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碑刻文献整理与研究引关注

碑刻文献整理与研究引关注

  2013年12月19日 15:2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记者陆航 张翼

  中国社会科学网陕西讯(记者陆航 张翼)碑刻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20世纪以来,出土碑刻文献由于具有传世文献不可比拟的文献真实性,所涉内容广泛,材料丰富,产生时间、地点可考,具有重要的文史研究价值,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研究,产生了一大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12月7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与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历代碑刻及碑刻文献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与会学者以碑刻与碑刻文献为核心,对与碑刻相关的语言文字学、史学、经学、文学以及碑刻数字化、碑刻研究技术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研讨。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内相关研究学者。

  碑刻文献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碑刻集历史、文学、书法、镌刻于一体,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陕西省古籍整理办公室主任、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古籍研究所所长吴敏霞告诉记者,陕西是拥有碑刻珍藏数量最多的省份。陕西碑刻根据形制可分为五大类:碑碣、墓志、塔铭、造像题记、摩崖题记等。内容包括纂言、记事、述德、文学艺术等。纂言类如官方文书、私家文书、乡规民约、告示、诉讼、禁碑、劝诫碑等,记事类如各种建筑及道路桥梁的创建、重修碑、兴修水利碑、族谱等,述德类如墓志铭、传记碑、德政碑、墓碑等,文学艺术类如诗词、警句、书法等。这些珍贵的碑刻史料,内容涵盖了中国古代及近代政治、经济、军事、民族、文学、人物、科技、宗教、民俗、教育、地理等各个方面。同时碑刻文献又由于其制作的特殊性,比之纸质文献而极少出现误、讹、衍、脱、伪等现象,其原始性和真实性向为学界所重。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苏仲乐表示,碑刻是特殊的文献载体和艺术形式,它记录着历史的沧桑巨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积淀,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审美理想。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主任李国英表示,在诸多的出土文献的载体中,碑刻是时间跨度最大的,从先秦至民国,绵延不绝。碑刻文献的内容也异常丰富,包括了方方面面的内容,从文字上,既有标准碑文,也有俗字连篇的碑文。碑刻文献具有不仅传世文献没有,而且其他的出土文献也不具备的独特价值,具有其他形式、其他载体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语料价值和字料价值。“将民俗学、古典文献学、传统语言文字学这样三个学科连接到一起的重要纽带和机缘,就是碑刻。”李国英说。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立军看来,碑刻文献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语言文字学、史学、文学三大方面,而且还包括社会学、政治学、文化学、经济学、民俗学、法学等众多方面。

TOP

好事多磨!希望能尽快公布相关研究成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