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讲座预告】“马曜讲座第六讲”及“马曜讲座第七讲”

【讲座预告】“马曜讲座第六讲”及“马曜讲座第七讲”

“马曜讲座第六讲”: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与民族工作
主讲人:中国社科院张继焦教授

“马曜讲座第七讲”:谱牒资料与人类学田野调查
主讲人:中山大学董建辉教授
时间:2014年4月29日(星期二)
地点:民族研究所一楼报告厅
此時,此地,此生。
kathy19890105@126.com

TOP

支持一下

TOP

张继焦教授简介

张继焦,男,1966年2月生于海口市,自称为“文化大革命的产物”。
在就读高中期间,1982年(16岁)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文章。1983年起在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学习人类学,1987年(21岁)进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最高学术和咨询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至今已有26年。1988年(22岁)发表第一篇学术译文,1990年发表第一篇学术论文,1995年出版第一部学术著作,1997年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博士学位(应用社会学专业工业社会学方向,导师李培林教授),2005年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族系都市人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
现在,张博士可以算是北京的新移民,其实也是移民的后代。他的老家在海南,他的始祖张有文先生,福建莆田人,南宋开僖年间(1205—1207年)到海南任琼山知县,带着老父、夫人和胞弟一起上任。张氏宗族祖上最出名的是张岳崧先生,于嘉庆14年(1809年)考得“探花”,曾官至布政使、巡抚。他的祖父张泰兴先生于1927年从海南逃到马来西亚,在异国生活了25年之后,于1952年带着他的父亲张运华先生从马来西亚又回到了海南。现在,他在马来西亚还有一大帮的亲戚。



海外(国际)学术简历

曾访问过的国家和地区有30个:美国、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泰国、缅甸、圣马力诺、梵帝冈、伊朗、马来西亚、新加坡、南非、荷兰、瑞典、丹麦、捷克、比利时、卢森堡、土耳其、香港、澳门、西班牙、葡萄牙、斯洛文尼亚、匈牙利、奥地利等。

2005年,获得亚洲学者基金会(ASF)资助,到马来西亚的南方大学学院和马来亚大学做了9个月的访问学者,从事海外民族志调研。

2007年,获得加拿大政府的“加拿大专项研究奖金”资助,到加拿大做了5周的海外民族志调研。

2009年,获得德国GTZ研究基金资助,从事一个短期课题研究。

2009-2011年,获得中欧社会科学合作(Co-reach)研究基金资助,与德国、荷兰、法国、英国等四个欧洲国家的学者一起,开展了一个为期2年的合作研究项目。

2010-2011年,获得日本科学研究费资助,与日本学者一起从事为期1年的“上海世博会的经营人类学研究”项目。

2011-2012年,获得福特基金会海外研究项目资助,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做了一年的访问学者,从事多元文化政策研究和海外华人民族志调研。

2012-2014年,获得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的两年研究项目资助,作为国际专家参加有关的研究课题。

2013-2014年,获得加拿大的怀尔逊大学的一年半的邀请,作为国际专家参加有关的研究课题。

2013-2015年,获得马来西亚的国立马来亚大学的两年研究项目资助,作为国际专家参加有关的研究课题。

到目前为止,已在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印度、泰国、马来西亚、中国等8个国家,用英文、日文、法文等三种外文,发表了4本论著和10多篇论文。
研究方向
主要有三个研究方向:企业人类学、都市人类学、生态环境研究。
研究成果
1、企业人类学

在企业研究方面,曾主编价值链管理系列丛书(2001-2003),已正式出版了10多部专著和译著:《价值链管理:优化业务流程、提升企业综合竞争能力》、《控制链管理:防范客户和应收账款风险》、《市场化中的非正式制度》、《数字化管理:应对挑战,掌控未来》(合著)、《分销链管理:分销渠道的设计、控制和管理创新》(合著)、《成功的品牌管理》(合著)、《东南亚50位华人领袖、华商和经理人访谈录》(合著)、《“老字号”蓝皮书——中国“老字号”企业发展报告No.1(2011)》(主编)、《管理实践手册----第三世界民间组织的管理与融资》(合译)、《战略营销:计划与控制》(合译)、“Enterprise Anthropology:Applied Research and Case Study” (与Voon Phin Keong联合主编)等;已发表企业管理相关论文和文章50多篇。

