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西游记》第四十六回大义与精解

《西游记》第四十六回大义与精解

《西游记》第四十六回大义与精解

第四十六回 外道弄强欺正法 心猿显圣灭诸邪

上一回说到利益众生的本领,如果依靠神通则如迷中求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若依真心里本具的功德,则能见到广大慈悲不从外求,所谓“天降甘露难润无根之草,佛法广大难度无缘之人。”无根之草,比喻世故人情,用的是妄想之心,未能达性,因此称作无根。无缘之人,是指不信佛理,行的是分别执着,虽能逞强,总归与佛无缘。总而言之,求道的方法非常重要。三位道士攀附道祖,追求神通,乞求世利,但不知世事无常,总被境界牵着走。钻营投机取巧的法力法术,最终还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这一回向内找原因,一切虚妄的功夫都是缘于用心不真。心真实与否,当从几个方面来证实。小说通过唐僧师徒与三道士的斗法,展示了真功夫与假功夫的根本区别,提醒修行之人只有把握真心,才能在西行路上降妖伏魔,最终获得正果。

首先是对定功的定性说明,修行中对定的理解非常关键,故事是通过搭台比试禅坐来描述的。虎力大仙代表的虚妄之心又如何能与代表自性功德的唐僧相提并论?虽然其中有些波折,但一真一假的本质,胜负是没有悬念的。接着是对智慧的比较,即猜枚游戏的较量。被境界牵着走的人,只能从表面看问题,从表面看就是没有办法透过表面,因此隔板一层,全凭猜测了。而真正有智慧的人,恰恰是不着表象,深入本质。明白心作心是的道理,因此能跳出时空的因素把握事物的本质。智慧本质的差别,胜负也是显而易见的。最后,是自在解脱能力的比对,修行不是意识形态里的斗争,也是组织团体的站队,而是有实实在在的修证功夫。用三个方面来说明,即砍头复原,剖腹剜心,油锅洗澡,来代表对自身的解脱能力。以智慧代表心解脱力,以神通代表身解脱力,用心身二个方面进行比较,来说明修行的正邪问题。其实这些比较对当今世界的人类也有根本的启发意义,人类现行的目标和实践有这样的作用吗?如果没有心身解放的功能,岂不是必定要空过一生吗?真正了解生命意义的人谁愿意虚度此生呢?因为这不是名利的小事,而是短暂的人生过后,生生世世的苦难与解脱的大事。

外道弄强欺正法,外道,可以深解,也可以浅解。一般而言,向心外求道者。若是深究,向心内求还有究竟与不究竟,了义与不了义之分。一般浅解传统,可以把儒道释三家文化都称为内学,因为都是向往用心学问的修证。这里把道士的修证称为外道,是深入到根本上来看修行的真实性问题。可见,《西游记》涉及的事理是非常深奥的,对广大读者来说,确确实实是一部神话小说。在全世界几十亿活着的人当中,真正有兴趣了解宇宙人生真相的人还是很希有的,这是由人类的本质所决定的。人,从根本上看,如佛所说,都是为酬业而来的。也就是说,人是为了恩恩怨怨,讨债还债而来到这个世界的。以这种心态来到这个世界的人,在修行的队伍里是找不到使命感的。因此学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有善根、因缘、福德三大要素来支撑,否则,只能把信仰当成一种消遣文化。弄强,弄是卖弄,强是逞强。人为什么会喜好卖弄?本质上是因为内心的空虚导致心无归属,必然会用外境中的荣耀感来淡忘内心的空虚。然而,虚荣填补不了心灵的空虚,相反虚荣令人更加浮躁。浮躁之心是没有能力享受清净自然之乐的,因此名利之徒总是在空虚与浮躁之中辗转不安。世人错误地认为“人善被人欺”,其实这是对人善的理解不到位。因为卖弄之人以为心灵都是空虚的,而且以为在虚中逞强会使得生命变得充实。另外,由于人们对利益的判断有错误,以为逞强的一方,一定是利益的一方。欺,指只是在表面上占了上风,而本质上是自欺欺人的表现。正法,正即真实,法是解脱。这很容易被从表面理解,因此有很多人会上当受骗。佛教内外,都有人冒充佛家正法来欺骗不明真相的人。如果从正法的本义上去看这些事物,就很容易找到答案。首先,从正的方面看,就是学习一个修行的方法能不能落实到根本,即法必须与真实相印才是正。再从法上看,法是不是方便,真正是自己可以把握的方法。如果总是觉得玄乎其玄的,即便是理上没有大的失误,修学的人也得不到真实利益。这些也是佛家常讲的“契理契机”,不契理必定是种种魔业,不契机则不得真实利益。佛菩萨将真实的慈悲落实在令众生得度的方便法上,就是这个道理。为什么会有十方世界和十方诸佛?正是因为有十方习气业力不同的众生,他们需要用不同的方便法来度化。但不论是什么样的方法,总归能让众生明心见性,见性才能成佛。见性成佛到究竟,一佛成就一切佛的功德利益。这一切佛的总称号是阿弥陀佛,因此有祖师讲“诸佛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弥陀本愿海,就是众生自性本具的无边功德海。一切正法必须有导向弥陀本愿海的作用,而且正法恰恰是自然又自然的承当,无为又无为的观照,因为功德本具的道理,容不得半点虚妄之心。正法具有逆来顺受,无条件享受安乐的根本内涵。不论何等境界,统统被正等正觉化作无上清净妙乐。在外道看来好像善人被欺压了,其实,只是逞强者自欺欺人而已。前回故事里的呼风唤雨就是这个情况,能够让一切境界现前,并不一定是外道的真实智慧。正如科学技术能让人们在物质享受上获得一定的利益,并不等于科学家们已经把握了真理。

心猿显圣灭心猿,心,乃心王也;猿,是指心有生灭相续的作用。心王乃是一切依正的本源,因生灭心而有境界变化的现象。显圣,即是显真之意。故事里通过神通的比斗,显现真与妄的差别。真实的必定是常存不坏的。圣,是指真实具有制伏一切虚假的功能。灭,消灭,止息。诸邪,是指一切不真实的想法和行为。这里是指种种外道,错误的修行方法。因为外道修行是将心执着在境界上,着境之心必是远离了妙德真心。用意识做主,就是诸邪的本质用心。了解真心,回归真心,就可灭诸邪行。因此这一回故事并不是在佛道二家文化里搬弄是非,而是说明修行路上功夫又进了一层。功夫增进,一定会有开智慧的效应,因此下一回故事是过通天之河。生活当中的种种文化也是一样的道理,各说各的理,总之都是不明自心的文化。了解到世俗文化的根本问题,并不一定要去和他们辩论是非,而重要的是显露自己的真心。佛在《无量寿经》里开示,“假令供养恒沙圣,不如坚勇求正觉。”与世人辩论虽然可以称得上用正思惟去供养众生,但是机缘不成熟的众生往往不能从中受益,还不如先觉悟自己,觉悟了的自己则能更方便地供养众生。普度众生的事业是没有硝烟的微妙事业,度生工作是在一片安祥自在的氛围中完成的。

话说那国王见孙行者有呼龙使圣之法,即将关文用了宝印,便要递与唐僧,放行西路。那三个道士,慌得拜倒在金銮殿上启奏,那皇帝即下龙位,御手忙搀道:“国师今日行此大礼,何也?”道士说:“陛下,我等至此匡扶社稷,保国安民,苦历二十年来,今日这和尚弄法力,抓了功去,败了我们声名,陛下以一场之雨,就恕杀人之罪,可不轻了我等也?望陛下且留住他的关文,让我兄弟与他再赌一赌,看是何如。”那国王着实昏乱,东说向东,西说向西,真个收了关文道:“国师,你怎么与他赌?”虎力大仙道:“我与他赌坐禅。”国王道:“国师差矣,那和尚乃禅教出身,必然先会禅机,才敢奉旨求经,你怎与他赌此?”大仙道:“我这坐禅,比常不同,有一异名,教做云梯显圣。”国王道:“何为云梯显圣?”大仙道:“要一百张桌子,五十张作一禅台,一张一张迭将起去,不许手攀而上,亦不用梯凳而登,各驾一朵云头,上台坐下,约定几个时辰不动。”

