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民间文学410课堂苏莉菲第九小组

还看到一种说法,说的有点严重了,说湖北人是九头鸟是在搞地域歧视。。。

TOP

【“又尖又狡是汉川”辨析】
  
    早些年前,民间曾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襄河府水弯,弯了黄陂弯汉川。要问船家哪儿来,只见斗笠不见杉。”歌谣明确以斗笠可以分辩地域,而不是指地域的人的心胸。

TOP

当年的一顶斗笠在黄陂人的手中制作得尖尖的,象征着他们的木兰山峰。孝感的斗笠只绞边沿而无尖顶,表明孝感当年九佬十八匠发达。汉川的斗笠又尖又狡,体现着汉川工艺的精细。

TOP

湖北人还是很注重保护自己的非遗。
对九头鸟这样一个典型的形象,且在民间流传已久,湖北人是相当珍视的。还创办得有《九头鸟》杂志社。

TOP

九头鸟与湖北人性格

湖北人的性格
“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这大概是国人对湖北人最深的印象,以九头鸟比喻湖北佬甚至代表湖北形象,当然难免有失公平,但平心而论,九头鸟形象的两面性,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是很客观的反映了湖北人形象的两面性,九头鸟有九个头,充满智慧,这与湖北人才辈出,惟楚有才的美誉相对应,九头鸟生命力强,意志坚韧,这与荆楚先民开启山林,坚忍不拔的创业精神相对应,九头林立,因之强悍,狂躁,这与一些湖北人语言欠文明,交往欠宽容,行为欠规范较相象,九头争食,都怕吃亏,因而窝里斗,尔虞我诈,这又与少数湖北人欠诚信相类似。
  你要是碰着一个湖北人,他第一句话准是“吃了饭没有?”这句平常话总会使你感到异常亲切体贴,好象一家人一样,既不像北方人遇见了老爱说“您好!”,“上哪儿去?”这般肤浅可笑,也不似留洋的或是读了洋书的人老爱说英语那般牛头不对马嘴,更没有什么“今天天气,哈哈哈”,“说起来真那个”之类的油腔滑调,不知所云,这句“吃了饭没有”来得似乎是恰倒好处,不论,一年四季,一天到晚,不管,男女老少,灾难病痛都相当管用呢。
  真理之于寥误只差一步,同理,聪明与愚蠢也只差一步。湖北人应该学一学这样的哲学。湖北人,你真聪明;但湖北人,你不要太聪明。

TOP

http://www.whswxgj.gov.cn/zxdt/4435.jhtml

大型音乐动漫杂技剧《凤舞楚天——九头鸟的传说》正式上演

TOP

在武汉文新广局的网站上看到的新闻消息,和大家分享一下

TOP

回复 79# 的帖子

我也觉得问卷不错

TOP

中国九头鸟之谜

在网上看到的一篇文章,地址是: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601/13/60172_30662575.shtml
感觉蛮神的!!!!!!

TOP

回复 262# 的帖子

还有文化局这样的地方,我们真的可以去一下,不知道有没有展厅之类的。是不是要去院里开一个调查证明。

TOP

我觉得我们讨论的差不多了,可以作总结了吧

TOP

研究思路:
1、九头鸟的形象传说——大家搜集的传说故事资料汇总;
2、九头鸟词义的演变——褒还是贬,九头鸟代表什么,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这个形象包含着哪些意义;
3、九头鸟与楚文化的渊源——在楚地的发源,转化成凤凰;
4、九头鸟与湖北人身份符号关系分析——表明湖北人的什么性格,九头鸟在湖北城市建设、城市精神等中的体现。

[ 本帖最后由 张西德 于 2014-12-11 23:05 编辑 ]

TOP

目      录

一、 九头鸟与楚文化的历史渊源        3
(一) 崇凤意识        3
1、神的使者        4
2、祖先崇拜        4
3、自然崇拜        4
4、文献考古证明        4
(二)名字奥秘        5
(三)历史渊源        5
二、九头鸟的毁誉与楚文化的历史流变        6
(一)楚民族的发展壮大        6
(二)“九头鸟”与“鬼鸟”        7
(三)对于刘基寓言的误读        8
三、九头鸟与湖北人的性格认同        8
(一)九头鸟与湖北人之间的渊源研究分析        9
(二)从地理位置角度分析湖北人性格形成        9
1、湖水        9
2、交通        10
(三)九鸟代表的湖北人的形象总结        11
四、九头鸟的当代文化价值        11
(一)“九头鸟”是湖北精神的象征,应弘扬九头鸟的时代风采        11
1、突出了湖北民众大智大慧        12
2、象征了湖北民风的坚韧顽强        12
3、阐释了湖北传统文化中的创新进取特点        12
4、寄寓了湖北山川灵秀美丽,孕育了多姿多彩的荆楚文化        13
(二)将九头鸟作为湖北文化形象塑造的反思建议(精神化)        13
(三)九头鸟形象的物化(雕塑)        14
(四)对儿童的教化作用        14
(五)文化符号意义        15
参考文献:        16