1995年以来,市场营销和管理咨询服务经历:曾为摩托罗拉、惠普、微软、通用电气、飞利浦、海德堡、爱普生、美国乐泰、中国移动通信、用友集团、实达集团、上海三菱电梯、长城润滑油、南孚电池等20多家国内外知名公司,提供了市场营销和管理咨询服务。

2001年,开始参与企业管理培训活动:2001年起,因个人专著《价值链管理》的正式出版发行,开始参加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和中美合作国际MBA项目、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国家经贸委培训中心等组织的一些与企业管理有关的公共培训;2002年起,因陆续出版了《数字化管理》、《分销链管理》、《控制链管理》、《成功的品牌管理》等著作,曾在一些国内外知名企业(如中国电信集团、用友软件、华晨汽车、东阿阿胶股份公司、中航油、石家庄制药、双安商场、Epson、GM等)中,为其管理人员进行内部培训。

2、都市人类学

自1989年以来,一直以都市人类学为研究方向。

1992年起,发表多篇关于都市人类学的理论、方法及发展趋势的论文。

从1995年起,尤其侧重于城市流动人口专题的调查和研究。曾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科研基金课题《外出打工者及其对所属家乡的影响——以贵州省为例》(1995-1997年)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重点课题《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在城市中的“适应”问题》(2001-2002年),并参与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础研究课题《少数民族人口流迁与城市民族关系研究》(1999-2000年)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重点课题《少数民族地区就业模式的转型》(2000-2001年)。

2004年,正式出版第一本关于城市流动少数民族的专著:《城市的适应——迁移者的就业和创业》(商务印书馆)。

2005年,获得亚洲研究基金会资助,到马来西亚9个月,独立完成了一个海外研究项目——《马来西亚城市移民的适应——华人与马来人的比较研究》。

2006年,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研究中心资助,完成了《亚洲的城市移民——中国、韩国和马来西亚三国的比较》。

2009年,完成了《中国四个城市的移民调查:深圳、青岛、呼和浩特、昆明》(与沈林合著)。

2011年,正式出版“Labor Migration and Social Mobility in Asia and Pacific Region”(与Ellen R. Judd联合主编)。

3、生态与环境研究

在生态与环境研究,曾涉及生态移民、自然环境、水资源、气候变化、能源、生活垃圾、企业社会责任等多个领域。曾主持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1个委托项目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资助的2个研究课题,参与过日本综合地球环境学研究所、意大利环境与国土部、美国福特基金会、中国国家环保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研究中心和青年人文社会科学中心、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云南省水富县人民政府、中国企业公民委员会等国内外机构资助的12个环保研究项目。

曾用中、英、日等三种文字公开发表了9篇科学论文:(1)“土著民族的命根子——生态环境”,四川《民族》1992年第7期。(2)“人口と経済の角度からの黒河中•下流の生態環境悪化問題の分析——張掖と酒泉:水資源及びその利用”,『オアッス地域研究会報』2003年第3卷第1号。(3)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Yangtze River Source Region in Tibetan Plateau. in Himalayan and Central Asian Studies,Vol.9,No.4, October-December 2005, pp.47-62。(4)气候变化对长江源地区的影响——社会调查报告,世界自然基金会编《长江源气候变化及其生态水文影响》第五章(第62-72页),气象出版社,2008年。(5)“能源问题的非经济学视角——以汽油涨价对出租车司机的影响为例”,收于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编《国情调研:2006》第301- 404页,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6)“黑河流域的水资源、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收于王静爱、小长谷有纪、色音主编的《地理环境与民俗文化遗产》第36-50页,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7)“生态移民项目:对利益相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分析——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收于王静爱、小长谷有纪、色音主编的《地理环境与民俗文化遗产》第430-443页,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8)“The Source Reg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Local Tibentans’ Perception on Climate Change and Its Impact ---- An Anthropological and Sociological Survey”, 收于彭德、杜发春主编《西部开发及其社会经济变迁:中加比较研究》第173-184页,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9)“‘Cities Besieged by Garbage’and Counter-measures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Western Cities: A Case Study of Solid Waste Classification in Kunming”, in Sujiian Guo, Joel J. Kassiola and Zhang Jijiao (ed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olicy and Experience in the U.S. and China's Western Regions, Chapter 9, Rowman & Littlefield-Lexington, 2010.

