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民间文学210课堂第四小组(高松朝)



腊梅和华元在《千古名胜,千古佳话——浅议"黄鹤楼传说”的特征和价值》一文

中认为,黄鹤楼传说不仅具有民间文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还具有一定的借鉴价

值和审美价值以及推动城市发展的社会价值。黄鹤楼传说成就了一批优秀的诗词文

赋体现了它的借鉴价值;它成就了一座千古名楼体现了它的审美价值;黄鹤楼传说

成就了一座历史名城体现了它的社会价值。

TOP

传说,就是描述某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解释某种风物或习俗的口头传奇叙

事?。民间传说与当地历史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日本民俗学家柳田国男曾对此进

行了分析,他认为传说的中心必然存在纪念物,它总是和特定的事物相关。黄鹤楼

传说显然属于传说概念中的“风物传说”。钟敬文指出,“风物传说”主要是指那些

与当地自然物(如山川、岩洞和各种特殊的动植物等等)和人工物(如庙宇、楼台、

街道、坟墓、碑碣等等)有关的传说。除此之外还包括一些关于人事的,如某种风

俗习惯的起源等等。风物传说是对传说纪念物的想象性叙事,是对现实风物的艺术

阐释。传说在流传的过程中,往往赋予了传说对象丰富的意义或者富有情趣的生动

说明,表现人们热爱乡土的情感和对社会、对生活的理想和信念。

TOP

根据历史记载,黄鹤楼最初仅仅是一座军事哨楼,却如何发展成一座“游必于

是,宴必于是”的旅游胜地?黄鹤楼在历史上经历了如此多的摧毁,但为何每次毁

坏后又得以重建呢?黄鹤楼巍峨 立于长江南岸的蛇山西端,背倚繁华的武昌城,

面临測涌浩荡的长江,黄鹤楼固然有他高古雄浑、古朴威严的自然美,但是,黄鹤

楼之所以能成为一座极具吸引力的文化名楼,与那些世代相传的神秘缀缴、生动离

奇的民间传说是分不开的。这些黄鹤楼传说作为黄鹤楼文化的精髓,它们既是古老

的,又是鲜活的,它们被记载在古老的典籍中,同时也活在世代民众心里,口口相

传,流芳百世。

TOP

黄鹤楼与传说的难分难解的关系是不言而喻的,虽然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黄鹤

楼传说与黄鹤楼同时诞生,但根据《述异记》、《南齐书》等文献记载,最迟在魏晋

南北朝时期,黄鹤楼传说就已经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从此以后,这些轶闻传说伴随

黄鹤楼一同走过了千年的风雨历程。传说与诗词歌赋相比,带有很强的民间和大众

色彩,并且从传播的形式上看,传说是口头的,具有变异性。它是活的语言艺术,

保存在人们的记忆里,流传在人们的口耳间,不断进行自我修补,以日益完美的面

目呈现于世。历代史志诗文、戏曲话本所载录黄鹤楼的神话故事、历史传说和奇闻

轶事层出不穷,足见黄鹤楼传说的影响之深远。这些传说记述的人物或者事件也许

与历史真实不尽吻合,但这些代代相传、充满浪漫情趣的传说,恰好映衬出民众心

中的黄鹤楼,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传说使黄鹤楼

成为了一座灵动的、有生命的、有情感的历史名楼,它们成为黄鹤楼文化中不可或

缺的一部分。

TOP

根据文献记载以及笔者在黄鹤楼周边所做的田野调查来看,黄鹤楼传说以传说核为标准,大体上可以分为:黄鹤楼楼名起源传说、黄鹤楼建楼传说、黄鹤楼名人传说、黄鹤楼景观传说以及轶事杂谈这五类。
黄鹤楼楼名起源传说指的是那些解释黄鹤楼从何而来、为何称为黄鹤楼的传说。黄鹤楼名称从何而来一直是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黄鹤楼的得名,综观各种说法,主要以“因山说”和“因仙说”构成两大相互攻驳的阵营。

