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民间文学210课堂第六小组杨洁

相传苏东坡为能吃到洪山菜薹曾三赴武昌。名人所爱食物便往往得到众人之青睐。于是便出现关于洪山菜薹“刮地皮”的典故。王葆心《续汉口丛谈》记载:“光绪初,合肥李勤恪瀚章督湖广,酷嗜此品(洪山菜薹),觅种植于乡,则远不及。或曰‘土性有宜’。勤恪乃掘洪山土,船载以归。于是楚人谣曰:‘制军刮湖北地皮去也’。”民国初年,黎元洪赴京就任大总统后,他的如夫人黎本危爱吃洪山菜薹,每届冬季必派专差到洪山调运菜薹。1949年元月,国民党行政院长张群抵武汉为蒋介石说项,破坏和平运动,但毫无结果。临走前,他想到闻名已久的红菜薹,便让湖北省主席张笃伦买了300斤带回南京。后有人写诗讥之曰:“从此辞却鄂州路,空载洪山菜薹归。”

TOP

回复 1# 的帖子

能查到的资料真是很有限啊,只有两个传说显得没有什么研究深度啊

TOP

传说是观音娘娘把一粒天堂的菜薹良种遗留在洪山宝通禅寺的宝塔之顶,不久塔顶长出一株又高又粗的菜薹。寺里和尚没法采摘,只好等到菜薹花落结籽后,请来神鸟采下种子在地里播种。洪山菜薹由此来到人间

TOP

回复 1# 的帖子

相传宋代诗人苏拭偕其妹游览黄鹤楼之后,很想品尝洪山菜苔,因当时冰冻推迟抽苔,他们特地滞留武昌,直到吃上菜苔才惬意而去。清末被慈禧太后赐作贡品年年奉献进京,誉名为“金殿御菜”。

TOP

回复 1# 的帖子

18世纪末的晚清时代,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生活极其奢靡,尤其是在饮食上,更是“食不厌精”。慈禧太后酷爱洪山菜薹,常派人到武昌洪山一带索取,以供烹饪。特别是上了年纪以后,讲究营养、美容、追求长生的她,冬日每天以各种方法“选上好之薹以备膳”,不可或缺。不产菜薹的日子里,则深以为憾。受她的影响,晚清时位列台阁的大员们,纷纷想方设法对洪山菜薹巧取豪夺,一来为进献之宝,二来也为自己享用。著名洋务派重臣李鸿章的大哥李瀚章还上演了一场“刮地皮”的闹剧。

TOP

洪山菜薹的营养价值

洪山菜薹从11月上旬到翌年3月上市,其食用部分主要是嫩薹秆,营养丰富,甜脆爽口,以长逾尺许一指粗细、颜色紫红、质地鲜嫩为上品,经霜冻后味道特佳。经研究分析,每百克洪山菜薹的可食部分,约含水分90克,蛋白质1.6毫克,维生素C 75毫克,胡萝卜素0.88毫克,核黄素0.1毫克,尼克酸0.8毫克,碳水化合物4.2毫克,钙135毫克,磷27毫克,铁1.3毫克。由于洪山菜薹色、香、味、形俱美,又应了‘紫气东来’之说,因而它是春节前后的席上珍馐、待客佳肴。(摘自武汉楚天)

TOP

洪山菜薹的商业价值

浏览中国知网关于洪山菜薹的资料从2001年至今一直都是在探讨洪山菜薹的商业价值,从其扩大市场、增加产量、塑造品牌,各种浪潮蜂拥而来,“天价”菜薹的出现已不足为奇。有的时候,制造舆论引发轰动效应的也许就是我们自己。但是确实不可否认洪山菜薹独特的营养价值。只是就那一片丘陵地而引发的市场轰动到底能持续多久?科技如何进步远不如原生态的来自纯正,克隆也给不了其本真的滋味,尽管无限接近。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洪山菜薹带来的商机背后还有不可取代的文化效应。

[ 本帖最后由 2012213377 于 2014-10-28 08:21 编辑 ]