最近几年,正式出版了3本有关环境保护的论著:(1)《生态移民的环境社会学研究》(与色音主编),民族出版社,2009年。(2)《水资源与生态环境——黑河流域水资源状况的社会学调查》(与色音、杜发春合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3)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olicy and Experience in the U.S. and China's Western Regions (与Sujiian Guo, Joel J. Kassiola共同主编), 美国Rowman & Littlefield-Lexington出版社, 2010.

4、其他领域和研究成果

彼特 J.M. 纳斯和张继焦主编:《当今国际人类学》,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

Peter Nas and Zhang Jijiao (eds). Anthropology Now: Essays by the Scientific Commissions of the International Union of Anthropological and Ethnological Sciences (IUAES) and Hist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Union of Anthropological and Ethnological Sciences (IUAES). Beij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Publishing House, China, 2009.

黄忠彩、张继焦主编:《世界的盛会 丰硕的成果——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最新学术成果概述》,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年。
项目课题研究
企业人类学——侧重于“老字号”企业的研究。

都市人类学——侧重于亚太地区的城市流动人口(移民)、城市民族政策和政府管理的研究。

生态与环境研究——侧重于城市小区的生活垃圾分类、西部地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等的研究。
此時,此地,此生。
kathy19890105@126.com

TOP

董建辉教授简介

姓 名: 董建辉
  职 称: 教授
  性 别: 男
  出生日期:1966年1月23日
  个人简历:
  ·厦门大学哲学系
  ·南京大学哲学硕士
  ·厦门大学历史学博士
  ·1994-1995年在菲律宾雅典耀大学进修文化人类学。
  先后承担 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文化人类学》、《政治人类学》、《文化人类学名著选读》、《畲族历史与文化》等课程
  主要从事 政治人类学、东南民族史和东南汉人社区等研究。
  主 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畲族源流史研究”和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农村乡约文化的扬弃问题研究”课题的研
  究工作,在《民族研究》、《国外社会科学》、《新华文摘》、《厦门大学学报》等国内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
  专著有《政治人类学》(1999)、《明清乡约:理论演进与实践发展》(2008)。其中《政治人类学》获福建省第四届社
  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 华东地区大学出版社第五届优秀教材学术专著二等奖。
  合著有
  ·《从“结构”走向“解构”》(1994)
  ·《身国共治—政治与中华传统文化》(2003)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2005)
2 二、 科研成果一览
  ·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主义神话理论”,《厦门大学学报》,1992年第1期。
  ·“萨特《存在与虚无》”,蒋广学、赵宪章主编《二十世纪文史哲名著精义》,江苏文艺出版社,1992年。 ·“波普尔《科学发现的逻辑》”,蒋广学、赵宪章主编《二十世纪文史哲名著精义》,江苏文艺出版社,1992年。
  ·“行动论---西方政治人类学研究的新方向”,《社科信息》,1992年第2期。
  · “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人类学”,载王善钧主编《从“结构”走向“解构”》,第一章,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年。
  · “政治人类学研究及其在我国所面临的课题”,
  陈国强、林加煌主编《中国人类学的发展》,生活·读书·新知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
  · “‘咸水腔’探源”,《华侨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
  ·“畲姓的再研究”,《台湾源流》,1997年冬季刊。
  ·“长汀客家蛇崇拜与蛋民的关系”,《福建民族》,1997年第4期。
  ·“畲姓变化考析”,《民族研究》,1998年第2期。
  ·“清代高山族的‘野番’辨析”,《福建民族》,1998年第4期。
  ·“高山族蛇崇拜习俗”,《福建民族》,1998年第4期。
  ·“澳门地名考述”,1999年9月10日《光明日报》理论版。《新华文摘》第12期全文转载。
  ·“畲族赋役史初探”,《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9年第3期。
  ·“高山族‘贌社’考”,《福建民族》,1999年第1期。
  ·《政治人类学》,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年。
  2000年获福建省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1年获华东地区大学出版社第五届优秀教材学术专著二等奖。
