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中国经验】民俗生活:如何从革命对象到服务对象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如何理解民俗的重大变迁?

我理解的是高老师的叙事对象应该是整体的民俗吧。但有的民俗及其价值观在革命的过程中被毁掉了,或者新的民俗及其价值观成为了民俗的主流,比如乡村民居,现在基本上都是西式小楼。如果我们去田野调查,在“本土人观点”中,村民们都说楼房好,而鄙弃平房。我们是将其理解为革命的后果,还是理解为民俗自己的革命?

TOP

类似于这种违背当代价值观的民俗呢?

日本250头海豚被赶入“屠杀海湾”回应:传统习俗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18日报道,美国生态保护主义者警告称,在日本和歌山县太地町,日本渔民残忍屠杀宽吻海豚。对此,美国驻日本大使卡罗琳·肯尼迪也在社交网站推特上称“对这一不人道的行为表示严重关切”。

太地町每年都会上演一出血腥的“杀海豚节”,日本渔民开着摩托艇将数千头海豚类哺乳动物驱赶到三面封闭的小港湾内,然后用鱼叉猎杀海豚,少数会送给当地海洋馆“放生”。在全球生态保护主义者看来是赤裸裸的这场杀戮,却是当地居民的习俗。

生态保护组织——海洋守护者协会警告称,截至18日晚,已经有250头海豚被赶入“屠杀海湾”。它们将面临残酷的挑选过程,极少数的会被挑选到海洋馆,一些将被屠杀,还有一些则会被放回大海,自生自灭。

海洋守护者协会拍摄了现场视频,并上传至推特,随即引发人们的高度关注。包括去年就任的美国驻日本大使肯尼迪在内的数千人在推特中表达了对日本这一“习俗”的愤怒和厌恶。肯尼迪在推特谴责说:“美国政府反对驱逐捕猎的渔业行为。”

许多名人也加入到谴责的队伍中来。前枪炮与玫瑰乐队鼓手马特·所罗姆也在推特中表达了对肯尼迪的支持。他说自己曾亲自去过太地町。他还曾对肯尼迪说:“如果你能够施加压力,让日本太地町停止野蛮的屠杀行为,你将成为世界英雄。”美国老牌影星柯尔斯蒂·艾利也在推特上留言称:“数百头海豚在日本等待被屠杀,停止这一恐怖行为!”

面对西方的谴责,日本太地町官员尚未做出回应,但此前他们一直声称这是一项可以追溯到数个世纪之前的传统习俗。2009年,美国人拍摄的纪录片《海豚湾》将捕杀海豚的血腥场面展现在世人面前,此片还获得了奥斯卡奖。

(原标题:日本250头海豚被赶入“屠杀海湾”回应:传统习俗)

TOP

正常与不正常

我无法参与到民俗的理论讨论中去,但是提供可能的案例。早些年,国家禁止春节或其他节日燃放爆竹烟花。民间哗然。有学者也反对禁止。这几年,雾霾渐增,国家改为“提倡”移风易俗。不过,现在一些民众自己愿意放弃这个“民俗”,自动放弃了这一民俗的权利。我想,学者们并不会哀叹这一现象:过节不放爆竹,一点年味都没有。

这涉及到高老师说的“正常社会”。说到正常,我们也许不是说社会的现状和民俗在变迁中的某个状态的性质,而是说一个社会现象被决定的“过程”。如果这个过程是协商的,不靠强权或资源的压制,那就可以定义为正常。

正常的不是秩序的后果,再正常的社会也会有人犯罪。正常的,也许只是我们有权利参与对秩序的讨论?

TOP

回复 15# 的帖子

谢谢户老师,学到了很多东西。

TOP

回复 17# 的帖子

高老师的第二点我不是很同意。革命之民在很多时候就是民俗之民。如乡村里面砸庙宇神像的并不是外来干部,就是本土本村的生活之民。或者是民俗之民在革命的教育、或裹挟或压迫、或赋权下成为了革命之民,不仅革自己的民俗,也革除其他人的民俗生活。

刚刚春宇在私下说到:人的认识都是有阶段性的,当年砸庙的人现在又在修庙,无论砸庙还是修庙,他们都是真诚的。

所以包括学者们如何看待民俗也有一个发展阶段,从当年的不出声(被打倒),到不赞同官方,再到现在的重建和推动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我感觉隐含在高老师的关怀里的,“正常"的参照物应该是西方,是否能够找到中国历史中民俗的正常状态?

TOP

学术与意识形态

开玩笑哈,其实高老师自己就比较后现代,早有预感,写过一篇文章叫做“在日常生活中遭遇后现代”。他也说过,作为一个民俗学博士,他却培养了一群人类学博士。现在这群人类学的,半懂不懂地讨论民俗,结果把民俗学家搞晕了。哈哈
如果把国家和社会生活的两分,用民俗连接起来,并且以民俗的正常化(何为正常尚缺乏统一认识)作为判断的依据,实际上是回到了哈贝马斯系统与生活世界的两分,至少是一种类似。
正常社会的提出,如何获得意识形态的同意,又是个问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