话说那国王见孙行者有呼龙使圣之法,即将关文用了宝印,便要递与唐僧,放行西路。修行就是要明心见性,呼龙使圣与明心见性的意思非常相近。当然是修行路上的重要果证,理应放行。陛下,我等至此匡扶社稷,保国安民,苦历二十年来,今日这和尚弄法力,抓了功去,这句具有现实意义。凡夫的缠缚习气如此,与生俱来的利益观点,还是需要一些明确的比较才能知过的。军队的必要性问题来讲,没有军队怎么让百姓安宁呢?周边的国家不善,总会有事端的。但是到了真心显露的时候,军队就一点意义也没有了。到底是觉悟的功德大,还是军队的功德大呢?科学也一样,佛法强大,也没有给世人物质利益啊,因此人们更希望发展科学。可见,在不同的觉悟程度的条件下,功德问题有时很难有一个确定的答案。更是因为低层次的人永远也没有办法理解高层次的生活和享受,使得沟通只能靠信念来完成。这就是世界上信仰存在的根本原因,需要靠善根来完成。望陛下且留住他的关文,让我兄弟与他再赌一赌,看是何如。万般无奈,小说只能让真做个实实在在的比较,让读者自己去决断。到底需要不需要修行?这个问题非常难回答,因为不同的人追求的生活感受不一样。就拿算卦来说,有人虽然相信算得准,也不希望未来被早点看破,因为这类人追求的是在生活中出现的惊喜。听上去十分有理,其实不然。世界出现最多的是悲剧性的消息,如果生活中都是惊喜,人们也不需要幻想天堂了。一辈子为了一个惊喜,等来的往往是九十九个失落。这种心态还是因为逻辑不完整造成的,就像世界上的科幻故事一样,总是会在逻辑上出现不完整的问题。当然,人们不愿意修行,其中最根本的问题是在于人们不了解清净是快乐的,谁会想到清净是快乐的呢?一般认为快乐总是有条件的,需要外在的刺激因素。因为人们生活中的经验都是在不清净中完成的,净下心来,总是一片空虚,因此势必喜欢寻欢作乐。这些乐是真正的快乐吗?故事将一步步解开其中的问题。虎力大仙道:“我与他赌坐禅。”自利的根本要义,心得不得安宁是判定功夫真假的最重要标准。祖宗讲的“心安理得”,其中道理很深,但是确实给追求真理的人点破天机。追求名利的人,当他完成他的初期目标之后,是不是心就安宁了呢?恰恰相反,变得更加浮躁。名人和富人往往希望得到更多的宣传,让他们的成就被更多的人承认和追捧才得心安。既使当人们承认名利之人的成就,其心就安宁了吗?最终只能是自欺欺人而已。传统文化里从得好死上来判断一个人心安与否,这个标准真实而且冷酷,所谓大道无亲吧。人死了,如果身体会僵化,则其心灵肯定未能得到安宁。为什么不得安宁?心有不平,则不安宁。追求名利的人往往是差别心在作怪的,更重要的是在追求之中很容易与众生结下种种不善之业。比如,当今生意场上,请客吃饭,这些事情很难避免杀生之过。更何况与竞争对手之间的恩怨是非,就更难平衡心态了。到底是恩怨厉害,还是名利重要呢?如果知道一切众生只能转换形式,而不能彻底消亡的事实,就不应与一切众生结下种种恶缘。国王道:“何为云梯显圣?”大仙道:“要一百张桌子,五十张作一禅台,一张一张迭将起去,不许手攀而上,亦不用梯凳而登,各驾一朵云头,上台坐下,约定几个时辰不动。”云梯显圣,就是五十阴境之云影。各驾一朵云头,上台坐下,云,比喻将一切境界都化作云朵,说起来味道很长。我们看桌面,会是一个平面,这就是妄念,根本不存在这样的平面。科学已经能证明这个事实,既使是所谓的纳米材料,也不是平的。云,是指似相非相,似有非有的物质境界。约定几个时辰不动,在境界中,如如不动是禅。从原理上讲,唯有大乘菩萨才能做得到。虎力大仙,乃起心动念之辈,如何会此功夫,因此必输无疑。只是在妄不知妄,这才是外道的可悲之处。

国王见此有些难处,就便传旨问道:“那和尚,我国师要与你赌云梯显圣坐禅,那个会么?”行者闻言,沉吟不答。八戒道:“哥哥,怎么不言语?”行者道:“兄弟,实不瞒你说,若是踢天弄井,搅海翻江,担山赶月,换斗移星,诸般巧事,我都干得;就是砍头剁脑,剖腹剜心,异样腾那,却也不怕。但说坐禅我就输了,我那里有这坐性?你就把我锁在铁柱子上,我也要上下爬蹅,莫想坐得住。” 三藏忽的开言道:“我会坐禅。”行者欢喜道:“却好却好!可坐得多少时?”三藏道:“我幼年遇方上禅僧讲道,那性命根本上,定性存神,在死生关里,也坐二三个年头。”行者道:“师父若坐二三年,我们就不取经罢。多也不上二三个时辰,就下来了。” 三藏道:“徒弟呀,却是不能上去。”行者道:“你上前答应,我送你上去。”

那长老果然合掌当胸道:“贫僧会坐禅。”国王教传旨立禅台。国家有倒山之力,不消半个时辰,就设起两座台,在金銮殿左右。

行者闻言,沉吟不答。悟空仍是心猿,刹那不停,如何坐得住,必定是无法比试。三藏忽的开言道:“我会坐禅。”三藏代表性定,即是自在又活泼的。自在是指本性恒寂,活泼是指随缘之德。凡夫地的唐僧如果不随缘,则不表现活泼的一面,必可坐定天下的。我幼年遇方上禅僧讲道,那性命根本上,定性存神,在死生关里,也坐二三个年头。方上禅僧,指世外高僧。既然是世外高人,自然懂得出世之道,因此告诉他如何突破生死关。生死关,就是指生灭法也。三藏道:“徒弟呀,却是不能上去。”唐僧在凡夫地,没有神通。另外性德无相,虽然能无不相,需要心念做功。就设起两座台,在金銮殿左右。这里禅坐的位置变了,金銮殿,比喻真实功德。

那虎力大仙下殿,立于阶心,将身一纵,踏一朵席云,径上西边台上坐下。行者拔一根毫毛,变做假象,陪着八戒沙僧立于下面,他却作五色祥云,把唐僧撮起空中,径至东边台上坐下。他又敛祥光,变作一个蟭蟟虫,飞在八戒耳朵边道:“兄弟,仔细看着师父,再莫与老孙替身说话。”那呆子笑道:“理会得!理会得!”

那虎力大仙下殿,立于阶心,将身一纵,踏一朵席云,径上西边台上坐下。立于阶心,指本来心是正的,结果纵上一朵席云,从真向妄,因为席云是指有名有相的云朵。径上西边台上坐下,西边本来是清净的象征,这里表示以有为心来表无为道,是一种错位功用。他却作五色祥云,把唐僧撮起空中,径至东边台上坐下。这段故事也是很多读《西游记》的人难理解之处,如果悟空真能化五色祥云把唐僧撮起空中,那又为什么在遇到妖魔时,不能带唐僧翻山越岭呢?因此,读《西游记》一定要明白写作原理,否则误会很多,会以为吴先生错误百出。其实,这里的真实意思是,性定,哪里还有桌子和万法呢?一切都是空空的。《西游记》写到证果,也是得到空空真经,就是还了自性的本来面目,洗除了无始劫来,被妄境牵着走的习气。五色祥云是表心作心是,性德自然不离真心,自然就行得到任何有境之处。其实,性德尽虚空遍法界,不去不来,全凭心意用功夫。在东边台坐下,指无为性随有为心而变现。他又敛祥光,变作一个蟭蟟虫,祥云祥光,都是无分别执着的。蟭蟟,又称焦螟,极小之动物,可以住在蚊子的眉毛上。足见其小,此一理乃表达,心之无极,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而且活泼自在。在这里表示坐禅观照,可以照见五蕴真相。