  ·“赣南悬棺葬及其族属”,《南方文物》,2000年第1期。
  ·“西方政治人类学研究概观”,《国外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
  ·“畲族赋役史考辨”,《民族研究》,2000年第2期。
  ·“政治人类学研究的几个问题探析”,《民族研究》,2000年第3期。
  ·“政治人类学研究及其理论的发展”,《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
  · “武夷山西南隅‘木客’越人悬棺葬管窥”,蒋炳钊等主编《龙虎山崖葬与百越民族文化》,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
  ·“林惠祥与厦门大学人类学”,汪毅夫、郭志超主编《纪念林惠祥文集》,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年。
  ·“农村社区礼法兼治的历史思考”,《华侨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结构主义的产生与社会人类学”,陈支平主编《林惠祥教授诞辰100周年纪念论文集》,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年。
  ·“西方政治人类学60年的演进”,《国外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
  ·“服饰文化与中国传统政治”,邓晓华、林美治主编《中国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华星出版社,2002 年。
  ·“传统农村社区社会治理的历史思考”,《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2年第4期。
  ·“20世纪后期国外政治人类学研究的趋向”,《国外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政治礼仪”,载詹石窗主编《身国共治—政治与中华传统文化》,第六章,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年。
  ·“国外政治人类学研究新趋向”,《国外社会科学前沿·2003》,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
  ·“从祠堂的构建与分布看宗族内部结构—流坑社区的个案分析”,
  石奕龙、郭志超主编《文化理论与族群研究》,黄山书社,2004年。
  ·“女性主义与权力-政治人类学视野下的西方女性主义研究述评”,《国外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
  ·“走进畲村―八井畲村调查札记”,《寻根》,2004年第6期。
  ·“礼治与传统农村社会秩序”,《厦门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西方应用人类学百年发展回顾”,《国外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
  ·“福建土楼之王――华安二宜楼”,《寻根》,2005年第4期。
  · 从谱牒资料看乡土社会中民间法与国家法的并济”,载揣振宇、杨荆楚主编《汉文化、多元文化与西部大开发》,
  民族出版社,2005年。
  ·“祠堂的类分功能――以流坑董姓宗族村为例”,载庄孔韶主编《林耀华先生纪念文集》,民族出版社,2005年。
  ·“畲、客‘郎名’探微”,《客家》,2005年第5期。
  ·“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吗?”,《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族群意识的淡化与凸现――武平中山镇军客互动的历史人类学考察”,
  载陈支平主编《华南客家族群追寻与文化印象》,黄山书社,2005年。
  ·“畲、客‘郎名’源自中原汉族”,载陈支平主编《华南客家族群追寻与文化印象》,黄山书社,2005年。
  ·“‘乡约’不等于‘乡规民约’”,《厦门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畲族习惯法及其历史变迁――以福建罗源八井村为例”,载谢晖、陈金钊主编《民间法》(第五卷),
  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
  ·“畲、客‘郎名’探源――兼与李默先生商榷”,《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习惯法与畲村内部秩序的维持――以福建罗源县八井村为例”,载《畲族文化研究论丛》,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7年。
  ·“畲族宗族文化的现代变迁――以罗源八井村为例”,载《畲族文化研究》,民族出版社,2007年。
  ·“福建省罗源县八井畲村民居建筑的历史变迁”,载《畲族文化研究》,民族出版社,2007年。
  ·“畲、客‘郎名’探微”,载《客家文化研究》,海峡文艺出版社,2007年。
  ·“族群认同与民族身份的确认――以金竹畲族乡的成立为例”,载《百越研究》(第一辑),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年。
  ·“西方法律人类学的产生、发展及演变”,《国外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
  ·“工具主义考量与民族身份的界定――一个畲族乡的成立所引发的理论思考”,《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人类学视野下的民间法研究述评”,《广西民族研究》,2008年第2期。
  ·“惠安陈埭头村的民间信仰”,载《论闽南文化》,鹭江出版社,2008年。
  ·《明清乡约:理论演进与实践发展》,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
此時,此地,此生。
kathy19890105@126.com

TOP

对第一个讲座很有兴趣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