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民间文学420课堂第一小组余晓群

热干面还有个特点,就是分量足,这也是武汉人性格中做人做事实在的一种体现。上世纪初,靠着长江的武汉盛行码头文化,码头工人靠出苦力赚钱,养成了做人实在,做事爽快,过早也麻利的习惯;直到现在,很多武汉人过早还喜欢端碗热干面,边走边吃,风风火火。码头工人劳作时间长,需要一次吃得饱,热干面的分量足、价格低,正好顺应了码头工人的这一需求。
     热干面之所以能风靡武汉三镇近百年,董宏猷还有着个人的独到见解。他说,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武汉人喜欢喝排骨汤,武汉人口味重,喝了汤体内酸性多,热干面是碱性的,吃了可以让酸性被碱性中和,达到健体强身的功效。因此,吃热干面,也是在武汉人生命和健康的需要。
     谈到热干面的细腻这一特点,著名武汉文化名人何祚欢说,热干面很能代表武汉人的性格,热干面的外表是粗放的,似乎人人都可以做,但内核却是精致。这个精致就体现在做面的师傅,对作料的地道选材,以及做工的讲究。如果把热干面的工序进行解析,可以分为压面、掸面、烫面和加作料四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值得细细研究,反复琢磨,这样,一碗看似平常的面,才能做成一碗不平常的色香味诱人的热干面。

TOP

回复 54# 的帖子

没有注意到回复

TOP

回复 40# 的帖子

涨价,商业炒作是占有一定成分,而且随着经济发展,物价肯定是要上涨的,这就关系到一个度的问题,所以保护和传承传统的同时,要注意到它的实际价值和真实意义,一味的炒作赚取经济利益,只会让文明变得廉价。

TOP

回复 62# 的帖子

申遗是为了保护和传承。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项目,必须符合六项标准中的一项或几项方可获批,具体如下:代表人类创造智慧的杰作;在建筑、文物等方面,展现了人类价值观念在一定时期的重要交流。

TOP

回复 61# 的帖子

其实我觉得大多数情况下申遗不是为了经济利益。不可否认非遗有争议,并非是一件坏事,因为不争议真相不明,争议反而有助于去伪存真。正因为如此,在公布正式入选非遗名单之前,文化部对拟推荐名单进行公示,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接受公众监督,并将民意提供给专家委员会复议时参考。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入非遗之争,给当今社会带来有益启示:非遗既要“百花齐放”,也要“百家争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非遗的公信力,更有助于非遗的保护和传承。

TOP

相较于武汉的历史名楼黄鹤楼,荆楚美食“名片”热干面的确有些另类。
武汉是一个飘着热干面香的城市。从某种程度说,热干面已成为武汉的代名词,正因如此,2006年,武汉热干面名列武汉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热干面对武汉人生活影响如此之深令人玩味。武汉人将吃早饭称为“过早”。提到“过早”,就不能不提香喷喷的热干面,那用油拌好的芝麻酱的香味沁人心脾,让人回味无穷。现如今在武汉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热干面馆和摊点,热干面成为汉派饮食文化的符号。

TOP

回复 83# 的帖子

说到形象大使,其实蔡林记就是呀

TOP

附:蔡林记热干面年表
1929年
蔡明伟从黄陂县蔡家榨乡间进入武汉,以挑担卖面条谋生,后在满春路开店,取名“蔡林记”。
1955年
“蔡林记”由私营改造成公私合营企业,店铺迁至中山大道726—728号。
1966年起,
“蔡林记”由公私合营转为国有国营。
1993年
武汉市对中山大道进行旧城改造,“蔡林记”被拆迁,1996年重新在中山大道开张。
2000年
“蔡林记”开始办特许经营,同年4月,“蔡林记”第一家连锁店开张。此后,“蔡林记”的店面数在湖北一度达到100多家。
2010年
蔡明伟的长子蔡汉文与冠利达食品合作,免费提供祖传热干面配方,生产“大汉口”热干面。

TOP

回复 90# 的帖子

最好来各种口味的

TOP

武汉商学院烹饪与食品工程学院院长鲁永超认为,充分挖掘和发挥热干面的文化软实力把它做成世界的热干面。通过举办热干面文化节,推出武汉的热干面品牌,甚至可搞民间高手擂台赛,展现热干面的绝技。同时还要与旅游、物流等对接,让它从餐桌上做到餐桌外,从店内做到店外。

TOP

回复 97# 的帖子

我反而觉得这样会吸引游客品尝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