TOP

“因山说”的重要依据就是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图志》里关于黄鹤楼的记载,说其因肌得名。黄鹤楼位于黄鹤肌上,而鹤转音为鹤,故又名为黄鹤山,因此山上的楼便称为黄鹤楼。通过研究相关文献记载,考证黄鹤楼所在的位置的名称,通过对“鹤”、“鹤”相通的音韵考证,认为黄鹤肌也称为黄鹤肌,从而得出黄鹤楼因山得名的结论。不少文人在诗词中也“鹤” “鹤”相通。唐代诗人顾况在其《黄鹤楼歌送独孤助》一诗中就将黄鹤楼写作黄鹤楼:“故人西去黄鹤楼,西江之水天上流。黄鹤杳杳江悠悠。”明代高启《题武昌魏孝廉集所藏画》写道:“欲吹短笛相寻去,黄鹤肌头好待予。”?在近人所著的《武昌要览》中也有相关论述:“黄鹤山,起城东而达于西隅,黄鹤楼枕焉。山旧名紫竹岭,以有黄鹤腾紫竹间,故名黄鹤。鹤转音为鹤,故又名黄鹤山……黄鹤楼在汉阳门内黄鹤山头,因山得名,号为天下绝景”

TOP

与“因山说”相比,“因仙说”稍占优势。“因仙说”的依据是典籍中各种黄鹤楼的仙人跨鹤升天的传说。黄鹤楼与神仙的关系很早就出现在其建成后的历代典籍中。有关黄鹤楼的神仙故事主要有以下异文:《南齐书?州郡志下》(卷15)记载:“夏口城据黄鹤肌,世传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上也。边江峻险,楼橹高危,職临河汉”。又据后魏?郦道元《水经注》载:两水“出陵阳山下,……子安死,山下有黄鹤栖其冢树,鸣常呼子安”。

TOP

南北朝时期梁任防所撰的《述异记》载:“荀 字叔伟,潜栖却粒。尝东游,憩江夏黄鹤楼上,望西南有物,飘然降至霄汉,俄顷已至,乃黄鹤之宾也。鹤止户侧,仙者就席,羽衣虹裳,宾主欢对。已而辞去,跨鹤腾空,秒然而灭”。唐阎伯里《黄鹤楼记》载:“《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宋《太平寰宇记》载:“黄鹤楼在县西南二百八十步,昔费祎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憩驾,故号为黄鹤楼”。
明代《报恩录》载:“辛氏市酒黄鸹山头,有道士数诣饮,辛不所赀。道士临别,取洁皮画鹤于壁,曰:`客至,拍手引之,鹤当飞舞侑输。'(辛如道士嘱,)遂致富。十年,道士复至,取所佩铁笛数弄,须臾,白云自空中飞来,鹤亦不舞,道士乘鹤去,辛氏即其地建楼曰`辛氏楼'”。

TOP

《湖北通志》引《老学丛谈》载:“武昌滨江有吕公肌,上有黄鹤楼。一日有题《汉宫春》于其上云:`横吹声沉倚危楼,……'不知何人作,或言洞宾也。后三年已未,大元渡江”。以现实的眼光来看,这些神仙故事是荒诞不经的,但其天真浪漫的童话风格却给这座雄奇的历史名楼增添了神奇的色彩,给人以永恒的魅力。神奇荒诞的神仙传说能流传至今并世代影响着人们,因为它有深厚的民众基础,蕴含着民众丰富的情感,满足了人们的某种心理需求。刘禹锡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我国民间,自古以来就有对神仙的信仰和得道成仙的渴求。这种民间信仰与道教结合,使得民间传说蒙上了浓郁的神仙色彩。

TOP

黄鹤楼这些因仙得名的传说,充溢着人们的主观想象。但即便是主观的或心理的,从它被人们创造出来并广泛接受来看,其中所蕴含的感情却是真实的。而且这种心理的真实由于深深烙印在广大民众的脑海里并影响到人们的行为,因此在社会文化中发挥了实实在在的作用。除了神化的民间传说,大量关于黄鹤楼的诗文也留下了仙人的身影,神仙黄鹤的故事正好满足了这些优秀的诗词文赋的立意的需要。由此看来,“因仙说”虽然荒诞,但从这些神仙传说的流传与传承和民众对传说传承的心理倾向和与黄鹤楼有关的众多诗文的影响来看,黄鹤楼因仙得名似乎更让人信服。