TOP

洪山菜薹的商业开发

2010年6月23日一篇来自楚天都市报的《夏日说菜薹反季节的滋味》中详细指出了洪山菜薹的商业开发伊始:“为保护这一珍稀品种,1995年,武汉市政府专门划出来一块菜地,并为所产的洪山菜薹注册了“洪塔牌”商标。这片“城中菜园”位于洪山乡洪山村,总面积约115.55亩,是武汉市唯一正宗的洪山莱薹产地。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到2004年,洪山菜薹原产地种植面积仅剩30多亩,其中40多亩的面积荒芜,30多亩的面积被盖上了房屋。同年5月洪山区政府向社会征集洪山菜薹企业化经营的企业,当时是以武汉合缘绿色生物工程为前身参加了投标,八月入驻洪山菜薹原产地,九月成立独立经营的公司,后发展成为武汉楚天洪山菜薹产业开发。开始洪山菜薹企业化、市场化经营之路。[2] 武汉正丰专业合作社经理张为民,自2007年开始,连续3年将洪山菜薹打入“中南海”。为了让洪山菜薹能提前上市,他还尝试了多种高山种植洪山菜薹的方法,其菜薹衍生的美容产品——紫菜薹中提取的原花青素已申请专利。武汉楚天洪山菜薹产业开发在“洪山御菜薹原产地”的育种栽培,在花山、左岭、九峰等土壤环境接近区域试种成功、高山种植成功,并创立了洪山菜薹“鄂·洪山菜薹”、“紫崧·洪山菜薹”、“芸苔·洪山菜薹”三大品牌。2007年,武汉楚天洪山菜薹产业开发荣获武汉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2009年,“鄂·洪山菜苔”证明商标被评为湖北省、武汉市著名商标”。

TOP

回复 9# 的帖子

关于第一种传说,突然发现其与我家乡的“白竹园寺”的传说很像。传说白竹园寺山东坡住着一户姓白的人家,老两口有一个女儿单名一个“玫”字,年方二八,出落得亭亭玉立,貌美如花。这白玫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勤劳善良,自幼与山西坡的朱吉公子订下婚约,二人两小无猜,青梅竹马,感情笃深,只待来年春暖花开之时就要成亲了,可是不巧南坡的姓袁的霸主看上了白玫,几经骚扰不得。一天,袁把白玫骗了出来,强行把她按进一顶小轿里抬起来就跑。白玫叫天不灵叫地不应,哭声骂声回荡在山谷之中。最后白玫趁机下轿逃跑投井自杀。霎时天上雷电交加,瓢泼大雨顷刻而至,没一会儿就山洪暴发,直把恶少袁崴一伙冲下山崖,一个炸雷朝着袁崴直击而下,片刻间把他烧成灰烬。雨过天晴那口井长出了开着白话的白竹,后来白竹越来越茂盛,就成了今日的白竹园寺。而事实上没有白竹,还是青绿色的竹子哈~相比两个传说的相似处,真的发现中国的民间传说模式套路竟然如此相似。都在通过故事彰显人的某部分光鲜靓丽的精神。。。。。。

TOP

洪山菜薹与“美人店”

