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民间文学210课堂第二小组明淇小组讨论

董永传说在两千多年的漫长流传过程中,不断与各地的民众生活相结合。由于民众情感的渗透和口碑的附会,产生了富有地方特色的传说,留下相沿而成的风俗及与董永身世有关的文物、碑碣、村落、地名等遗迹。山西省万荣县、江苏省东台市、河南省武陟县、湖北省孝感市等地不仅有与董永相关的遗迹,而且地方志中也多有记载,都称董永是当地人。

TOP

如山东博兴有董家庄、董永墓;山西万荣小淮村有“董永故里”的匾额,民间还织造“合婚布”;河南省武陟县每年农历二月初三和十一月初十均举行盛大的祭拜孝子的庙会活动;江苏省东台市有董家舍,南宋《方舆胜览》即记载这里为“孝子董永故居”等。多地流传、不断附会的“滚雪球”现象是传说故事常有的特点。

TOP

引用:
原帖由 李卓璇 于 2014-11-12 00:40 发表
我们是否可以通过查找儒家文化中关于孝的论述,来探索董永孝行的精神基因的来源?
对,儒家文化中孝是最基本的要素之一,而且几千年来中国官方认可的正统思想都是儒家思想。

TOP

在这里我想提一个理论性的知识,就是母题。我们研究的“孝”实际上就是文学批评中的母题。

TOP

母题主要是源于民间文学、民俗学研究,它是从国外引进的。它指的是一个主题、人物、故事情节或字句样式,其一再出现于某文学作品里,成为利于统一整个作品的有意义线索,也可能是一个意象或‘原型’,由于其一再出现,使整个作品有一脉络,而加强。

TOP

在具体的民俗学、神话学研究中,人们也在探索新的定义。比较神话学中的“母题”概念表述为:“母题是构成神话作品的基本元素。这些元素在传统中独立存在,不断复制。它们的数量是有限的,但通过不同排列组合,可以转换出无数作品,并能组合入其它文学体裁和文化形态之中,母题表现了人类共同体(氏族、民族、国家乃至全人类)的集体意识,并常常成为一个社会群体的文化标识”。这个定义是源于汤普森定义的,但又增加了一些内容。这增加部分其一就是将母题与原型划上了等号:“母题表现了人类共同体(氏族、民族、国家乃至全人类)的集体意识,并常常成为一个社会群体的文化标识”。其二将母题与其它文学体裁和文化形态联系起来,增加了母题的范围。这种扩大从理论上来讲是可以的,但缺乏实际的研究作基础显得是有点空泛。其三,将汤普森的“最小成分”改成“基本元素”,意义不大且不具体。(陈建宪《论比较神话学的“母题”概念》,《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39卷第1期)。

TOP

我们可以研究中国神话母题中的“孝”和外国神话母题中的“孝”的异同,以及中国神话中”孝“这个母题的各种不同表现方式。比如开山救母,卧冰求鲤等等

TOP

我觉得我们现在的研究出现了许多重复的地方,可以传唤观点从理论出发看实际。根据文学理论中母题的意义寻找董永传说中”孝“的意义。

TOP

董永事迹从一个极为的传说胚型,历经演变而最终成熟为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十分丰富而充实的传统文化,这还是劳动人民他们自身的情感、集体智慧和艺术想法哺育的结果

TOP

所以,在对董永孝的情节的流变的研究中,我们也探索到了它所反映出的一些集体无意识

TOP

一开始比较明显反映的是宗法观念、天人合一,以及对祖先和死者的崇拜等等

TOP

后来,董永故事随着时代的发展被赋予时代特色,遇仙情节的出现,包含着人民大众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对其先辈之神灵的祭祀与礼拜,隐含着远古时代我们的先民对祖神回顾幼儿甚至降临人间救苦救难或者说守护孤弱的期待

TOP

我记得在《董永事迹献疑》中,王玉德将董永行孝的故事及其流变归纳为四个版本:
员外相助版
仙女相助版
美好生活版
子孙后代版

TOP

其中蕴含年的民间意识都值得探讨

TOP

回复 112# 的帖子

这个想法好,可是这个问题其实蛮大的,我们可以考虑做成毕业论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