“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与楚文化关系
摘要:“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这句俗语在湖北省甚至是全国范围内使用率颇高,然而其中的九头鸟的民俗文化渊源世人却知之甚少。九头鸟的民间传说处于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其间不乏毁誉之说,而九头鸟的形象与楚文化有深刻的历史渊源,与当代湖北精神文化建设也是颇具指导意义的。
关键词:九头鸟 湖北 俗语 民间
    “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这句口头禅从古流传至今已为我国广大地区熟知。我们知道,湖北古时属于楚地,作为创造神秘丰富楚文化的一份子的湖北人是如何被人们赋予这样的熟语含义的呢?九头鸟又究竟与楚文化有哪些关系?
楚人是个不屈不挠的民族。在历史形成和发展中,原始的“荆蛮”曾长期遭受殷人、周人的歧视排斥,曾多次遭受侵伐和伤害,只是靠自身的顽强奋斗,才赢得了自立于南方独立地位的民族。直到春秋战国之际,它大致以现在的湖南、湖北以及安徽、河南、贵州等部分地区为中心,在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领域形成独特的、较为原始的习俗和方式。从楚文化遗风余俗,以及随着越来越多的出土的楚文物可以得到多方面的认识,其中,鸟是楚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鸟翱翔于天际,而古人认为天居住着高高在上的神,鸟因为比人更接近天所以能够更接近神,于是鸟常被认为是神的使者,会带来天命,因而鸟也成为楚文化中很重要的一个寄托楚人崇拜图腾。楚人的凤崇拜又源于鸟图腾,正如“龙”是蛇的夸张和神化一样,“凤”也是鸟的神化形态。
一、九头鸟与楚文化的历史渊源   
    “九头鸟”形象产生于楚文化,在楚文化中发展流变。由于时代的变迁和历史背景的不同,在不同的时期又产生了不同的关于“九头鸟”的神话、传说,这些不同的神话、传说中也包涵有对“九头鸟”这个形象的不同理解。这都是“九头鸟”与楚文化深厚的历史渊源的体现。
(一)崇凤意识
    商周先民的崇凤意识与氏族对其自身起源的猜想和对自己祖先的崇拜之情是分不开的,作为对凤的崇拜情结最为深重的楚人而言,他们的崇凤意识可以从神的使者、祖先崇拜、自然崇拜以及各种文献考古发现中一查端倪。
1、神的使者
天是众神之所居,鸟翱翔于天际,它比人更接近天,更接近神,于是鸟常被认为是神的使者,会带来天命。《山海经》:“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鸟。”
    楚文化极具巫风,在他们的宗教活动中少不了一些头戴鸟头冠,足登鸟爪鞋,身披羽毛连缀成的衣衫的巫师,庄严肃穆地从事着祭祀活动,楚人也在其壁画及雕塑上经常表现头戴异形冠下着鸟爪形连裤鞋,脚踩飞鸟遨游云头的人或者神的形象。
2、祖先崇拜
在中国上古民族中,以楚人的崇凤情结最为深重。在《国语·郑语》中明确指出过楚人的祖先是祝融,在荆门包山二号楚墓出土竹简记录墓主人奉祀的祖先的名单上,祝融的位置也十分显赫。然而在楚人的心目中,祝融是凤的化身。《白虎通·五行篇》说:“其神祝融……其精为鸟,离为莺。”在此,楚人将自己的祖先看做是凤的化身,是一种祖先崇拜,也是对于凤的崇拜。
3、自然崇拜
在中国南方民族中(包括楚民族)至今还没有神的概念,只有“鬼(巫)”与“大鬼(大巫)”的概念。人死谓“鬼”;大首领死后成神,使谓之为“九”。“九”是对神的称谓,顺此神秘性而推,“九”也是一种天机,是一般人解不开的玄语。因此在楚文化中出现“九头鸟”的含义就显而易见为楚人对自然偶像的崇拜是楚民族灵魂的一种寄托。
4、文献考古证明
屈原在《离骚》中写道:“ 凤凰纷其承旗兮,高翱翔之翼翼。”意思是有凤鸟作向导,就可遨游九天,周流八极。《论语·微子》中,楚国狂人接舆就曾以歌咏孔子:“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这里至圣先师孔子比作凤,我们可以看出是楚人对于孔子的赞美,但是通过把孔子比作凤凰来赞美孔子,自然是因为在楚人心中,凤凰是非常神圣的东西。另外,在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帛书上,画有十二神怪图,其中有一种神怪长有一大二小三个头,双肩也分别长有三个酷似头的圆状物,这或许是迄今所见最早的九头凤形象。2 0 世纪60 年代以来在湖北、湖南等故楚地发现的木雕虎座凤架鼓和大量漆木器、丝织刺绣品上的凤的雕像或图像,这些凤的雕像和图像都显得雍容华贵,伟岸英武。这就从考古上证明了楚人的崇凤情节。
(二)名字奥秘
    在东方文化中大致是“东祟龙,西崇虎,南崇凤,北崇虫”的传统。楚人气魄雄大,富有奋斗和开拓精神,也常常沉缅在恢宏想象和迷信之中,笼罩着相当浓厚的南方气息和情调。
