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学院师生到山亭调研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学院师生到山亭调研

来源:枣庄大众网 2012-12-12 14:54:00


12月7日,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学院民俗学研究所师生一行8人在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士闪的带领下到徐庄镇调研民俗文化发展情况。




大众网枣庄12月12日讯(通讯员 李刚)12月7日,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学院民俗学研究所师生一行8人在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士闪的带领下到徐庄镇调研民俗文化发展情况。张士闪一行,实地查看了徐庄镇张山湾村和邢山顶石板房民俗文化现场。看望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邢氏皮影传承人邢如雨老师并观看了皮影表演。


在邢山顶张士闪指出,民俗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定地域内人文底蕴的标志,也是一种区域性的历史文化。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和推动下,徐庄镇民俗文化产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今后文化部门和镇政府要充分发挥其特点,挖掘民俗产品的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民俗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促使徐庄镇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


TOP

不错
平和的心是金

TOP

自新闻本身来说,该文消息简洁要素齐全;作为民俗学生来看,文风确实弄得人不好意思。

TOP

回复 3# 的帖子

师兄批评的极是。我想这种文章本就有着特定受众群体,这种专家调研之事也是多如牛毛,而把这则新闻报道转载到此,或许罗伯特并未做如此多的考虑,更多关注的是这件我们可能感兴趣的事发生了,而且有人报道了,理应共同分享,喜庆之事要的就是一种氛围而已。ps:我曾一度怀疑时下新闻真实报道的可能性和媒体人的职业道德操守,这是看电视、听广播、读报纸后的直觉。我该怎样消除此陋见?

TOP

引用:
原帖由 孔军 于 2013-1-16 08:56 发表
师兄批评的极是。我想这种文章本就有着特定受众群体,这种专家调研之事也是多如牛毛,而把这则新闻报道转载到此,或许罗伯特并未做如此多的考虑,更多关注的是这件我们可能感兴趣的事发生了,而且有人报道了,理应共 ...
报纸版面、电视画面看似简单的信号传输,实际背后可能每天都有几万块钱的运行成本。因而,可能我们看到的“真实”就是多种利益网络、多重价值标准、观点的交织和折射。因而再看操守等问题,就不能简单的说队和错,有和没有了。因而,你的问题实在太大,很难说清楚,至少我目前很难回答。
但是,在具体文风、写作方式上还是有改进余地,比如这篇消息,可以去除些代表思维和等级意识,我相信,老师们本就不认为自己是居高临下指导相关部门的领导。起码,写专家不能写成领导。报纸、电视有不同栏目,专家可以做深度访谈,我相信很多读者也是愿意读的。当然,未必有充足的时间,记者也未必有那么多知识储备。每种题材都有每种题材的写法,而如果能有”专家型记者“的出现,不同类型记者去做不同的话题,慢慢形成固定的读者群,那么报纸和电视的深度厚度也慢慢有了。
因而,个人倒是希望更多的民俗学生进入媒体,起码可以较为准确的传递很多社科学术观点。而且,民俗学是往往是能调查能接地气,又有点专业眼光有些人文理想。这对于很多追求”甄别信息,形成判断“的媒体来说,还是大有益处的。

TOP