却说那鹿力大仙在绣墩上坐看多时,他两个在高台上,不分胜负,这道士就助他师兄一功:将脑后短发,拔了一根,捻着一团,弹将上去,径至唐僧头上,变作一个大臭虫,咬住长老。那长老先前觉痒,然后觉疼。原来坐禅的不许动手,动手算输,一时间疼痛难禁,他缩着头,就着衣襟擦痒。八戒道:“不好了!师父羊儿风发了。”沙僧道:“不是,是头风发了。”行者听见道:“我师父乃志诚君子,他说会坐禅,断然会坐,说不会,只是不会。君子家,岂有谬乎?你两个休言,等我上去看看。”

却说那鹿力大仙在绣墩上坐看多时,他两个在高台上,不分胜负,鹿力大仙代表尘缘。坐禅,从外观上是看不出真假的。外道禅也能定很长时间。坐禅有个公案,用来开示外道禅的修行之过。磨瓦若能成镜,坐禅当可作佛。鹿力大仙正是执着尘缘坐相,不明真性恒寂,觉而常照的道理。将脑后短发,拔了一根,捻着一团,脑后之短发,比喻见地,捻着一团,正是尘缘影像。变作一个大臭虫,大臭虫,乃自犬动向,即今天讲的自恋情结,比喻对自我的存在道理不能体会,执着于有形有相的肉身相。咬住长老。比喻依坐相而求开悟。师父羊儿风发了。比喻执着之习气。是头风发了。比喻痴迷之业力。

好行者,嘤的一声,飞在唐僧头上,只见有豆粒大小一个臭虫叮他师父,慌忙用手捻下,替师父挠挠摸摸。那长老不疼不痒,端坐上面。行者暗想道:“和尚头光,虱子也安不得一个,如何有此臭虫?想是那道士弄的玄虚,害我师父。哈哈!枉自也不见输赢,等老孙去弄他一弄!”这行者飞将去,金殿兽头上落下,摇身一变,变作一条七寸长的蜈蚣,径来道士鼻凹里叮了一下。那道士坐不稳,一个筋斗翻将下去,几乎丧了性命,幸亏大小官员人多救起。国王大惊,即着当驾太师领他往文华殿里梳洗去了。行者仍驾祥云,将师父驮下阶前,已是长老得胜。

这行者飞将去,金殿兽头上落下,这里没有用虎力大仙,而是用了金殿兽。意思很明显,金殿是真心功德,兽是妄用。起心动念是错用真心,因此会在境界里迷失。变作一条七寸长的蜈蚣,径来道士鼻凹里叮了一下。蜈蚣,在后面七十四回的故事里还有出现,那是七尺长的蜈蚣精。在理义上,基本上一个意思,蜈蚣又作百足虫,取其百足之意。众生生相无明即是缘影之过,虚妄的用心正是因缘影而亡失真心。本质是犯了无根之过,百足无一足是真。详细内涵到七十四回故事里再讨论。鼻凹,鼻,乃气息之所,鼻根,又称为山根,山根之上是明堂,乃是心窍开门之关。凹,比喻气息归于阴识,即缘影之过的根子所在。那道士坐不稳,一个筋斗翻将下去,无根之定,又被缘影所伤,因此只是颠倒用心。

那国王只教放行,鹿力大仙又奏道:“陛下,我师兄原有暗风疾,因到了高处;冒了天风,旧疾举发,故令和尚得胜。且留下他,等我与他赌隔板猜枚。” 国王道:“怎么叫做隔板猜枚?”鹿力道:“贫道有隔板知物之法,看那和尚可能彀。他若猜得过我,让他出去;猜不着,凭陛下问拟罪名,雪我昆仲之恨,不污了二十年保国之恩也。”真个那国王十分昏乱,依此谗言。即传旨,将一朱红漆的柜子,命内官抬到宫殿,教娘娘放上件宝贝。须臾抬出,放在白玉阶前,教僧道:“你两家各赌法力,猜那柜中是何宝贝。”

我师兄原有暗风疾,暗风疾,就是指隐藏很深的痴迷。世人很少会怀疑用心本身的道理问题,世上唯有佛家把这一领域彻底揭示了。可惜用心去领会的人非常少,多把佛教当成一种信仰和宗教,很少有人认为是一种严谨的学问。贫道有隔板知物之法,看那和尚可能彀。这里是说心性的本质问题,一切万法皆是心中之物,也必于心有感通之能。若是妄心,执着眼前,则心渐渐闭塞了本性功德。类似于此的功夫还有隔山打牛术,也是心性超越时空的问题。隔板猜枚,在功夫里叫透视功能,属于天眼通的一种,算不上什么高级神通。

三藏道:“徒弟,柜中之物,如何得知?”行者敛祥光,还变作蟭蟟虫,钉在唐僧头上道:“师父放心,等我去看看来。”好大圣,轻轻飞到柜上,爬在那柜脚之下,见有一条板缝儿。他钻将进去,见一个红漆丹盘,内放一套宫衣,乃是山河社稷袄,乾坤地理裙。用手拿起来,抖乱了,咬破舌尖上,一口血哨喷将去,叫声“变”!即变作一件破烂流丢一口钟,临行又撒上一泡臊溺,却还从板缝里钻出来,飞在唐僧耳朵上道:“师父,你只猜是破烂流丢一口钟。”三藏道:“他教猜宝贝哩,流丢是件甚宝贝?”行者道:“莫管他,只猜着便是。”

行者敛祥光,还变作蟭蟟虫,用心观察,是极细微的观照功夫。见一个红漆丹盘,内放一套宫衣,乃是山河社稷袄,乾坤地理裙。红漆,代表红尘变现,是有为之心将世俗变作高尚,比喻被红尘渲染过的价值观。丹盘,丹,就是世人视之永恒之物。丹盘,承托精华之物的盘子,《西游记》里经常用到的器物,代表世俗尊重之物。宫衣,是世人追求最高的生活水准;乃是山河社稷袄,江山社稷,是世之英雄为之献身的大计,世人也常常歌颂此事。世人以皇宫为最有品位的生活方式了,其中所用之物代表了打下江山的价值所在,其中的人生意味甚浓。天下人追求名利者,能超越宫廷吗?那是与山河等价的,与乾坤同一个面子。乾坤地理裙。乾坤,是天地之理;地理,是生存之事;世人一生往往以此为志向。然而在佛家看来,这些东西都是无常的警示。咬破舌尖上,一口血哨喷将去,叫声“变”!即变作一件破烂流丢一口钟,然而这些东西在修行者看来,世间的一切都是用身家性命换来的一件遮羞布而已,真是血染的风采啊。破烂流丢一口钟,破烂,喻不值一提;流丢,是指流转变坏;佛家对事物的看法是刹那生灭,无常迅速。一口钟,除了世俗讲的长衣之外,还有二层意思,一是终结,二是警钟。不要让虚妄空费自己宝贵的生命。其中,法术部分也非常精彩,传说中的法术,都要加血来变化。咬破舌尖上,一口血哨喷将去,叫声“变”!这是什么道理呢?今天科学对血的认识还不够深入,血其实是非常复杂的事物。《旧约圣经》里就有“血里有灵”,还说用基督的宝血洗清罪恶等。由于这些原因基督徒吃众生肉,却不吃众生血。这个有道理吗?应当讲有一定的道理。中华传统文化中,对血的认识相当深入,看作是心意的载体。生活中也常常证实血是活的,血若不流,命将告终。血从心意,当人害羞的时候,脸上就会充血。意到血充。更有趣的事,在现代医学里的骨髓移植里也发现,捐献者不能立即去看望被捐者。日本的江本胜博士,在曾经流行一时的SARS病毒感染者的血液结晶中,发现了心意作用痕迹。水和血都是法术常用的载体。临行又撒上一泡臊溺,情欲所染之物,何来宝物之名?

