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妖怪学:民俗研究的最前线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妖怪学:民俗研究的最前线



  关于这一年的阅读,我想谈谈“妖怪”。

  妖怪是如何产生的?飘荡在原野的幽灵、飞奔于想象世界的怪兽、在黑暗的世界里留下轻声叹息的暧昧物体,它们究竟来自何处?学术界最新的研究观点认为,妖怪是人类对于未知的一种想象。它是一个民族民间创造力、想象力的特殊结晶,是创造未来重要的文化财富。

  倒退30年,谁能够想象这样的事实,在日本列岛80%以上进入都市化的今天,源于非工业社会的妖怪文化居然持续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产生于古老 时代的狐妖鬼影,会作为日本文化软实力中最具有进攻和扩张力量的一部分,在欧洲、北美、非洲以至中国纷纷登陆。今天在英语圈,和传统的monster不 同,yokai(ようかい)和bakemono(ばけもの)作为特定名词正在渐渐定型化。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两个词的原型是“妖怪”“怪物”,它们本源自 古老的中国。一如日本人饮茶学自中国,但英语世界里“茶道”却永远打着Made In Japan的烙印。

  早在120多年前,日本的井上圆了博士就站在破除迷信的立场开始对妖怪的研究。它是今天公认的日本妖怪学奠基人。1926年井上的《妖怪学讲 义》总论部分在中国出版,翻译者是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可惜我们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后继乏人。上世纪80年代,日本学术界开始正面接受妖怪文化,从正面对妖怪 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宫田登的《妖怪民俗学》、小松和彦的《凭灵信仰伦》是那一时代的代表性著作。当时的学者们更多地关注点是“异界”“异类”“异形”,以 及其背后展示出的人和自然的接点。他们的研究很快就被社会上一拨又一拨“妖怪文化热”所裹挟。借助漫画、动画的表现形式,50年代末开始,水木茂《鬼鬼鬼 太郎》一路大受欢迎,从那时起日本社会已经逐渐出现“群妖乱舞”的现象。进入多媒体特别是网络时代,图像和声音的处理与传播技术都进步到新水平,整个世界 文化发展都对人类想象力、空想能力提出新要求。作为文化资源的妖怪文化一跃而为世人所瞩目。

  在日本民俗学家眼里,妖怪文化是真正民众文化的一部分。2013年11月24日,在日本京都召开的《怪异、妖怪文化的传统与创造——源自“内” 与“外”视角的考察》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今天日本妖怪研究的领军人物、日本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的小松和彦教授重点强调这一点。小松和彦指出,没有哪 一个外形奇特的妖怪,是由帝王或朝廷下命令才创造出来的。相反是成千上万的普通人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在过去的生活经验中创造了妖怪文化。而妖怪文化正是 观察一个民族民间创造力、想象力的重要视角。

  先后出版于2009年和2010年的《妖怪文化研究的最前线》《妖怪文化的传统和创造》,是日本学术界对于此前二十余年妖怪研究的总结性成果。 而2013年11月最新召开的京都会议,标志着日本学者的研究前线依旧在向前延伸。2013年,日本最大的妖怪文化数据库早已经完成并提供免费公开检索, 更多学者正把研究方向从依托传统转向创造未来,一批留学日本接受妖怪研究专门培养的专业学者已经完成学业分布到美国、英国、法国,分布到世界许多国家。然 而在一个曾经诞生过《山海经》、孙悟空和《聊斋志异》的国度,很少有人意识到一种危机的到来——是否真的有这么一天,“妖怪”的英文读法会定型为 “yakai”而不是“yaoguai”。在继承民族民间创造力、想象力的妖怪文化领域,我们是否又会输掉一场甲午战争?(原载《光明日报》2013年12月29日)


附件:

TOP

回复归大人和小穆——关于前线、国界与甲午
在妖怪研究领域,呼吁与这个世界发达的国家一较短长,是这篇千字文的宗旨。报纸给的版面小,可能话说得不透。说来前线、国界与甲午,都是打比方而已。使用甲午是因为马上就是甲午年。还因为甲午那场仗,我们老底很厚,但就是固步自封,不肯打开门学习,不求进步,结果花了好多年才喘过气来。我们的妖怪文化,古有《山海经》,后有六朝志怪、唐宋人写怪、元明清更有《西游》《封神》《聊斋》。今天乡下还有大量没有搜集起来的鬼怪故事。我们老底很厚,但打开思路好好看看世界,系统化研究一下这个领域,要比有一天孩子们看的都是人家的书强不是。至于研究是否有国界的烙印,这个我看法还是有的。你大概没经历过让一个外国专家说“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这种事。我这身边还有两个例子。唐令研究,去问问专家们他们从入门到前沿,都必须看哪些人的书?一代盛唐的法令,我们永远只能在现在的人家做的基础上略作延伸。那是中国的盛唐啊。再说铜镜研究,去看看从前汉到三国,把所有的镜铭整合归类释读做出来的不是我们。我们今后在这个领域,也只能沿着这个基础走。这可是中国的汉镜啊。我希望我们现在开始把妖怪研究当个事情做,因为一旦有一天人家把根本的基础工作都完成到我们前边,那也是一件让我们这一代民俗学者没脸面的事情。当然,如果站到世界主义立场,话可以说成谁做都是人类文明。这就和说甲午的军费花到圆明园是对的,因为留下这个园子如今每天都收入好多钱一样,是一种看法,但我不赞同也不辩论。

TOP

回复silver——说句“妖怪学”不容易
我发了两篇文字呼吁妖怪学,一篇题为《呼唤中国的“妖怪学”》,发表时改成了”被遗忘的荒野”,一篇题为《妖怪学:民俗研究的最前线》,发表时改成了《中国妖怪行不、7行?》,编辑都是好意,要让文章顺利面世,并且都面对压力,“妖怪”怎么就成了“学”?百度一下就发现这“非常识”了。
日本其实也是一样。6、70年代时提出“妖怪学”也不被认同,所以他们申请科研的题目都是“异界”“怪异文化”。小松和彦到NHK做电视讲座,“妖怪学”硬被审查成“日本人的异界观”。几十年做下来,到2013年终于可以开成直接标题为“妖怪学”的500人的学术报告大会。路都是一步步走出来的。
关于《涅茨波帕》,还真是第一次看这篇论文。说来少数民族的相关文化,更是妖怪学丰富的家底。究竟怎么做?怎么研究?正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希望今后多鼓励多捧场啊。

TOP

引用:
原帖由 黄景春 于 2014-1-8 09:24 发表
确实啊,中国的妖怪,又有精怪、鬼怪、怪物、妖魔等不同称呼。研究者众,但专门清理这些概念的理论研究很少,刘仲宇教授《中国精怪文化》是一本,但跟进者寡。我曾说“妖怪研究仍是一篇有待开垦的处女地”,也是从理 ...
谢谢景春兄的赞同。社会发展后,人们对于古老文化传统与人类丰富的想象力的认同会大不一样。来日方长,我们会一点点做起来。

TOP

说过不争论,因为只是每个人看法不同。一如自家的花园,就该辛苦点自己好好整理个花团锦簇。
但换个角度你说,花事来时,漫山遍野,何必分谁家的花,我也不反对。
引用:
原帖由 归有光 于 2014-1-9 13:24 发表
“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外国”,我并不觉得这是一件多么丢脸的事,正如“科学家有国籍,但科学无国界”,如果别人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在某方面做出很好的研究成果,我们何妨站在他们的肩膀上继续向前迈进呢?有的地方 ...

TOP

这是我关心的地方。
大的方向说,我们到了一个文化即将繁荣的年代了。
有一种直觉,就是现在的年轻人,感受世界的广度和深度都和我们这辈人大不相同。他们生活的压力很大,但创造的机会也非常大。因为这个时代他们的资源非常多。我们只是垫脚石,将来真正把好东西创造出来的,还是他们80-00这几代人。
我们的文化不是也该有个振兴的时代么?
引用:
原帖由 归有光 于 2014-1-9 13:30 发表
另,我觉得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是两个问题,没必要总把文化抬高到民族主义。韩国人对文化还特别自信呢,全世界都是韩国的,但最终只不过招来嘲笑罢了。学者的任务是引导,或者说辅助民众文化自觉,发现自己文化的价值 ...

TOP

一个人在这边,看日升日落,看云卷云飞。
新年快乐!
引用:
原帖由 施爱东 于 2014-1-10 09:03 发表
晓峰这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哪!
新年快乐!

