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沈阳地区的锡伯族

沈阳地区的锡伯族

沈阳的锡伯族——沈阳地区锡伯族特有的习俗


http://www.syd.com.cn 2011-12-17 13:34:51来源: 沈阳网



锡伯族是一个勇敢、善于骑射的民族。沈阳地区是我国锡伯族人口最集聚的地方。
1.锡伯族的家祭
沈阳地区的锡伯族在家祭上,供奉“喜利妈妈”和“海尔堪”。
“喜利妈妈”用竹条做成的弓箭模型,用桦树皮做的箭囊,射箭用的搬子,小孩睡的摇车、毡袜、马靴模型,羊嘎拉哈,铜钱,布条等小什物重复交替地拴在线麻绳上而构成。拴挂的小什物都有说道。家庭中生男孩就拴弓箭、箭囊、毡袜、靴子等小什物,希望男孩长大勇于骑射。生女孩拴布条,娶媳妇就拴摇车,象征锡伯族人丁兴旺。拴羊嘎拉哈是表示辈份。拴铜钱表示这辈财源茂旺。所以,从锡伯族家庭中祭奉的 “喜利妈妈”就可以看出这家的子女繁衍、辈数等情况。“喜利妈妈”也可以说是无文字记载的家谱。
“喜利妈妈”的家祭情况是每年阴历腊月三十,由家中男主人将绳拉开,挂在屋内的西北角到东南角,供族中人祭拜。祭拜时,主人要杀猪宰羊,族人饮酒庆贺。不论年长年幼,步入屋门时,首先要向“喜利妈妈”叩头,接着互相道喜欢庆。“喜利妈妈”从三十晚一直挂到二月二日,再将它取下拢在一起用白毛头纸袋装好,收藏起来。供奉“喜利妈妈”包含着保佑家宅平和人丁兴旺之意。
“海尔堪”供在屋外西面墙角的房檐下,在墙上钉两根木桩,上面放块木板,上放香炉,墙内掏洞、洞里放有木盒子,木盒里装着木雕或泥塑,或纸画的神像。即保护牲畜兴旺之神,称马神,初一到十五、逢年过节,都要烧香叩头,祈求保佑牲畜兴旺。
2.传统游戏活动——抓嘎拉哈
抓嘎拉哈,又叫抓子儿,是锡伯族人民特别喜欢的一种传统游戏活动。每逢过年过节,锡伯族不分男女老少,都很爱玩抓嘎拉哈。
抓嘎拉哈,就是在坑上铺好毡子,在毡子上撒上羊嘎拉哈200子或 240子。抓嘎拉哈时,首先要把鸽蛋大小的钢球抛高后马上抓嘎拉哈,手碰到的嘎拉哈必须抓起,又不许掉,等钢球落下后又弹起时,用抓满嘎拉哈的手,接住球为止。就这样,谁抓的多谁赢。比赛时,可单人比,也可分两伙比。玩起来非常热闹。
3.锡伯族的民族节日——“四一八”西迁节
“四一八”西迁节的来历是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清政府从盛京(沈阳)所属17个城镇抽调锡伯族官兵1000余名,连同家属3000余名西迁新疆伊犁“屯垦戍边”。在农历四月十八日那天,锡伯族男女老少聚集在盛京(沈阳)锡伯族家庙——太平寺,祭奠祖先会餐话别。次日凌晨,锡伯族官兵及家属,依依告别父老乡亲,踏上西迁的征途。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长途跋涉,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到达了伊犁地区。他们为保卫和建设祖国的西部边陲,做出了重大的牺牲和积极的贡献。
两百多年来,居住在祖国东北和西北两地的锡伯族,每逢这天,男女老少欢聚一起,来纪念锡伯族西迁的历史壮举,缅怀离别的骨肉同胞。建国后,新疆与东北的锡伯族加强了联系,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每年都举行各种活动来纪念“四一八西迁节”。
4.锡伯族民间“讲古”
沈阳地区的锡伯族民间“讲古”,就是老年人给孩子们讲故事,主要讲世代流传的本民族的传说和故事。锡伯族世代“讲古”,保留和传播了锡伯族的民间口头文学。
锡伯族的民间故事比较丰富,时间跨度也大。有原居大兴安岭时代的古老传说,也有南迁盛京(沈阳)后的传说。这些口头文学,从不同角度反映了锡伯族人民的民族来源,民族性格,民族中的英雄人物及游戏活动等。这些民间传说源远流长,在民间不仅有深厚的土壤,而且有广泛的影响,脍炙人口,为人们喜闻乐道。多少年来,它以强大的生命力和不衰的丰采,大大丰富了锡伯族民间文学的宝库。

编辑: 刘爽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TOP

                         家祭供奉的“喜利妈妈”





              
  游戏用的嘎拉哈


                                                
民众庆祝“西迁节”     


  

              图为锡伯族老人何钧佑向村民讲民间故事

[ 本帖最后由 胡寄奴 于 2014-1-4 11:29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