TOP

根据民间文学中对于传说类型的的分类,黄鹤楼楼名起源传说属于“解释性传说”。解释性传说往往是以某人、某事、某物、某习俗、某景物或某现象为核心,虚构出一个有人物、情节而又曲折动听的优美故事(自然,也有少数解释性传说,仅着重于叙事,而缺乏情节),末尾又回到解释题意所要求的“某一事象为何如此,就是如上的原因造成的”这个基点上?。如《黄鹤楼志》里收录的《黄鹤、么妹镇龟蛇》、《黄鹤仙子伏毒龙》和《辛氏酒店与黄鹤楼》,其中《辛氏酒店与黄鹤楼》是流传最广泛、影响最大的一篇,笔者收集到此类异文8篇,情节可以总结为:
1、行乞:一位贫穷的道士常到一家酒馆去行乞。
2、画鹤报恩:店主每次都慷慨相待,于是临别之际道士就在酒馆墙上画了一只会闻掌起舞的黄鹤相赠。
3、仙人跨鹤飞升:几年(十年)以后,道士重访这家酒店,跨鹤离去。
4、建楼纪念:酒馆主人为了纪念这段奇遇,遂建黄鹤楼。

TOP

有的异文里增加了贪娶的县太爷或财主为了争夺黄鹤葬身长江的情节;还有的异文里增加了道士为了报答酒馆主人的款待,使井水变酒水,但主人却贪心不足,还嫌猪无糟的情节。这类传说情节生动曲折,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不论是从传承还是研究价值上来看,这类传说在庞杂的黄鹤楼传说群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与现实意义。
黄鹤楼楼名起源传说是所有黄鹤楼传说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类,按照流传的时间和传说情节来划分,楼名传说的演变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南北朝时期《述异记》所载《黄鹤楼》、金代《增广类林杂说》所载《幸氏酒店》和《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湖北卷》所录《黄鹤楼》。

TOP

黄鹤楼传说中流传最早、最广泛的当属神仙跨鹤停留在江边石肌,并因此留下黄鹤楼之名的传说。关于黄鹤楼楼名起源的传说,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梁任防(460
—580)所著《述异记》里,著名文学史家李剑国在《唐前志怪小说辑释》中就以《述异记》所记载的《黄鹤楼》为经典文本。该文如下:
荀瑰字叔伟,潜棲却粒。尝东游,憩江夏黄鹤楼上。望西南有物,飘然降至賞汉,俄项已至,乃黄鹤之宾也。鹤止户侧,仙者就席,羽衣虹裳,宾主欢对。已而辞去,跨鹤腾空,吵、然而灭口。

TOP

该文讲述了名士荀 在江夏黄鹤楼上接待驾鹤仙人的神奇异事,而在其他古文献中也有将跨鹤仙人说成是费讳或子安的。如《图经》载:“昔费讳登仙,尝驾鹤还憩于此,遂以名楼”,《南齐书》卷十五五洲郡下:“夏口城据黄鹤肌,世传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上也”。而古文献中记载的荀 、费讳和子安是何许人也?所记之事是否真实?

TOP

费祎则不同,他却是一位有证可考的历史

人物。陈寿《三国志.费祎传》:费讳字文伟,江夏挪人也。少孤,依族父伯仁。仁

将讳游学入蜀。会先主定蜀,讳遂留益土,与汝南许叔龙、南郡董允齐名。


将讳游学入蜀。会先主定蜀,讳遂留益土,与汝南许叔龙、南郡董允齐名。先主立

太子,讳与允俱为舍人,迁庶子。后主践位,为黄门侍郎。〖在唐代阎伯里的《黄

鹤楼记》里引用了《图经》的说法:“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讳登仙,

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思

仲宣之能赋;仙踪可揖,嘉叔伟之芳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