    楚地主要分布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直到春秋战国之际,大致以现在的湖南、湖北以及安徽、河南、贵州等部分地区为中心。作为楚文化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崇拜与象征之一的九头鸟的最早记载是《山海经》,其上记:“大荒之中,有山名北极天柜,海水北注焉,有神九首,人面鸟身,名曰九凤。”最早记载“九头鸟”的是讲九头鸟是神,是吉祥物。它正是楚人崇拜的图腾。楚地最初以鸟为图腾,而在楚文化的不断发展之中,楚人又将作为百鸟之王的凤视作民族的图腾,又由于崇“九”的文化意识,最终演变成楚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九头鸟。关于“九”,它在东方文化中一直是个“玄”数,至大无比,至多无穷。神是天的使者,是人的主宰。“神”与“九”相联,更是体现着其中的玄妙。因此,不能简单地对“九”解释为数词(“九’)或动词(变化“九”次),或形容词(穷极无限)等。
    “九”这个数字有一种特殊的神秘感。如天高曰九重,地深曰九泉,疆域广曰九域,数量大曰九钧,时间长曰九天九夜,危险大曰九死一生……而楚人对“九”的神秘感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如屈原的名篇有《九歌》、《九颂》、《九章》,他的弟子宋玉的佳构则取名《九辨》,《楚辞》中“九”字出现的频率之高令人叹为观止,如九天、九蜿、九州、九疑、九坑、九河、九重、九子、九则、九首、九衙、九合、九折、九年、九逝、九吴、九千、九侯等,不胜枚举。正因为楚人既崇九又崇凤,所以要把凤“装”上九个头,美其名曰“九凤”,作为其图腾的象征和祖先的化身。   
(三)历史渊源
    在汉代农民反抗斗争尤为突出的时期,楚地也出现了下层阶级反抗压迫的斗争,像黄巾、赤眉起义在农民底层中流传的诸如:“……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一样,在楚地也开始传出“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的歌谣。在这些歌谣中,楚人是想以此为一个隐喻——团结起来联合反抗,夺取政权,也是在激励楚人同胞们像楚人的先祖、九头鸟一样通过自己的努力反抗压迫,给自己的民族一条坦途。由于楚人将“九头鸟”看做是自己的祖先和神灵,用这样的歌谣还起到了号召楚人及受压迫的人们一起起来联合反抗的作用,因为不起来反抗就是在违反天意。所以,“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的原意不是其他方面,而是楚人对自己文化的发挥,巧借“巫”“道”“骚”学和迷信,对统治压迫的一种呐喊,对天意、命运所预设的一种征兆。
    直接把“九头鸟”同湖北人牵上瓜葛,是在明朝晚期。据王博先生考证,明神宗时,吏治腐败,贿赂公行,百姓怨声载道,朝野动荡不宁。在这危难之际,湖北江陵人张居正受命出任宰相,为力挽颓势,他挑选了九个处事精明而作风凌厉的人为巡按( 也称监察御史),分赴全国各地,通过明查暗访,惩治了一批民愤极大的贪官污吏,朝野为之整肃,万民拍手称快,全国局势很快稳定下来。说来也巧,张居正挑选的九个巡按居然都是湖北人。因此,人们便以“ 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 尽管明末湖广尚未分省,但自宋代湖北大部分地区隶属荆湖北路以来,民间早有将其简称为“湖北” 的习惯) 来称赞湖北人的精明强干和刚正不阿
二、九头鸟的毁誉与楚文化的历史流变
(一)楚民族的发展壮大
    纵观楚文化的发展历史,我们发现楚人一直都是一个不屈不挠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原始的“荆蛮”曾经长期遭受殷、周等地民族的挤压和排斥。在长期遭受侵伐和伤害的过程中,楚人依靠着自身顽强的奋斗,成为了自立于南方独立地位的民族。之后,楚人继续发扬开拓进取的精神,使得楚人的民族越来越强大,这给其它的诸侯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无疑也加剧了各诸侯国之间的矛盾,于是其它的诸侯国开始把楚国当做是一种祸水,所以楚人钟爱的鸟在其它民族的笔下就成了妖魔,楚人自比的“九头鸟”,在其它民族的传说中也就成了不祥之鸟,这是“九头鸟”形象毁誉的开端。
    从宋代著名诗人梅尧臣作的《古风》中也可看出“九头鸟”形象毁誉的缘由。诗作原文如下:
              昔时周公居东周,厌闻此鸟憎若仇。
              夜呼庭氏率其属,弯弧伸逐出九州。
              射之三发不能中,天遣天狗从空投。
              自从狗啮一首落,断头至今清血流。
