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民间文学210课堂第六小组杨洁

回复 110# 的帖子

这个基地之所以那么有名,我觉得可能是由于宝通寺那里的洪山菜薹吧名声打响了,以至于所有洪山地区的菜薹在市场上都很受欢迎,所以越来越多的基地在不断建设发展

TOP

回复 107# 的帖子

蔊菜肯定与洪山菜薹不一样呀

TOP

武汉当地,洪山菜薹产量很少,不过我觉得打过霜的菜薹都挺好吃的,我也没发现洪山菜薹比别的菜薹好吃很多,说实话没什么区别。
菜薹一定要用猪油炒,或者用肥腊肉,香肠之类的才香

TOP

武汉人都爱吃洪山菜薹,关于洪山菜薹的一些趣闻想必也爱听。
  菜薹本名芸台菜,俗称油菜,红色者称红油菜。洪山菜薹即属于红油菜。种植此菜需要肥沃的土壤,较低的气温,一般是秋植冬撷。其紫干亭亭,黄花灿灿,茎肥叶嫩,素炒登盘,清腴可口。据说洪山宝通寺一带的菜薹味道尤佳,他处所产均不能与之媲美,以致有一种说法,以宝通寺钟声所到之处为范围的地方出产的菜薹是正宗,“距城(武昌城)三十里则变色矣,洵别种也”。王景彝《琳斋诗稿》有咏菜薹一首:
  甘说周原荠,辛传蜀国椒。
  不图江介产,又有菜薹标。
  紫干经霜脆,黄花带雪娇。
  晚菘珍黑白,同是楚中翘。
  

TOP

关于洪山菜薹的来历,在武汉地区流传着一则美丽的传说。据《武汉通览》所载,相传1700多年前,洪山脚下有一对恋人,名叫田勇和玉叶。一天他俩到洪山游玩,被绰号叫“恶太岁”的杨熊撞见。杨熊见玉叶容貌美丽,乃令打手抢人。虽经田勇奋力相救,但寡不敌众,双双被乱箭射死在洪山之麓,两人的鲜血染红了洪山下的土地。杨熊一伙也被雷电击毙在山腰。当地的农民将田勇、玉叶就地掩埋,不料次年秋天,坟堆周围长出了紫红色的菜苗。乡人勤浇水,常施肥,紫红色的菜苗竟抽出肥嫩的菜薹。当年适逢灾荒,粮食颗粒无收,乡人以坟边的菜薹充饥,摘了又长,越摘越多,人们赖其渡过了荒年。乡人纷纷采集菜籽,自家种植,并挑到城里去卖。城里人吃了觉得甜脆清香,赞不绝口,于是红菜薹在洪山一带得以推广。
  

TOP

红菜薹荤食、素炒都具有独特风味,而一个民间故事所介绍的红汤蝴蝶面更是以红菜薹为原料的美味佳肴。
  人们相信名人,名人喜吃的食物也可得到大众的青睐。于是,关于洪山菜薹便出现了“刮地皮”的典故。王葆心《续汉口丛谈》上记载:“光绪初,合肥李勤恪瀚章督湖广,酷嗜此品(按:指洪山菜薹),觅种植于乡,则远不及。或曰‘土性有宜’。勤恪乃抉洪山土,船载以归,于是楚人谣曰:‘制军刮湖北地皮去也’。”民国初年,湖北都督黎元洪离开武汉到北京当大总统后,他的如夫人黎本危爱吃洪山菜薹,每届冬季必派专差到洪山调运菜薹。1949年元月,国民党行政院长张群飞来武汉为蒋介石说项,破坏和平运动,但毫无结果。临走前,他想到洪山的红菜薹是闻名已久的特产,今后还不知能否吃到,便对湖北省主席张笃伦说:“今晚到洪山去买300斤红菜薹,以便明晨带回南京去。”有人写诗讥其事云:“从此辞却鄂州路,空载洪山菜薹归。”
至于天价洪山菜薹也许是一种炒作的结果吧

TOP

洪山菜薹代表一种吃的文化,值得研究

TOP

民间歌舞之南涧跳菜

南涧县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国民间跳菜艺术之乡”。“南涧跳菜”历史悠久,起源于原始母系社会,盛行于唐朝民间的“南涧跳菜”构成了南涧民族文化的源头。跳菜雅称“奉盘舞”,俗称“抬菜舞”。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民间,逢办宴席上,引菜人和抬菜人从厨房到餐桌,合着音乐的节拍,跳着彝族特有的舞步,诙谐幽默地按“棋子”的布局摆菜。这种融舞蹈、音乐、饮食于一体的上菜礼仪,是为尊贵宾客而跳的一种礼节性舞蹈。这种舞蹈常见的有两类:一类是“宴席跳菜”,另一类是“舞台跳菜”。http://v.yunnan.cn/ynwcp/wdy/26106715.shtml(获“中国梦·云南美”微电影优秀制片奖)

