最后加上了蔡文姬由于同情昭君和自己的遭遇相似,于月夜里祭币王昭君。剧作者并借蔡文姬的口,说什么“生为汉妃,死为汉鬼”,可是“后人乃云,先嫁.呼韩邪单于,复为复株囊单于妇,父子聚磨,岂不点污清白乎”。因此,痛斥历史学家们怎么“将汉宫人扭入匈奴传”!
6、薛旦的《昭君梦》
薛旦的《昭君梦》。《昭君梦》和上述几个剧本不一样,它主要叙述留君到甸奴以后,由于“嫁了一个状貌可憎语言无味的”单于,“失身绝域”,月夜思念汉元帝,结果,氨氢大使派了睡魔“与王昭君一回好梦,送到汉宫。昭君见了汉元帝,诉说了离情别意。最后当昭君醒来时,原来是一场梦,尽管如此,还是盼望“夜夜南柯归帝截”。
  从上述几个昭君戏里,有几点值得我们注意:第一,昭君出塞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呢了?那是因为“匈奴强大,汉室衰微,借你千金之躯,可保百年社樱”(《弟琵琶添),‘不然,他大势南侵,扛山不可保矣”(《汉宫秋》)。所以,晤君和亲是民族屈辱的象征。第二,汉元帝和昭君有着深杭,真挚的爱情。权元帝“右昭君去后,忽忽不乐,何视六宫,粉色如土,,。当他听说“昭君投水而死,此后春风秋雨,鸟啼花落,无非助联悲掉妃子之由也”(《吊琵琶》)。晤君“自离陛上,肝肠欲断,日夜思归”,甚至是一场梦,也希望“夜夜南柯归帝蔑”(《昭君梦》)。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是画师毛延寿。第三,有的剧本里,昭君并没有到达匈奴,完成和亲使命,而是在汉朝和匈奴的交界地投江自尽。总之,在旧戏舞台上,王昭君的远嫁匈奴是民族屈辱的象征,而王昭君也是被迫抱着琵琶哀声叹气、哭哭啼啼出塞的。

现当代:
7、现当代曹禺的话剧《王昭君》
  创作背景:
《王昭君》创作的最直接的动力是来源于周恩来总理的“要提倡汉族妇女嫁给少数民族,不要大汉族主义”的政治要求。曹禺将周恩来的意思理解为“用这个题材歌颂民族的团结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人物形象:
1、王昭君不是一个贪富贵和安逸、甘心在死水中生活的宫女,而是要为实现自己的理想阔苍夸中翱翔的不平凡的女性,有着敢作勇为的独立性格。(在面见汉文帝和单于时,心理活动“我淡淡装,天然样,就是这样一个汉家姑娘。我款款地行,我从容地走,把定前程,我一人敢承当。怕什么!难道皇帝不也是要百姓们供养。”)
2、为了民族的稳定,国家的兴盛,王昭君自愿和亲,是一个胡汉的老百姓牺牲自己的美好形象。昭君不想老死深宫,同时又能为四方百姓出力,所以她自愿出塞。为了加强胡汉两地的交往团结,她使汉人学习骑术,胡乐等,同时匈奴人学习汉文化等。王昭君是连接汉朝与匈奴的一条纽带。
3、敢于承担民族的责任,抗住压力。作为了匈奴乎韩邪的妻子之后,勇敢地爱着自己的丈夫,从容淡定,不伪饰,努力实现 “汉匈一家”的愿望。
    总之,曹禺先生一改前人赋予昭君形象的悲怨,将昭君塑造成了一个积极,勇敢,为了民族友好的新女性和使者形象,一个崭新的昭君走来。
8、郭沫若话剧《王昭君》
变化:
1、情节的变化:第一,王昭君的母亲出现在了掖庭并且是和她一起来的,最终汉元帝放弃让王昭君出塞而高兴而死;第二,王昭君自幼丧父,母亲收养了一个哥哥却因为妹妹被选进宫而跳河自杀;第三,毛延寿爱着王昭君,并且在掖庭的时候他还被王昭君扇了一巴掌;最后,王昭君竟然痛斥了汉元帝的行为。第四、王昭君起初被选为和亲的人,最后在痛斥完毛延寿和汉文帝之后主动出塞。该话剧一共有两幕,分别是《毛延寿之画室》与《王昭君所居之掖庭》。
2、人物形象的变化:毛延寿是一个贪财好色的画师,又是一个非常守旧的家长,他近乎变态的爱着王昭君,最后又强力控制自己的女儿,容不得她有半点违背自己的想法;王昭君在剧本中也变成了一个刚正不阿的女强人,一方面她不畏强权,敢于直接拒绝毛延寿的勒索,宁可选择出塞和亲都不愿利用贿赂而抬高自己身份,另一方面,她公然拒绝了汉元帝的挽留,并训斥他草菅天下男女的命运,毅然决然的离开了汉朝;汉元帝在话剧中突破了传统的被蒙蔽的形象,显得更加主动,是他发现了自己被骗的事实,但是在毛延寿的讥讽时又显得非常无力,最后他因为被王昭君拒绝决定留在掖庭。
3、主题的变化:
A、反抗封建残余势力: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20世纪20年代,国内混乱军阀割据的现实,而各军阀为了钳制人民的思想采取的是一种复古的思想,加上中国民众受了几千年的压迫,要想从思想上对国民进行解放就必须反对封建思想,因此我们不难读懂和理解郭沫若这样写作的理由。
作者利用王昭君反抗毛延寿的压榨的反抗,反抗汉元帝的鱼肉百姓,左右人民命运,来追求的是一种平等的地位和价值观,突出要反抗封建残留势力与思想。全剧采用的不是古代人之乎者也的口吻,而是现当代人的口气。
B、现代性思想的融入
毛淑姬  你的精神看得见吗?
毛延寿  看不见的
毛淑姬  看不见的便是假的吗?
毛延寿  假!人只是一坨肉!
毛淑姬  啊!爸爸,你这样叫我没有话说了。
这一段非常具有现代性的谈论,引出了人的“精神力量”这一具有时代性的主题,我们都知道这种话是不可能出现在汉朝的,而郭沫若这样创作的理由,就是为了大家都能懂,启发广大民众的思想意识,也隐射了封建主义的顽固性,毛延寿用自己的权威迫使自己的女儿顺从自己的意愿。
王昭君这一角色也具备了“五四”时期人的觉醒的特色,维护人的尊严和个性。她敢拒绝毛延寿和汉元帝,也敢扇了毛延寿耳光,敢拒绝汉元帝敕封她为皇后的圣旨,”你身居高拱的人,你也知道人到穷荒极北是可以受苦的吗?你为满足你的淫欲,你可以强索天下的良家女子来姿你的奸淫!你为保全你的宗室,你可以逼迫天下的良家子弟去填豺狼的欲壑!如今男子不够填,要用到我们女子了,要用到我们不足供你淫弄的女子了,你也知道穷荒极。

TOP

很好,学习了!

TOP

唐宋以降咏明妃之诗歌杂居曲艺也不少,也可以对比一番。楼主很好的话题。

TOP

回复 2# 的帖子

谢谢!

TOP

回复 3# 的帖子

是的!但是我们研究的主题是有关昭君故事的戏剧,所以没有涉及诗歌。应该把标题改为在戏剧中的嬗变。

[ 本帖最后由 凤子璇 于 2014-12-15 21:54 编辑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