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民间文学210课堂第六小组杨洁

洪山菜薹的营养价值

洪山菜薹从11月上旬到翌年3月上市,其食用部分主要是嫩薹秆,营养丰富,甜脆爽口,以长逾尺许一指粗细、颜色紫红、质地鲜嫩为上品,经霜冻后味道特佳。经研究分析,每百克洪山菜薹的可食部分,约含水分90克,蛋白质1.6毫克,维生素C 75毫克,胡萝卜素0.88毫克,核黄素0.1毫克,尼克酸0.8毫克,碳水化合物4.2毫克,钙135毫克,磷27毫克,铁1.3毫克。由于洪山菜薹色、香、味、形俱美,又应了‘紫气东来’之说,因而它是春节前后的席上珍馐、待客佳肴。(摘自武汉楚天)

TOP

洪山菜薹的商业价值

浏览中国知网关于洪山菜薹的资料从2001年至今一直都是在探讨洪山菜薹的商业价值,从其扩大市场、增加产量、塑造品牌,各种浪潮蜂拥而来,“天价”菜薹的出现已不足为奇。有的时候,制造舆论引发轰动效应的也许就是我们自己。但是确实不可否认洪山菜薹独特的营养价值。只是就那一片丘陵地而引发的市场轰动到底能持续多久?科技如何进步远不如原生态的来自纯正,克隆也给不了其本真的滋味,尽管无限接近。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洪山菜薹带来的商机背后还有不可取代的文化效应。

[ 本帖最后由 2012213377 于 2014-10-28 08:21 编辑 ]

TOP

洪山菜薹的商业开发

2010年6月23日一篇来自楚天都市报的《夏日说菜薹反季节的滋味》中详细指出了洪山菜薹的商业开发伊始:“为保护这一珍稀品种,1995年,武汉市政府专门划出来一块菜地,并为所产的洪山菜薹注册了“洪塔牌”商标。这片“城中菜园”位于洪山乡洪山村,总面积约115.55亩,是武汉市唯一正宗的洪山莱薹产地。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到2004年,洪山菜薹原产地种植面积仅剩30多亩,其中40多亩的面积荒芜,30多亩的面积被盖上了房屋。同年5月洪山区政府向社会征集洪山菜薹企业化经营的企业,当时是以武汉合缘绿色生物工程为前身参加了投标,八月入驻洪山菜薹原产地,九月成立独立经营的公司,后发展成为武汉楚天洪山菜薹产业开发。开始洪山菜薹企业化、市场化经营之路。[2] 武汉正丰专业合作社经理张为民,自2007年开始,连续3年将洪山菜薹打入“中南海”。为了让洪山菜薹能提前上市,他还尝试了多种高山种植洪山菜薹的方法,其菜薹衍生的美容产品——紫菜薹中提取的原花青素已申请专利。武汉楚天洪山菜薹产业开发在“洪山御菜薹原产地”的育种栽培,在花山、左岭、九峰等土壤环境接近区域试种成功、高山种植成功,并创立了洪山菜薹“鄂·洪山菜薹”、“紫崧·洪山菜薹”、“芸苔·洪山菜薹”三大品牌。2007年,武汉楚天洪山菜薹产业开发荣获武汉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2009年,“鄂·洪山菜苔”证明商标被评为湖北省、武汉市著名商标”。

TOP

回复 9# 的帖子

关于第一种传说,突然发现其与我家乡的“白竹园寺”的传说很像。传说白竹园寺山东坡住着一户姓白的人家,老两口有一个女儿单名一个“玫”字,年方二八,出落得亭亭玉立,貌美如花。这白玫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勤劳善良,自幼与山西坡的朱吉公子订下婚约,二人两小无猜,青梅竹马,感情笃深,只待来年春暖花开之时就要成亲了,可是不巧南坡的姓袁的霸主看上了白玫,几经骚扰不得。一天,袁把白玫骗了出来,强行把她按进一顶小轿里抬起来就跑。白玫叫天不灵叫地不应,哭声骂声回荡在山谷之中。最后白玫趁机下轿逃跑投井自杀。霎时天上雷电交加,瓢泼大雨顷刻而至,没一会儿就山洪暴发,直把恶少袁崴一伙冲下山崖,一个炸雷朝着袁崴直击而下,片刻间把他烧成灰烬。雨过天晴那口井长出了开着白话的白竹,后来白竹越来越茂盛,就成了今日的白竹园寺。而事实上没有白竹,还是青绿色的竹子哈~相比两个传说的相似处,真的发现中国的民间传说模式套路竟然如此相似。都在通过故事彰显人的某部分光鲜靓丽的精神。。。。。。