唐僧进前一步正要猜,那鹿力大仙道:“我先猜,那柜里是山河社稷袄,乾坤地理裙。”唐僧道:“不是,不是,柜里是件破烂流丢一口钟。”国王道:“这和尚无礼!敢笑我国中无宝,猜甚么流丢一口钟!” 教:“拿了!”那两班校尉,就要动手,慌得唐僧合掌高呼:“陛下,且赦贫僧一时,待打开柜看。端的是宝,贫僧领罪;如不是宝,却不屈了贫僧也?”国王教打开看。当驾官即开了,捧出丹盘来看,果然是件破烂流丢一口钟。国王大怒道:“是谁放上此物?”龙座后面,闪上三宫皇后道:“我主,是梓童亲手放的山河社稷袄,乾坤地理裙,却不知怎么变成此物。” 国王道:“御妻请退,寡人知之。宫中所用之物,无非是缎绢绫罗,那有此甚么流丢?”教:“抬上柜来,等朕亲藏一宝贝,再试如何。”那皇帝即转后宫,把御花园里仙桃树上结得一个大桃子,有碗来大小,摘下放在柜内,又抬下叫猜。

那鹿力大仙道:“我先猜,那柜里是山河社稷袄,乾坤地理裙。”虽然是天眼功能的事,但故事写得很精彩,把很重要的警示揉合在一起。道士贪着世利,因此口吻与世俗相同,见解不过如此。宫中所用之物,无非是缎绢绫罗,那有此甚么流丢?什么叫肉眼凡胎?从这个故事就最能说明了,从皇帝到乞丐,价值观如此,没有智慧之眼,不知事之始终。把御花园里仙桃树上结得一个大桃子,选择桃子,与前面故事里的仙桃理义相同,代表享受自在人生。猜桃子,就是比喻看待人生享受的基本见地,从这个见地可以映射到修行的目的所在。

唐僧道:“徒弟啊,又来猜了。”行者道:“放心,等我再去看看。”又嘤的一声飞将去,还从板缝儿钻进去,见是一个桃子,正合他意,即现了原身,坐在柜里,将桃子一顿口啃得干干净净,连两边腮凹儿都啃净了,将核儿安在里面。仍变蟭蟟虫,飞将出去,钉在唐僧耳朵上道:“师父,只猜是个桃核子。”长老道:“徒弟啊,休要弄我。先前不是口快,几乎拿去典刑。这番须猜宝贝方好,桃核子是甚宝贝?”行者道:“休怕,只管赢他便了。”三藏正要开言,听得那羊力大仙道:“贫道先猜,是一颗仙桃。”三藏猜道:“不是桃,是个光桃核子。”那国王喝道:“是朕放的仙桃,如何是核?三国师猜着了。”三藏道:“陛下,打开来看就是。”当驾官又抬上去打开,捧出丹盘,果然是一个核子,皮肉俱无。国王见了,心惊道:“国师,休与他赌斗了,让他去罢。寡人亲手藏的仙桃,如今只是一核子,是甚人吃了?想是有鬼神暗助他也。”八戒听说,与沙僧微微冷笑道:“还不知他是会吃桃子的积年哩!”

果然是一个核子,皮肉俱无。这里也有很深的道理,接着前事的发展,从理事谈到受用。世人看来,世俗的长命百岁,江山社稷,文人志士是人生的最大事业,得其中之一即是人生最高享受,比喻成桃源胜境一般。而在佛家看来,用心不真,落在意识心的虚妄之中,有名无实。只是一个名相而己,就像桃核一般,世俗只能致此。而真实的肉质被悟空吃掉了,就是指心理上的作用,过失的心用只是醉生梦死而已。八戒听说,与沙僧微微冷笑道:“还不知他是会吃桃子的积年哩!”这一句十分深奥,享受生活的是心,不是物质和肉体。如果真正了解到这个真相,才会恍然大悟,人生在世不历练此心,何来人生享受?

正话间,只见那虎力大仙从文华殿梳洗了,走上殿前:“陛下,这和尚有搬运抵物之术,抬上柜来,我破他术法,与他再猜。”国王道:“国师还要猜甚?”虎力道:“术法只抵得物件,却抵不得人身。将这道童藏在里面,管教他抵换不得。”这小童果藏在柜里,掩上柜盖,抬将下去,教:“那和尚再猜,这三番是甚宝贝。”

这里是更上一层,论及生命的是非问题,涉及很多大道之理。虎力大仙回来代表心念的虚妄作用,虎与虚字同一个字头。虎力就是强调心念的独立性,根本上不知道心佛众生三位一体。佛家说众生难度的道理也在此,众生业力不可思议,就是指众生用心只能引导,不能代他转化。只见那虎力大仙从文华殿梳洗了,这里文华殿,比喻读了不少经典,知道法术的做法,但是没有真正把握内在的本质。就像当今的科学家一样,可以发明创造很多的物质新产品,可以用物质成就来装点生活环境,但是这些能力都与自己的生死大事毫不相干。另外,虎力大仙从文华殿梳洗了,就是用世间经典文化洗脑的过程,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一个洗脑的过程。对事物的看法可能终极一生也难以改变,很少有人会问这种灌输进去的知识是不是真实的道理。今天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难怪有人说人类的发展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虽然时空不同,而心理和习气确是何等一致。世人都认为人是宇宙间最高级的生命,现在有些科学家提出了外星人高于地球生命智慧的可能,但在本质上并没有突破性的见解。还是被三维空间生命的概念束缚了,外星人的特征与地球人无大的差别,多描述成一种大大脑袋的怪物,最终被人类的意志所征服。可见阻碍我们进步的,不是未知的事物,而是已知的概念。这样的故事,其实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西游记》给我们这样的启示。现代人不懂得尊重古人,以为古人没有遇到现代的问题,其实问题的实质没有变化,只是形式上的变化而已,古人对问题看得比我们深刻得多。今天中国人也变得肤浅主要是崇洋媚外的结果。搬运抵物之术,即所谓的搬运术,应用法力来改变物质的时空位置。术法只抵得物件,却抵不得人身。法力可以易物,但是没有办法改变人心。将这道童藏在里面,管教他抵换不得。放个活人在里面,法力就无能为力了。这里随便说下佛的慈悲教化之力,与法力的不同在于,法力是心与物合,即心与缘影相合。而佛有如来不共之力,能与众生心合,如此才能真正救度众生。作为凡夫的我们,一念净信此心,即是一念称佛之名。心佛众生本来一体,会用真心者即是佛。

三藏道:“又来了!”行者道:“等我再去看看。”嘤的又飞去,钻入里面,见是一个小童儿。好大圣,他却有见识,果然是腾那天下少,似这伶俐世间稀!他就摇身一变,变作个老道士一般容貌,进柜里叫声“徒弟。”童儿道:“师父,你从那里来的?”行者道:“我使遁法来的。”童儿道:“你来有么教诲?”行者道:“那和尚看见你进柜来了,他若猜个道童,却不又输了?是特来和你计较计较,剃了头,我们猜和尚罢。”童儿道:“但凭师父处治,只要我们赢他便了。若是再输与他,不但低了声名,又恐朝廷不敬重了。”行者道:“说得是。我儿过来,赢了他,我重重赏你。”将金箍棒就变作一把剃头刀,搂抱着那童儿,口里叫道:“乖乖,忍着疼,莫放声,等我与你剃头。”须臾剃下发来,窝作一团,塞在那柜脚纥络里,收了刀儿,摸着他的光头道:“我儿,头便象个和尚,只是衣裳不趁。脱下来,我与你变一变。”那道童穿的一领葱白色云头花绢绣锦沿边的鹤氅,真个脱下来,被行者吹一口仙气,叫“变!”即变做一件土黄色的直裰儿,与他穿了。却又拔下两根毫毛,变作一个木鱼儿,递在他手里道:“徒弟,须听着,但叫道童,千万莫出去;若叫和尚,你就与我顶开柜盖,敲着木鱼,念一卷佛经钻出来,方得成功也。”童儿道:“我只会念《三官经》、《北斗经》、《消灾经》,不会念佛家经。”行者道:“你可会念佛?”童儿道:“阿弥陀佛,哪个不会念?”行者道:“也罢也罢,就念佛,省得我又教你。切记着,我去也。”还变蟭蟟虫,钻出去,飞在唐僧耳轮边道:“师父,你只猜是个和尚。”三藏道:“这番他准赢了。”行者道:“你怎么定得?”三藏道:“经上有云,佛、法、僧三宝。和尚却也是一宝。”