    这里是在讲述关于周公的故事,根据史书记载,周武王死后,其子年幼,由弟周公旦摄政,七年后,周公还政于长大成人的侄儿,是为周成王。当时有按臣进谗言,说周公久怀篡位之心。年轻的成王信以为真,欲加害于周公,周公被迫逃往楚国去了。后来周成王从周公的一份祭天祷祠上,发现周公对自己一向忠心耿耿,这才后悔自己的轻信和鲁莽,于是杀了进谗言者,把周公从楚国接回。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周楚之间关系应该很紧张,否则周公是不会逃到楚国去“政治避难”的,因为如周楚关系融洽,楚国必然会将其“引渡”回周。
从比较神话学原理的知识来看,一个民族的神,在它的敌对民族那里必然会被说成妖。像埃及大神沙特(Sat),在希伯来人《圣经》中就变成了恶魔撤旦。我国东夷部族之神蛋尤,在华夏族那里便成了铜头铁额、飞沙走石的怪物。由于周公曾避难于楚,对楚人崇拜的九凤神必然谙之甚切,或许还遭受过屈辱。因此,周人将楚人的九凤图腾说成妖怪,并编出天狗断其一首的故事,完全符合比较神话学的上述基本原理,至于是周公本人确历其事,还是民间传说附会于周公身上,那倒是无关宏旨。
    另外,“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长期僻居关中的秦国, 最后终于剪灭了包括楚国在内的六雄, 统一了全中国。秦国奉行专断的文化政策, 唯我独尊, 这对楚文化传统的传播显然不利, 所以自《山海经》之后, 作为楚人图腾的九头凤的形象便销声匿迹了, 而作为鸟妖的九头鸟形象,则在全国广为流传。流风所及, 包括荆楚在内, 对“ 鬼鸟” 即九头鸟吠犬驱赶,已相沿成俗了。
(二)“九头鸟”与“鬼鸟”   
    “九头鸟”形象的毁誉从“九头鸟”又称“鬼鸟”,也可见其端倪。因为在古代,“九”“鬼”是可以通用的。如《史记》中的《殷本纪》与《鲁仲连邹阳列传》都记载商封王以九侯、鄂侯、文王为三公,但同一件事在《礼记》与《战国策》中“九侯”则作“鬼侯”。从神性的九凤,易名为妖性的“鬼鸟”或“鬼车”,即以“鬼”代“九”,恰好与九头鸟由神演化为妖的坎坷命运相吻合。唐人刘殉《岭表录异》云:“鬼车,爱入人家摄人魂气。或云九首,曾为犬啮其一,血滴之家,则有凶咎。点血儿衣,取人小儿。”这里把“九头鸟”妖魔化后的“鬼车”说成是滴血降灾,摄人魂魄的妖魔。宋人周密在《齐东野语》中曾这样描述九头鸟“身圆如箕,十腹环簇,其九有头,其一独无,而鲜血点滴,如世所传。每腹(腹,即脖子)各生两翅,当飞时,十八翼霍霍竞进,不相为用,至有争拗折伤者。”在周密的描述中“九头鸟”成了形象怪异,性情乖戾的妖魔。“九头鸟”被看做灾星的证据还有南朝梁人宗懊在《荆楚岁时记》中,记载的楚地风俗:“正月夜多鬼鸟度,家家糙床打户,挟狗耳,灭灯烛以攘之。”这里的人们对“九头鸟”谈之色变,避之唯恐不及的态度正是由于他们已经把“九头鸟”看做是灾星了。
(三)对于刘基寓言的误读
    元末刘基的《郁离子》中的一则寓言“孽摇之虚有鸟焉,一身而九头,得食则八头相争,呀然而相衔,洒血飞毛,食不得入咽,而九头皆伤。” 说的是有一只九头鸟,因九个头相互争抢食物而啄得头破血流。此处本来是想讽刺元末农民起义领袖之间的内耗,并没有讽刺湖北人的意思,但是因为元末农民起义三大领袖人物陈友谅、徐寿辉、朱元璋当中,就有两位是湖北人,即陈友谅是湖北仙桃人,徐寿辉是湖北罗田人。因此后人可能曲解了刘基的原意,而认为这是在讽刺湖北人的。
    从历代的文献资料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其他“九头鸟”形象毁誉的记载:
    1、《隋书·五行志》记载了这么一则故事:“后齐孝昭帝即位之后,有雄飞上御座。中大同元年,又有鸟止于后园,其色赤,形似鸭,而有九头,其年帝崩。”把“九头鸟”飞过与皇帝的驾崩联系起来,这是在给“九头鸟”安插预示灾祸、不吉利的罪名。
    2、《岭表录异》卷中记载:宋代景定年间,皇上染疾。某日,忽然有一只九头鸟泞立在皇宫门外的捣衣石上哀鸣啾啾,当晚皇帝就驾崩了。相对于上一条中提到的给“九头鸟”安插上预示灾祸的罪名,在这个故事中更是将“九头鸟”看成是会出现在本来就不幸的人的附近带来更大的不幸的灾星。
三、九头鸟与湖北人的性格认同
    生活在荆楚大地的楚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拜龙凤的民族,长期以来,楚民族的祖先也常是自喻为凤鸟的化身,经过千百年的历史洗礼,湖北人的血脉已经深深地溶进了九头鸟的血性,并催化出湖北人坚强不屈的血性,而世人所说的九头鸟精神也深深地刻进了湖北人的精神,成为湖北人文性格的一种形象化素描。
(一)九头鸟与湖北人之间的渊源研究分析
    首先,湖北人的祖先是楚民族,楚人长期对凤存在着深厚的情感,有崇凤情结。此点在上文中已经有详细的论述。在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湖北作为一个九省通衢的南北水陆交通中心,在社会生活中竞争较多,于是长期的竞争环境形成了湖北人的精明狡诈,使人见而生畏,也形成了外乡人同湖北人之间的隔阂,于是“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成为外乡人经常用来形容湖北人的一句带有贬义的话。最后,九头鸟和湖北的革命历史有一定的渊源,在台湾出版的湖北文献上刊出的诗作写道:“武昌一夕鸟飞鸣,满族政权难自保,九头徽号称鄂鸟,鄂人听了不烦恼。”这是形容武昌辛亥首义的成功,加上湖北自古就是革命摇篮,所以世人常用九头鸟来形容湖北人的好斗勇敢与坚韧。
