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民间文学210课堂第四小组(高松朝)

黄鹤楼名人传说是以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为依托,通过编创、传播他们的故事,

使他们的理想和愿望得以寄托,人们用已有的伦理道德标准来评价这些历史人物,

所以说,这些人物传说渗透着群众的伦理道德观念。例如《李时珍悬壶古楼下》的

传说,讲述的是李时珍身为楚王御用名医,仍然不忘悬壶济世,无偿为贫苦的患者

治病,传说宣扬的是医者的医德;岳飞、辛弃疾、张献忠这些爱国志士的传说则宣

扬的是忠君爱国的伦理道德观念,传达了民众所追求的理想道德品质。

TOP

第三,黄鹤楼名人传说的爱国主义精神。在黄鹤楼流传的名人传说中,所反映

出的爱国主义思想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黄鹤楼上流传着许多爱国主义诗人、

名将英雄的传说,这些传说也是这些民族英雄的一曲曲颂歌,传达着人民群众对他

们的缅怀、爱戴、敬仰,也体现了群众们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我国是一个由

多民族结合的国家,几千年的历史中,大大小小的民族统一战争不断,中华民族在

战争中愈来愈强大,印证了中华民族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中华民族在实现统一的

过程中,谱写了无数的爱国主义篇章,造就了许多民族英雄的光辉形象。

TOP

黄鹤楼名人传说中,例如《岳武穆登楼行情怀》、《辛弃疾南楼赋离别》、《张献

忠题诗黄鹤楼》,这些故事的主角都是有名的爱国英雄,特别是岳飞在黄鹤楼留下

的碑刻《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

绕,蓬壶殿里签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 ,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得。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缕提锐旅,

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TOP

这位护国英雄、爱国词人在黄鹤楼上登楼远眺,遥望北方失地,勾起了对故国

昔日的和平昌盛的回忆,体现了岳飞对中原故土深深的热爱。而如今故土惨遭金人

践踏,战乱纷纷,民不聊生,“民安在?填沟壑”,表露了岳飞对人民惨死于战乱的
痛心。最后这位精忠报国的英雄提出“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主动

请缨杀敌报国,行发了他满怀的爱国激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TOP

文学上类似这样登黄鹤楼题诗的文人数不胜数,留下的黄鹤楼诗篇也是不胜枚

举,它们在文学上固然有自己的特殊价值,但却少有像岳飞、辛弃疾、张献忠这些

爱国英雄这样,能以传说的方式在劳动人民中流传 来。这是因为这些爱国主义英

雄身上闪耀着人民群众所向往和崇敬的爱国主义光芒,人们通过这样的传说来寄托

自己的理想和愿望。

TOP

总而言之,黄鹤楼名人传说无论所传之事是否真实,它们都是具有存在的意义

的。这些传说寄托了人民群众对人性、对社会、对国家的期望和追求。并且,黄鹤

楼借助这些名人传说,很大程度地提高了自身的魅力和知名度,使黄鹤楼这颗人文

明珠日益散发着动人光彩。

TOP

黄鹤楼景观传说是指那些关于黄鹤楼周围景观的传说。如今的黄鹤楼,已形成

了一个以黄鹤楼为中心的颇具规模的中国古典式园林,园林中分布着60余个自然

景观,亭台楼阁、塔坊廊轩、苑馆池洞、雕塑石刻等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园林里。黄

鹤楼的壮美雄奇、内涵丰富历来为人们称颂,而围绕在它周围的这些亭、台、廊、

轩也毫不逊色,不仅在感官上给人以美的感受,还以丰富的人文内涵感染着人们,

使人心矿神恰,流连忘返。

TOP

围绕着黄鹤楼的这些景观,大多都有传承和渊源的,很

多景观都流传着美丽的传说,如《石照洞的传说》、《仙桃亭的传说》、《白龙池的传

说》等等,还有一些如“搁笔亭”、“跨鹤亭”、“费讳亭”、“鹅碑亭”、“岳武穆遗像

亭”等景观,它们都与黄鹤楼传说相对应,传说与风物完美结合,形成了完整的黄

鹤楼传说群。

TOP

一、搁笔亭的传说:搁笔亭的名字来源于盛唐时期黄鹤楼上“崔颢题诗李白搁

笔”的传说。崔颢在登黄鹤楼时写下了饱含自己怀才不遇、浓浓乡愁的《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