好大圣,他却有见识,果然是腾那天下少,似这伶俐世间稀!这一句非常重要,是赞叹本具功德真心的希有作用。故事写得实在精彩,道士只知心不能被法力变,但不知世道人心是随缘随变的。世俗的人哪里有不变的真心呢?既然没有真心,还是非常容易用境界来引导其变化的。《法华经》里的“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就是佛能善导众生心的能力体现,当然众生还有业力不可思议的一面。他就摇身一变,变作个老道士一般容貌,《法华经》普门品中,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就是这个原理。众生心里相信什么,就用什么来引导。童儿道:“师父,你从那里来的?”行者道:“我使遁法来的。”这个对话很精彩。你是从哪里来的?在世人的心中是没有办法理解和回答的。遁法,就是机缘法。投机则生,有水遁,风遁,土遁等等。童儿比作迷惑之心,总会对心从何来而迷惑。会觉得出没无常,因缘而起。当然佛家也有类似的看法,只是明了这个真相而已,指出三心不可得,即无常之心不可得。证悟之后,处处是心。真正把握此心,这个心,就是广大慈悲之心。众生的慈悲心都遁失了。“你来有么教诲?”这和他的师父们是一个习气,师父们以为三圣显化时,也是要“金丹圣水”。暗示,他们只在境中求,不在心中悟。这是道士修行的基本内容。行者道:“说得是。我儿过来,赢了他,我重重赏你。”这是一针见血的指出道童的贪得之欲,给一个空头支票即可。我只会念《三官经》、《北斗经》、《消灾经》,不会念佛家经。可见,道士们多把境界放在心上。道士求世利,这三经说得明白,总在追求奇门遁甲术,消灾增寿之法。行者道:“你可会念佛?”童儿道:“阿弥陀佛,哪个不会念?”这一句是十方诸佛普度众生的总纲领,十方众生都会背会念。佛家经典处处指归,将一切万法都消归自性功德。只是这道童虽然会念,但是从来不自觉去念。

正说处,只见那虎力大仙道:“陛下,第三番是个道童。”只管叫,他那里肯出来。三藏合掌道:“是个和尚。”八戒尽力高叫道:“柜里是个和尚!”那童儿忽的顶开柜盖,敲着木鱼,念着佛,钻出来。喜得那两班文武齐声喝采。唬得那三个道士拑口无言。

喜得那两班文武齐声喝彩。这一句很容易被忽略掉了,其实这里非常精彩。说明天下众生听到阿弥陀佛的心声,都能心生喜欢。

国王道:“这和尚是有鬼神辅佐!怎么道士入柜,就变做和尚?纵有待诏跟进去,也只剃得头便了,如何衣服也能趁体,口里又会念佛?国师啊!让他去罢!” 虎力大仙道:“陛下,左右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材。贫道将锺南山幼时学的武艺,索性与他赌一赌。”国王道:“有甚么武艺?”虎力道:“弟兄三个,都有些神通。会砍下头来,又能安上;剖腹剜心,还再长完;滚油锅里,又能洗澡。”国王大惊道:“此三事都是寻死之路!”虎力道:“我等有此法力,才敢出此朗言,断要与他赌个才休。”那国王叫道:“东土的和尚,我国师不肯放你,还要与你赌砍头剖腹,下滚油锅洗澡哩。”

怎么道士入柜,就变做和尚?纵有待诏跟进去,也只剃得头便了,如何衣服也能趁体,口里又会念佛?这里暗示,佛法有还众生本来面目的能力,也就是说佛就是能将一切物质的本质展示出来。剥去众生妄想加上的名词和概念,强调一切法不离自性。一切众生本来念佛,本来是佛。人类也应当将念佛成佛视为人生第一正务,这就是《西游记》的写作宗旨。让小道士来证明事物的存在与真实性,是一个极高明的手段。暗喻:在道家看来,“道”是永恒不变的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这个命题在今天也极少有人能正确回答,然而吴承思先生极敏锐的观察力,洞彻了世人乃至道家“道”里面的漏洞,并通过通俗的故事幽默而含蓄地表达了出来。道家的“道”,往往只是心意里的一个概念,没有真实的主人。悟空一个变化,就让他背叛了自己的初衷。也就是说心变了,道也就变了。因此,可以说道家的道,是六道里的道,不是真正的常道。正如老子所说:“道可道,非常道。”这与佛家的常道相比,仍有天地之差别。当然,道家的道,也非同小可,是今天研究世间规律的最高成就,是其它文化无法企及的。今天人们都在追求相续之道,这就是非常道,变化之道。这个道的根子在《易》,所以《易》是中华文化的始祖和精髓。如果再去研究《易》的文化起源,才能真正解开中华传统的根源。

行者正变作蟭蟟虫,往来报事,忽听此言,即收了毫毛,现出本相,哈哈大笑道:“造化!造化!买卖上门了!” 八戒道:“这三件都是丧性命的事,怎么说买卖上门?”行者道:“你还不知我的本事。”八戒道:“哥哥,你只象这等变化腾那也彀了,怎么还有这等本事?” 行者道:“我啊:

砍下头来能说话,剁了臂膊打得人。扎去腿脚会走路,剖腹还平妙绝伦。就似人家包匾食,一捻一个就囫囵。油锅洗澡更容易,只当温汤涤垢尘。”

八戒沙僧闻言,呵呵大笑。

这里渐渐进入故事的实质部分,展现三位大仙的实质,了解错误的根源。买卖上门了!展现内在实质的时候到了。所谓:“万般事小,生死事大!” 万法唯心,在悟空看来,一切形象原是心作,是分是合都不失其德。因此能做到不思议的事情。凡夫俗子只当肉身是自家,家破则人亡。一切都是围绕着保家来生存的,其实这是最大的过失。如果修行还这样看,那修行的利益就太虚妄了。

行者上前道:“陛下,小和尚会砍头。”国王道:“你怎么会砍头?”行者道:“我当年在寺里修行,曾遇着一个方上禅和子,教我一个砍头法,不知好也不好,如今且试试新。”国王笑道:“那和尚年幼不知事,砍头那里好试新?头乃六阳之首,砍下即便死矣。”虎力道:“陛下,正要他如此,方才出得我们之气。”那昏君信他言语,即传旨,教设杀场。

头乃六阳之首,砍下即便死矣。《灵枢经·经脉》,十二经脉中,有手三阳、足三阳(阳明、太阳、少阳)六经脉,谓之六阳。六阳经脉皆聚于头部,故亦称头为六阳之首。经络不通,则人必死。其实,这里是鉴别修行者用识还是用心的问题,用识的离不开境界,所谓心被境界转,因此离不开境界。用心的境界随心转,一切境界都是好境界了。现在讲究风水的人,一般都是被境界转的人。

一声传旨,即有羽林军三千,摆列朝门之外。国王教:“和尚先去砍头。”行者欣然应道:“我先去!我先去!”拱着手,高呼道:“国师,恕大胆占先了。”拽回头,往外就走。唐僧一把扯住道:“徒弟呀,仔细些,那里不是耍处。”行者道:“怕他怎的!撒了手,等我去来。”

这里描写的内容似乎让人感受到法场的味道,正法道场必灭诸邪。

那大圣径至杀场里面,被刽子手挝住了,捆做一团,按在那土墩高处,只听喊一声“开刀!”飕的把个头砍将下来,又被刽子手一脚踢了去,好似滚西瓜一般,滚有三四十步远近。行者腔子中更不出血,只听得肚里叫声:“头来!”慌得鹿力大仙见有这般手段,即念咒语,教本坊土地神祇:“将人头扯住,待我赢了和尚,奏了国王,与你把小祠堂盖作大庙宇,泥塑像改作正金身。”原来那些土地神祇因他有五雷法,也服他使唤,暗中真个把行者头按住了。行者又叫声:“头来!”那头一似生根,莫想得动。行者心焦,捻着拳,挣了一挣,将捆的绳子就皆挣断,喝声:“长!”飕的腔子内长出一个头来。唬得那刽子手,个个心惊;羽林军,人人胆战。那监斩官急走入朝奏道:“万岁,那小和尚砍了头,又长出一颗来了。”八戒冷笑道:“沙僧,那知哥哥还有这般手段。”沙僧道:“他有七十二般变化,就有七十二个头哩。”

