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从卓刀泉传说看关公文化

《三国演义》120回中有72回发生在湖北荆州。三国故事围绕借荆州、还荆州、袭荆州、守荆州、失荆州而展开。历史上最早见诸文字记载的关公画像,是依据关公在荆州玉泉寺显灵而作。关公最先显灵在荆州,最早的关庙在荆州,最早成佛也在荆州。湖北当阳是关公败走麦城之地,当阳关陵是埋藏关公身躯的地方,宋代以前为关羽古墓,明代在墓地建庙。当阳关陵距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为中国三大关庙(湖北当阳关陵、山西解州关祠、河南洛阳关林)之一,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主推两大旅游品牌战略:宗教旅游和三国旅游

    湖北开发关公文化旅游资源总体上应采取以三国文化为主体,以关公文化为特色,以宗教文化和山水风光为依托的战略,主打宗教旅游和三国旅游两张牌。

    1、宗教旅游是关公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古代流传三大宗教,即儒教、佛教和道教,都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产生巨大影响。三大宗教的教义、信仰、崇拜、戒规截然不同,但都把关公列入本教,关公几乎就是中国古代三大宗教文化的唯一交叉点。隋唐之际,从印度辗转传入中国的佛教逐渐进入兴盛阶段,并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形成了浸透着中国文化的中国佛教。天台宗作为中国佛教的一个教派,率先将关公拉入佛门,封之为守护佛法的“伽蓝神”。此后,道教、儒教分别封关公为关圣帝君和武圣人。从世界范围尤其是东南亚来看,关公文化作为旅游资源更广泛地立足于宗教文化的层面,而不是停留在历史文化游或者一般观光游的层面。无数的信徒对关公文化的崇拜上升到宗教信仰的高度,在世界范围内给关公文化旅游推波助澜。

    目前湖北关公文化旅游热点贫乏,游客总量差强人意,这和很多景点走观光旅游之路有较大关系。我们知道很多旅游景点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通过编故事、讲故事、听故事制造卖点。一旦听过之后便失去了新鲜劲,也就缺乏了“回头游”的动机。如何能让游客三番五次地故地重游,走宗教旅游之路是关公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当旅游主体对旅游客体产生信仰,信则灵式的信奉、许愿还愿的虔诚陪伴着纷至沓来的香客,旅游冷点、旅游温点自然变为旅游热点。关公因其“忠、义、仁、勇”而在社会各界影响力深远,有着广泛的民众信仰基础,这是开发关公文化宗教旅游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武汉市力争将古卓刀泉寺旅游资源开发纳入市、区宗教文化旅游总体规划,多渠道融资,市场化运作。邀请专家充分挖掘关公文化,主打“关公文化牌”,重新定位寺院建筑风格,准备用3年至5年的时间,使古卓刀泉寺成为仅次于归元寺的第二大宗教文化旅游品牌,实现“北有归元寺,南有卓刀泉”的设想,让关公文化成为武汉市宗教文化旅游的又一品牌。

    2、三国旅游是关公文化宗教旅游的必要补充

    关公从人到神的转变以及自身宗教色彩的不断加深,都是在关公死后很久才发生的。也就是说,以宗教旅游的路径开发关公文化旅游,是基于关公“神”的身份。而关公生前则是以人的姿态在三国时期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以及败走麦城。在满足一部分游客视关公为神的宗教旅游需求的同时,也应该兼顾另一部分游客对于关公作为一个人或者说作为人中英雄的旅游需求。关公文化存在的地区必然具备三国旅游元素,关公文化宗教旅游如果能和当地其他形式的三国文化旅游整合、联动,则相应的满足不同游客需求的范围会更宽广。

    二、关公文化旅游开发分级整合策略

    在对湖北关公文化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的基础上,要对关公文化旅游开发实行分级整合策略。将湖北主要关公文化资源按其现有资源存量、资源活度(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因子等)以及已知的发展规划分为三个级别予以整合开发。一级整合区域包括当阳和荆州,是湖北关公文化开发的核心区域;二级整合区域向外扩散到武汉、南漳等地,这一区域的三国旅游资源最为丰富;三级整合区域则在一级整合区域的基础上向鄂西北辐射。整个分级整合开发过程中,要通过景区的合理串接,建立关公文化无障碍旅游区。三、市场推广整合1、关公形象整合

