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260 民间文学 阮彬 第三组

回复 87# 的帖子

记录了,文茹听讲座一次哈

TOP

查阅资料过程中两点注意

1.在《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除了鬼狐精怪这一类以外,其他的比如“人物传说”“地方传说”这些,可能也会有冥婚故事,请筒子们对标题里面你觉得可能和冥婚扯上关系的都去看一看。比如我在上海卷的地方传说中,找到了《三女和弹神桥》的故事,是个很典型的冥婚故事。
2.对于冥婚的定义。前面我们在群里和论坛里都讨论了很多关于冥婚的当代状况,习俗,还有在韩国的一些情况。但我们现在的立足点是从冥婚故事去看东南地区的生死观念,故事很多和生活还有一定的距离,而且《民间故事集成》中的故事,大多是世代相传的故事,很有典型性。所以,在阅读故事时,我们暂时看到是男女之间有爱情关系的(不一定非要结婚),至少一方死去的都记录一下,我们再根据故事的情况分类。

TOP

接着没发完的笔记

第八块泥版的内容没记,接着讲第九块泥版。第九块泥版中讲到恩启都死了,吉尔伽美什以此而反思生命并决定进入原始森林寻找长生的方法,在森林中遇到了守山蝎人。第十块泥版中讲到了恩启都在原始森林中遇到了一个小店老板,并向她询问长生之路,老板告诉他渡过死海即可得。第十一块泥版说到恩启都渡过死海之后,得到了长生草,结果长生草被蛇吃了,从此蛇就开始蜕皮了。后来的学者还提到了第十二块泥版,但很多人认为第十二块泥版的内容不太好。
拱玉书老师提到一句话:没有人类,上帝苦不堪言。让我印象很深,可以思考一下。

TOP

回复 93# 的帖子

嗯嗯,最近刚刚讲完史诗,吉尔伽美什的故事在当初外国文学课上老师介绍过,很有寓意。从文茹的笔记来看,那天的讲座应该主要对史诗的故事历时流变做了梳理,我们组的冥婚话题,不知道也应该有部分对冥婚的流变梳理?很纠结,我们讨论的是冥婚故事,关于冥婚的习俗有无必要进行梳理呢?研究综述中是否也应当有所提及呢?

TOP

回复 94# 的帖子

我是觉得有必要的,冥婚毕竟是个真实发生的习俗。不讨论习俗本身的话,就不是把冥婚当主题了

TOP

浙江卷

在浙江卷的鬼狐精怪故事中,有几篇相关的故事:《鬼为媒》---故事开始有点类似于田螺姑娘,后来穷小子知道是一个女鬼在帮她,开始还有点害怕,后来女鬼跟他讲了她的事情,说了一句话我觉得很重要:若是男子招孤魂回家,鬼就变得有主了,强鬼就不能来欺辱了。冥婚习俗讲求生命的完整性,就算是死去了也要完成完整的生命历程。这种思想在人们脑海中潜移默化,最终也对鬼怪故事产生影响。
   《鬼夫妻》----将了一个死去的尼姑鬼帮助一个穷后生磨豆腐,后来他们结成了夫妻。
        《判官娶妻》---阴府的判官娶了阳间卖肉点老板的女儿为妻。
《鬼养崽》和《墓生儿》、《鬼母哺婴》的故事一样,都讲了一个母亲死后在坟墓里产下孩子,并且还去给孩子找食物的故事。福建卷和广东卷里都有这样的故事。
冥婚是一个可以真实发生的习俗,但不像婚嫁习俗一样在故事集中的风俗板块中有记录。所以它不着重与人们流传的故事,它应该更体现人们对于生命的一种看法,而我们找到的故事又可以集中体现这个看法和观念。
冥婚,一边是死亡的黑色,一边是婚嫁的红色,所以能够给人一种鬼魅神秘的感觉。但其中包含的价值观念又是极度符合人伦常理的。
与故事不一样的是,真实冥婚习俗里面,不论是死人之间还是死人与活人之间的嫁娶都是有生人操作的,是被动的。而故事里面更多的体现了鬼娶妻的主动性,是他自己可以选择的。

