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民间文学210课堂第二小组明淇小组讨论

民间文学210课堂第二小组明淇小组讨论

大家好,我是明淇,账号出现故障,这一次暂借周俐的ID来发帖。下次会恢复哈!
由于我前期工作安排的失误,没有及时让大家来这里讨论,很抱歉。
说正事,
第一:我们的课题第一阶段的资料收集工作在这两天会告一段落,大家已经可以到群里下载资料对董永故事和孝文化进行学习。
第二:我们的课题是关于董永故事中“孝子情节"在今天发生的变化以及对其中孝文化的反思,关键是”变化“和”时代性“。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与反思有无联系?反思又是怎样返过来推动董永故事中”孝子情节“的扩大、缩小或变异的?
请大家畅所欲言!

[ 本帖最后由 周俐 于 2014-11-14 13:04 编辑 ]

TOP

从孔子提出“善事父母”,中国传统的遵亲思想开始形成并随着封建社会愈加深入人心。董永遇仙传说的结构为行孝--孝感--遇仙--分别四部分。董永行孝卖身葬夫的部分作为故事主体部分产生早于遇仙部分,在现代却遇到了尴尬的境地,逐渐被与七仙女的情感故事弱化。在市场的推动下,许多对于董永传说的传播都有悖于原来的民间版本,失去了董永行孝原来的精神。

TOP

纪永贵在其《董永遇仙传说研究》一文中对孝文化的断裂提出了三点:孝的价值在当代文化和制度下的重建;孝文化不应作为地方文化;董永的至孝不应提倡。中国传统的二十四孝中有不少的愚孝,比如郭巨埋儿明显违背了现代的伦理道德。但我认为当今人们已经普遍意识到并批判了这种愚孝,却没有在这种批判下孕育出新的符合现代的孝文化。董永传说在当今中国众多民间传说特别是在四大传说中无法有更重要的地位,应该也与这个有关。

TOP

董永对其父的情感在各代文本中也有不同的描写。在《董永变文》中,这种感情表现得愈加充分。“自叹福薄无兄弟,眼中眼泪数千行”、“见其骨肉齐哽咽,号啕大哭是寻常”,虽然只是哭泣,但也深化了这种孝的情感。

TOP

引用:
原帖由 许师洁 于 2014-11-12 22:46 发表


如今的“孝”变得艰难,是有条件的,不绝对的,甚至连父母都以为自己对子女尽到责,子女将来才会予以赡养,或者有可能予以赡养,而在封建社会,“孝”有绝对性,子女无条件侍奉父母,不敢忤逆,这已经成为潜意识 ...
赞同,除了在道德伦理上关注董永的孝,也应该在个人情感上关注董永的孝。这种情感上的孝是不是才能更好的受到维系和打动人心

TOP

引用:
原帖由 王洁mmm 于 2014-11-14 12:48 发表
当然也不能忽视这种孝道故事背后的意义,在文化搭桥的今天,这不失为一个宣传自己地方的手段,提高知名度,提高旅游业绩,发展地方经济。像孝感的董永主题公园。
赞同。孝不只地方宣传,还是全国范围的宣传。但是现在的关于孝的宣传许多还停留在一些很悲情的事上,比如割皮救夫。但是一些生活中对于父母的小关心像端洗脚水这种宣传就比较少。造成的影响就是一般人也做不到,甚至产生反感。

TOP

在董永卖身葬夫的情节中,董永的个人主体性就融与这种“至孝”中而看不见了,他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个人为了所谓的身后事放弃了自尊甘愿成为奴隶。而在后世至今日,个人主体意识的觉醒,让人更难以放弃个人的自由,甚至连赞同也做不到。董永的孝就此处于尴尬的境地。

TOP

引用:
原帖由 饶阳 于 2014-12-6 21:10 发表


那么为何人们会对“孝”这个本应是理所当然的行为感到反感,以及为什么对宣传“孝”感到反感。我认为是社会责任给人们带来的压力过大的问题,人本能的会逃避压力,趋向轻松娱乐的东西,因此如果在宣传上,减小这 ...
在孝感我们看见宣传孝道的一整条街,有当代评出的孝子,但他们的故事都是比较苦涩的。我觉得这可能也是其中一个原因。孝在当代宣传中总是带上了悲惨的阴影,而非大多数人向往的家庭的温馨。

TOP

孝宣传的途径除了社会上的宣传,学校教育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学校课程和教师教育的方式和角度都会对学生造成影响。

TOP

孝文化突出强调了个人对家庭生殖繁衍的职责和义务,强调家庭对老年人赡养的职责与义务,强调治家。董永的传说几乎涵盖了两者。所以在千百年来有极强的生命力。

TOP

冯友兰先生在《新事论・原忠孝》中指出那些极端的批判传统的思想家们缺乏历史观念。孝在当代的意义也有一个形成过程。解放后的一段时间里,仍有人对传统的孝道做片面的理解,认为孝是父母对子女剥削的表现。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传统孝道再次受到彻底的批判和否定,学校的孝道教育被削弱或取消,影响新一代国民形成“孝”的意识,进而使整个社会淡漠“孝道”,使得有深厚文化传统的“孝”德渐渐疏远民众。

TOP

引用:
原帖由 许师洁 于 2014-12-7 22:37 发表
我认为,这种态度本质上只是对董永的孝道精神的认可,而并非对卖身葬父这个行为本身的称道。
孝文化的精神需要通过通过行为体现出来,所以人们在接受这种精神的时候容易潜移默化的对古人的行为表示赞同,而不再有二次思考辨别的过程,这在对于孝感市民的采访中也体现出来。

TOP

封建社会曾把赡养父母涂上一层神秘色彩,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剥去“孝”字上虚伪的外衣,发扬亲子间真诚的爱,而不是说不养父母。要告诉青年们,侍奉老人不是封建,不是资产阶级思想,而是人类的美德。可以说,孝这一传统美德既是维持社会伦理的重要支柱,又具有社会保障功能,在当今中国,孝的这些功能也是为社会所需要的。

TOP

由于受生产方式和宗法制度的影响,中华民族具有强烈的孝亲情结,这种发自本能的孝亲意识经过历代思想家的理论升华和统治阶级的推广扩大,使孝文化由家庭伦理转变为社会伦理和政治伦理。董永传说在古代也受到统治阶级的支持,使其扩展为社会普遍伦理。

TOP

董永遇仙故事之所以能够常演不衰,与戏曲受众不可分离。但现在的戏剧对于董永的传说更倾向于表现他和七仙女的感情。《天仙配》等剧最受欢迎、传播最广的即“槐荫会遇”与“槐荫分别”两段。过于关注对戏曲的经济要求不能从感性上捕获观众的兴趣。情感道德因素的逐渐浓烈正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