    目前湖北各地关公文化旅游景区、景点的关公形象千姿百态,缺乏统一形象设计。以武汉市为例,武圣庙和卓刀泉寺内的关公形象差异较大,就连卓刀泉寺内的两处关公塑像也有明显形象差异。此外,这些关公形象普遍和游客心中期望的威风凛凛、器宇轩昂的美髯公相去甚远。由于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的满意度取决于游客期望值的高低,期望值越高,越不易满足。所以,在湖北关公文化旅游开发中有必要整合全省范围内的关公形象,统一塑造成为和多数游客心中想像近似的关公形象。

    2、线路整合、营销整合以及宣传整合

    效仿上海旅游集散中心推动上海及其周边地区旅游业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带动作用,尽快在武汉市建立全省旅游集散中心。以武汉市为全省关公文化和三国旅游集散中心,对以上各级区域内的关公文化旅游线路予以整合。关公文化旅游景点之间应采取联合印制宣传资料、旅游网站相互链接、相互推介等方式,加强联合宣传促销,建立关公文化旅游区域合作体系,打造统一品牌形象,增进交流与互动。由湖北省旅游局牵头,联手打造湖北关公文化旅游节,当阳和荆州分设旅游节主会场,分会场分别为武汉、南漳、恩施、武当山等地。

TOP

这是一篇楚天金报的通讯稿,从这个新闻稿我们可以初步看出洪山区乃至武汉市政府对于卓刀泉寺关公文化发展的重视及其在未来初步的规划走向:

   金报讯 通讯员叶康民记者邬红波报道:卓刀泉关公文化旅游区有望在3年内基本建成,5年内全部完工。昨日,记者从洪山区政协重点提案督办会获悉,卓刀泉综合改造项目正有序进行,放生池改造和1000平方米仿宋古建筑样板工程均已完工。

  昨日,记者在卓刀泉寺看到,古寺周围正在改造修缮中,作为该寺山门附属工程的临街门面已经建成。进入古寺,可见关公桥,赫赫有名的“卓刀泉”,供奉桃园三结义之刘备、关羽、张飞塑像的桃园阁,以及华中最大的关公青铜神像等。

  根据规划,古卓刀泉寺将扩容,除了现有的关公文化区和佛教活动区外,还将新增前院休闲区和革命烈士纪念区。其中,关公文化区项目包括原有的关公桥及从前至后依次新建的春秋书院、群英台、五虎上将群像、三国书画社、关圣殿关公画廊、刀马台、结义亭、桃园阁及工艺馆等附属建筑和雕像。

  据介绍,2013年12月完成关公殿堂综合改造工程、工艺馆、桃园阁、春秋书院、集古斋、三国书画社、群英台、五虎上将群像等工程。全部项目预计在“十二五”期间完工。

  洪山区民宗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卓刀泉综合改造项目除了改造修缮古卓刀泉寺外,还将新建关公文化广场、仿宋一条街等,面积约150亩。目前,仿宋一条街正在建设之中。

  古卓刀泉寺还将与背靠的伏虎山联通,形成一个整体。届时,卓刀泉公园、伏虎山辛亥烈士墓、卓刀泉全部建成后将连成一片,打造成全国关公文化旅游区。

  古卓刀泉寺,也称御泉寺。据考证,公元208年(建安13年),关羽在此卓刀为泉,留下卓刀泉地名,至今已有1800余年历史。近年来,武汉市和洪山区政协委员多次呼吁,关羽在汉活动的“活化石”古卓刀泉寺亟待开发扩建,将卓刀泉寺打造成武汉市吸引境内外游客的旅游名片。

