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民间文学240课堂李雅欣小组讨论帖

热干面是武汉的传统小吃之一。20世纪30年代初期,汉口长堤街有个名叫李包的食贩,在关帝庙一带靠卖凉粉和汤面为生。有一天,天气异常炎热,不少剩面未卖完,他怕面条发馊变质,便将剩面煮熟沥干,晾在案板上。一不小心,碰倒案上的油壶,麻油泼在面条上。李包见状,无可奈何,只好将面条用油拌匀重新晾放。第二天早上,李包将拌油的熟面条放在沸水里稍烫,捞起沥干入碗,然后加上卖凉粉用的调料,弄得热气腾腾,香气四溢。人们争相购买,吃得津津有味。有人问他卖的是什么面,他脱口而出,说是'热干面'。从此他就专卖这种面,不仅人们竞相品尝,还有不少人向他拜师学艺。过了几年,有位姓蔡的在中山大道满春路口开设了一家热干面面馆,取财源茂盛之意,叫做'蔡林记',成为武汉市经营热干面的名店。后迁至汉口水塔对面的中山大道上,改名武汉热干面。热干面既不同于凉面,又不同于汤面,面条事先煮熟,拌油摊晾,吃时再放在沸水里烫热,加上调料,成品面道筋道,黄而油润,香而鲜美,诱人食欲。

TOP

说起武汉的“热干面”可大有来头,它与山西的刀削面、两广的伊府面、四川的担担面、北方的炸酱面并称我国的“五大名面”。

    相传,上世纪30年代初,在汉口有个走街串巷、摇拨浪鼓卖熟食的小贩,此人姓李,大名不详,只因颈子上长了个肉瘤,别人称他“李包”。他挑担叫卖,主营凉粉,兼售汤面。像央视“百家讲坛”策划人发现易中天一样,李包也缘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发明了脍炙人口的“热干面”。有年三伏天的傍晚,李包叫卖了一天,已是精疲力竭,但还剩下不少面条。因为担心剩面过夜后会变馊,李包就把它全部煮熟了,然后用笊篱捞起,晾在案板上。不料,劳累的他一不小心碰翻了搁在案板上的油壶,泼在面条上的麻油散发出阵阵清香。正在懊恼的李包,突然灵机一动,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将面条与泼洒的麻油搅拌均匀、晾干。这样一来,面条既有香味又能防粘。第二天清早,李包挑担上街叫卖。他把头一天浸了麻油的干面条,迅速放进沸水锅中热一下,然后很快地用笊篱捞出装碗,拌以大头菜丝、榨菜末、鸡脚菜、蛰皮丝、酱萝卜末、麻油、芝麻酱等十多种调味佐料,供顾客享用。出人意料的是,吃惯了汤面的老顾客,一吃此面,无不夸赞,有的人连吃数碗仍不解馋。有人问:“这是什么面?”李包漫不经心地应声答道:“热干面”。从此“热干面”一炮而红,美食之名遍传人口,新老顾客纷至沓来。没有几年时间,经营“热干面”的餐馆遍布武汉三镇的街头巷尾。

    就这样以细长爽口、光滑油润、香浓味鲜为特色的“热干面”成了武汉人最爱吃的风味小吃,成了武汉的城市名片之一。现在,在汉口最繁华的中山大道上,有一家专营“热干面”的风味餐馆——武汉热干面馆。往日手工操作的“热干面”生产已被现代机械化生产所替代,日销售量达数百公斤之多,日接待顾客已近上万人,真是今非昔比。

TOP

黄陂三鲜是湖北武汉市黄陂区的汉族传统名肴,属于鄂菜系武汉菜。已经流传数百年。三鲜是鱼丸、肉丸、肉糕三样菜看合而为一的统称Yeah2。在当地过年或红白喜事,都会有这样的菜上席:有“没有三鲜不称席,三鲜不鲜不算好“之说。三鲜各有其制作传统技艺。“黄陂三合”也称“黄陂三鲜”,由鱼圆、肉圆和肉糕组成,制作工艺繁杂。

TOP

武汉黄陂有一句流行语:“鳊鱼肥美菜薹香,黄陂三合图吉庆。”鳊鱼,即武昌鱼,武昌鱼因毛主席在诗中吟咏而闻名遐迩;菜薹是过去作为皇室贡品的洪山菜薹;而“黄陂三合”则是当地一道流传了数百年的民间佳肴。来木兰山旅游,这三样美食都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黄陂三鲜是武汉市黄陂区民间的传统佳肴,已经流传数百年。三鲜是鱼丸、肉丸、肉糕三样菜看合而为一的统称。在当地过年或红白喜事,都会有这样的菜上席:有“没有三鲜不称席,三鲜不鲜不算好“之说。三鲜各有其制作传统技艺。崇祯年间,李自成率领起义军攻取了黄陂城,捉了县官。当地百姓拿出过节才用的鱼丸肉丸肉糕招待起义军,并将其合烧,一菜三鲜,味道极美,深受喜爱。此后黄陂三鲜盛名远扬。