“将人头扯住,待我赢了和尚,奏了国王,与你把小祠堂盖作大庙宇,泥塑像改作正金身。”从这里可以看出仙家的处事之道,贿赂的方法。依赖境界而行的被缚之辈。悟空则是采用不从即罚的态度,这就是道德。道不可须臾离也,离道则天遣。原来那些土地神祇因他有五雷法,也服他使唤,暗中真个把行者头按住了。前面已经说明了,道士有法力,能制住境界里的物质。行者心焦,捻着拳,挣了一挣,将捆的绳子就皆挣断,喝声:“长!”飕的腔子内长出一个头来。这是悟空的绝门功夫,一切法从心想生。沙僧道:“他有七十二般变化,就有七十二个头哩。”七十二般变化,是指七十二种用心之道,其实是指心现识变的道理。一般人看《西游记》误认为变化是神通能力,不知道是七十二种心能。世人说的能力,都与性命无关,因此都是没有真实意义的能力。人一死,就了了。死了,对凡夫而言就是这万般将不去,现在人一生苦读三十年的死书,得个博士学位或博士后的学历,只学得点饱腹之能,这些能力不能带到来生,若是投身到畜生道,还是那般愚痴。若常常狂言超过祖先,那更是可悲至极。

说不了,行者走来叫声“师父。”三藏大喜道:“徒弟,辛苦么?”行者道:“不辛苦,倒好耍子。”八戒道:“哥哥,可用刀疮药么?”行者道:“你是摸摸看,可有刀痕?”那呆子伸手一摸,就笑得呆呆睁睁道:“妙哉!妙哉!却也长得完全,截疤儿也没些儿!”

行者道:“不辛苦,倒好耍子。”菩萨修行要能在一切境界里游戏神通,这些事只当是练习试新。那呆子伸手一摸,就笑得呆呆睁睁道:“妙哉!妙哉!却也长得完全,截疤儿也没些儿!”这一句重要,若是心所法,必然有痕迹,会有阿赖耶识的种子。因此让八戒来摸一摸,证明不是心所法,而是清净心法,没有被境界染着。

兄弟们正都欢喜,又听得国王叫领关文:“赦你无罪!快去!快去!”行者道:“关文虽领,必须国师也赴曹砍砍头,也当试新去来。”国王道:“大国师,那和尚也不肯放你哩。你与他赌胜,且莫唬了寡人。”虎力也只得去,被几个刽子手,也捆翻在地,幌一幌,把头砍下,一脚也踢将去,滚了有三十余步,他腔子里也不出血,也叫一声:“头来!”行者即忙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叫“变!”变作一条黄犬跑入场中,把那道士头一口衔来,径跑到御水河边丢下不题。

却说那道士连叫三声,人头不到,怎似行者的手段,长不出来,腔子中骨都都红光迸出,可怜空有唤雨呼风法,怎比长生果正仙?须臾倒在尘埃,众人观看,乃是一只无头的黄毛虎。

变作一条黄犬跑入场中,把那道士头一口衔来,径跑到御水河边丢下不题。黄犬,黄,是土色,代表境界色。犬,代表忠勇,比喻境界对性德的忠勇之德,即境与心完全如一。径跑到御水河边丢下,御水河,代表服从世理的规律,让虎力大仙的脑袋服从世俗的道理。即生灭之规则。可怜空有唤雨呼风法,怎比长生果正仙?法力法术,不是出离生死根本大道,因此修行人千万不要追求神通。须臾倒在尘埃,这里讲的是身心的问题,悟空有能力再造,喻心生万法。虎力大仙依凡尘作首,没有生心之能,喻以妄尘为命,假命不实。是一只无头的黄毛虎。黄,即土相;毛,是凡尘烦恼;虎,是妄念。合起来就是境界做主,不是真心。

那监斩官又来奏:“万岁,大国师砍下头来,不能长出,死在尘埃,是一只无头的黄毛虎。”国王闻奏,大惊失色,目不转睛,看那两个道士。鹿力起身道:“我师兄已是命到禄绝了,如何是只黄虎!这都是那和尚惫懒,使的掩样法儿,将我师兄变作畜类!我今定不饶他,定要与他赌那剖腹剜心!”

我师兄已是命到禄绝了,如何是只黄虎!道士把人身归于福禄寿三量,追求这三种利益也就自然而然了。不明白本性之中,三量本不可量。我今定不饶他,定要与他赌那剖腹剜心!后面的故事,看起来似乎不合情理。虎力大仙的功夫最高,已经倒下了。稍有理智的话,后面二个大仙就应当服输了,然而这是故事的需要,要把三个大仙的内涵告诉读者。本回的题目是显圣灭诸邪,就要把诸邪说清楚。虎力大仙是用心不真,这鹿力大仙又是什么本质呢?鹿,乃塵字的部首。

国王听说,方才定性回神,又叫:“那和尚,二国师还要与你赌哩。”行者道:“小和尚久不吃烟火食,前日西来,忽遇斋公家劝饭,多吃了几个馍馍,这几日腹中作痛,想是生虫,正欲借陛下之刀,剖开肚皮,拿出脏腑,洗净脾胃,方好上西天见佛。” 国王听说,教:“拿他赴曹。”那许多人搀的搀,扯的扯。行者展脱手道:“不用人搀,自家走去。但一件,不许缚手,我好用手洗刷脏腑。”国王传旨,教:“莫绑他手。”行者摇摇摆摆,径至杀场,将身靠着大桩,解开衣带,露出肚腹。那刽子手将一条绳套在他膊项上,一条绳札住他腿足,把一口牛耳短刀,幌一幌,着肚皮下一割,搠个窟窿。这行者双手爬开肚腹,拿出肠脏来,一条条理彀多时,依然安在里面,照旧盘曲,捻着肚皮,吹口仙气,叫“长!”依然长合。

正欲借陛下之刀,剖开肚皮,拿出脏腑,洗净脾胃,方好上西天见佛。修行人接受众生的供养,须知:“众生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带角还。”吃饭穿衣都是众生供养的,打开看一下,是不是有名闻利养的痕迹。心身清净,好面见真佛。但一件,不许缚手,我好用手洗刷脏腑。清净身心,不能有教条,清净自然才对。拿出肠脏来,一条条理彀多时,佛家讲,愿将身心奉尘刹,一切为了天下苍生,没有丝毫自利的念头。照旧盘曲,捻着肚皮,吹口仙气,叫“长!”依然长合。只要没有丝毫自我的念头,那这个身是道身,自然会依道德复原。世俗的养生方法恰恰相反,处处要补养此身,还是会有一身的疾病。

国王大惊,将他那关文捧在手中道:“圣僧莫误西行,与你关文去罢。”行者笑道:“关文小可,也请二国师剖剖剜剜,何如?”国王对鹿力说:“这事不与寡人相干,是你要与他做对头的,请去,请去。”鹿力道:“宽心,料我决不输与他。”你看他也象孙大圣,摇摇摆摆,径入杀场,被刽子手套上绳,将牛耳短刀,唿喇的一声,割开肚腹,他也拿出肝肠,用手理弄。行者即拔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叫“变!”即变作一只饿鹰,展开翅爪,飕的把他五脏心肝,尽情抓去,不知飞向何方受用。这道士弄做一个空腔破肚淋漓鬼,少脏无肠浪荡魂。那刽子手蹬倒大桩,拖尸来看,呀!原来是一只白毛角鹿!