TOP

关羽形态探析

关羽的几个形象哦`
   关羽在中国是一个妇孺皆知的历史人物,也是佛道儒共同推崇的神灵,关羽在老百姓心目中具有很高的地位,许多地方都有文武庙、关帝庙,供奉着无数的关公像。
民间传说关公能够御灾解难,护佑百姓,不仅官府每年按时祭拜,一般百姓的宅邸、作坊、店铺等亦是普遍供奉,而且关羽的忠义故事和勇猛形象也是各类画家时常描绘的内容。因此,历代流传下来的关羽图像非常丰富,主要包括绘刻的画作和各类雕像关羽的形象刻画基本已形成固定的模式,一般都是身材魁梧,威风凛凛,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五缕长髯。但是由于有关关羽的传说和对于关羽的崇拜比较复杂,而且受到不同时期、不同文化的影响,使得历史上对于关羽形象的刻画非常丰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图像形态。
   关羽的形象还是有所不同的,主要可以分为六大类型。
    1、战神武圣
    武将出身的关羽,首先是以勇武著称的,所以在历代关羽的图像刻画中,做为“战神”和“武圣”出现,是其较为主流的形象。在这一类形象中,关羽主要着战袍(一般为绿色),头戴幞头,足登如意靴,或立马横刀奔驰战场,或战袍铠甲主帅军中,形象伟岸、威武骁勇。《义勇武安王》是刻于公元12世纪金代的一幅木版画,独幅,当是作为神作而供人膜拜祭祀之用,是今天能够看到的最早的关羽画像。画中关羽握拳抵膝,居中坐在交椅上,气宇轩昂。前立两侍卫,后站三员武将,背景上松枝穿插,“关”字旗幡迎风飘动,图上方刊有“义勇武安王位”六个雄劲楷字为标题。作品构图严谨雄浑沉稳,颇有气势,人物面貌及动态生动,风格豪放,是中国古代版画的上乘之作。通过此画我们发现,至少在两宋时期,关羽已是“丹凤眼,卧蚕眉,五缕长髯”的形象。
   2、儒将夫子
  《三国志》本传没有关羽读书的记载,只是裴松之注引《江表传》云:“羽好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而宋代的俗文学继承、发挥这一说法、创造出关羽诵读《左传》、秉烛夜读的形象,从而为关羽忠义的形象作了一个注解,进而将之塑造成儒家的理想人格。
    3、财神
    在关羽的各类神职中,财神是一个最让人意外的头衔。在所有的历史和传说中,关羽始终都是一个重义轻财的人物。关羽成为财神主要在于,人们敬重他的诚信和信义,而这正是商业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品质,由此关羽在民间信仰中便成为商业的保护神。
    4、关圣帝君
    明代以前的关羽图像,一般都是武将形象,自明神宗封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到清朝不断加封至“忠义神武灵佑神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关羽的形象开始呈现古代帝王装束,一般为头戴冕旒冠,珠旒下垂,身着衮服,双手以帛捧圭,端坐椅中。神态气质相对温和庄严,具有帝王之气。
    5、护法神
    隋代天台宗四祖智顗禅师和唐代禅宗北派六祖神秀在湖北当阳玉泉山开寺说法,都有关羽显圣,皈依佛门的传说。其中神秀更是令关羽为寺庙的护法伽蓝,自此各寺流传。明清时,佛寺供奉关羽为伽蓝菩萨者日渐普遍,直到今天,在著名的杭州灵隐寺、开封大相国寺、北京雍和宫等寺院,仍有护法关羽的神像。
    6、戏剧化的形象
    在关羽的众多形象类型中,还有一大类就是戏剧化了的形象,主要出现在民间美术中。在关羽文化的发展与传播中,传统戏剧发挥着重大作用,也是塑造关羽形象的重要艺术形式。关公戏产生于元代,明清以来发展得愈为丰富,全国各种地方剧种都大量上演关公戏。在关公戏中,关公的“盔头”、“服装”、“道具”等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

