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民间文学210课堂第二小组明淇小组讨论

中国古代孝道有许多安老、养老、敬老的思想和实施方法。经过儒家的阐释发挥,使“善事父母”最终成为“孝”的核心甚至唯一内容。孔子提出:“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安老”是孔子的重要社会思想。孔子的孝论不仅包括孝养,还包括敬亲,它强调的是一种根源于血缘关系的自然亲情。《为政》篇记载,子游问孝,孔子回答“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孟子发挥了孔子的“安老”思想。首先,他把最初产生和存在于家庭中的孝悌观念推广到整个社会,从人的本性上提出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思想。”中国传统孝道中许多养老敬老的思想和措施,虽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只能是一种社会理想,但由此形成了中华民族养老敬老的思想文化传统。

TOP

孝文化包括三方面:养老、敬老、送老(送终)。养老,物质上奉养。这种奉养要求子女将最好的东西奉献给老年人,使其饱食暖衣,营养充足,是谓“善养”。敬老,精神上尊老。指在社会上要形成尊老的风气。送老,依礼送葬。当老人百年之后,依据礼仪为其送葬、尽孝。

TOP

面对现实,随着现代社会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追求个性解放,及我国教育制度的缺失,人们伦理道德观念的减弱,家庭养老观念淡漠,传统孝德遭到了中断和失落。我国家庭养老出现许多不尽人意之处,近年来家庭赡养纠纷增加,有的甚至发展到刑事案件。老人的生存状况令人担忧,尤其是那些高龄、多病、无收入、无配偶、生活在农村的老人的赡养问题更是困难重重。而对那些自身有经济收入,身体状况较好的老人而言,他们更多的是感到子辈对自己的冷落,感到的是精神赡养的间断。子女对老人往往是使用多,关心少,缺乏情感交流,使老人倍感孤独、凄凉。那首《常回家看看》的歌曲,不仅仅表达了儿女的心声,也是寂寞父母的念头,它更包含了子女对父母孝之“缺失”的普泛性存在。从根本的意义上说,“不孝”反映的是人性的异化,反映了社会和文化出了问题。在积极寻求社会采取措施外,还需要唤起人们的真情良知,一方面要弘扬中国孝文化,积极倡导尊老、敬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另方面,要改造传统孝文化,赋予其时代精神。

TOP

注重孝道是中华民族由来已久的道德传统。这个道德传统从孝的自然现象化为人的孝的念头,再由念头发展为孝的观念。孝的观念经过思想家、理论家的归纳、升华,创立了孝道。

TOP

封建统治者倡导、推行孝道,从而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出现了上至统治者本人,下至平民百姓的孝行。随着对孝行的表彰、传播、教化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孝文化。封建孝文化变革到今天,成了现代孝文化,成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TOP

汉代统治者积极倡导“以孝治天下”,“孝”成了当时社会的强大风气,在这种氛围之中产生了许许多多著名的孝子,卖身葬父的董永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TOP

现在说一个关于董永孝文化附加品的故事:博兴县是老粗布工艺文化积淀丰厚的地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政府的引导扶持,作为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老粗布,自九十年代又开始复苏。 博兴老粗布所承载的不仅仅是地域的习俗和纺织文化,在博兴县,它更是孝文化的象征。因为根深蒂固的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老粗布反映的生活气息是美丽鲜活的,既有对董永的怀念与热爱,又有对现实生活的追求和满足,也是精神生活的寄托。

TOP

为了广泛推行和强化孝义,于是随之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孝文化,孝文化中很需要有典型人物,因为各种因素产生了共同合力,能为统治者和平民百姓共同接受,所以这个典型便被圈定了董永。

TOP

董永是一个以孝行著称天下,虽举过孝廉得到过全国性的荣誉,却没有作过官的普通百姓。朝廷、官方出于统治人民的需要,把他作为孝道的典型来加以拔高、塑造与神化,最终把他塑造成了孝的化身,民间百姓把董永当成处在社会最底层的贫苦农民的典型代表,家贫母丧,辘车载父,肆力田亩,及至父死却无钱下葬,唯有典卖自身才能安葬老父。这样的故事是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所以他的故事最能引起千百万劳苦大众的强烈的思想共鸣,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能够在广大劳苦大众中间代代相传。

TOP

我们通过孝感实地探访调查了解到,孝感市民对董永卖身葬父的故事基本了解,且持称赞态度。

TOP

我认为,这种态度本质上只是对董永的孝道精神的认可,而并非对卖身葬父这个行为本身的称道。

TOP

在董永生活的年代,要过度贫穷需要卖身来解决,这其中存在着封建社会的阶级关系;而在现代,我们并无“卖身”这一说,要扭转贫困的状况,可以谋生、就职,通过劳动、以合约的方式获取财富,这期间人与人是平等的,没有阶级概念。

TOP

也就是说,时代在变,政治经济人伦道德各方面都在变,优良的孝道精神可以也需要被传承,而具体的孝道行为却不自觉地随时代变化,类似于“卖身葬父”的行为就会被历史所淘汰。

TOP

新时期有新时期的孝行用来推广借鉴。我们在孝感当地的湖北工程学院外的宣传壁画上,不仅看到了“古二十四孝故事”,“新编二十四孝故事”,还有“新时期二十四孝故事”,我们看得到一个渐变的过程,这就是很好的例子。

TOP

再有,其实当下对于政府虽然采取了各种推行孝文化的宣传措施,以及定期举办孝子评比活动,群众虽然看得到、意识得到,但并未产生强烈的反响,人们普遍认为没有深刻影响,起不到良好的效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