洪山菜薹与“美人店”
   传说,清光绪年间,武昌洪山附近有家专卖面食的小铺子,招牌本来是“悦来店”,取“近者者悦,远者来”之意。然而,某些轻薄之徒看到当家的是一位漂亮姑娘,遂呼其为“美人店”。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人们反而把“悦来店”的招牌淡忘了。这个店里出售的一种蝴蝶面远近闻名,供不应求。它的经营方式与众不同:一年只做 5 个月的生意,红菜薹上市才开张,红菜薹罢园就歇业。在这段时间中,也只限清晨接待顾客,每人供应一碗,以一柱香为度,香点完了立即挂牌:“明日清早”。有一年,住在司门口听一个富家公子慕名前往,接连两次都是去晚了一点,虽经一再恳求,当家姑娘仍不肯破例,连冷板凳都坐不成。第三天,这位公子天不亮就去了,总算吃到一碗垂涎已久的蝴蝶面。从此每日必到,成为座上常客。两三个月后,公子想最好“美食美色”二者兼得,于是请人说合,情愿出重金娶当家的姑娘为妻,即使为此破产也在所不惜。姑娘看到他为了区区一碗面,不避风露,不怕路远,不辞劳顿,每天必到,的确是情真意挚,于是应允了这门亲事。腊月二十八结婚后,到了正月初四,不仅没有像往年那样循例做生意,还在门上贴出了“自即日起,永远歇业”的启事。过了几天,有人在启事旁边粘了一张花笺,上面是依照唐人崔扩“人面桃花”的诗意而写的一首打油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羹汤相映红。玉人不知何处去,空令食客怅春风”。这样一业,更加激起了顾客的公愤。经辗转打听,弄明原因后,纷纷责备这位公子,不该只图自己享艳福,而剥夺了大家的口福。公子为了息事宁人,和新婚妻子商量,办了几桌酒席,招待往日顾客,并当众公布蝴蝶面的制作方法,大家才怀着惋惜的心情散去。原来蝴蝶面的制法是:以鸡汗调精粉,擀成像纸一样的薄片,用铜制模型按压成栩栩如生的一个个蝴蝶,蝴蝶翅膀上缀上碾细的山楂片的星星点点,和细如发的青梅丝,红、绿、白拓色相映,成为一种精致悦目的工艺品。面汤也在讲究:选购宝通寺一带出产的红菜薹,掐去菜薹尖,用余下部分榨取汗液,配上火腿、银鱼、虾米及香菇等等,佐以清澈甘冽的白龙泉水,放在糠壳做燃料的文火上面煨,三沸以后滤去火腿等物,留汤备用。顾客登门时,先热汤,再下面条;起锅前投入少许菜薹尖。一经品尝,面片既爽口,菜薹尖又嫩又脆,汤汁鲜而不腻,不由你不为它的色、香、味叫绝。这些诀窍公布后,虽然有人如法炮制,并在原址整天营业,但生意总不及以前“美人店”那样好。据分析除了用料欠考究,火候未掌握好之外,还有三种原因: 1 、“美人店”只在清晨营业,顾客是饥者易为食; 2 、每人限购一碗,少吃多滋味; 3 、过了一炷香时间停止供应,物以稀为贵。看来“美人店”的那位姑娘对“顾客心理学”是颇有研究的。好事者还加上一条:后来执业是五短三粗的黑汉子,其形象不能给人以美感。这就是说顾客们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了。(《洪山菜薹民间趣闻》,武汉农业信息网)这个传说,只部分涉及到了洪山菜薹,但是至少可以确定洪山菜薹独特的口味早就流传于世。

TOP

洪山菜薹还被称过“孝子菜”

“孝子菜”的故事
   公元 221 年,割据江东的孙权见曹丕代汉称魏帝,刘行亦在蜀称帝,遂作称帝的准备,自公安迁鄂(今鄂州),取“武而昌”之义,改鄂为武昌。话说一曰孙权偕母亲吴国太等一行人出城游玩,途经东山(洪山),当地官员盛情招待,席间杯盏交错,宾主尽兴,尤其吴国母对桌上一盘紫色菜肴赞不绝口,夸其甜脆清香,它处所不及。自此以后,每逢洪山菜薹上市季节,孙权必派人来索取,以供吴国之飨用。一年冬,吴国太病重,不思茶饭,唯想一尝洪山薹,但是在宫中久等不见当地官员送来,孙权大怒,亲至洪山询问缘由。原来当时天寒地冻、大雪封山,菜薹根本没有抽苔。孙权大怒之年,将当地官员重打 80 大板,责其办事不力,同时在山脚下建筑一棚,将部分菜薹转移至棚中,每日亲自细心照料,不出半月,棚中菜薹终于抽苔,孙权大喜,立即派人快马送回宫中,吴国太食用之后病情日见好转。公元 229 年,迁都建业(今南京)。临离开武昌时,孙权特寺带了一些洪山菜薹的种子去建业,可是所种菜薹的味道总不如洪山产的好,为了满足老母亲的心愿,孙权于是派专人到洪山很多的土,用船运回去种菜薹,但效果亦不佳。孙权便命当地官员每年在洪山菜薹上市时候,用船将洪山菜薹运至建业,直至吴国太过世。孙权孝顺母亲一事使在洪山引为美谈,洪山菜薹因此又被世人称之为“孝子菜”。(摘自《洪山菜薹民间趣闻》武汉农业信息网)