TOP

关羽的墓地解析

关公的墓在哪里之一
       据传关羽死后头葬在河南洛阳,身子葬在湖北当阳。现在洛阳、当阳各有一处关羽墓,民间盛传,关羽“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归山西。”
       关陵位距当阳市城区3公里处,是埋葬蜀汉名将关羽尸骸的地方。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败走麦城被吴兵所杀,孙权怕刘备报杀弟之仇,将关羽首级献与曹操,企图嫁祸于人,将其正身以侯礼葬于当阳城西北。关陵开始是座土冢。自隋唐以来,历代皇帝为关羽加封,使其成为武圣人,直至关帝,他的陵园随之扩大,形成宏伟规模。明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已成陵园建筑群,始名“关陵”,沿用至今。以后曾多次修缮,但仍保留着明代的建筑风格。关陵建筑群以宫墙相连,全是红砖黄瓦,富丽堂皇。陵园中轴线上,由前而后依此排列着神道碑亭,华表,石坊,三圆门,马殿,拜殿,正殿,寝殿,陵墓。两侧分设八角亭,春秋阁,碑廊等。正殿为主体建筑,前檐悬“威震华夏”金匾。殿内供奉关羽父子和周仓的大型塑像,造型生动,威风凛凛,气概不凡。寝殿内有台湾同胞捐资铸塑的高3.6米,重800千克的关公铜像。寝殿后的墓冢,高7米,周长70米,甃石为垣,加上石雕栏杆,刻有“巨龙如海”等图案。墓前碑亭中,立有“汉寿亭侯墓”碑。整个陵园风景幽丽,古柏参天,远山近水,四季常新,加之三国故事脍炙人口,关公品德世人景仰,于是常有海内外旅游者结伴而来,拜谒凭吊。2006年05月25日,关陵作为三国时期古墓葬,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关公的墓在哪里之二
      河南洛阳关林。将关羽首级的地方,前为祠庙,后为墓冢,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南7公里的关林镇.明万历年间始建庙、植松。清乾隆时又加以扩建,形成现今的规模。关林总面积约百亩左右,古柏苍郁,殿宇堂皇,隆冢巨碑,气象幽然,为洛阳市著名的古建筑及游览胜地。 汉魏洛阳故城位于洛阳市东15公里的白马寺东,它的前身是周代的成周城,曾做过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四个朝代的都城。东汉光武帝建都洛阳后,在成周城的旧址上广为扩建,使其极具规模。宏伟壮丽的东汉都城在封建建筑史上达到空前的水平,它是当时世界上第一流的大城市。关林的主要建筑均在中轴线上,依次为舞楼、大门、仪门、甬道、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石坊、八角亭,最后为关冢。2006年05月25日,关林作为明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呵呵,这是我简单的搜索咯。

TOP

关羽的年史

关羽是我国历史上最为特殊的人物。他由生前一位将领、侯爵,死后逐步晋封为公、王、帝君、大帝,直到登峰造极作为“武庙”主神与孔子“文庙”并祀。这个过程也就是关羽由人变为封建社会各阶层共同信仰的神的过程。据《荆门志》记载:湖北当阳县玉泉景德禅寺关羽庙“兴于(南朝)梁、陈间,盖始于智者大师开山之时也。历隋至唐,咸祀事之”。唐代贞元十八年(802年),“荆南节度使江陵尹斐均,广其祠宇,增于旧制”。这是最早的关羽庙祭祀。唐代关羽作为名将,已进入“武庙”(当时主神为姜太公)陪祀。至北宋徽宋(1101—1125)崇宁元年(1102年)始追封关羽为忠惠公,大观二年(1108年)又进封为武安王。宣和五年(1123年),再加“义勇”二字,称义勇武安王。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改封为壮缪义勇武安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更封为英济王。元代文宗天历元年(1328年),加封显灵武安济王。史称元代关羽“英灵义烈遍天下,故在者庙祀,福善祸恶,神威赫然,人咸畏而敬之,而燕赵荆楚为尤笃,郡国州县乡邑闾井皆有庙……千载之下,景仰响慕而犹若是”。明朝从太祖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敕建庙于“金陵鸡笼山之阳”。永乐帝迁都北京后,又“庙祭于京师”。成化十三年(1477年),正式决定把地安门西关帝庙作为太常寺官祭场所,除每年定期拜祭外,“又定国有大灾则祭告”。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对关羽的晋封由王提高到帝,称“协天护国忠义大帝”。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又改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明方孝儒《关王庙碑》文说:“(关羽死)至今千余载,穷荒遐裔,小民稚子,皆知尊其名,畏其威,怀其烈不忘”。至明末又尊崇关帝为“武庙”主神,与孔子“文庙”并祀。