(二)从地理位置角度分析湖北人性格形成
1、湖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谓湖北,指的是洞庭湖以北。湖北所处的洞庭湖以北这块地方,古时叫云梦泽,实际上是个大湖。经过长时间的变迁,大泽逐渐被于塞,湖北成了拥有若干个小湖的千湖之省。湖北多水,水之灵动易变的性格,深深地影响着湖北人,形成了湖北人的重要特性。
    与水相处:一叶舟,一张网,采莲,采菱;湖港深处,甚至可逃避苛政和仇敌的追杀的洪湖,就流传这样的挑衅:“老子本姓天,家住洪湖边,要想捉老子,除非是神仙。”露出江河湖泊人性格中能耐、野性、彪悍的一面。
    逃避洪水:如果洪水实在太大,人们躲开洪水,扶老携幼,逃荒外出。这一逃,也许就逃出了一个新的天地:先是为躲水而逃,继而为谋生外出。如“沙湖沔阳州,十年九不收”的天门、沔阳人,有的逃到省外以至国外(天门就是我国内地著名侨乡),找到了新的谋生手段,从而造就了一批脱离土地的各类“非农业”人才,同时也铸就了他们精明能干、机巧善变、适应能力强的生意人性格特点。而“奸狡”之说大概由此派生。
    由此看来,水患客观上对中国人安土重迁的传统是个冲击,有助于开放意识的培养,同时也产生了湖北人特有的“洪水文化的两面性格”:在同洪水斗争时,坚毅、抗争、进取;在向洪水妥协时,圆圜、机敏、退让。
   像水一样,因时因势而变,灵活开放,随遇而安,不固守一地,随水走“江湖”,寻找新出路。辞典对“江湖”一词的解释(“泛指四方各地”),大约可以在湖北找到生态文化的根。
2、交通
“九省通衢”是构成湖北人性格的另一主要地理条件。地处华中的地理优势,扼南北交通枢纽,居东西水路要津,坐收南北东西四方之利,各种信息、人才、物资纷至沓来,在电信、航空,甚至航海还不甚发达的时代,这简直是上天对湖北人的格外眷顾!这个时候的湖北人是中国的骄子。
  借助这些有利因素,湖北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在清末民初,武汉近代工商业就相当发达,仅次于远东大都市上海,被外国人誉为“东方芝加哥”。连江汉路上的旧租界建筑,也仿佛上海外滩的模样。
    较为发达的工商业、水陆码头、大都市,初步奠定了一个市民社会的经济和文化基础。但由于市场经济的发育不全,支撑市场经济所必须的自由贸易、平等交换、市场信用、货币体系等体制和文化要素的缺位,因此市民社会文化这个上层建筑只能是适应经济基础发展水平的产物——市场经济是草创阶段,市民是刚刚走出田野的农民,骨子里带有浓厚农民性格和小农意识,加之水陆码头熏陶出的江湖习气,如此等等,使得武汉及其周边地区、江河两岸人们的性格呈现一种独特的“初级市场的市民文化“的禀性:商品意识、开放精神、精明强干、工于算计。这种性格贬义的说法就是:“奸”、“狡”、“斗狠”等,这就是对这种混合形市民文化的粗略界定。
  既有“洪水文化性格”的特点,又是“初级市场的市民文化性格”,这两种文化性格大概可以看作湖北人文化性格的主导面。这种文化性格有时体现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状态,有时又显得眼光短浅、消极偏执,呈现一种较为复杂的正邪交织的“双面特色”:有所创造而后劲乏力。开始有一股热情,但不够执着,缺乏锲而不舍将事业进行到底的精神。如多年前丽珠得乐等不少科技成果外流的例子,叙说着湖北人有始无终的教训。一度火红的汉派服装,成了过眼云烟。天沔花鼓戏听说也随着他们流浪的脚步传播到了很远的地方,但如今在荧屏上只听到外省的花鼓热闹。再说远一点,湖北产生的黄梅戏在本省衰落却在邻省成了气候。湖北人识货,购买消费品追求江浙、上海、广东货,瞧不起本地产品,湖北人自己也生产这些东西,可总是略逊一筹,缺少东南沿海地区人的设计灵气,没有心灵手巧的江浙人精巧做工。如果就此说湖北人笨,湖北人可能不服气,但说湖北人缺少江浙人那种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认真劲头,粤闽人那种闯荡天下的创新精神,恐怕是事实。
(三)九鸟代表的湖北人的形象总结
    1、正面形象:充满智慧、能力强、出众、坚忍不拔、韬光养晦、机巧善变、适应能力强、商品意识、开放精神、精明强干、个性、有上进心,充满活力、有创造力和包容性;
    2、反面形象:喜欢争强斗胜、个性好强、狡猾、各种办法点子、强悍、蛮气,水陆码头熏陶出的江湖习气、斗狠、工于算计。
四、九头鸟的当代文化价值
(一)“九头鸟”是湖北精神的象征,应弘扬九头鸟的时代风采