TOP

黄陂有“没有三合不成席”之说。逢年过节的家宴,结婚、祝寿的宴席上,“黄陂三合”是压轴菜。这道菜具有吉祥喜庆的寓意,观其名,“鱼”与“余”谐音,蕴涵了“年年有余”的美好向往;“糕”与“高”谐音,象征着“步步高升”;“圆”字更简单,意寓“花好月圆”、“团团圆圆”。将“三合”连起来,则充满了年年有余、合家团圆、步步高升的吉庆色彩。如今,“黄陂三合”已跻身于汉派名菜之列。也叫“黄陂三合”因为三种菜可以放在一起做一碗菜而各有各的味道。

TOP

回复 128# 的帖子

大家一起共勉!!

TOP

3、从故事背后的文化与现实意义来看
   小吃独特的味道及其背后的丰富文化内涵使传说得以流传。从调查结果来看,分别有39.61%和34.05%的人认为热干面能够有效体现武汉人兼容并蓄的文化和细腻而粗犷的性格和敢为人先的精神文化和勇于创新的品质,这表明小吃故事能够体现了武汉当地人民的性格特征以及生活方式,使传说故事的存在以及发展有了丰沃的现实土壤。虽然商家对于故事的商业化改编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故事的真实性,但是商家的商业宣传在客观上确实提高了小吃的知名度,使武汉小说故事走出武汉,在全国甚至世界的层面上得以流传。而小吃故事作为一种文化遗产,电视报纸、互联网媒体等大量的宣传与记录也扩大了流传的广度。

TOP

从小吃故事所能带来的商业价值角度来说, 30.97%的受访者认为丰富的小吃故事能够吸引自己购买小吃,65%的受访者认为武汉小吃故事对武汉小吃的商业价值提升是有帮助作用的,这说明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充分挖掘武汉小吃故事能够给武汉小吃带来一定的商业价值提升。并且已有62.72%的受访者认为武汉小吃是因为味道好才最吸引人,在味道好的基础上再丰富小吃的文化内涵,必将有利于促进武汉小吃的蓬勃发展。并且,有39.61%和34.05%的人认为热干面能够有效体现武汉人兼容并蓄的文化和细腻而粗犷的性格和敢为人先的精神文化和勇于创新的品质,这说明小吃故事蕴含着丰富的武汉城市文化,政府可以通过对小吃故事的充分挖掘带动武汉城市文化的建设。

TOP

回复 133# 的帖子

没错,吉庆街也是因为没有充分挖掘和利用自己所拥有的历史文化财富才衰败的。

TOP

1、您是武汉人吗?
A是    B不是
选项        A        B
比例        34.43%        65.57%

2、武汉特色小吃最吸引您的地方是什么?
A历史悠久 B文化内涵丰富 C味道好 D名气大
选项        A        B        C        D
比例        8.42%        10.69%        62.72%        18.17%

3、您了解有关于武汉小吃的故事吗?
A非常了解
B一般了解
C不很了解
D完全不了解
选项        A        B        C        D
比例        5.72%        33.08%        40.71%        20.42%

4、您会主动去了解您喜欢的饮食背后的文化和传说么?
A、会     B、不会
选项        A        B
比例        45.72%        54.28%

5、小吃背后的丰富传说故事会吸引您的购买吗?
A、十分吸引   B、有一定的吸引  C、看情况  D、完全没影响
选项        A        B        C        D
比例        10.95%        20.02%        52.17%        16.46%

TOP

6、您是通过什么途径知道关于小吃的故事?
A家里长辈讲述
B电视节目、报纸杂志
C互联网
D在购买的过程中经人介绍得知
E其他(请注明)
选项        A        B        C        D        E
比例        9.84%        14.05%        35.71%        19.63%        1.87%

7、您认为热干面的故事来源于以下哪一个?
A商贩李包由于制面过程中的失误做成了第一碗热干面
B蔡林记最先制作出热干面并广受欢迎,流传至今
C户部巷的一个买面的婆婆买的面
D不知道
选项        A        B        C        D
比例        28.61%        38.05%        23.71%        9.63%






8、您认为热干面代表的武汉城市文化有哪些?
A兼容并蓄的文化和细腻而粗犷的性格
B敢为人先的精神文化和勇于创新的品质
C方便快捷的快餐文化
D不知道
选项        A        B        C        D
比例        39.61%        34.05%        21.71%        4.63%





9、您认为武汉小吃故事对武汉小吃的商业价值提高有没有帮助?
A 非常有帮助
B 有一定帮助
C 基本没帮助
D 看情况

选项        A        B        C        D
比例        10.34%        44.66%        38.19%        6.81%




10、您对武汉小吃故事今后的发展有什么建议?(请填写)

TOP

回复 134# 的帖子

商业化太严重了。。

TOP

在户部巷做调查的时候人是在太多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