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中国经验】民俗学与中国当代日常生活秩序的重建(纲要)

日常:反常?正常?照常?

与高老师的那个题目相关,萧老师同样涉及到了日常如何成为不正常这一过程。当然,正如户晓辉老师所质疑的“理所当然”,在被不正常的国家异化为不正常之前,日常生活也许早就不那么正常。帝国也有其“系统”,只是没有社会主义国家这么具有革命性。
萧老师所言的“重建日常生活秩序”,于我而言,不是重建日常生活——日常生活没有一个清晰的“正常点”,而是使国家正常化——民族国家的基本正常有参照物。也就是高老师说的,国家会从革命者成为了服务者。
学者们要努力推动重建,只不过民众会“照常”生活,无论这种“常”是日常还是正常,因为只有他们才是日常生活的真正实践者。但真正的目标,我觉得,还是“交往行为”的正常化。毕竟,学者无法规定,什么正常,什么不正常。

TOP

回复 6# 的帖子

萧老师所言“我理解的秩序是社会资源、关系、结构的合理配置,日常生活秩序,是指在稳定的时空框架下,民众按照习惯性的生活传统,合理地配置自己的生活资源,和谐地处理人际关系,完善相应的社会结构。有秩序的日常生活是一个内心相对平静,外部生活环境相对稳定,欲望与诉求能够合理表达,生活目标固定,凡事皆有预期的生活。我所说的重建是针对民间缺乏完整的生活传统而言,而这是一个健康社会所应有的。”我也都认同。
我也不是一个能够讨论哲学的人,但是希望学者的理想能够更加清晰,尤其是关键性的学术概念。比如萧老师所言“习惯性的生活传统”,什么时段的习惯性?按甘阳《通三统》的说法,社会主义也成为某一种传统了。另外资本主义的节奏已经影响(如果不是统治)日常生活了,怎么处理这一部分?
如有不对,各位老师继续指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