    人文精神是在一种文化区域内的各种文化形态中对人的所有解释的涵盖和综合,因此,建设湖北人文精神就一定要注重与湖北的地域特色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力求获取湖北区域内民众广泛认同,这样才能增加湖北民众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促进大家建设和谐湖北、繁荣湖北的热情。湖北人文精神是荆楚文化的精华,璀璨的荆楚文化的主要创造者是湖北人民,而九头鸟是湖北人民认同的身份符号。从这个意义上说,九头鸟也是湖北人文的精粹,对弘扬荆楚文化和加快湖北发展中有不可取代的重要意义。积极建设湖北人文形象,就必须有效利用文化资源,因此九头鸟这一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和内涵的文化财富应该得到充分利用,这样才有助于加强湖北的区域文化凝聚力和创造力。
今天,九头鸟在湖北民众心中非常具有符号性,因此在湖北人文精神建设中, 透射其文化就具有重大意义。其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1、突出了湖北民众大智大慧
鸟有九首,意味着智慧非凡。荆楚大地多变的地形和富饶的资源,使其成为历来兵家必争之地。如战国时期的南方主要战场之一就在湖北荆州一带;三国时期湖北也成为争霸焦点。正因如此,历经生死存亡考验, 阅遍历史兴衰教训, 湖北人获得了生存智慧,能屈能伸,敏捷应变,堪称足智多谋。学者易中天认为辛亥革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湖北的革命者临时改变起义计划,提前行动,而这正是湖北人敏捷应变、智慧多谋的例证。凭借这种智慧,荆楚先民历经艰辛求生存, 今天湖北儿女建设家园, 蓬勃发展。
2、象征了湖北民风的坚韧顽强
鸟有九首,象征着其生命力顽强,而这正是荆楚大地先民生存的原因。位处荆楚大地的江汉平原虽以丰富的水资源而素有鱼米仓美名, 但丰饶的水资源也带来了多种灾难。仅根据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湖北省志·地理(下)》记载,从公元101 年(西汉汉武帝太初四年)至公元1800 年(清嘉庆四年)的一千九百年间,总计旱灾有190 次;水灾484 次(其中公元500 至599 年缺记载); 据1989 年版荆江大堤志编委会《荆江大堤志》记载,自东晋始修荆江堤以来至民国1600 多年间,荆江大堤共溃决97 次。可以想见, 对依靠水利为本的民众来说这样的作业条件和生存条件何等严峻、何等艰辛。也正是在这样的严峻艰辛铸就了坚韧顽强的湖北民风。
3、阐释了湖北传统文化中的创新进取特点
一身九首之鸟,造型独特,不落俗套,这也是湖北民风开阔而不保守、包容而不狭隘的反映。由于丰富的地形和优越的地理位置, 湖北成为中东部和中西部的交汇,这也使得从古到今,湖北的人和物的集散流通量明显大于其他内陆省份, 而随之增加的就是信息流通量。所以湖北人文具有先天的包容性,民众乐于也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兼收并蓄,皆为我用。
另一方面, 常年成为兵家争夺之地, 加上自然灾害,湖北人很富于生存智慧,主要就体现在善于利用多种元素揉和,在此基础上创新,比方说洪湖湖区传统民居船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还有武汉的著名早餐品种之一热干面。前者将作为交通工具的船和民居的屋结合在一起,生产作业方便,居住成本低,而且便于随湖水涨落灵活迁移,成为湖区的一大特色。后者则源于武汉人有在外用早餐的习俗, 在没有冰箱的年代,商贩将面条事先煮好沥干,次日做早点时只需加热,加上作料,便可食用,既节省时间,又可以保持原料不变质,竟成为武汉饮食文化的一大标志。
4、寄寓了湖北山川灵秀美丽,孕育了多姿多彩的荆楚文化
    九头鸟形象的出现,最早源于楚人的九凤神鸟。在中国的历来的意象造型中, 凤从来都被塑造成身姿婀娜、羽毛斑斓的神鸟。正因为其造型灵动,色彩富丽,广泛照应了民众的审美心理诉求,深受中国民众喜爱,也是荆楚文化最为人称道的一个标识。而九头凤的灵秀也正是荆楚儿女多才多艺,心灵手巧,仅以荆州博物馆现存的木胎漆器为例,这些器具大多造型奇特,雕琢精细,绘画极工,在地下埋藏两千多年,仍色彩艳丽,光泽夺目。该馆还珍藏有楚故都纪南城西北楚墓中出土的丝绸织品,薄如蝉翼,图案优美。这些工艺精细的制品也体现了楚文化传统中高度的浪漫主义。今天中国刺绣中的一个重要流派——汉绣就是以楚绣为基础, 融汇南北诸家绣法之长,揉合出了富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新绣法。
(二)将九头鸟作为湖北文化形象塑造的反思建议(精神化)
    1、有关部门应该有规划地着手对相关文献和传说进行整理,并集结出版,强化民众对九头鸟的认同感。在这一方面,武汉江夏藏龙岛经济开发区已有了计划,并开始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工作,也初见成效,并带来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有限的人力影响了这一工作的进展,因此建议从大的范围内调动资源,有利于保证这项工作顺利进行。
