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民间文学420课堂刘师爽小组

回复 73# 的帖子

不要闹,什么白娘子!!白娘子在我的心目中是刚柔并济的,不但美丽大方,最主要的是在许仙面前的温柔。这个看看赵雅芝版白素贞和刘涛版白素贞就知道了,我演不出那种神韵

TOP

回复 75# 的帖子

这段唱词我认为很美但是也为许仙的不争气感到愤怒。这里,主要还是白素贞为了维护双方的爱情所做出的努力和牺牲。相较许仙而言,白素贞更加勇敢和执着。大胆挑战封建伦理纲常,人伦道德观念,为了追求个人的幸福几次身陷险境。许仙作为读书人,身上体现了很多读书人的气息,思想观念也多为封建道德所束缚。我甚至认为,在这段感情中,是白素贞的一次又一次牺牲和奉献感动了许仙,促进许仙走出封建桎梏

TOP

回复 77# 的帖子

这段对话好甜腻腻呀~~~~看来,不管你是人是鬼是妖是仙,恋爱起来都是如此~~~

TOP

回复 81# 的帖子

我们的资金,技术,设备,演员都难以驾驭如此高难度的拍摄··········

TOP

回复 105# 的帖子

看着这一段唱词,脑子里仿佛能浮现那个调调~~~

TOP

回复 109# 的帖子

这一集体现了白素贞为救夫犯身历险,不顾个人生命安危,讴歌爱情的伟大。白素贞有侠女胆色,果敢,豪情,重情重义,我认为在这么多白素贞形象塑造中,赵雅芝的形象是塑造的最成功的。

TOP

《白蛇传说》这部电影总体来说,我感觉并没有描绘出我心目中的白素贞形象。或者说,从剧情到特技到人物形象塑造都是对《白蛇传》的新的演绎。黄圣依扮演的白蛇和小青居住在山中,还有一群精灵相伴,生活的无忧无虑。偶然的机会,他们看到上山采药的许仙,白素贞救了遇险的许仙也爱上了许仙。故事由此展开。在故事的起因上,《白蛇传说》打破了白素贞报恩的传统,采用白素贞施恩。

TOP

其次,在形象塑造上,《白蛇传说》中的白素贞可以说是一个颠覆,主动接近许仙,主动投怀送抱。这个细节是我不能接受的。故事发生的时间毕竟还是在封建伦理等级纲常森严的古代社会,起码的社会规范还是要有的。而这版白素贞,再次见许仙的时候,竟然诱使许仙坐在自己怀里,并且未能体现出白素贞温柔典雅知书达理的一面。人性不足而妖性有余!另外,本版白素贞更多的像是在使性子,不顾大局,为了一己私利而致他人性命于不顾。而非,被逼无奈的抗争。比如,在水漫金山这个情节处理上,许仙为救白素贞而盗取仙草因此邪灵附体,法海为救许仙请金山寺高僧来为期治疗。白素贞一意孤行,水漫金山,使得生灵涂炭········

TOP

总结来说,这版白素贞形象的定位不是一个知性的,识大体,识书达理的女子形象,而就是作为一个“妖”的形象来塑造的。任性,深情,不顾礼法,以“妖”的身份来行事

TOP

看完《白蛇传说》,我反而没有激起对白素贞的同情,甚至对她的遭遇有点咎由自取的感觉。而法海的形象塑造在这个影片中却引起我的好感。法海并非是非不分,好坏不明的人。他因为白素贞救人有功对其网开一面,这个细节上就可以看出法海的心肠要比赵雅芝版白蛇传中的法海要软一些,更加有人情味。其次,作为见妖必斩的高僧,对于自己的“妖徒”竟能心生慈悲,可见并非冷血无情。最后,法海居然自己掀起雷峰塔使白素贞和许仙见最后一面,令人惊奇!更不可思议的是,法海本身作为除妖者,身边居然有一个蝙蝠妖陪伴左右。种种都表明,法海的仁者地位,慈悲形象。

TOP

或许,正是因为法海的“好形象”塑造,消解了白素贞的反抗的正义性,反而使得白素贞的形象被弱化了。这可能跟导演拍这部片子的初衷有关,也受到这部片子的主题影响。《白蛇传》这样一个经典,被多次翻拍,多次改造,多次演绎,已经有了多种的主题和内涵。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白蛇的形象,白蛇传的故事也会慢慢发生改变。

TOP

李炳淑版京剧《白蛇传》中白蛇形象:
京剧版白蛇传跟影视中的白蛇形象表达存在一定的差异。京剧版《白蛇传》唱腔优美,人物的情感和形象刻画主要通过人物的肢体语言,表情和唱词来表现。另外京剧服装考究,妆容精致,动作细腻传神,都在一定程度上对白蛇的形象产生影响。白素贞和许仙在西湖相会,白素贞令小青施计以创造二人再次见面的机会。在白素贞家中,二人私定终身。直至一碗雄黄酒使得白素贞现原型吓死许仙,之后的盗仙草,水漫金山,断桥相会,收服白素贞等等,整个故事的节奏更加紧凑,情节的设计也有所偏重。展现了不一样的《白蛇传》。李炳淑的白蛇形象漂亮,大方,善良,并且是遵从当时的社会规范的。例如,在斥责许仙的一段唱词中有“有何面目来见妻儿·······怎可置腹中胎儿于不顾”等等,都体现了对于当时社会基本规范的尊重和尊重和遵守。另外,在白素贞的唱词中,“妻本是峨眉山上一蛇仙”,白素贞自称“蛇仙”而非“蛇妖‘这个细节说明在京剧中白素贞的形象是”仙“而非”妖“,其身上的优秀品质如救死扶伤,善良,悲悯之心等等都得到充分地展现。(赵嘉钰)

TOP

回复 128# 的帖子

外形有原因,我觉得更重要的是编剧对于《白蛇传》的理解以及他想表达的东西。比如,在这个电影中,我认为编剧可能更加侧重一个大团圆式的结局,对于“真善”的表达。小和尚虽有妖形却有佛心,白素贞虽为妖,亦可得到同情,法海在最后一刻也顿悟了“善”和“佛”。尤其小青的一句“你永远也成不了妖”即使小和尚有妖形,喝了血,吃了肉,破了戒,但依然可以和法海一起捉妖。我觉得本质在于“内心的善”。也出于这个原因,法海本身的恶就被消解掉,而表现编剧要呈现出的样子。(赵嘉钰)

TOP

回复 129# 的帖子

我很赞成你说的白素贞形象在《白蛇传说》中的妖形重于“人性”,甚至覆盖了“人性”这一点的看法。

TOP

回复 131# 的帖子

尤其对于爱情的直白露骨甚至有点庸俗的表达是我对这个电影的最大意见,它抹杀了我们对于美的想象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