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郑也夫:城市应该允许存在贫民窟

郑也夫:城市应该允许存在贫民窟

  http://www.aisixiang.com/data/79968.html

  大城市有好的就业机会,必然吸引穷人。他进城了,肯定是没有好地方住。你说贫民窟不好,他说可以凑合,因为能挣到钱,在农村可能比这住得宽敞,不是贫民窟,但没钱挣。

  说到城市贫民窟问题,我的观点很彻底,我强调贫民窟的必然性,城市不可能没有贫民窟,古今中外统统如此。为什么城市,特别是大都市,一定会有贫民窟?大都市就业机会多,小城市没有这么多就业机会,所以我并不同意费孝通先生单一地强调小城镇。大城市提供就业有小城市无法匹敌的优势,大城市像热带雨林容纳物种一样,能容纳无数小工种存活下来。因为大城市的人口众多,只要有千分之一的人有某种需求,就可以造就一个职业,比如说擦皮鞋的,在大城市可以活下去,需求的人比例很少,但绝对数足够了。一般的小城市不行。大城市有这么好的就业机会,必然吸引穷人。他进城了,肯定是没有好地方住。你说贫民窟不好,他说可以凑合,因为能挣到钱,在农村可能比这住得宽敞,不是贫民窟,但没钱挣。所以大城市有贫民窟是必然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提出政府应该开发最低档的住房。既然贫民窟是必然的,就可以推论,开发最低价的住房有其必要性与合理性。

  上海的棚户区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上海开埠以来,很多的移民跑到上海,苏北人一闹水灾、遇到战乱就过来了。为什么跑到上海来?还是大城市生存机会多,就是乞讨大城市也比较容易。他们肯定住在贫民窟,别说大小,正经房子他们根本就不可能住,只能住一个草棚子,造价是20元钱。20元钱是一个劳力一个月的工资,就是一百多斤大米钱。租草棚子的话,一个月一块多钱,穷人都住在草棚子里头。草棚子小的10平米,大的20平米。草棚子一个个连在一起组成棚户区。1950年的时候搞了一个调查,上海棚户区的居民占上海人口的四分之一强。以后,棚户区不再增加了。为什么不再增加了?因为不准移民了,农民吃不上饭就地消化,挨饿就挨饿,绝对不能进城,所以棚户区不再增长了。棚户区的例子说明,哪个大城市也不能解决所有人的住房问题。因为大城市有就业优势,富人穷人都来了。

  我的建议是,政府和开发商一起建造一批最低价的房子。但政府从来认为建这么差的房子,这么狭窄的房子,规格太低了,不够文明,不符合城市人居住的标准。但是其实只要比贫民窟好点,就是成就。贫民窟往往是没有上下水,污秽不堪。我出的主意是要建最便宜最廉价的住房。政府制订的那些标准,什么采光啊,什么人均密度啊,都是奢侈的。我觉得密集程度,政府不要操心,人家没这个钱,就要高密度。我只认同这样的标准,有电,有上下水,有煤气灶,不能用炉子,那会污染。我认为应该建设这样的一居室,一室一厨一卫,住房十五平米,厨房三平米,卫生间不到两平米,总共20平米。十五平米可以住很多口人,可以搞上下铺,对不对?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城市人的住房紧张到什么程度?人均3平米多,一间房子住很多人的。别小瞧,这样的一居室是城市的体面住房。城市管理者不要自我封闭,不想盖最低档的住房,还尽说好听的。政府承担的建房应该是廉租房,底层人只能租房,没钱买房。政府不开发这样的住房,就意味着穷人的住房没人管了。我说贫民窟是必然的,但是经过努力,开发最低档的住房能够搞得比贫民窟好一点。好高骛远,最终是什么都不做。 (原题:城市贫民窟的必然性)

  进入 郑也夫 的专栏     进入专题: 贫民窟   城市社会学

  本文责编:chenhaoche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学术 > 社会学 > 社会学专栏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79968.html

  文章来源:新京报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