    2、利用现代科技,全方位宣传九头鸟。除了平面出版物,还可以通过影视音像等民众喜闻乐见的手段,使九头鸟形象更立体化,更易于深入人心,从而改变长期以来民众对九头鸟的误解。2014年7月20日,由武汉杂技艺术有限责任公司与武汉楚艺激光、武汉楚艺汇公司联合打造国内首部大型音乐动漫杂技剧《凤舞楚天——九头鸟的传说》正式上演,也为“九头鸟”的宣传增添了亮色。
    3、将对九头鸟的宣传和对湖北人物的宣传结合在一起,更好彰显湖北人民的九头鸟精神。湖北地杰人灵,英雄辈出,这是湖北人文精神的宝贵遗产,值得大力弘扬。将其与九头鸟的坚韧勇敢精神结合在一起,会有益于增加湖北人文精神的影响力。
    4、将九头鸟精神提炼归纳颂扬,使其“敢为天下先”的特点广为传播,使得湖北人文精神形象得到更有效、更广泛传播。总之,九头鸟是荆楚文化的结晶,也是湖北人文精神的集大成,千百年来在湖北境内广为流传,深入人心,生动体现了湖北人民智慧、坚韧、勇敢和创新的独特品格。因此,将其作为湖北人文精神形象的一个方面来张扬宣传,可以促进湖北人文精神建设。
(三)九头鸟形象的物化(雕塑)
    将九头鸟形象物化,使其具可视性,从而可以增强亲民度。虽然九头鸟的传说悠久,但直到2003年左右才由武汉江夏藏龙岛经济开发区在九凤台上建起九首立凤,这应当是全国范围内、甚至世界范围内第一个九头鸟的具体形象。在2014年,“九头鸟”形象落户武汉的常青花园,雕塑以3只凤凰形成的三角形构成,高约两米,凤凰之间的虚空处形成了中国太极八卦图案,凤凰身体上以浮雕的传统纹样精细刻画,不锈钢材质增加其现代感。雕塑团队和“非遗”专家说,该雕塑加入凤凰元素,源于“九头鸟”与湖北的渊源。“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一说指湖北人像“九头鸟”有九个头那样聪明,还有一说指湖北人像“九头鸟”那样生命力强大。在物化九头鸟形象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
(四)对儿童的教化作用
    童谣具有促进儿童语言、思维的发展,帮助幼儿认识自然社会,开启心智,发展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启发儿童思考回味,简洁有趣,使幼儿于欢悦的游戏中受到启示和教育等作用。九头鸟的形象和传说被改编为童谣、儿歌,对于儿童起到了教化和启智作用。
    如《天上飞来九头鸟》 :
                           青翠的山峰江水浩渺
                           天地之间有一只凤凰鸟
                           它有九个头 美丽又灵巧
                           阳光照耀它 五彩的羽毛
                           哟嗬 哟嗬
                           它从我家门前飞过
                           从此忘不掉
                           哟哟喂 哟喂
                           它就是一只九头鸟
                           传说中只要见到它
                           吉祥和智慧 就会来到 哟喂
                           (伴唱)天上的九头鸟 地上的幸福鸟
                           (独)天上的九头鸟 地上的幸福鸟
                           (伴唱)天上的九头鸟 地上的幸福鸟
                           (独)天上的九头鸟 地上的幸福鸟
                            哟喂 哟喂 哟喂
(五)文化符号意义
    一般认为,文化形象是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反映出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意识形态等文化现状在社会公众心目众所产生的综合印象。它是这一特定文化环境中的人民的劳动成就结晶,也是他们的文化骄傲和精神家园,积淀着这一环境内人们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基于上述,湖北文化形象塑造中就应该注重凸显地域特色,多方挖掘历史资源,以创新精神指导,使其具有凝聚力,增加区域民众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作为一个荆楚文化积淀浓厚、地貌特征丰富多样的大省,湖北文化形象的理应具有地域性、多代性和多元性。地域性主要通过省内各地民众行为习惯、审美趣味、处事态度、为人原则等方面体现出来,比如孝感的孝文化、武昌的首义文化就是湖北地域性文化中的杰出代表,它们反映了湖北民风中既有忠孝礼义的传承,也有勇于革新探索的特色。多代性主要通过形象中的历史文化底蕴得以体现,例如武当道教文化就是通过武当的古老道观建筑、道众传承的修炼方式体现的;又如恩施跳丧文化则是通过民间艺人口授身教,世代相传。多元性则通过省内不同地域的不同文化形象体现,如荆州的城标金凤腾飞体现出荆楚古人对凤与火崇拜;而鄂西南土家族将白虎奉为图腾,则体现了深山中先民骁勇彪悍的勇士风采。而九头鸟这一长期在荆楚大地民众心目中活跃的形象兼有地域性(就在汉水两岸的“大荒”中发祥腾飞)、多代性(长期传承,并广泛见于民间文学和正统史书,)和多元性(性格多样且复杂)。