即变作一只饿鹰,饿,贪梦用心所感;鹰,雁鸟还要加一点,雁,比喻菩萨修行;鸟,见解;多一点,就是利益落在了红尘的贪着之上。展开翅爪,飕的把他五脏心肝,尽情抓去,不知飞向何方受用。因此小肚鸡肠,根本不是修行根器。这道士弄做一个空腔破肚淋漓鬼,少脏无肠浪荡魂。这句话道理有点深,修行为了红尘中的自我,自我不实,则没有真实的归依之所。佛家的一切为了众生,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并不是一种说教,而是有真实的内涵。一切众生才是真实的自我,只有为了众生才能落实利己。鹿力仙,以权势得人间一点小利益,这里把这些戏剧性地写成为了一腔胃肠。佛家视此是业力场,地狱一般。可是凡夫以此为傲,能吃得遍天上地下,就是富贵。原来是一只白毛角鹿!白,清白,比喻修行道德;毛,是尘缘烦恼;角,钻牛角尖;鹿,尘缘;贪心里面的道,越修越是烦恼重重,没有办法落实。

慌得那监斩官又来奏道:“二国师晦气,正剖腹时,被一只饿鹰将脏腑肝肠都刁去了。死在那里,原身是个白毛角鹿也。”国王害怕道:“怎么是个角鹿?”那羊力大仙又奏道:“我师兄既死,如何得现兽形?这都是那和尚弄术法坐害我等。等我与师兄报仇者。”国王道:“你有甚么法力赢他?”羊力道:“我与他赌下滚油锅洗澡。” 国王便教取一口大锅,满着香油,教他两个赌去。行者道:“多承下顾,小和尚一向不曾洗澡,这两日皮肤燥痒,好歹荡荡去。”

羊力道:“我与他赌下滚油锅洗澡。”羊,乃著(着)字部首,比喻着了相的功夫,不真实。前面赌头,代表修行之发心;剖腹,代表自受用的清净;这里赌下油锅,则担荷众生的能力。佛家常说:“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其中的意味就是地狱众生谁来度?能下地狱而有自在者方能胜任。修行不得到无条件的自在解脱,是没有能力去地狱里救护众生的。而地狱真正是众生的老家,因为在地狱里的时间最长,在人天的时间较短。人修行到天顶,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命八万大劫。而众生一旦坠落到地狱,一去往往就是无量劫,而且求出无期。可见,地狱里最需要义务自愿者去帮助极苦的众生,学佛的人如果发不出下地狱救众生的誓愿,说明他的修行理念不真实,即功夫不能度众,则必定是假的。小和尚一向不曾洗澡,这两日皮肤燥痒,好歹荡荡去。真正的菩萨行,一定是以度众生为乐的,并且在度众之中检验自己的功夫。观世音菩萨的誓愿:“我若向刀山,刀山自摧折。我若向火汤,火汤自枯竭。我若向地狱,地狱自消灭。我若向饿鬼,饿鬼自饱满。我若向修罗,恶心自调伏。我若向畜生,自得大智慧。”

那当驾官果安下油锅,架起干柴,燃着烈火,将油烧滚,教和尚先下去。”行者合掌道:“不知文洗,武洗?”国王道:“文洗如何?武洗如何?”行者道:“文洗不脱衣服,似这般叉着手,下去打个滚,就起来,不许污坏了衣服,若有一点油腻算输。武洗要取一张衣架,一条手巾,脱了衣服,跳将下去,任意翻筋斗,竖蜻蜓,当耍子洗也。” 国王对羊力说:“你要与他文洗,武洗?”羊力道:“文洗恐他衣服是药炼过的,隔油,武洗罢。”

不知文洗,武洗?文洗不沾油腻,即是出世之道,如道家经常远离人间求清静。道家的真身,是没有被玷污之身,不能行男女之事。武洗,是入世修行,在一切法中即身成佛。这个最难,在佛家真正明心见性的,自在圆融方能行此方法。非是凡夫所能为的,对凡夫戒律甚严,得自在之后,万法归性,则无有障碍。道家,纵是仙果,也没有明心见性,断定是不能武洗。仙与佛的差别在于,仙可以得长生,但不能得智慧。与境界不能打成一片。佛则无所不能,大智大慧,大慈大悲。

行者又上前道:“恕大胆,屡次占先了。”你看他脱了布直裰,褪了虎皮裙,将身一纵,跳在锅内,翻波斗浪,就似负水一般顽耍。八戒见了,咬着指头,对沙僧道:“我们也错看了这猴子了!平时间劖言讪语,斗他耍子,怎知他有这般真实本事!”他两个唧唧哝哝,夸奖不尽。

褪了虎皮裙,是指不动真心。虎皮是指起心动念的外表。自然于境界合为一处了,不分彼此,如何伤得?怎知他有这般真实本事!度众生不离此心,自觉觉他还是学用此心。斗法的过程,正是历事炼心的过程,也是事中悟理的过程。

行者望见,心疑道:“那呆子笑我哩!正是巧者多劳拙者闲,老孙这般舞弄,他倒自在。等我作成他綑一绳,看他可怕。”正洗浴,打个水花,淬在油锅底上,变作个枣核钉儿,再也不起来了。

枣核,是与前面故事的交梨、火枣一样,都是心能的象征,核必是心源了。这是度心所法的做法,给八戒看的。心所法,正是在无形无相之心中,取有形有相之法用。綑一绳,比喻收心而不散乱,入于无形之态。

那监斩官近前又奏:“万岁,小和尚被滚油烹死了。”国王大喜,教捞上骨骸来看。刽子手将一把铁笊篱,在油锅里捞,原来那笊篱眼稀,行者变得钉小,往往来来,从眼孔漏下去了,那里捞得着!又奏道:“和尚身微骨嫩,俱札化了。” 国王教:“拿三个和尚下去!”两边校尉,见八戒面凶,先揪翻,把背心捆了。

国王大喜,教捞上骨骸来看。这一句话意味学长,国王何故大喜呢?悟空替他求雨,现真龙给他看,这些利益不是对他有恩吗?只因他已经习惯于三位国师所作所为,障碍了他接受新生事物。世人也是如此,如果出现一种违背常识的现象,人们一般不愿意承认过去的错误,而是选择如何去证明现象为假。人们常常喜欢用科学去解释超科学的现象,将超自然解释与自然现象等。俱札化了。回归心源,一法不生,八戒和沙僧都不知其理了,何况世人?世人对事物的认知是建立在铁笊篱之上的。如今这个笊篱已经小到了电磁和振动的尺度,然而还是依动静论事物的。如果没有动静的,则不能知,不过科学也有了新名词,对不能感应到,用力学原理推理得的物质作用叫做“暗物质”。这恰恰又是颠倒见,真正寂静的才是明光无极的。悟空这一段表演,其实是展示空有自在,演示即相离相的中道正义。

慌得三藏高叫:“陛下,赦贫僧一时。我那个徒弟,自从归教,历历有功,今日冲撞国师,死在油锅之内,奈何先死者为神,我贫僧怎敢贪生!正是天下官员也管着天下百姓,陛下若教臣死,臣岂敢不死?只望宽恩,赐我半盏凉浆水饭,三张纸马,容到油锅边,烧此一陌纸,也表我师徒一念,那时再领罪也。”国王闻言道:“也是,那中华人多有义气。” 命取些浆饭、黄钱与他。果然取了,递与唐僧。

这一段是戏剧性的描写,当心入空行时,很多人会觉得像是失去了什么一样。比如,社会上很多人把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当成是死亡现象,甚至把舍利子当成凡夫的骨灰。修行上有一句话,“玉宇无我将我寻”。这一句话和释迦牟尼佛所证的无漏智慧一样,尽空虚遍法界找不到众生的无明,因此发现众生本来是佛。对凡夫说有修有证,对觉悟者而言,实无众生可度。本来无我,因此本来亦无心,佛家说三心不可得,用心将心觅,何能见真心呢?下油锅里炸的肉身,本来是虚妄之心。众生因执着有我,而有地狱之苦。更是因为众生执着有我,而对佛说的无我不能理解,以至于诽谤正法,入无间地狱,这个亏就吃大了。无间,无空间和时间,属于零维的境界,可以说是一种无条件的受苦状态。祸从口出!这下才知道有多厉害。那中华人多有义气。这句话是提醒中华民族,可能当时也有现在的社会现象,见利忘义,多行不义,有人相,无人品,背信弃义。

唐僧教沙和尚同去,行至阶下,有几个校尉,把八戒揪着耳朵,拉在锅边,三藏对锅祝曰:“徒弟孙悟空!

自从受戒拜禅林,护我西来恩爱深。指望同时成大道,何期今日你归阴!生前只为求经意,死后还存念佛心。万里英魂须等候,幽冥做鬼上雷音!”

