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南师敬文讲坛之——中国的内陆型与濒海型神话

南师敬文讲坛之——中国的内陆型与濒海型神话

12月11日晚,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新世纪学术带头人、文学博士王青老师在仙林校区敬文图书馆二西报告厅举办了以“中国的内陆型与濒海型神话”为题的讲座。
      讲座开始,王青教授通过介绍神话学的引入、中国神话研究的三大阵营,将中国神话与外国神话的特点进行比较,引出中国神话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神话为什么缺少?在具体解释原因时,王青教授将古印度与古中国的情况进行比较,生动形象地解释了因地理环境、民族性格等的不同导致中外神话数量的不同。


    王青教授讲到,尽管中国现存神话是零散、不系统的,但我们仍能从其中发现区域性。著名学者茅盾将中国现存的神话从南向北区分为北部、中部、南部三大系统;而历史学家顾颉刚则从东向西将中国的神话区分为昆仑神话和蓬莱神话两个系统。王青教授的研究就是在后者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首先,王青教授介绍了内陆型与濒海型神话所反映的天地结构观念。通过列举《淮南子·览冥训》中女娲补天“断鳌足以立四极”以及《楚辞·天问》对九重天描述的例子,王青教授提出其背后反映的“盖天说”实际上是内陆部族对宇宙的认知与想象。而濒海居民因为很早对水在宇宙中的地位有了明确的认识,所以主张“浑天说”,即水是宇宙间的主要物质,它们环绕着天地,天与地都是载水而浮。在关于水的追问方面,内陆居民关注的是江河为什么东流;而濒海居民则更关注海洋对江河的容纳,并由此产生许多神话性的解释,如“大壑”型神话、“沃焦”型神话。

    接着,王青教授谈到在日月神话方面濒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也各不相同。濒海型神话认为日月是日母、月母所生,但内陆型神话认为日月是出于山而入于山的。而不同的日月观念所引起的对旱灾的解释也会不同。濒海型神话在“十日代出”这种太阳运行观念的基础上,很容易形成十日并出的旱灾解释;而在内陆独日神话流行的区域内,旱灾成因便被归咎于为旱魃饮河。

    随后,王青教授提到“乐土”这个概念。由于它深受地理环境、历史传统与思想意识的制约与影响,人们在幻想世界中建构的仙境乐土,往往建立在现实自然环境、社会制度的基础之上。因此不同地区的实存地理会产生不同的乐土想象,我们至少可以区分出四种不同类型的乐土:平原型乐土、山岳型乐土、沙漠型乐土和洲岛型乐土。王青教授指出,所谓的乐园或乐土并不仅指一个地域,也可以指一个时代。事实上,很多的乐土,都是对人类早年生活的追忆与美化。王青教授还提到了海洋环境下的乐土想象以及中土的洲岛型神话特点,并总结了乐土神话的共同特征。

    最后,王青教授为大家讲述了濒海型神话与乐土型神话的重大差别,即中心意识的存在与消解。内陆型神话对理想国的描述,同时意味着对宇宙中心的确定与想象,这个中心可以是地理中心,更是宗教与政治中心;而濒海型神话中的理想国,则更多的是对“六合之外”的探究与幻想。

    讲座的结尾,在场的同学积极踊跃地提出问题,“中国古代神话对百姓生活有哪些渗透?”、“中国神话是否需要建立类似西方的谱系以建设文化大国?”、“宗教与神话之间的关系?”等,王青教授一一做出了详细的解答。最后,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本次敬文讲坛圆满结束。(朱丹妮、蒋恩泽)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南师的“敬文图书馆”和钟老有关系吗?

TOP

回复 2# 的帖子

没有。南师大敬文图书馆是因为实业家朱敬文老先生捐资兴建,因此命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