TOP

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关洪山菜薹的传说

1949年,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张群飞来武汉为蒋介石游说,未果。临走前,他担心今生吃不到味美的洪山菜薹了,便心生一计,责令湖北省主席张笃伦:“今晚准备300斤正宗洪山菜薹装机,明早我带回南京孝敬委员长。”时人写诗讽道:“从此辞去鄂州路,空载洪山菜薹归。”
解放后,湖北籍的中央领导人对洪山菜薹情有独钟。如董必武,李先念等,常托进京办事的湖北老乡顺便捎洪山菜薹进京,以慰思乡之情。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有一年春节前,武汉有位个体户,运了一汽车洪山菜薹到广州试销。那边的湖北同乡看到多年未见的家乡土特产,都很高兴,便分运了一部分到香港。时值春节前夕,在港的鄂籍同胞看到洪山菜薹,倍感亲切,争相竞购,一时店前道塞,供不应求。经营者为了让更多的人分享家乡特产昧,就一把分成四把出售,有一位鄂籍老同胞购到一把菜薹,无限感慨地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洪山菜薹传乡情。”
上世纪80年代初,一位对洪山菜薹情有独钟的日本农业专家也曾多次来汉,由最初的品尝,到每年春节临近大量购买,来来往往跑了多次后,他觉得不如干脆把菜薹引进日本。但在本国无论其怎么栽种,都没有正宗洪山菜薹的特殊口感,于是他又跑到菜薹原种地,取了菜园土运回日本研究。结果,在第一年栽种的菜薹,依稀可以品到正宗菜薹的味道。但到了第二年,菜薹就变得又苦又涩,完全失去了甜美的味道。(摘自寂林渔歌的博客《洪山菜薹》2012年9月12日)

TOP

洪山菜薹“开光菜”与佛教

偶然看到一则2013年来自荆楚网—楚天金报的新闻:“如今的正品洪山菜薹,似乎应摆在专卖店里出售。按它的价格,已经不是菜,而是精美的奢侈品。昨日,在宝通禅寺洪山菜薹禅耕园,记者看到,绿叶肥薹,紫茎黄花。即将以礼盒形式包装的“大股子”,每盒标价从318元到1999元,其中10份“开光菜”,起拍价竟高达9999元”。触动我的是“开光菜”几个字,处于宝通寺这个佛教寺院的洪山菜薹的出名,还与佛教开光有关系,我们也可以从洪山菜薹试探当今佛教或者宗教对市场的影响

TOP

大家可以看看中国知网上关于武汉洪山菜薹的期刊论文,不过很大部分都是关于品牌产业化经营的,有关民俗学研究的却不多。

TOP

田野调查被公认为是人类学学科的基本方法论,也是最早的人类学方法论。“田野调查”。田野调查涉猎的范畴和领域相当广,举凡语言学、考古学、民族学、行为学、人类学、文学、哲学、艺术、民俗等,都可透过田野资料的收集和记录,架构出新的研究体系和理论基础。 “参与当地人的生活,在一个有一个严格定义的空间和时间的范围内,体验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思想境界,通过记录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来展示不同文化如何满足人的普遍的基本需求、社会如何构成。”这便是田野调查。也是成为一个人类学家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田野调查为对于描述原始资料搜集的概括术语,其所应用的领域包括民俗学、考古学、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地质学、地形学、地球物理学、古生物学、人类学、语言学、哲学、建筑学、及社会学等自然或社会科学领域。与其他在实验室准控制状态下环境的研究相比,田野工作主要于实地进行。 根据研究对象的生亡与否,以及它们的存在地点位于居住栖息地或埋于土下,田野工作的实质内容也会有所差别。化石与考古遗址的挖掘均包含田野工作,其他如访问或观察人们以学习他们的语言、民俗、和他们的社会结构等过程也都包含在内。某些状况,尤其是研究的主题为人类本身的时候,工作的拟定必须再经过设计,以避免观察者效应或是过度理论化或过于理想化该实质文化活动的风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