唐僧教沙和尚同去,行至阶下,有几个校尉,把八戒揪着耳朵,拉在锅边,这一段描写有深趣。如果是犯罪之心下地狱,当然连带责任的关系都受到相关的苦难。自性迷失,意识里的道理有过,另外最重要的是心所法是祸首。心所法所得的消息不真,把大家都害苦了。听经闻法太重要了,人生难得,佛法难闻。人类社会又能有几成人能听懂佛法呢?原因是不会听,不明白谛听的道理。今天社会科技发展,给听经闻法带来了很大的方便,随处可以得到佛法传播的内容。可是,真正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了解佛法的人却不多见,这就是人类社会。

自从受戒拜禅林,护我西来恩爱深。学佛修道用心参禅,指望明心见性,因此一路上围绕着自性功德来苦苦修行。指望同时成大道,何期今日你归阴!指望成个大道,没想到修成了一无所得!生前只为求经意,死后还存念佛心。这一句是劝言,既然生前为证果,那死后也不应当忘掉念佛。万里英魂须等候,幽冥做鬼上雷音!万里征程需要一步步实修实证,哪怕是去了三途恶道,还是不能退掉成佛之心!

八戒听见道:“师父,不是这般祝了。沙和尚,你替我奠浆饭,等我祷。”那呆子捆在地下,气呼呼的道:“闯祸的泼猴子,无知的弼马温!该死的泼猴子,油烹的弼马温!猴儿了帐,马温断根!” 孙行者在油锅底上听得那呆子乱骂,忍不住现了本相,赤淋淋的,站在油锅底道:“馕糟的夯货!你骂那个哩!”唐僧见了道:“徒弟,唬杀我也!”沙僧道:“大哥干净推佯死惯了!”

师父,不是这般祝了。这是一语双关的妙句。那呆子捆在地下,心心所是无法分离的,心下了油锅,心所如何能逃得掉呢?闯祸的泼猴子,无知的弼马温!心太活泼了,如果对此很无知,只知道在意识形态里做功课。该死的泼猴子,油烹的弼马温!这个心真是该死,因为正是这样的心,让众生下地狱,入火海上刀山。弼马温,在这里代表意识形态里的种子效应。猴儿了帐,马温断根!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必须懂得,不起心不动念,意识心就断根了。馕糟的夯货!你骂那个哩!其实过失哪里是心呢?全是馕糟的夯货!心所。

慌得那两班文武,上前来奏道:“万岁,那和尚不曾死,又打油锅里钻出来了。”监斩官恐怕虚诳朝廷,却又奏道:“死是死了,只是日期犯凶,小和尚来显魂哩。”行者闻言大怒,跳出锅来,揩了油腻,穿上衣服,掣出棒,挝过监斩官,着头一下打做了肉团,道:“我显甚么魂哩!” 唬得多官连忙解了八戒,跪地哀告:“恕罪!恕罪!”国王走下龙座。行者上殿扯住道:“陛下不要走,且教你三国师也下下油锅去。”那皇帝战战兢兢道:“三国师,你救朕之命,快下锅去,莫教和尚打我。”

挝过监斩官,着头一下打做了肉团,魂魄都是阴神,不能与阳世真实相应。杀死一个,知不是魂魄。且教你三国师也下下油锅去。如何实现利益众生的事业?就是将众生的妄想、分别和执着彻底打杀。

羊力下殿,照依行者脱了衣服,跳下油锅,也那般支吾洗浴。行者放了国王,近油锅边,叫烧火的添柴,却伸手探了一把,呀!那滚油都冰冷,心中暗想道:“我洗时滚热,他洗时却冷。我晓得了,这不知是那个龙王,在此护持他哩。” 急纵身跳在空中,念声“唵”字咒语,把那北海龙王唤来:“我把你这个带角的蚯蚓,有鳞的泥鳅!你怎么助道士冷龙护住锅底,教他显圣赢我!”唬得那龙王喏喏连声道:“敖顺不敢相助。大圣原来不知,这个孽畜苦修行了一场,脱得本壳,却只是五雷法真受,其余都躧了旁门,难归仙道。这个是他在小茅山学来的大开剥。那两个已是大圣破了他法,现了本相,这一个也是他自己炼的冷龙,只好哄瞒世俗之人耍子,怎瞒得大圣!小龙如今收了他冷龙,管教他骨碎皮焦,显什么手段。”行者道:“趁早收了,免打!”那龙王化一阵旋风,到油锅边,将冷龙捉下海去不题。

也那般支吾洗浴。这里说明仙术不是真功夫,真功夫是烈火真金。我洗时滚热,他洗时却冷。仙术是境界法,把境界转换成自己可以承受的样子。这不是真正的解脱,还是缚地凡夫。我把你这个带角的蚯蚓,有鳞的泥鳅!带角的蚯蚓,有鳞的泥鳅!与佛家讲的龟毛兔角一样,是心有挂碍,假立自我,妄加心身。佛家见得究竟,知真心,在火不焚,在水不溺。因水火乃心中之影像,哪有妨碍心性的功能?小茅山学来的大开剥,外道练的是心境分离之法术,有点像今天的科学分析法,把境界里的因素分析出来,进行重要组合,而进行科学发明和创造活动。如何应对热?降温。也是他自己炼的冷龙,受不了热,用冷却的方法来适应环境。注意,这与佛法的众生本来就是自己心中所现的境界,本来不二,如何会有相互伤害的作用呢?可见,虽然完成了相似的工作,理不同,方法不同,受用不同。佛法能与境界打成一片,因此有法喜充满,妙乐无穷。法术,是执着于自身的缺陷,用心力去转化苦受,既使不被境界伤害,也绝对不是真正的法乐。因此在前面,悟空把桃子变成了桃胡,就是这个道理。从这里体会《心经》里的“照见五蕴皆空”,不是一般的意义上的神通法术的修炼。只好哄瞒世俗之人耍子,怎瞒得大圣!法力法术的较量,让大家明白真假功夫的鉴别。行者道:“趁早收了,免打!”如果道士没有相对法的应对,自身和凡夫又有何不同呢?心地不真,身如凡夫,这样的神通如何能出离生死,获得身心解脱呢?显然还是死路一条。这和世人追求名利一样,身心都没有变化,如何能称作人生的成就?顶多能炼成一坨钢铁,可能死前还会嘴硬,妄称自己没有碌碌无为而欣慰。只是真正经历了生死轮回,再谈悔恨与否才有真实可言。

行者下来,与三藏、八戒、沙僧立在殿前,见那道士在滚油锅里打挣,爬不出来,滑了一跌,霎时间骨脱皮焦肉烂。

监斩官又来奏道:“万岁,三国师煠化了也。”那国王满眼垂泪,手扑着御案,放声大哭道:

“人身难得果然难,不遇真传莫炼丹。空有驱神咒水术,却无延寿保生丸。圆明混,怎涅槃,徒用心机命不安。早觉这般轻折挫,何如秘食稳居山!”

这正是:

点金炼汞成何济,唤雨呼风总是空!

那国王满眼垂泪,手扑着御案,放声大哭,从这里可以体会普度众生的难度,众生的任何一种错误都非常难舍离的。如老子说:“为道日损”,众生如何能自觉修道?后面,国王哭诉的内容是此回故事的点睛之笔,与主题呼应,非常关键。国王和前面的故事一样,代表世人之主流心态,不吃一堑,难长一智。

人身难得果然难,不遇真传莫炼丹。这真正是语重心长的话,可是有几人会有人身难得的想法呢?往往是自以为是,见到僧道模样的人就下跪,或把只言片语当真传。空有驱神咒水术,却无延寿保生丸。世人迷在神通里,稍有神通,就皈命,不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正道,得无量寿是根本原则。圆明混,怎涅槃,徒用心机命不安。圆明真心成混沌,混沌岂能是涅槃?心机是动静,哪里是长生之道?早觉这般轻折挫,何如秘食稳居山!如果知道神通都是圣末边事,何必遁在无人烟处苦苦修炼?神通不能出生死,唯有悟空可以问究竟。

点金炼汞成何济,唤雨呼风总是空!相对之法如何能在一切境界里用得上?神通不能救度众生,因此佛家绝不用神通来度众生。

毕竟不知师徒们怎的维持,且听下回分解。


[ 本帖最后由 莲池溪音 于 2013-1-1 08:17 编辑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