TOP

洪山菜薹与“美人店”

洪山菜薹与“美人店”
   传说,清光绪年间,武昌洪山附近有家专卖面食的小铺子,招牌本来是“悦来店”,取“近者者悦,远者来”之意。然而,某些轻薄之徒看到当家的是一位漂亮姑娘,遂呼其为“美人店”。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人们反而把“悦来店”的招牌淡忘了。这个店里出售的一种蝴蝶面远近闻名,供不应求。它的经营方式与众不同:一年只做 5 个月的生意,红菜薹上市才开张,红菜薹罢园就歇业。在这段时间中,也只限清晨接待顾客,每人供应一碗,以一柱香为度,香点完了立即挂牌:“明日清早”。有一年,住在司门口听一个富家公子慕名前往,接连两次都是去晚了一点,虽经一再恳求,当家姑娘仍不肯破例,连冷板凳都坐不成。第三天,这位公子天不亮就去了,总算吃到一碗垂涎已久的蝴蝶面。从此每日必到,成为座上常客。两三个月后,公子想最好“美食美色”二者兼得,于是请人说合,情愿出重金娶当家的姑娘为妻,即使为此破产也在所不惜。姑娘看到他为了区区一碗面,不避风露,不怕路远,不辞劳顿,每天必到,的确是情真意挚,于是应允了这门亲事。腊月二十八结婚后,到了正月初四,不仅没有像往年那样循例做生意,还在门上贴出了“自即日起,永远歇业”的启事。过了几天,有人在启事旁边粘了一张花笺,上面是依照唐人崔扩“人面桃花”的诗意而写的一首打油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羹汤相映红。玉人不知何处去,空令食客怅春风”。这样一业,更加激起了顾客的公愤。经辗转打听,弄明原因后,纷纷责备这位公子,不该只图自己享艳福,而剥夺了大家的口福。公子为了息事宁人,和新婚妻子商量,办了几桌酒席,招待往日顾客,并当众公布蝴蝶面的制作方法,大家才怀着惋惜的心情散去。原来蝴蝶面的制法是:以鸡汗调精粉,擀成像纸一样的薄片,用铜制模型按压成栩栩如生的一个个蝴蝶,蝴蝶翅膀上缀上碾细的山楂片的星星点点,和细如发的青梅丝,红、绿、白拓色相映,成为一种精致悦目的工艺品。面汤也在讲究:选购宝通寺一带出产的红菜薹,掐去菜薹尖,用余下部分榨取汗液,配上火腿、银鱼、虾米及香菇等等,佐以清澈甘冽的白龙泉水,放在糠壳做燃料的文火上面煨,三沸以后滤去火腿等物,留汤备用。顾客登门时,先热汤,再下面条;起锅前投入少许菜薹尖。一经品尝,面片既爽口,菜薹尖又嫩又脆,汤汁鲜而不腻,不由你不为它的色、香、味叫绝。这些诀窍公布后,虽然有人如法炮制,并在原址整天营业,但生意总不及以前“美人店”那样好。据分析除了用料欠考究,火候未掌握好之外,还有三种原因: 1 、“美人店”只在清晨营业,顾客是饥者易为食; 2 、每人限购一碗,少吃多滋味; 3 、过了一炷香时间停止供应,物以稀为贵。看来“美人店”的那位姑娘对“顾客心理学”是颇有研究的。好事者还加上一条:后来执业是五短三粗的黑汉子,其形象不能给人以美感。这就是说顾客们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了。(《洪山菜薹民间趣闻》,武汉农业信息网)这个传说,只部分涉及到了洪山菜薹,但是至少可以确定洪山菜薹独特的口味早就流传于世。

TOP

洪山菜薹还被称过“孝子菜”