TOP

历朝代对于关羽地位的对比呢

亲们,我就说说我们历朝的对比哈。
         關羽的祠廟遍佈各地,為最多祠廟的中國神明之一。古代祭祀的戰神本是「兵主」,也就是發明許多武器的蚩尤。就官方祭祀言,唐初開始便有武廟,但主祀的是善於用兵的周武王宰相姜子牙,而關羽則為從祀之神。如平日出征,則祭拜佛教四大天王中掌管北方的毘沙門天王,並繪製毘沙門天王旗,以保佑戰爭勝利。今日盛行於華人世界的關帝信仰,可能肇始於宋代,完成於明代。關羽信仰由來已久,至宋朝更趨昌盛,至遲宋朝末年,民間供奉關羽的廟宇已經「郡國州縣、鄉邑間井皆有」(郝經《陵川集》),宋朝皇帝也多追封關羽為王。元代朝廷雖崇信藏傳佛教,但未箝制人民信仰,因此民間對關羽的崇信有增無減,元朝皇帝且曾遣使致祭。明代不立武廟,然而明太祖朱元璋嘗以「漢壽亭侯關羽廟」列為京師金陵祀典之一(《萬曆明會典卷九十三》),之後明朝歷任皇帝不斷追封關羽,關羽漸漸成為明朝「所最崇奉」(《萬曆野獲編》)。明朝尊奉關羽,甚至要求藩屬朝鮮官方修建「關王廟」(朝鮮《宣祖大王實錄》)。隨著明朝追封關羽為帝,明朝人對關羽的尊稱也由「關王」漸漸升格為「關帝」,沿襲至今。明清以降,供奉關羽的廟宇不僅遍佈中國內地,且延伸至蒙古、西藏、朝鮮半島乃至海外。今日僅在老北京城裏,就有一百多座專供關公或兼供關公的廟宇。中國江南的道教信仰,伏魔大帝關聖帝君、蕩魔天尊真武帝君、與驅魔真君鍾馗帝君,合稱為三伏魔帝君,為降妖伏魔的三大神祇。另外,民間認為關帝君是專管文學的神靈朱衣神轉世化身。如民間流傳的「桃園明聖經」:「吾(關帝君)乃紫微宮裏朱衣神,協管文昌武曲星。」,又被尊為五文昌之一。關羽不僅受到儒家的崇祀,同時又受到道教、佛門等兩教的膜拜,所以關羽是橫貫儒家、佛門、道教三大中國教派的神祇。但其中以儒家的關羽體現更多關羽的本色。
隨著關羽地位變得顯赫,關羽更被尊稱為「武王」、「武聖人」,與孔子並肩而立,合稱「文武二聖」。也正因為關羽如此顯赫,除了軍人、武師奉他為行業神崇拜外,就連商業、煙業、描金業、香燭業、教育業、命相家等等不相干的行業也推崇關羽,所以也信奉他為「財神」。
       呵呵,希望这个对我们的考察有用,呵呵。