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鹤踏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首诗让后来

登上黄鹤楼的李白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颗题诗在上头”。

TOP

李白的这一叹,也

让崔颢和黄鹤楼声名鹤起,黄鹤楼曾一度被称为“崔氏楼”,"白云黄鹤”至今都是

武汉最诗意的名片。但真正的搁笔亭并不一定是传说中李白搁笔的地方,而是清代

著名剧作家孔尚任为了 “补此缺事”而题名的。孔尚任在《题搁笔亭》诗的题记中
写道:“闻旧有太白堂,一廊直通楼下,规模甚壮,今改为亭。并拟亭名于诗前,

特为此地补此缺事”。

TOP

华元在其文章《黄鹤三问——黄鹤楼传说与相关景物的几处

探讨》中认为,孔尚任改太白堂为搁笔亭实属自作多情,多此一举,因为李白搁笔

的地方应该是在能望到黄鹤楼外的美景和崔颢题诗的地方,那样才能发出“眼前有

景道不得,崔颜题诗在上头”的感叹,因此,李白搁笔的地方应该是在黄鹤楼上的

某个地方。由此看来,这搁笔亭确实不是李白搁笔之处了。但是,笔者认为,孔老

先生这一多情之举,并非多此一举,反而是给黄鹤楼记了一个大功。

TOP

孔尚任在题记

中很明确地说他拟名题诗的原因是“补此缺事”,并不是把太白堂当做李白真正搁

笔之处。在笔者看来,孔尚任此举,一来记录了 “崔颜题诗李白搁笔”这个传说,

强化了这个传说的传承度;二来提升了黄鹤楼的文化意蕴。传说毕竟不同于书面文

学,它是口口相传的,它的传承是需要一定的文化、心理基础的。民间传说所依附

的风物,如某个地区、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都是民间传说的物质载体,也可称为

民间传说的空间传承性。

TOP

群众们喜欢把民间传说与现实风物结合起来,用传说来解

释风物,不但可以使传说更具可信性,推进民间传说的世代传承,更丰富了民间的

传统文化,从而牢固民间文化的地位。因此,孔尚任题名搁笔亭其实是给“崔颢题

诗李白搁笔”传说找了一个美好的归宿,即使这样会将“搁笔亭”误导为李白搁笔

的地方,也算功高于过了。

TOP

二、仙桃亭的传说:这是一个关于孝道的传说。传说中吕洞宾跨鹤来到江夏黄

鹤楼下,他手中的佛尘变成了一棵结满果实的仙桃树。吕洞宾便在黄鹤楼下卖这些

能治百病的仙桃。人们争先恐后地抢购仙桃,却没人是把仙桃带给老人吃的,他失

望地一拳打断了仙桃树。后来只有一个青年轿夫向吕洞宾买仙桃给身患重病的老

母。吕洞宾被他的孝心感动,变出了两个仙桃,轿夫的老母果然百病消除,最后母

子两人还乘着桃树变成的仙鹤升天了。

TOP

黄鹤楼下因此建了一座仙桃亭,武汉的百姓

也世代传诵着轿夫孝母的故事。孝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它历史悠久,源远

流长。孝字最早见于殷商卜辞,由“老”与“子”的上下结构会意而来,寓意青年

人扶着老年人,引伸为子女和父母、晚辈和长辈之间的和谐人际关系。《辞海》中

解释说:“善事父母曰孝”,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具有自然行、人本性,是中华传

统文化的珍宝。而在荆楚文化里,孝文化散发着格外耀眼的光芒。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