TOP

我翻完了广东卷,现在我把我找的与冥婚有关的故事贴上来,大家看下,看看能从中发现点什么。

TOP

1、崔炜神游越王墓   (广东卷p31    不太算)
      故事讲的是一个叫崔炜的人,一天路见不平救了一个老太婆,第二天老太婆找到他给了他一些艾绒,说是先王墓地越往岗上的艾绒,可以治一切赘疣,让他拿去替人治病,就一生衣食不愁,将来还会送他一个漂亮老婆。后来,崔炜就用这艾绒替一个和尚、一个大富翁治好了赘疣,但是那个大富翁想用崔炜的人头来祭拜鬼神,富翁家的小姐告诉了崔炜,让他逃跑。他在逃跑的时候掉到了一眼枯井里。枯井里有一条大白蛇,大白蛇也长了一个疣,崔炜就又治好了大白蛇。大白蛇为了感谢他,就将崔炜送出了枯井,却将他送入了一个宫殿般的地方,里面的仙女送给他一个宝珠,并承诺中元节时送给他一美妇作夫人。崔炜回去后给人看那颗宝珠,原来那颗宝珠是越王赵佗殉葬的国宝,他那天去的就是越王墓。到了第二年的中元节,崔炜按照先前的约定,到了约定的地方,后来果然来了一位美妇,这位夫人原是赵王的女儿,后因国破家亡,被越王俘虏,做了嫔妃,后又给赵王殉葬。

TOP

  这个故事严格意义上讲的不算是冥婚,主要讲了崔炜这个人的奇遇。这里面体现了古人认为人死之后会化鬼、化仙、或化妖的死亡认识。那位夫人之前殉葬而死,而后来又嫁给崔炜,也可以说崔炜娶了个鬼吧。

TOP

花鞋山      (广东卷p388)
  故事讲的是广州沙面一带原来都是一片烟花地,有一个穷书生名叫曾其,因上京赶考,路过此地,结识了歌妓秋娟,两人一见钟情,互相爱慕,暗定终身。之后,曾其赴京考试落第,留京复习以再攻考,于是托人带信给秋娟,说明原因。而信却落到鸨婆手里,怕秋娟跟了穷秀才她失了摇钱树,就把信撕了,偷着把秋娟许配给一位年过半百的老财主做九姨太。秋娟死不从命,决定自杀。她就上了利记叔的船,跳入江中,利记叔来不及救她,只抓得秋娟一只绣鞋。他十分同情秋娟,就把绣鞋留着,等曾其回来。曾其到第二科考试时果然考中,准备回广州接秋娟上京完婚。回去后才发现秋娟已殉情而死。于是曾其找了一块荒地,把花鞋盛葬立墓,并在坟头立碑拜祭,追人秋娟为曾门之妇。

TOP

  这里的冥婚其实不算完整,没有举行冥婚的仪式,只是曾其将秋娟的碑上写上曾门之妇。不过这里的冥婚表现了人们对因生死相隔的感情的一种补偿,通过冥婚来实现未完成的遗憾,给他们的感情一个完满。

TOP

自梳女   (广东卷p722)
   这个故事总的是讲一个自梳女的经历,表现封建伦理道德对女人的压迫。其中只有一句与冥婚有关:“大姐锦云被迫为有钱人家‘守墓清’。”“守墓清”就是为别人死去的儿子当媳妇,俗话讲的就是“嫁鬼”。虽然只有这短短一句话,但是他清楚的告诉我们当时有冥婚这一习俗,而且他们的说法是“守墓清”。一方面,这体现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人家为使自己儿子的一生圆满而为他结一门冥婚的愿望;另一方面“被迫”二字表现了冥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有钱人家对穷苦人家压迫的一种方式。

TOP

鬼妻     (广东卷p946)
   故事讲的是一天夜里,一个农夫在田里遇到一个哭泣的女人,女人说自己是外乡人,被人拐到澳门做娼,自己逃了出来,到处流浪。农夫觉得她可怜,就带她回了家,两人结成了夫妻,还剩了两个儿子。一天一个和尚来化缘,认出这女人是鬼,并说他的两个儿子中有一个没有影子。后来农夫把和尚给的符贴在门口,才发现妻子真的是鬼。农夫知道后不跟女鬼做夫妻,就和女鬼分手了。两人一人一个儿子。

TOP

这个故事是讲了一个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娶了女鬼的故事,在农夫知道真相后就分手了,说明人们在心底里还是不认同人与鬼的结合的。而另一方面它也体现了人们对鬼的认知,鬼照样可以在白天出没,甚至可以生孩子,人与鬼不过是两种不同的存在罢了。

TOP

《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江西卷)偶终于看完整理完了,其中有几个典型或非典型故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