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刘守华:《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长编》的特色与价值

刘守华:《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长编》的特色与价值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01月30日   24 版)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长编》(六卷),顾希佳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751.00元

    近日喜得顾希佳先生惠赠之《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长篇》(六卷),笔者作为一个民间故事爱好者和故事学园地的不倦耕耘者,以无限喜悦之情连日捧读,深受吸引。现简述其特色与价值如后。

    关于民间故事的重要价值,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意大利著名作家伊·卡尔维诺在给《意大利童话》中文版的题词中说得好:“民间故事是最通俗的艺术形式,同时它也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灵魂。我热爱中国民间故事,对它们一向百读不厌。”中国以拥有丰富而优美的民间故事著称于世,除举全国之力编纂出版《中国民间故事集成》这部被列入“文化长城”的巨著之外,近一二十年还有刘守华著《中国民间故事史》,谭达先著《中国二千年民间故事史》,以及祁连休著《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研究》和《中国民间故事史》在海峡两岸陆续问世。顾希佳编著的这部《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长编》,给这个民间故事学热潮又增添了一朵亮丽的新花。

    本书最大特色是它作为“故事长编”的搜罗广博与篇幅浩大。从秦汉到明清,共分为6卷,篇幅达340万字,在同类出版物中广采博收堪称首位。除经史子集、笔记小说之外,旁及佛经道藏,地方志书,搜罗广博,细心选辑。例如就我多年搜求中国民间故事的见闻来看,《笔记小说大观》收录的明代故事书不过20余种,而《长编》选材的明代故事书则多达120余种,仅关于南京巨富沈万三的传说就多达10余则。而这些故事又都是编者精选所得,这就更值得称道了。这一浩大工程,自然不是短期所能完成的,从1985年参与编写《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选》起,他就持续于古代民间故事的研读长达20多年,终于集腋成裘。其勤苦耕耘之功力不能不使人油然生出敬意。

    本书的另一特色是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的贯通交融。现今中外民间文艺学的通例,在民间口头叙事文学中,实行神话、传说、故事的三分法。编纂《中国民间故事集成》这部大书时,以钟敬文先生为首的总编委会,按民间故事的广义概念,将神话、传说、故事三种体裁归并在一起。而在学理上,置于神话、传说之外的狭义民间故事,还包含着动物故事、生活故事、幻想故事、笑话、寓言等类别。顾先生对编撰体例有一个别开生面的构想:“神话、寓言、笑话这三种民间故事体裁的古籍钩沉工作,已有前辈学者做出了很好的成果,为避免重复,《长编》将主要辑录传说和狭义的故事(不包括寓言、笑话)这两方面的材料。”这个体例不仅是出于避免出版物的重复,还有更重要的学理价值,因在中国民间口头叙事中,传说体裁格外丰厚,在编纂《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和这几年评审非遗保护名录时,民间传说这类口头文学作品显得十分突出,大体上占了民间口头文学的半壁江山。这是由中国历史文化的独特性所造成的。钟敬文先生在《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的《总序》中对此作过很好的说明。他说:“我国文明发达较早,历史发展波澜壮阔;地域广大,物产丰富;民族众多,生活多彩,传说的题材取之不尽……它可以描述著名历史人物的活动,表现对于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对于英雄人物的敬仰,对于劳动技艺的赞扬;也可以用各种生动的情节解释风俗习惯、地方风物、土特产品等的来源和特点,因而不论过去的书面记载,还是现代口头流传的作品,传说的数量都是最多的。”

    可是我国的民间文艺学界,对民间传说这项数量最丰富而又饱含中国历史文化意蕴的民间叙事作品却出人意外地偏偏颇为冷落,其研究成果远远不及神话、寓言、幻想故事(民间童话),因而从钟敬文到海外的丁乃通、谭达先等著名学人,都曾大声疾呼要重视中国传说学的研究。《长编》将民间传说和神奇幻想故事、生活故事融合在一起,选编的各类传说达到34目,民间故事只有7目。这一体例固然是对近三十年中国民间文艺学中传说学淡薄的补益,却又回归到中国古代叙事传统中“志怪”与“传奇”之紧密关联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倡导新国学者之重视孟姜女等民间传说研究的学术潮流中,充分显现出本书在学术风格上的中国化特色。

    再次,《长编》并非中国古代故事、传说的简单汇编,除博采精选篇目之外,还在每篇之后附有编者的点评,多数以简短文字指出见于本书的另一些内容近似的篇目以提供研究线索,还有许多篇目以几百字乃至上千字的篇幅概述学界对此故事类型的研究成果,如在选录《列女传》的《齐杞梁妻》之后,就将顾颉刚先生的研究成果予以概略介绍,长达千余字,并补充了近世关于孟姜女对秦始皇拒婚,而为顾颉刚当时所未逮的新异文。由于顾希佳先生既独自撰写过《浙江民间故事史》,又参与过《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之类的大型故事学课题的研究,对国际流行的AT分类法以及跨国跨民族比较故事学方法颇为熟悉,故能在选编中国古代传说、故事时,能够得心应手地将古今中外的故事资料予以比较贯通。书中文本评析的文字虽不多,却往往一语中的,富于启发性。它虽以资料性见长,通篇却闪耀着故事学研究的真知灼见。将学术性与可读性相融合,它也是这部《长编》深深吸引我的地方。

    在我国强劲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大力推进学术文化事业的热潮中,各族民间文化受到空前的关注。我们将活态民间文艺的发掘保护同古典文献中丰厚民间文化遗产的搜求清理结合起来,必将给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开拓出更加辉煌灿烂的新境界。《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长编》的问世将给我们以有益启示。(刘守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