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问题咨询] 求教:我国民俗学学科的国际地位是怎样的?

民俗学从学科的开始就是“国际水平"的

这句话乍一看显得非常自负,可认真琢磨一下学术史我们就可以发现:歌谣运动受到德国民歌运动、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民俗学”、民间文学(神话、童话)的概念体系直接受到英国人类学和日本文学的影响,后期的语境研究和表演理论直接受到美国语言学的影响。可以说,民俗学始终在与国际接轨:立体研究与表演理论的可比较性;80-90年代,与不同国家(芬兰、日本、韩国)进行联合考察;21世纪,中国民俗学会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方面的顾问组织;中国不同高校组织与日本、美国、德国举行双边性质的学术论坛。

最后还有一个不知道是否值得“骄傲”的事情,就是欧洲民俗学基本上(可能芬兰还好)已经变成了“文化研究”或者“民族学”,主攻的对象都是民间文学,美国民俗学基本上也保持在文化研究/口头文学(folklore在美国基本上是民间文学了吧)之上。现在还能维持大规模民俗学的研究、民俗学的招生与教学(日本民俗学的招生,其实多数已经开始文化人类学、历史学方向了,真正以民俗学为招生的学校似乎不多了;美国只剩下印大,宾大已经不招生了)的,就只剩下亚洲了。日本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村落民俗志,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一定的文献基础。中国编著了“三套集成”,有批评的声音,但是国际上的影响力也不小,很多研究中国民俗学史的西方学者都注意到了它们。

问题是:假设我们的研究是国际水平的,那么存在的学科困境是否解决了?学术研究的理论贡献是否又是国际水平的?这种国际水平,是否只是民俗学所独有的,还是整个人文学科的生存境遇?

我想,每一位民俗学者可能都有自己的一个答案。
大王派我来巡山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