“孝子菜”的故事
   公元 221 年,割据江东的孙权见曹丕代汉称魏帝,刘行亦在蜀称帝,遂作称帝的准备,自公安迁鄂(今鄂州),取“武而昌”之义,改鄂为武昌。话说一曰孙权偕母亲吴国太等一行人出城游玩,途经东山(洪山),当地官员盛情招待,席间杯盏交错,宾主尽兴,尤其吴国母对桌上一盘紫色菜肴赞不绝口,夸其甜脆清香,它处所不及。自此以后,每逢洪山菜薹上市季节,孙权必派人来索取,以供吴国之飨用。一年冬,吴国太病重,不思茶饭,唯想一尝洪山薹,但是在宫中久等不见当地官员送来,孙权大怒,亲至洪山询问缘由。原来当时天寒地冻、大雪封山,菜薹根本没有抽苔。孙权大怒之年,将当地官员重打 80 大板,责其办事不力,同时在山脚下建筑一棚,将部分菜薹转移至棚中,每日亲自细心照料,不出半月,棚中菜薹终于抽苔,孙权大喜,立即派人快马送回宫中,吴国太食用之后病情日见好转。公元 229 年,迁都建业(今南京)。临离开武昌时,孙权特寺带了一些洪山菜薹的种子去建业,可是所种菜薹的味道总不如洪山产的好,为了满足老母亲的心愿,孙权于是派专人到洪山很多的土,用船运回去种菜薹,但效果亦不佳。孙权便命当地官员每年在洪山菜薹上市时候,用船将洪山菜薹运至建业,直至吴国太过世。孙权孝顺母亲一事使在洪山引为美谈,洪山菜薹因此又被世人称之为“孝子菜”。(摘自《洪山菜薹民间趣闻》武汉农业信息网)

TOP

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关洪山菜薹的传说

1949年,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张群飞来武汉为蒋介石游说,未果。临走前,他担心今生吃不到味美的洪山菜薹了,便心生一计,责令湖北省主席张笃伦:“今晚准备300斤正宗洪山菜薹装机,明早我带回南京孝敬委员长。”时人写诗讽道:“从此辞去鄂州路,空载洪山菜薹归。”
解放后,湖北籍的中央领导人对洪山菜薹情有独钟。如董必武,李先念等,常托进京办事的湖北老乡顺便捎洪山菜薹进京,以慰思乡之情。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有一年春节前,武汉有位个体户,运了一汽车洪山菜薹到广州试销。那边的湖北同乡看到多年未见的家乡土特产,都很高兴,便分运了一部分到香港。时值春节前夕,在港的鄂籍同胞看到洪山菜薹,倍感亲切,争相竞购,一时店前道塞,供不应求。经营者为了让更多的人分享家乡特产昧,就一把分成四把出售,有一位鄂籍老同胞购到一把菜薹,无限感慨地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洪山菜薹传乡情。”
上世纪80年代初,一位对洪山菜薹情有独钟的日本农业专家也曾多次来汉,由最初的品尝,到每年春节临近大量购买,来来往往跑了多次后,他觉得不如干脆把菜薹引进日本。但在本国无论其怎么栽种,都没有正宗洪山菜薹的特殊口感,于是他又跑到菜薹原种地,取了菜园土运回日本研究。结果,在第一年栽种的菜薹,依稀可以品到正宗菜薹的味道。但到了第二年,菜薹就变得又苦又涩,完全失去了甜美的味道。(摘自寂林渔歌的博客《洪山菜薹》2012年9月12日)

TOP

洪山菜薹“开光菜”与佛教

偶然看到一则2013年来自荆楚网—楚天金报的新闻:“如今的正品洪山菜薹,似乎应摆在专卖店里出售。按它的价格,已经不是菜,而是精美的奢侈品。昨日,在宝通禅寺洪山菜薹禅耕园,记者看到,绿叶肥薹,紫茎黄花。即将以礼盒形式包装的“大股子”,每盒标价从318元到1999元,其中10份“开光菜”,起拍价竟高达9999元”。触动我的是“开光菜”几个字,处于宝通寺这个佛教寺院的洪山菜薹的出名,还与佛教开光有关系,我们也可以从洪山菜薹试探当今佛教或者宗教对市场的影响

