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240课堂孙修远小组——归元寺

归元即归真、归本, 出生灭界, 还归于真寂本无之意。

TOP

罗汉堂经过几次火烧与水淹,却依旧完好无损,而“数罗汉”也从原本的佛法传说逐渐演变成为现今佛教世俗化的表现方式和传递香客信仰观念的表达方式,其中凝结了人们美好的愿望追求和心灵信仰,也凸显了佛教文化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渗透于人们的世俗社会生活中。

TOP

罗汉概念的由来,最早见于汉末支谦所译的《太子瑞应本起经》:“一心之道谓之罗汉。罗汉者,真人也,声色不能污,荣位不能屈,难动如地,己免忧苦,存亡自在。”

TOP

《佛祖统记》有关阿难证得阿罗汉果的记载,也表达了相同的意蕴:“迦叶入定以天眼观,阿难一人烦恼未尽,手牵令出。阿难思惟诸法,求尽残漏。定力少,故不得道。后夜欲过,疲极偃息,仰卧就枕,霍然即悟。”这里所指的便是那种断除轮回,诸漏已尽,六通具足的罗汉圣者。这是典型狭义上的“罗汉”,大多指佛陀弟子中的得道者,是罗汉最早的意义。

TOP

五百罗汉之说,起源比十六罗汉说要早,在佛经中属于常见,传入中土的时间也更早。西晋竺法护译《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说的就是迦叶与五百阿罗汉最初结集佛经。东晋时翻译的《舍利弗问经》中也说到,弗沙秘多罗王毁灭佛法后,有五百罗汉重兴佛教。

TOP

佛家有五百罗汉结集之说。说的是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年,五百罗汉相聚,由迦叶为上首,将佛在世时口口相传的教法记录、整理下来,这是佛经的第一次结集。

TOP

有的则认为他们就是迦腻色迦王第四次结集时的五百罗汉。玄奘法师的《大唐西域记》中说他们的前身是南海滨一枯树下的五百只蝙蝠。佛经中也有说到,佛前世为婆罗门因提耆利时,曾在盘头摩跋城教授五百童子,后者为五百罗汉前身。

TOP

“数罗汉”原来是佛教徒的一种习俗。佛教分大乘和小乘两个教派:大乘主张“普渡众生”,小乘主张“自我解脱”。罗汉是小乘教徒所理想的最高果位。因此,有些佛教徒到罗汉堂去指指点点, 然后站到某一罗汉座前。虔诚凝视,希望自己将来也修到这样的果位。佛教徒的这种习俗, 后来逐渐传到民间, 许多“善男信女”也跟着学了起来。

TOP

罗汉堂是归元寺南院的主体建筑,也是中国现存最具代表的五百罗汉堂之一,内奉造像511尊,其中进前门正对为弥勒佛像,以及前门两侧的风波、济公二像,其余便是五百罗汉及文殊、普贤等菩萨诸像。五百罗汉依“田”字排列,殿堂里尽管安放了五百多尊塑像,却没有拥挤之感,踏入罗汉堂,既惊叹于罗汉造像之精妙绝伦、栩栩如生也为其庄严肃穆之感所震撼。

TOP

香客在归元寺世俗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从精神层面上讲,他们是佛教信仰的虔诚追随者;从物质层面上讲,他们对菩萨供奉,对寺院布施,是寺庙得以维持的重要基础。

TOP

数罗汉的世俗意义可以从个人意义和社会意义两方面来说。个人意义:测吉凶,求放松,汲取罗汉精神等。国家宗教局的一位官员说,佛教对于个人的意义在于“一曰六根清净,烦恼断除;二曰了脱生死,证入涅槃;三曰人天供养,随缘教化”。个人认为这一说法还是很有道理的。而社会意义则体现为心理调适功能,社会娱乐功能,社会整合功能,社会约束功能,社会经济功能。

TOP

其实通过我们的调查研究会发现,数罗汉本来是一种艺术欣赏,或者说是表达对真善美的追求,但是香客数罗汉的主要意图则多半是为了祈求愿望,在罗汉和香客之间构成一种“相对交换关系”。正如有的学者指出“中国的香客绝不是走进山里去反省他们在日常社会结构中的生活,他们经过长途跋涉走进神灵栖居的山中,是为了从高高在上的神灵那里得到赐福与善报。”

TOP

很多人出于求官,求财,求平安等目的来祈愿。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中国的香客绝不是走进山里去反省他们在日常社会结构中的生活,他们经过长途跋涉走进神灵栖居的山中,是为了从高高在上的神灵那里得到赐福与善报。”虽然香客们的意图不尽相同,但归结起来功利性目的占了大多数。

TOP

不过,我认为应该辩证的看这件事,可能有的人一味认为这是对佛教的亵渎,是在解构庄严,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正是佛教世俗化或者说社会化的表现。佛教往往给人庄严肃穆,高深莫测的感觉。而通过数罗汉这种方式,民众可以进入庄严的佛寺,而佛教思想也因此深入民间。

TOP

罗汉象征世间百态,它们相对于佛和菩萨可能更接地气,和民众生活更接近,因为他们就是世间人的代表。我以为塑归元寺五百罗汉的王氏父子懂得了罗汉精神的精华,所以才会不拘泥于罗汉谱,而到附近农村去观察农民日常生活,把他们的生活状态塑造下来,甚至,他们还故意逗小孩子玩,塑下孩子们嬉闹的场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