TOP

各地对关公信仰

突然想起来需要中外不同地方的对比来描写关羽的传说,就上网查了查资料,找到了些有用的东西。
                                      香港信仰
   在香港社會中,各界同樣地推崇和尊敬關羽,並稱他為「關二哥」或「關公」等。傳說關羽年少時擅長簿記與會計,不少人視為財神象徵,故香港許多商店都供奉關羽,其像多半持左氏春秋,不持刀劍,希望能藉此保佑店舖生意興隆。另外,香港建有不少的祠廟供奉關羽,荷李活道的文武廟十分有名。在香港,民間都相信關公會保衛盡忠守義之人,所以即使警察及黑社會份子同樣尊崇關羽,社會均不認為存在信仰上的衝突。可有一點值得留意,警察拜祭的關公像,持關刀,穿紅鞋;而江湖黑道拜祭的關公像,多半是腰懸寶劍,穿綠鞋。因此,「着紅鞋」一詞在黑社會裏,亦有串通警察的意思。香港警察在警署內供奉關帝君的習俗,始於1931年。當時油麻地警署刑事偵緝部的刑事偵緝甲級高級警長黎兆在差館雜差房內供奉關帝君神位,以示忠於職守,祈求庇祐,得以順利破案,維持治安時亦能夠表現勇武。自此,其他差館的刑事偵緝部相繼彷效,使到這個民間信仰帶進香港警隊,英國及印度籍等外籍警務人員亦有入鄉隨俗者,與其他華人同袍一同向關帝燒香,以示團結一致[15]。除上述原因外,若有人員將快升級、或已經升級、駐守調動及節日時期,皆會進行供奉儀式。港英時期,警隊記者會常以供奉關帝的神龕作為背景。時至今天,大部分警署仍然供奉關帝,部分警署因其地區文化而會奉祀其他神祇,如黃大仙警署供奉該區最富名氣的神祇黃大仙。此外,部份部門亦不會參拜關帝君,例如部分的交通部;亦有不同的參拜習俗,例如部分部門人員,會刻意不在當值開始時參拜,部分警署的全數女性警務人員亦會依特別的俗例,不作參拜,以及月事來潮的女性警務人員,更是會避卻參拜。近年警隊高層有意淡化此種香港警察傳統,例如新香港警察總部警政大樓一直未依過往傳統舉行「拜關二哥」儀式,有評論認為此舉是配合警隊近年積極改變的專業和先進機構形象之故。
                                            臺灣信仰
   關帝廟信徒。穿藍色道服的是以收驚科儀聞名的効勞生,以年邁女性居多。
   在臺灣,祭祀關羽的廟宇也相當普遍,除了一般武廟、小型宮廟、神壇將其作為主祀外,也有稱為恩主公廟的大型關帝廟,其中臺北行天宮、大溪普濟堂、苗栗縣玉清宮、臺中市南天宮、雲林縣斗六南聖宮、臺南市的祀典武廟、高雄市苓雅區的帝君廟、塩埕區的聖帝廟等最為著名。
   行天宮所謂的「恩主」,是鸞堂信仰的名詞,是「對民有恩的主神」,另說是「救世主」的意思(源自鸞堂信仰)。臺灣所謂的「恩主」共有關羽、呂洞賓、張單、王善、岳飛。而關羽為「五恩主」之首,所以一般臺灣人亦稱關羽為恩主公,也因此順勢稱關帝廟為「恩主公廟」,如臺北行天宮。
   每年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臺南市鹽水區的鹽水蜂炮就是關聖帝君出巡顯聖祈求平安演變成的民間習俗。每年農曆六月廿四關聖帝君聖誕,以大溪最為熱鬧,俗稱「大溪大拜拜」,上百尊大仙尪、最多的雙龍、童仔。目前有三十幾個社團在當天都為關聖帝君公祝壽。其中以大溪共義團雙龍最為出名。臺中市南天宮,部分扶鸞信眾,稱關羽被推選為「第十八代玉皇大帝」玄靈高上帝,也就是第十八代的「天公」,此說又以閩南一帶為最盛,而台灣也有少部份信徒及行天宮承襲此說法,。但此說法有很大的爭議,大部分宗教信眾都不相信此一說法,依然於原本的正月九日玉皇誕辰,禮拜玉皇。
   時見關公神像陪祀有兩者:一位捧漢壽亭侯官印的是關平,另一位手持關刀或寶劍者是周倉。關公則坐虎皮椅,左手捋鬚,右手研覽《左傳》。在行天宮法會時,玉皇壇的十八代玉皇大帝(關羽領任),旁邊兩位陪侍拿取的物品就有所不同,關平一手拿官印、一手拿寶劍,周倉則一手拿令牌、一手拿卷宗。
                                         日本信仰
   在日本幕府時代,足利尊氏和水戶黃門亦非常崇拜關羽。而據小松田直的《圖解世界史》,也有為數眾多的關帝廟,奉關羽為學問與生意之神。現時日本仍有關帝廟。
                                        朝鮮半島信仰
    朝鮮半島的人也尊崇關羽,以關勝教為名到處宣揚。較為著名的關帝廟有東關王廟。
                                        琉球信仰
    琉球國時代關羽信仰由閩人三十六姓傳入,自此琉球人也信奉關羽,久米村亦設有關帝廟。
                                        漢字文化圈以外名聲
    無論是英國或美國等非華人的國家,只要存有華人社區,都會有人祭祀關羽。

TOP

呵呵,孩子们,我发现了一个关公网,蛮好的,大家看看吧。http://v.youku.com/v_showMini/id_XNDYyMDIxNTMy_ft_15.html这个视频是2012海峡两岸(洛阳)关公文化论坛部分嘉宾发言[视频]还不错的,很进一步加深对关公文化的了解
           这是关公网网址咯  http://www.guan-gong.com/

TOP

关羽关羽在远安的传说哦~
    地处鄂西山区与江汉平原过渡地带的湖北省远安县, 汉称临沮, 晋称高安。这里不仅有茫茫苍苍的林海风光, 神奇莫测的龙潭河大龙洞, 风景秀美的道教圣地鸣凤山, 还是魏、蜀、吴三国争一统的古战场。因此, 在民间留下了许多关于三国名将关羽的传说。
打湿旗——晒旗村—— 瞄日岗
   建安二十四年, 刘备已据有荆襄、两川之地, 在孔明等人的拥戴下, 于是年秋在沔阳进位汉中王, 封关羽为五虎上将之首, 令其起兵攻取樊城, 被曹仁毒箭射伤右臂, 又不听王甫之言, 大意失荆州, 遂一面差人往成都求救, 一面回师欲夺回荆州。关羽在荆州路上, 前有吴兵, 后有魏兵, 进退两难, 十分艰辛。传说, 一日行军至今远安县望家乡一山谷之中, 忽然天降大雨, 军士们的衣服和军旗被打湿, 无奈军情紧迫, 只好冒雨行军, 走了一会, 雨住天晴, 关羽命军士们集中到一村子里, 一边休息,一边晒衣、晒旗。他走上一个高岗之上,查看军情, 抬眼望日, 眼看天色不早, 又命继续行军。人们为了纪念关羽, 从此把关羽打湿军旗的山沟叫“打湿旗”,把关羽晒守军旗的那个村子叫“晒旗村”,把关羽瞄( 当地方言) 日观天色的那个高岗叫“瞄日岗”,一直沿袭至今。
均食沟—— 粥巴锅
   传说, 有次关羽行军至今远安县晓坪乡赵河村的一条山沟之中埋锅造饭,因军粮不多了, 为了让每个士兵都能吃一点充饥, 关羽亲自掌勺平均分食。后来, 这条山沟就取名为“均食沟”。这个传说反映了关羽爱兵如子, 官兵一致的仁义之心。