TOP

行动四人组的调查问卷~谢谢提意见

洪山菜薹的调查问卷
您好,我们正在做一份关于洪山菜薹的调查问卷以便了解洪山菜薹的发展历史、当前现状。本次调查采取不记名调查,谢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1、您的性别(  ):
A、男       B、女
2、您的年龄是在以下(  )范围:
A、18~30岁      B、30~50      C、50~70
3、您吃过洪山菜薹么(  )?
A、吃过          B、没有
4、您知道洪山菜薹发源于哪么(  )?
A、洪山宝通寺     B、到处都有    C、不知道
5、您听说过“天价”菜薹么,知道大概在什么价位么(  )?
A、听过(5元一斤;十几块钱一斤;上千元一斤)(请选择并打√)
B、听过,但只知道很贵
C、不知道
6、您知道为什么洪山菜薹那么贵吗(  )?
A、最初是因为几千年前某皇帝在宝通寺吃过,赞不绝口而成为贡品,所以一直以来都很贵;
B、只有宝通寺的才是真正的菜薹,但是产量少,因而贵;
C、口感好,微甜,营养价值较高;
D、不太清楚
7、您了解的关于洪山菜薹的传说有哪一些呢(可多选)(  )?
A、某皇帝偶然吃到宝通寺的菜薹,而后每年进贡,成为贡品
B、慈禧太后很爱吃洪山菜薹,因为听说其可以延年益寿,由此还引发了李瀚章“刮地皮”的闹剧
C、相传一千七百多年前,有位善良的姑娘和其恋人力搏“恶太岁”,血染而成的
D、唐朝的开国元勋尉迟敬德出任襄州都督时,路过江夏(今武昌)县,郢州刺史准备的洪山菜薹颇受欢迎,今后年年进贡
E、不太了解
F、您还知道其他的:                              
8、您对于目前洪山菜薹的高价情况如何看待?(  )
A、吃不起,不是一般人可以消费的
B、恶性竞争,太不合理
C、应该研究相关种植方式,扩大再生产,控制物价
D、与我无关,顺其自然吧
E、其他建议                                            
9、 您觉得洪山菜薹的文化价值意义在哪?
A、丰富了饮食文化     
B、成为了武汉一大特色,构成了其文明的一部分
C、传说故事等,让我们了解可能的历史,丰富文化内涵
D、推进了菜薹的市场发展,出现了相关(如武汉楚天洪山菜薹)企业,对于保存其文化和知名度提供了条件
E、不太清楚
F、其他看法:                                      
10、您觉得对洪山菜薹的保护需要做出哪些努力(可多选)(   )?
A、政府的支持,不要形成恶性竞争,加强市场调控
B、企业的自觉,不要因为垄断就扰乱市场,制造价格过高的礼盒等
C、研究者多加研究其文化和生产,帮助其合理发展、持续发展
D、小商小贩不要以假乱真,欺骗民众            
E、不太清楚
F、其他建议:                                      
11、您还有其他方面的建议吗?麻烦简单写一下。
                                                                                   


感谢您的配合,占用您的时间很抱歉,祝您度过幸福的一天,谢谢!

TOP

洪山菜薹为什么那么出名

以下是参考了他人的见解自己综合出来的,希望可以和大家一起讨论:
一、传说是作为贡品的洪山菜薹,应是少有的用蔬菜做贡品的一种,仅仅是“贡品”二字就为它加分不少,古代那么多诗人譬如苏轼那么喜欢洪山菜薹,多多少少应当存在着某种寄托吧,或许可以认为对洪山菜薹的向往存在于渴望仕途不得志的人身上,也有一些企图以此贿赂当局者以谋私利的可能存在。饮食文学反映的社会政治面貌存在着多义性。大家可以参看瞿明安《中国饮食象征文化的多义性》1996年第三期的杂志《民间文学论坛》,(中国知网)
二、洪山菜薹反映的关于中国社会与佛教信仰的关系。听着钟声映着塔影生长的洪山菜薹自然有佛教文化的环境为其成名加分,从这一点论述出发,试比较其他相似的情况,应该可以有一些不错的收获;
三、营养价值,富含的丰富的营养元素,使洪山菜薹具有着美容养颜抗衰老的功效,这样一种对“美”的追求的心理也可以反映出当下中国经济生活中满足人们对“美”(外表美)的现状:各类美容产品、养生馆俘获人心。这是销售者或生产者和消费者“互惠互利‘的新型产业。无形之中,洪山菜薹及其礼品的价格自然而然就很高了!