九头鸟形象在民众中有以下几个主要符号性意义:
    1、中国传统中凤凰的神性,寓意吉祥幸福。如前所叙,九头鸟就是九头凤,而凤在中国文化中富有神性,也象征吉祥喜庆,因此九头鸟是吉祥之鸟,神圣之鸟。
2、九头鸟因其“九首”,被视作不死之鸟,从而象征坚韧;又因九寓意“无穷”,而寓意大智大慧。坚韧而富于智慧,这正是荆楚大地先民顽强生存下来的原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九头鸟是湖北民众的自身品格的肯定。
3、一身九首的鸟特异造型,特质化鲜明,也是魅力非凡的形象。九头鸟以其特殊的形象折射出荆楚大地上人民的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和斗争意识,是“惟楚有才”的大胆艺术写意。
    4、最重要的是九头鸟是荆楚大地上的人们世世代代勤劳勇敢、求变生存的缩写,是人们在艰难黑暗中的精神支持,对光明未来的期许,也是困境中求生必需的顽强心理定势。所以它才经历千百年依然具有无限生命力,在江河湖泊、山峦平原上高高飞翔,受到湖北民众的喜爱,成为湖北人民心目中的一张文化名片。虽然近百年来,它被很多人有意无意地妖魔化,将其神性涂画成鬼怪,将其智慧贬低成为狡黠、好斗,并将这些负面意义强加在湖北人民身上。但是湖北人民对这些扭曲的阐释并不在意,他们依然心怀坦荡地保持对九头鸟精神的礼赞,高调张扬对九头鸟的热爱和被称作九头鸟的自豪。
    综上所述,将九头鸟纳入湖北文化形象塑造可获得区域内大多族群的认同,这样就有利于加强湖北的凝聚力,从而最大限度鼓励民众自觉参与湖北的经济建设,弘扬湖北人文精神,这样才能提升湖北形象。
参考文献:
[1]邱宜文.时空之钥——《山海经》的神秘数字探析[J]东南大学学报.第6卷第2期.
[2]陈建宪.湖北人与“九头鸟”的一段文化公案[J]民间文化,2000.
[3]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
[4]李玉洁.楚国史[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2.
[5]张士闪.艺术民俗学[M]泰安:泰山出版社,2000.
[6]胡亚丽.尊龙尚凤——楚人的信仰礼俗[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8]吴海广.楚文化中造型艺术的象征精神[J]《DESIGN》第135期.
[9]袁红.王英哲.从文化视角探讨九头鸟形象对湖北人形象塑造的价值[J]湖北社会科学,2013.
[10]胡晓蓓.“九头鸟”的形象流变及其文化内涵[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11]刘玉堂.九头鸟的来龙去脉及其与湖北人的瓜葛[J]今日中国论坛,2009.
[12]万伟.九头鸟内隐地域刻板印象[J]现代妇女(下旬),2014.
[13]裘伟廷.似是而非:“九头鸟”传奇[J]科学大观园,2014.
[14]]秦榆.中国文化性格[M].中国长安出版社, 2006.
[15]http://www.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Q&dbName=CJFQ2003&FileName=QGXS200306035&v=&uid=WEEvREcwSlJHSldTTGJhYlNlbHFKM1daSXVKcmhpUC9BWUxkWFJlTHdOU2RkSng0d3lJWFVmd3hZUmRvVDRTaUNCRT0=$9A4hF_Y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IQMovwHtwkF4VYPoHbKxJw!!
[16]http://www.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Q&dbName=CJFQ2013&FileName=FBSF201312061&v=&uid=WEEvREcwSlJHSldTTGJhYlJRZ1lWUkFXYVBsOEtNbXMwMFh2MGxIaVFKWXJ4WkFLN0ljSGk0RXQrWDF0dDc0dUpSaz0=$9A4hF_Y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IQMovwHtwkF4VYPoHbKxJw!!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