TOP

引用:
原帖由 长袜子云游去也 于 2014-1-10 14:16 发表


老师我想请问,那如果我们现在开展中国妖怪学的研究,有哪些宏观的体系或者概念可以参考借鉴呢?或者说怎么来界定中国的妖怪学研究,是依据日本的模式还是另起炉灶?国内有什么好的研究论著可供参考么?
我给自己定的角色也只是管吆喝管站人场。
大的思路还是得大家一起慢慢讨论才可能最后做出来。能想到的是,在理论上慢慢得建设一套合乎中国自己的理论。介绍其他国家的研究。把古代的妖怪传说做成资料库。在全国范围内做一次大的搜集活动。慢慢形成自己的研究队伍,建设起相关研究点。与国外研究形成国际交流。宏观体系或者概念界定,都是要有一个过程。日本的书也有一些翻译的,今后如果可能组织一批书翻译,以供大家参考。这么多工作,真够做一阵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xiuli 于 2014-1-10 17:48 发表
这个妖怪学,很有趣。
最近,我在看民间故事里的妖怪变幻,对此很感兴趣。
我国关于鬼狐精怪的故事非常多,也有很多在著名的故事类型里充当主要角色的妖怪,而相关的著述也有些。是否达到一定的深广度,还说不好。 ...
好久没在网上看到你啊。
你分析的很有特色。受你启发我发散了一下自己的想法,思考了一下中国的妖怪学究竟怎么研究?说来我在外边读了十几本日本学者写的妖怪学的书,觉得日本的妖怪学研究有长处,就是重视日本妖怪资料的搜集整理。有短处,就是理论性并没有那么强。
中国的妖怪学该怎么研究?
我说不出定论。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地讲:这样一大块处女地,在今天中国民俗学研究中真是少见。
长于思辨的,可以按自己意愿建理论框架;
喜欢钻故纸堆的可以整理史料的;
熟悉田野工作的,可以搜集民间第一手素材。

万事难得遇到开头,呵呵。归大人小穆王鑫你们进来趟一遍水如何?

[ 本帖最后由 刘晓峰 于 2014-1-10 23:12 编辑 ]

TOP

可是归大人让我尊重啊。
我上大学时就喜欢他的文字。
他本是贫寒人家,考过好多次试,60岁才出头。
这名字让人只能叫归大人啊。
引用:
原帖由 归有光 于 2014-1-10 23:20 发表
老师我是学生,刚入门的小菜鸟....
不过,不知无畏,以后民俗学这块田地,还需要俺们这些90后来耕耘,欢迎老师多批评。

TOP

小孟这个帖子其实说得很根本。
因为成不成“学”,都和现在说什么没多大关系。
有关系的是以后能做出什么,做多久。
这是真正问到根本的话。而且这个话是需要用行动回答的。
引用:
原帖由 孟令法 于 2014-1-11 16:45 发表
看了大家的评论,真是自愧不如了。没读这么多东西。
    我个人觉得,在中国不必要搞出那么多分支学科来,因为从目前的情况看,民俗学的分支学科没有几个能支持很久的,并长远发展的。我们的专家学者似乎已经变得越 ...

TOP

南池子你好。
忘了这个帖子了。
《霊魂の文化誌:神・妖怪・幽霊・鬼の日中比較研究》我在日本有看到,诹访春雄有学术激情,但有时匆忙些,这里不敢多说好坏。

TOP

引用:
原帖由 大梦归 于 2014-9-22 12:33 发表
不是中国妖怪文化不发达,应该是研究妖怪文化不发达。我现在手里有栾保群先生的《中国神怪大词典》和袁珂先生的《中国神话词典》(书名应该没错吧),这两本书其实都有缺漏。
      其实是因为中国妖怪分散在各类书 ...
如君所语,我们的家底比他们厚,但我们并不当这是好东西。
茶道和花道,和讲究天人关系比,更多追求的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从语言角度看,日本大概是日常生活中东亚地区人与人之间等级最森严的国家。几乎只要张开口说话,就会表明自己的立场和身份以及在现场的地位。这样紧张的关系,需要很多力量缓和它。这可能就是茶道、花道里边的精神。

TOP

引用:
原帖由 xiuli 于 2014-1-12 11:08 发表

晓峰兄,我宝宝刚4岁,所以宅居了4年。今年才到西安开民俗学年会,重归和久违的师友见面真高兴。你在日本访学吗?能看那么多日本这类的书,思考一定很多。期待你把新的想法更多地和同仁分享。
育子也是生活中宝贵的经验。尤其对于女性。日本人谈“女人三变”,做过母亲是其中一大变。变得坚强,爱得执着。

TOP

是该开个会。妖怪学需要有人好好推动,可我自认为自己没有那么大的气力。怕开了头却持续不到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