TOP

洪山菜薹真的出名么

上周的洪山宝通寺的调查实践中,我们发现其实并不是有很多人了解洪山菜薹,去宝通寺的人没几个知道洪山菜薹的,除了那里的工作人员,但是外来的,貌似没有人对那片特殊的土地生长着的茂盛菜薹感兴趣的。因为产量有限宝通寺里的洪山菜薹大多以高价运出去了,市场上卖的也是洪山(的)菜薹,却明显存在着差别。它的名誉存在于少有的可以消费的人那里,大多数人不会看到或者品尝到它的真滋味。那把空间扩大,少有的人中又有几个真正了解洪山菜薹的。它的背景也许就仅仅被”洪山菜薹“几个字概括了,那它的文化意义似乎已经消解的毫无意义.......

TOP

洪山菜薹为什么那么出名

《食品商务网》:《诱人的洪山菜薹》2009年12月14日,这个文章可以参考以下

TOP

回复 51# 的帖子

不敢苟同方方的看法,不过又看到关于思乡情结的说法,武汉人在外地说到吃就有人会说最有名的,就是热干面、武昌鱼啊,很少有人知道洪山菜薹的,不过不排除方方有着恋乡的自豪感

TOP

在豆瓣网读到一篇《洪山菜薹》的文章,他讲述了自己对洪山菜薹起源的考究

武汉人民怀着无比豪迈的菜薹自豪感,结合民间传说和史料附会,为洪山菜薹修订出了一整套辉煌的身世:把汉唐古籍中的“芸薹”指认为洪山菜薹,并且铺陈出了从孙权、尉迟敬德、苏东坡到慈禧、黎元洪等史上知名的加了V的ID和洪山菜薹不得不说的故事。“芸薹”是典籍中可食用薹茎的白菜型油菜的古称而不是今天植物分类上的十字花科芸薹属,这倒是不假,但它显然不是特指武汉出产的洪山菜薹。至于和各种历史人物的渊源,我暂时能找到靠谱史料的,大概就只有李鸿章的哥哥李翰章的故事。

        近代学人王葆心在《续汉口丛谈》中写道,李翰章在武汉做湖广总督的时候,非常喜欢吃武昌洪山周围种植的紫菜薹,他命人将洪山菜薹移植到老家合肥,发现口味大变。于是他干脆大张旗鼓地挖了一大堆洪山的土,用船载回了合肥,继续他的移植试验,结果不但试验失败,还在武汉留下了“制军刮湖北地皮去也”的恶名。

       不但业余植物学爱好者李翰章的移植计划未遂,进入现代以来,很多专业的农学家也发现洪山菜薹离开了洪山那小小一方神异的土地大多会变成普通紫菜薹。清代的方志里说洪山菜薹只能产于“洪山宝通寺至卓刀泉九岭十八凹”之中,还有个说法叫“塔影钟声映紫菘”,紫菘指的就是洪山菜薹,这句话的意思是,洪山宝塔的塔影和洪山宝通寺的钟声覆盖范围内的菜薹才是最正宗的洪山菜薹。

       尽管人们已经深切认识到了洪山菜薹对生存土壤的极度挑剔,并且已经成功地对它实施起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但其保护区域,已不再是“塔影钟声”的老地盘,而是扩展到了周边临近的乡镇。因为作为洪山菜薹摇篮的“九岭十八凹”,现在基本都已成了武昌的闹市区。有意思的是,在“九岭”中的石牌岭一带,依然在密密匝匝的建筑之间藏匿着最后一片洪山菜薹“圣地”,这片仅剩80亩的市中心菜地被当作洪山菜薹培育基地,以保证正宗洪山菜薹的香火可以绵延不绝地输往临近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乡镇。这里种出来的都是至尊级别的洪山菜薹,几年前曾在拍卖会上拍出一千元一斤的天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