TOP

我查了一下关羽的地位,发现有好多的,主要是这几种说法。
    1、道教的关圣帝君,在道教中关羽亦称“关圣帝君”,简称“关帝”,本为道教的护法四帅之一。当代,关公在台湾还有一个封号——玄灵高上帝。这个称号标志着关羽在道教信仰中的升级。
    2、佛教中的伽蓝神与议国明王佛, 伽蓝即是寺院,藉由寺院,可接引初机修善断恶,从迷苦忧恼中觉醒,明白如何清净身心,进而推己及人,使社会更为安宁。关羽也是佛法当中的护法神 —— 伽蓝菩萨。关羽之像,手执关刀,智勇双全。关羽成为佛教护法伽蓝神则是在唐朝以后的事情了。
    3、民间帮会的精神领袖——关二哥,关羽在民间被人们奉为武财神,武财神分二种,一是封神演义中的越公明,形象为一手持金元宝,一手提兵器,黑脸凶面,坐下一匹黑虎,威风凛凛。其手下有四小神,分统招财的专职工作。多敬于小行业的偏门中。而最受人们崇敬的当首推有武圣人之称的武财神——关圣帝君。同时,帮会人讲究“义气”二字,能不能身体力行是另外一回事情,这口头义气是一定要讲的。同样的,《三国演义》已将关羽塑造成仁义礼智信美好品德的完美化身,他因此成为宣扬儒家伦理观念的最佳人选。作为帮会里的人,自然是要奉关羽为先祖,因此关羽在民间帮会也迅速传播开来。  
    4、封建社会帝王们的推崇, 中国历代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将关羽奉作忠义之神,关羽的地位也从侯到王,由王至帝,最终被奉为圣人。自宋徽宗封关羽为忠惠公来,至清道光帝封关羽为关圣大帝,关羽的封号多达十数个。一个武将,沉寂了800余年,猛地被冠以那么多名号,无不让人嗟叹。手持青龙偃月刀的关羽神像、关羽的祠庙遍布各地,成为了中国神明中最多祠庙的一位,并取代蚩尤,成为了新的战神。随著关羽地位变得显赫,关羽更被尊称为“武王”、“武圣人”,与孔子并肩而立。也正是因为关羽如此显赫,除了军界奉他为行业神崇拜外,就连商业,政界等很多不相干的职业也推祟关羽,所关羽渐渐变为武财神,又是五文昌之一。

TOP

关公文化-故里圣迹

 关公(公园160-219年)名羽,字云长,河东郡解(今山西运城市解州)人。运城是关公故里,也是关公文化发源地与关公文化发展的直根。
  山西解州关帝庙名誉“天下武庙之祖”。敕建于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前朝后寝,在国内外数以万计的
关公故里圣迹(7张)关帝庙中规格最高,其建筑价值和独特的人为价值是全球任何一座关帝庙所无法替代的。还有与解州关帝庙关称“三关”的常平关公家庙、关帝祖茔,这些弥足珍贵的文物史迹组成一个独一无二的圣迹文化风景线。

