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民间文学420课堂第一小组余晓群

热干面申遗是一件好事,但是申遗后的热干面会不会“变味”,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TOP

热干面是武汉颇具特色的早餐小吃。热干面原本是武汉的食品,在湖北很多地方(如随州、襄阳地区等)都颇受欢迎,热干面在黄石地区早餐也俗称凉面,传到了信阳之后,也成了信阳人的最爱。热干面既不同于凉面,又不同于汤面, 面条事先煮熟,过冷和过油的工序,再淋上用芝麻酱、香油、香醋、辣椒油等调料做成的酱汁,增加了多种口味,吃时面条爽滑有筋道、酱汁香浓味美,让人食欲大增。

TOP

大概是30年代,一个为卖凉粉和汤面为生的的武汉人怕没卖完的面发馊变质,便把面条煮熟了捞起来摊在案板上,不小心碰到了麻油壶,将麻油洒在其上。第二天,他将这些大致已熟的面条在开水里烫几下,放在碗里,加上葱花等佐料后,结果味道十分鲜美。就这样,他无意中就制作了闻名全国的热干面。

TOP

台湾东吴大学曾泰元教授致信武汉晚报建议给热干面起个正式统一的“洋名儿”——ReganMian。热干面彻底火了。报道见报后,被新浪、网易等10多家门户网站转载,微博上关于这条新闻的转载高达5000多次,全球1万多名网友“围观”讨论。

TOP

“ReganMian“洋名的统一可以看作是热干面的自我品牌的树立

TOP

对于热干面的故事的挖掘有利于发掘它的文化价值。

TOP

回复 56# 的帖子

申遗之后总觉得不涨价是不可能的

TOP

对混合课堂的想法

1.混合课堂的实体课堂和网络课堂没有结合的感觉,网络课堂的资源有些单薄。
2.实体课堂感觉比网络课堂更有效率,也更容易去学习。
3.网络课堂的学习效率不高。

TOP

一些些建议

1.网络资源形式可以多样。
2.网络平台不宜太多,确定一个就够了。
3.实体课堂和网络课堂的内容要有所联系。
4.混合课堂的实体与网络课的比例不宜太多网络课。

TOP

回复 38# 的帖子

阳气这个说法总觉得有点诡异,是阴阳五行嘛?

TOP

回复 37# 的帖子

我吃过很多版本的热干面,发现蔡林记的是芝麻酱,但别的更多的是花生酱的感觉

TOP

回复 58# 的帖子

不过还是觉得热干面的历史短了一点呢

TOP

回复 117# 的帖子

但是不是从一定角度上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注重的是事物背后的文明价值?

TOP

分享一则新闻

老太被接到深圳后思念家乡 儿子请亲戚每月寄去汉味小吃

        邮寄5年热干面留住老母亲

“老太太馋得很,每个月都要给她寄热干面。”昨日,江岸区的张女士又从超市扛出一箱袋装热干面,一共32包,准备寄往深圳。

张女士介绍,姐姐和姐夫已在深圳定居20年。5年前,姐夫刘先生的父亲去世,刘先生便将65岁的母亲林婆婆接到了深圳。尽管在深圳生活无忧,但林婆婆经常念叨想回武汉,理由是不习惯天气,没有熟人咵天,最不高兴的是过早不舒服。她喜欢的热干面、面窝、欢喜坨、豆皮,在深圳都找不到。“老人在武汉生活了一辈子,不习惯是正常的。”刘先生说,但他不放心将母亲送回武汉独自生活。

为了抚慰母亲,刘先生想方设法寻找武汉小吃,可那时在深圳很难找到正宗汉味,他只好托在武汉的亲友帮忙。豆皮、欢喜坨等都不好保存,只有袋装热干面能邮寄,于是他委托在超市工作的张女士每个月邮寄一箱袋装热干面给他。

如今,深圳的超市里也有了袋装热干面,网上也可以购买了,但刘先生还是托亲戚从武汉买了寄过去:“从心理上感觉在武汉买的面味道正宗些,而且面从家乡来,给妈妈的感觉不一样。”就这样,每个月寄一箱热干面的习惯持续了5年。

各品牌的袋装热干面相继抵达深圳,但林婆婆都不太满意,嘴一撇:“面条像泡面,还冇得萝卜,勉强有点芝麻酱。”可每次说完这话,她就把一碗面给吃得干干净净的了。

TOP

回复 119# 的帖子

从这则新闻中完全可以看出热干面也是一种乡土情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