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中国谜语大会》: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中国谜语大会》: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4年03月17日 19:38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高艳鸽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在2月11日至13日直播《中国谜语大会》时,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李挺正在索契主持冬奥会的宣传报道,当地能看到这个节目,在和观众的互动环节,他也当了一把观众拿着手机扫描二维码,却没成功。他以为是自己操作的问题,又让几个体育频道的年轻人帮着扫,也没成功,才意识到可能是节目太火了,互动量很大。在日前由中央电视台主办的《中国谜语大会》研讨会上,李挺回忆了这一经历。事实上,《中国谜语大会》最终创造的关注度超出了他们的想象。元宵节期间的直播和之后的重播,共吸引了2 . 8亿多电视观众收看, 3场直播共有206万人同步参与实时猜谜。

  创新:契合时代精神

  除了“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这样的传统谜语, 《中国谜语大会》中出现了很多契合时代精神的新谜语。比如,“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打一网络交流平台,答案是“新浪微博” ;“男人站中间、妇孺站两边” ,打一网络用语,答案是“女汉子” 。李挺介绍,节目中绝大多数的谜语都是新征集的,节目播出前,征集活动曾在网络上持续了两个月,网民们用自己的智慧贡献了大量谜语,总数共计2万多条。

  “传统文化只有与时代精神结合才是有生命力的。 ”李挺感慨,“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是有根的,传统文化就是中国文化的根,今天的发展也是过去的延续。必须得和时代精神结合、与时代的发展结合才能使文化继续发展。 ”

  在新媒体时代,央视尝试用多屏互动方式让观众参与进来。在节目直播过程中,电视观众通过下载央视客户端,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或发送短信,可以跟选手同步猜谜,观众还可以跟随主持人发布的口令,通过客户端摇一摇手机赢取节目奖品。

  这些互动的形式极大地调动了观众的参与热情。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副总监阚兆江介绍,摇一摇活动中最多时有8万用户在同一秒摇动了手机。“几万人秒杀的盛况,业界只有在淘宝双十一购物节限时抢购和春运12306网站抢火车票的时候才能出现。这种火爆程度确实超出了我们的设计构想。 ”他说。在他看来, 《中国谜语大会》用直播互动方式真正把电视、手机、平板电脑同时集中在客厅,让家庭成员共同收看和参与,全家齐心合力猜谜,改变了家庭娱乐方式,让亲情回归客厅。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分析, 《中国谜语大会》这个节目本身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它跟历史、生活、生活常识、逻辑训练、想象力训练、思维训练有很深的关系。这种开放性使得它成为一个话题性的节目,吸引了很多人来参与。包括之前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都是具有了公众参与的可能性。 ”他还肯定了节目策划的巧妙,“猜谜的过程情节性比较弱,在气氛的营造上,几位专家在第二空间的解读和提示加快了节目节奏,既是现场的张力,也是对观众的引导,填补了信息量空缺可能带来的观众流失” 。

  策划:加强游戏性

  《中国谜语大会》在央视一套黄金档连续三天直播,阚兆江表示,这在央视的历史上是没有过的,所以当初压力巨大,最大的挑战来自于“直播” 。在央视做了20多年的电视制作,他深深体会到直播和录播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这也是在节目推进过程中多次在全体会议、协调会和彩排过程中一再强调的核心词,因为直播会带来一系列的不确定” 。

  比如内容的不确定。有些谜语有多个解,即答案不是唯一的。节目中有一个谜语,“看上去水少,实际上水多” ,标准答案给出的是“泛” ,但网友提供了另外一个答案“渺” 。阚兆江说:“有的解是我们想不到的。这种问题一旦出现在节目当中,对直播的风险是巨大的。一旦评委判错,对一台节目声誉的影响就是颠覆性的。如果是录播,这就不会成为问题。 ”此外,直播还要考虑对时长的控制,还可能出现一些技术性差错。

  节目怎么才能有好的收视效果,点要打在哪儿?这是策划之初,包括总导演刘帆在内的导演组着重思考的。“既然是《中国谜语大会》 ,我们就回归谜语的本源,谜语本身就是游戏,在节目策划阶段我们就想加强它的游戏性。 ”刘帆说,“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下,怎么游戏是很麻烦的事。如果是包裹着华丽外衣的文化低俗游戏,就不会受到认可,相反,一个‘高大上’的游戏,大家同样拒绝它。选择一个什么样的精准打击点,我在文化游戏这个方面思考了很长时间。 ”

  为了让更多的观众对这个游戏感兴趣,刘帆考虑对谜语和观众进行精确分类:什么样的人玩什么样的谜语,什么样的谜语能引发其情感共鸣,什么样的谜语会让某类观众有成就感。所以最终节目中有“墨斗”这样的老人熟悉的东西,有“亲”“女汉子”这样的网络词汇,还有文化人猜的谜语。节目组还找了很多名人来出题。刘帆说:“明星给观众出题,创造了一个挑战和应战的关系,他们都有自己的拥趸,对收视也有巨大的拉动。比如这次我们请了快男华晨宇,他的粉丝会持续关注3天的直播节目。 ”

  影响:训练中国人的逆向思维

  “小谜语关联大世界。 ”中国艺术报社社长向云驹说,“谜语的文化源头是人类的启蒙精神和解读欲望。在后神话时代,无论是西方的斯芬克斯之谜的解谜传说,还是中国的甲骨占卜、屈原的《天问》 ,设问和解读都关乎人类生命、生存、生活,是天地间头等大事,并且开启了人类智力、知识、哲学、宗教、文化的新纪元和多元路径。 ”

  对于谜语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向云驹表示,谜语的别解思维长期以来训练了中国人的逆向思维,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人的文化发展和构成,深藏着中国独特的审美理念和精神传统,从深远处通向汉字文化的底层和深处,从高处抵达古代的《易经》和《诗经》 ,是维系和巩固汉字文明的最为给力、最为普及的文化手段。他认为, 《中国谜语大会》把中国传统文化中一向被认为小众的、俗世的、自娱自乐的文化形式推向了现代传媒的平台,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电视文化景观,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的生动范例。

  《中国谜语大会》播出以后,中华灯谜协会副会长姜文清特别注重收集观众的反应。他发现,中小学教师的反应很快。他们试图在语文教学中贯穿灯谜的元素,在讲新课文之前,将课题和课文的作者编成谜语,让学生们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在过去,他们只能偷偷摸摸这么做。他们有两怕。一是怕校长知道了说老师不务正业,应试教育怎么能教孩子学谜语。二是怕家长知道了说老师误人子弟。 ”姜文清说,“ 《中国谜语大会》播出后,他们明显感觉到教学氛围发生了变化,有校长直接找老师商量如何利用谜语对教学起促进作用,还有的学校打算把谜语引入课堂教学……这些都说明《中国谜语大会》对谜语文化的传承产生了积极作用。 ”

TOP

让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是一件大好事!!

TOP

这个节目挺好的,支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