TOP

细说关公

   
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关羽传》在正史《三国志》中不过九百多字,得到的评价也并不算高,陈寿曾批评他「刚而自矜」,「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但千载以后关羽居然能压倒群雄,晋升为整个中华民族「护国佑民」的神祇,不但使刘备、曹操、孙权这些三国时代的风云人物黯然失色,就连「万世师表」的文圣人孔夫子也不得不退避三舍。在清初《三国志演义》的评语中,关公已被崇誉为集「儒雅」、「英灵」、「神威」、「义重」于一身,「作事如青天白日,待人如霁月光风」的「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了。   「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三教尽皈依。式詹庙貌长新,无人不肃然起敬;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历朝加尊号。矧是神功卓著,真所谓荡乎难名。」   以上这幅清代关庙中的对联颇能概括关羽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巨大影响。   至今海内外华人,仍然有关老爷、关帝君、武圣人、关帝公、关圣、恩主公、帝祖公等敬称。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对于审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心理很有意义。这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宗教、伦理、哲学、民俗一起相互作用,正是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关公崇拜实际上隐藏着的是中国传统价值体系的建构过程。

TOP

《三国演义》中的关羽

  关羽成神究竟是受到《三国演义》传播的影响,还是相反?从现在发现的历史资料看来,从唐宋到元明清,都是关公成神的传说早于三国故事的流传。正因如此,历代三国小说、戏曲中才会出现很多围绕关公的虚构故事和人物。一般认为,小说《三国演义》以及三国戏剧的流行,是形成后世关公崇拜的主要原因。但如仔细排比史实,会发现因果恰恰相反:每次社会上的关公崇拜升温,都会带来小说和戏剧的新一轮流行和演变。《三国志演义》一向有「七实三虚」之说,在《三国演义》中虚构增益最多其中一个人物,也许便是关羽的事迹吧。   关羽后来获追谥为壮缪侯,由关羽之子关兴继承他的爵位。关兴字安国,年纪轻轻就有美名,丞相诸葛亮非常器重关兴的才干,年仅弱冠便当上侍中、中监军的官,但可惜的是过没几年就死掉,由关兴的儿子关统继承爵位,关统尚公主(也是就做了刘禅的驸马),官做到虎贲中郎将。关统死了之后没有儿子继承,遂找了关兴的庶子关彝继承。

TOP

《三国志.关羽张飞传》评言

  「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的确这些说法在《三国志》里屡见不鲜,在《魏书》、《吴书》的传记里,一再出现关羽是「万人敌」、 「熊虎将」,或者「勇冠三军」、 「勇而有义」等等赞词。很多人会认为这已经是史家定论,但是对于关羽、张飞的负面评价,后人并不认同。清代即有人为关帝庙题对联说:   「史官拟议曰『矜』,误矣!视吴魏诸人,原如无物;   后世尊崇为帝,敢乎?论《春秋》大义,还是汉臣。──王午山题山东临淄孙家店关王庙」

TOP

佛教与关公崇拜

 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一位高僧出现在湖北玉泉山中的小石窟中,他是因为佛教势力还没有在荆、湖一带发生应有影响,特地到这里来捐募建庙的。这位高僧就是被称为「天台大师」的智顗。这一年他56岁。一年以后,即在此地开讲说法,信众如云,俨然伽蓝精舍,并且与润州栖霞寺、台州国清寺和灵岩千佛殿并称「天下四绝」了。   智顗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奇僧。他俗姓陈,华容人,先世为梁朝显宦。自幼习儒习道,后转入佛门,陈宣帝及隋晋王杨广(后为隋炀帝)都礼之为国师。他创立的「天台宗」被陈寅恪认为是「佛教宗派中道教意义最富之一宗也」。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的一方碑刻认定就是他做了个梦,才使关公父子识得前衍,皈依佛门,并为创建玉泉寺出力的。后来还有禅宗北派六祖神秀(公元606─706年)来到玉泉山创建道场,欲毁一祠,又梦见关公「提刀跃马,于云雾之中往来驰骤」,具言前事。神秀遂欣然以关公作为护法伽蓝。至今玉泉山犹立有明万历年间碑刻「关云长显圣处」,和清代嘉庆年间的「最先显圣之处」证实着这段佛门因果。而且至迟从唐代开始,玉泉寺就有关羽祠。这可视作关公信仰的发端。     
天台宗和禅宗的相继出现,意味着佛教中国化的开始。从这个意义上看,佛教最初记述中的「关公信仰」,也是其本土化进程中的一个插曲。弘治本《三国志演义》卷之六中曾出现过一位在汜水镇国寺和关羽叙过乡情,声言「贫僧与将军家只隔一条河」,后又在玉泉山结茅, 因应关羽「还我头来」的痛苦呼喊,而以一句「颜良安在」喝破前孽的「普净」,其实就是这个佛教故事的演义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