TOP

大家可以把自己写的关于洪山菜薹的传说的感想发帖哦,加油

TOP

“观音与洪山菜薹” 传说的感想

“理圆四德,智满金身。解八难,度群生,大慈悯。救苦寻声,万称万应,千圣千灵。”这是仕者眼中的观音菩萨,完全是一个无所不能的神的形象;民间俗语有云:“家家有弥陀,户户拜观音。” 这是普通大众心里的观音。观音将洪山菜薹的良种带到凡间的说法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满足“民以食为天”的群众诉求,是观音形象神俗化的一种表现。这说明观音菩萨已经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神,而成为普通百姓思想中的一种意识存在。观音信仰倾向符合中国普通大众的信仰心理,而洪山菜薹的美味绝伦被广大武汉民众所接受欣赏,流传至今经久不衰。“观音送种”的传说给洪山菜薹蒙上了“此物只应天上有”的神秘迷离的色彩,而观音菩萨的形象也因此而闪现人性的光辉,无疑本真地传达出对生命的礼赞,从天上到人间的转移则是人性贯通佛性的依据,而民众则巧妙地将内心深处对于美好生活的希冀通过艺术化传说达成。

TOP

妙趣幽默的民俗歌谣:十二生肖联谊会

牛羊猪马鸡狗      龙蛇鼠免虎猴
来自五湖四海      一帮酒肉朋友
放开肚皮吞咽      都是吃喝能手
今天你来做东      明日由它出头
付账可用公款      报销无须发愁
名目不妨巧主      设宴自有理由
或是“洽谈业务”  或是“经验交流”
或是“横向联系”  或是“接待应酬”
可叫“家常便饭”  满桌佳肴美酒
可称“工作午餐”  尽是美味珍肴
这回酒楼聚会      下次饭馆碰头
此风累禁不止      何时才能罢休

TOP

湖北年歌:二十三打土尘,二十四送灶神,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办鱼肉,二十七洗金漆(洗澡),二十八刜鸡鸭,二十九家家有,三十夜(方言读yā)鐤罐咵。年初一,开门就作揖,初一拜家庭,初二拜亡人,初三初四拜丈人。”

TOP

“奸黄陂,狡孝感,又奸又狡是汉川。”这句顺口留,本来是指黄陂、孝感、汉川三县市人头戴斗笠,早些年前,民间曾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襄河府水弯,弯了黄陂弯汉川。要问船家哪儿来,只见斗笠不见杉。”歌谣明确以斗笠可以分辩地域,而不是指地域的人的心胸。而后经人为地渲染,竟指鹿为马:黄陂人奸诈,孝感人狡黠,汉川人既奸诈又狡猾,如同洪桐县里无好人一般莫大怨枉,让黄陂、孝感、汉川人哭笑不得。当年的一顶斗笠在黄陂人的手中制作得尖尖的,象征着他们的木兰山峰。孝感的斗笠只绞边沿而无尖顶,表明孝感当年九佬十八匠发达。汉川的斗笠又尖又狡,体现着汉川工艺的精细。

TOP

生长环境

洪山,处于丘陵地带,有九岭十八凹,土质为红壤和黄壤土,避风向阳,又有泉水浇灌,冬春之际,气候温和,最宜紫菜薹的生长。优质红菜薹只产在洪山,若迁地移植,不仅颜色不同,口味也有差异。民国初年,黎元洪离开湖北,到北京当大总统时,每临冬天,必派专差到洪山来运红菜薹。由于长途大批运输,鲜菜运到北京后,时间一久,菜薹失去原有的色泽和鲜味,较之产地新鲜嫩菜薹当然逊色不少,常使食者感到美中不足。于是有人出谋把洪山的泥土装上几火车皮运往北京试种,结果,菜薹虽长出来了,但色不红、味不鲜。试种失败,更感到洪山菜薹之可贵,以后不得不沿用老办法,用火车成批运转菜薹到北京。王徒心《续汉口丝谈》上亦有关于移植的记载:“光绪初,合肥李瀚章(李鸿章之兄)督湖广,酷嗜此品(按:指洪山菜薹),觅种植于乡,则远不及。或曰‘立性有宜’。勤烙(李瀚章的溢号)乃抉洪山土,船载以归,于是楚人谣日:‘制军刮湖北地皮去也’。”据说北宋苏东坡偕其妹游览武昌黄鹤楼后,很想品尝洪山菜薹,可时值寒冬而推迟抽薹,苏氏兄妹特意滞留武昌,直到一饱口福才惬意而去。

TOP

种植现状

随着武汉社会经济发展,洪山菜薹原产地的菜畦已基本被楼群替代。为此,武汉市政府于1995年专门划出来一块菜地,并为所产的洪山菜薹注册了“洪塔牌”商标。这片“城中菜园”位于洪山乡洪山村,总面积约115.55亩,是武汉市唯一正宗的洪山莱薹产地。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到2004年,洪山菜薹原产地种植面积仅剩30多亩,其中40多亩的面积荒芜,30多亩的面积被盖上了房屋。同年5月洪山区政府向社会征集洪山菜薹企业化经营的企业,当时是以武汉合缘绿色生物工程为前身参加了投标,八月入驻洪山菜薹原产地,九月成立独立经营的公司,即现在的武汉楚天洪山菜薹产业开发。从此开始了洪山菜薹企业化、市场化经营之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